它是户外人最偏爱的一条徒步路线,触手可及

它是徒步线路里的"中央空调",从最初级到最顶级的户外爱好者都能被它撩到。

它是南方的草原盛宴,俗世的天上人间,它是无数人心心念念的"华东户外圣地"——武功山。

别再推说"以后",此时高山草甸已绿,云海正翻涌!


云上草甸武功山。

江西名山,对于普通游客可能是庐山、是井冈山,是龙虎山……但对户外爱好者,武功山是不争的唯一。

位于江西省中西部的武功山,地跨萍乡、吉安和宜春三地,最高峰白鹤峰(金顶)海拔1918.3m。

  • 曾与庐山、衡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
  • 2009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
武功山徒步如今已经相当成熟,普通游客不必太虐,也能轻松欣赏这云端之上的美景。


不容置疑的"户外圣地"

武功山有太多关于美丽的标签,尤其天上草原穿云入雾,堪称"天下一绝"。许多户外爱好者久仰芳名,去探寻它最美的样子。更有甚者,去过不止一次!

巅峰颜值——在武功山平均海拔1600多米的山脊上,分布着10万亩高山草甸,与连绵的山峰相映成趣。行走其上,云雾触手可及。

  • 云海翻涌,诡谲壮阔。
其高山草甸海拔之高、面积之广,在世界同纬度名山中绝无仅有。
  • 日出时分,天地绚烂。
在云端之上,看日出日落。
  • 草甸繁茂,随风轻扬。
漫步草甸之中,全身心融入自然。
  • 群山绵延,如波似浪。
放肆一场,睡在高山之上。

交通便捷——若空有美颜而难以接近,自然也成不了众人心头爱。相比西南高原秘境,位于华东地区的武功山,可谓占尽地理优势。

以经典徒步起点萍乡计,周边主要城市火车最快抵达时间:

  • 长沙29分;
  • 南昌1时2分;
  • 武汉2时22分;
  • 广州3时3分;杭州3时49分;
  • 福州4时;郑州4时29分

其他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均有直达过夜普车,清晨一觉醒来便可到达徒步起点萍乡站。

去武功山,留下属于自己的记忆。图/户外探险|线路分享群群友@小蘑菇。

四时风情——去武功山的时节,四季皆宜,不同时段各有风情。其中,五一、端午及十一期间人数较多。

草色以端午时最为浓郁鲜嫩,此时,单调了一个冬天的枯黄色逐渐变成了泛着青草汁的绿,初夏阳光,白云之上,游人无需远赴边陲,便可领略"天上草原、人间仙境"。

  • 春夏草甸新绿,杜鹃盛放深山。
放肆一场,睡在高山之上。
  • 秋季黄草映暖阳,天地一片灿烂。
清晨云海之上,卧在软软的草甸上,看一切在寂静中慢慢醒来的感觉,难以言喻。
  • 冬天白雪皑皑,别样童话世界。
冬天穿行人数较少,需谨慎前行。图/黄老师


玩法太多,任性选择

武功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上山线路以南北坡分,共有近20余条。南坡安福一侧,传统线路为从三天门(古官道)上山,选择此线多为广东、福建等地山友,可自驾高速至安福。

北坡萍乡一侧,因萍乡站较为近便 ,为大多数山友的选择;经典完整徒步线路为萍乡沈子村至宜春明月山一线


红色为徒步路线,蓝绿色为下撤路线。高山草甸风光的精华路段、云海最佳观看路段在「金顶——发云界」之间;金顶有索道。图片来源网络。

多样玩法——武功山徒步线路成熟,山上客栈散落,轻装、重装皆可。

  • 重装虐恋:一般沿途适宜路段均可扎营;扎在沿途客栈旁,则可方便用水、洗澡等。
  • 轻装体验:沿途多客栈,尤其金顶和发云界之间,住宿包早晚餐每人100—150不等。
  • 游客休闲:若不走全程徒步路线,可从景区买票上金顶(萍乡火车站旁汽车站可到武功山风景区门口;景区票价约70元);第二天漫步到发云界后下撤(约下山2小时至龙山村)。
阳光洒在静止的云海上,使其更加壮观,颇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图/户外探险|线路分享群群友@小蘑菇。

随心安排——徒步经典沈子村至明月山一线,全程约40km,累计爬升约3000m。沿途竹林、碎石坡、高山草甸、小树林……各种路线应有尽有。

  • 一日越野:属于高阶选手的选择,不赘言。
  • 两日轻虐:脚程快、时间紧的山友,可以选个周末搞定全程,或走到发云界后直接下撤。
  • 三日连穿:常规行程,也是多数人的选择,实际徒步时间可控制在两天半,剩下半天可用来休整、饕餮和赶车。
行走山脊,一侧云雾弥漫,一侧万里无云。图/Paddy


经典徒步线路拆解

线路全程大致所经:萍乡沈子村(海拔593m)—九龙山—铁蹄峰(1840m)—金顶(1918.3m)—吊马柱(1633m)—绝望坡(1375m)—发云界(1628m)—沈家大院—羊狮幕(1674m)—宜春明月山(索道下山)。


若分三天行走,每日落脚点可据脚程合理安排。今年五一,小编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队友一起,再次踏上武功山,以下行程拆解可略做参考。

户外探险杂志会员线下活动&武功山吃草远征队。图/彬彬

第一天——火车准点抵达萍乡,8点左右,户外探险杂志年费会员线下活动——武功山吃草远征队全员集合。虽然很多人此前并不相识,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共同探寻武功山的兴致。

一出站,各种黑车、的士、小巴车师傅纷纷围上来。

  • 萍乡火车站到沈子村大概50km,多盘山公路,¥30/人,车程约1个小时多点
  • 切记:一定要让司机开到"山水户外驿站"附近,即村里水泥路尽头!两年前十一进山时,小编曾有被随便撂在村里,不得不压了几公里水泥路才到进山口的惨痛经历。
阴雨中上铁蹄峰。图/户外探险|线路分享群群友@小蘑菇。

从"山水户外驿站"左侧山路上山,基本无甚岔路,沿途较为平缓。几十分钟后,可见上铁蹄峰的提示。

上铁蹄峰后约半小时有分岔路,即沿盘山公路行走不久后,需沿左手边小路上山,开始一段密林长陡坡。将出密林时,会遇见一家卖凉粉的山间小店。

从沈子村到铁蹄峰顶累计爬升约1250m,参考耗时4h

户外探险杂志会员线下活动&武功山吃草远征队。图/彬彬

铁蹄峰至金顶,参考耗时2.5h。基本沿山脊行走,坡度较缓,大石头倒不少。此时已逐渐进入高山草甸区。

当日天气阴沉,行走其中,能真切地感觉到凉气穿透身体;云雾缭绕,可见度不过几米,碧草也都掩映在了一片迷蒙中。

云雾中穿行,十米之外前路不辨。图/Summer

金顶为武功山最高峰,海拔1918m,是一处观日出的好地点。但若第一天止步于此,后面会比较赶,于是继续前行至吊马庄,参考耗时0.5h

金顶附近,台阶及木栈道居多,至吊马柱途中有岔路,会直接通往山下,注意不要走错。

坐看云起云落。图/周一

继续从吊马柱前行至当晚住宿点——汇锦山庄,参考耗时1.5h

小分队选择在五一假期前一天出发,以避开人流高峰,因此沿途徒步者并不多,很多客栈也没有开放,建议非节假日轻装出行,可以先联系客栈以防万一(后附沿途主要客栈联系方式)。

客栈虽然大多简陋,一般都是木头或活动板房,上下铺,单人间多人间均有,但风光、风情都无限呀!他们水龙头里的都是山泉水,甜甜的。

第二天——早起一出客栈,迎面遇见群山乱云之后的日出。从汇锦山庄出发,约十几分钟便可到达绝望坡顶,虽然是下坡,却也耗时约1h

绝望坡并不绝望,绝望的是过来这个长坡之后,便是连绵不断的上坡下坡……从山脚抬头望上去,似乎前方的人在云端行走,而有时候你以为好不容易爬到了顶,一抬头,发现又一个上坡。

汇锦山庄门前的日出,一片阴沉中,太阳突然穿透了云层,一道金光割开云海,直透进大家的眼里,苇草在这柔和的光下,透明着……图/玄天

好在风景绝佳,满眼苍翠,入目欢喜。穿行草甸之上,仿佛自己也如青草般柔软,身体虽累,心却在云端自由地飞。下绝望坡之后,至发云界参考耗时4h。

若体力不支,或遇突发情况,可在发云界直接下撤,约2h后到达龙山村乘车返回。

穿行草甸之中,云雾触手可及。图/小肥

此后往羊狮幕、明月山方向,人烟减少,缺乏可用水源;苇草蓬勃疯长,或及人高。约耗时2h后,开始丛林穿越路段,至此,武功山高山草甸部分完结。

林木原始密集,不断上山下山,双杖作用已不大,"长臂猿"纷纷上场。

  • 很多地方下坡又陡又滑,一不小心就直接"屁降";
  • 有些地方需沿大石头上下,或右侧即是山崖,有一定风险度,夜行更是危险。
云雾聚散无常,风一吹,山的样子便兀然显现。图/玄天

身前身后都是茂盛的原始林,看不到前方,甚至看不到起伏。喧嚣突然隐去,落下几步路,便转眼不见前后队友,茫茫林海里,只听得见自己摩擦着挪动脚步的声音……

密林穿行约耗时2.5h,终于到达当晚客栈——新沈家大院。

  • 若体力不支,可在新沈家大院前歇脚,其前方还有两家森林小屋,三家各自相距约20分钟脚程;
  • 若时间充裕,也可继续前行0.5h到沈家大院。
密林之中,四肢并用。图/玄天

第三天——从新沈家大院出发,半小时后即可到达沈家大院。前者住宿有单人间,条件不错;后者地方更为宽敞大气,部分地方有信号。

穿过沈家大院,一路沿石阶向上,不久遇岔路右转,约耗时40min后穿过一道铁门抵达逃票口—一个废弃的索道口。

沈家大院后山。图/小肥

之后基本无岔路,有多个指向明月山景区方向的小路牌。起伏下山,到达羊狮幕站小火车乘坐点,参考耗时1h

可在售票处小卖部补充水源稍加休整:

  • 若乘坐小火车,票价50/人,约15min可达明月山景区。
  • 若不乘坐小火车,可从乘车点右侧小路,沿小火车轨道进入丛林,约1.5h钻出林子,可见武功山界碑;压段马路,0.5h后到达景区。

景区内走柏油路约20min到虎背界,即乘坐索道入口。据说走下山共6381级台阶,一般人都会选择索道:

  • 索道票价70/人,约18min直接下山;
  • 下索道后,步行20min左右到达景区大门口,公交118路到终点站明月立交(约1h,票价5元/人),转4路或9路到宜春站(约30min);或直接景区内包车前往火车站,参考价格20元/人。


小火车模型。图/彬彬


不得不说的后续提醒

武功山虽是成熟的徒步线路,但风险依然存在。

  • 发云界段之后,雨雾时可能会迷路,且手机多无信号;
  • 几处紧挨山崖的地方,曾有过徒步者摔下悬崖的案例;
  • 轻装上山,发现客栈没营业……
此次新沈家大院晚餐。

周全计划——下好轨迹,结伴同行,人多时携带手台;避开恶劣天气出行。

轻装建议按计划提前联系住宿;若不确定队伍脚程快慢及住宿点,也应多沟通几家客栈,确定届时将会营业,以供临时选择(以下为此行路上所见客栈等联系方式,有些暂未开门,出发前需具体核实):

  • 山水户外驿站(沈子村):
    15007996976、13979983778;
  • 汇锦山庄(绝望坡前约15min):
    15079961171;
  • 龙门客栈(发云界前):
    15083883383;
  • 新高老庄客栈(发云界前):
    13677998988;
  • 发云界云甸客栈微信:
    13133863469、13687994913;
  • 发云界之巅旅游客栈:
    13979950829、13698447660;
  • 发云界玉泉山庄:
    13677991933、18707997793;
  • 森林树屋部落(新沈家大院前约20min):
    18397993023、18879988789;
  • 新沈家大院(沈家大院前约30min):
    15932894090;
  • 沈家大院:
    15070621055、18370090124
十一期间的武功山。图/周一

完善装备——若轻装出行,早晚餐一般含于住宿费用,每晚130/人左右不等,可限时充电;也可选择只住宿或只用餐。

除必备个人衣物、食物及其他用品外,建议另外携带:

  • 魔术巾:防晒;
  • 护膝:多上下山;
  • 手台:许多路段无信号,手机不便联系;
  • 手套:丛林穿越时攀爬等;
  • 头灯:尽量避免也行,但以防万一;
  • 雨衣:山里天气变化大,以防万一……
武功山,下次见。图/玄天

从武功山重回文明世界,深藏的疲惫和懒散突然间肆无忌惮,有点失落,又满心欢喜。

相比此前十一穿越时的秋高气爽、云海翻涌,此次运气并不算太好。但虽无阳光蓝天的加持,武功山"粗服陋蓬",却依然"不掩国色",而每一次进山的体验,和山林中相伴的伙伴,都值得长久铭记。

相信,武功山最美的样子,正在时刻等待着有缘的你。


插播一条小广告:

加入户外探险会员,除全年《户外探险》12本杂志外,还有线下活动、高端产品测评、登山基金支持等各种福利,有兴趣私聊官方小管家:小犀牛(xiaoxiniu2002)。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户外探险杂志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一个诡异的音频:Laurel还是Yanny?你听到的是什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980208372620156928

外国网友又吵起来了,这次是因为一段3秒音频。这条音频的诡异之处就在于,你听到的单词可能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比如:

有人听到的是Laurel(老肉)

有人听到的是Yanny(燕妮)

有人则时而Laurel、时而Yanny

....

只能听到Laurel的人,想不通为什么有人会听到Yanny!

只能听到Yanny的人,不明白为何有人非说听到了Laurel!

而同时听到了Yanny和Laurel的人,大概已经濒临精分了。

.....


和当年的"白金蓝黑裙"一样,这条音频自三天前在Reddit上发布后(查看原贴),便快速在社交媒体上引爆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那么,为什么有人听出来的是"老肉",有人却是"燕妮"呢?小编总结了下目前看到的比较靠谱的说法,供大家参考(持续更新ing)!



原因一:音频源文件有"猫腻"


油管博主@Feureau 试了下用音频软件对这段音频做剖析,结果发现,在选择高频音段进行播放时,更容易听出Yanny


https://www.zhihu.com/video/980208746504548352


这个方法小编亲测了下,的确可行。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打开AU,将原文件的音量调高,用快捷键shift+D调出频谱工具,然后随意选择几段高频音和低频音,播放后做下对比。(嗯,管你是 Laurel 还是 Yanny,关键时刻还得靠Adobe,噗~)


这个视频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音频文件本身是有"猫腻"的:就像有人刻意叠加了一层本不该出现的高频音段一样,它的频谱并不"纯粹",或者说有些诡异。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人故意而为之,就无从知晓了,比如视频中的小哥就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段(合成的)机器音


不少专业人士也提出了类似的推测。如亚利桑那大学的声学语言学教授Brad Story通过自己录制Laurel和Yanny的音频,并和源文件做比对后,坚信这段音频的原声就是Laurel,只是因为文件被压缩或朗读者自身的发音习惯等原因,使得高频音区出现了干扰性的模糊音。



原因二:我们的听觉被"忽悠"了


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亦可能为虚,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麦格克效应(McGurk effect)。话不多说,放一个视频你就懂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980215548977790976


视频转自油管博主@AsapSCIENCE,翻译@Phuckq,完整版请移步:acfun.cn/v/ac1944034


是的,两段完全一样的音频,配上不同口型的视频后,不少人便会将Bar听成Far!这是因为在感知语音的过程中,我们的听觉和视觉因为相互作用,而产生了"误听"。


所以,如果你在听音频的时候,一直盯着Laurel或脑袋里更倾向于听到Laurel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先入为主,听到的就是"老肉"!



原因三:可能是因为"耳朵老了"


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范围一般是20Hz到2万Hz(赫兹),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听力也会不断下降,因为耳蜗内用于感知声音频率的毛细胞 (Hair cell) 会逐渐死掉。


遗憾的是,哺乳动物耳蜗内的毛细胞极少出现自发性的再生,所以毛细胞的数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死一个少一个的节奏啊)。而这,会先让我们对高频音的感知能力降低。


结合上文中所提及的Yanny是"潜伏"在高频波段的,可以推测出:如果你一直听不到Yanny,可能是因为耳朵"老了"。当然,小编觉得这种"老"并非生理年龄的递增,而是耳朵的日常损耗。在此推荐一个帖子《每天听音乐超过一小时,真的会导致听力减退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mark下。


以及,一位网友表示,自己听到的一直是Laurel,八岁的女儿听到的是Yanny,也印证了这个推测。当然,有些人可能天生就对"高频音"不那么敏感,也是有可能的。


【题外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同一条音频,每个人听到的可能也是不一样的(只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并未发觉)。说到这,小编倒是想起了传说中的Bill歌!


25年前,迪士尼曾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出品过一档名叫《比尔是科学家》的科教节目(英语原名:Bill Nye, the Science Guy,也被译为《比尔教科学》)。


因为片头曲一直孜孜不倦的唱着Bill,便被网友拿来做了鬼畜!


出乎意料的是,简单一个Bill,最后却被"空耳"出了数十种可能,比如Bale、Pale、Pall、Mayo、Pill、Peo等等等等,甚至连PAY A BILL都出来了!堪称神奇!


感受下Bill鬼畜:

https://www.zhihu.com/video/980209716303073280


据说还有一个长达10小时的"比尔CUT版",专供网友边听音频边看评论,以感受同一段音频在不同的人听来,会有多少种意想不到的可能...


【推荐阅读】

如何禁止iPhone主动降频

谷歌出了一道英语听力题?

围观AI大神开虐谷歌小恐龙

旅行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暖了吗?

关于生命、宇宙和一切的42个终极问题

NASA成功测试用于太空探索的微型核反应堆

马斯克新女友的MV,看不懂的何止"烧脑撩妹梗"...

欢迎关注我们:

@W-Pwn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W-Pwn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关于性少数权益:你知道除了同性恋以外还有“无性恋”吗?

5月17日是联合国制定的"反对仇视同性恋、双性恋与变性者国际日",很多人对于性少数的印象还停留在LGBT,也就是Lesbian(女同性恋)、Gay(男同性恋)、Bisexual(双性恋)和Transexual(跨性别者)。

但是!

LGBT已经更新换代,现在已经是LGBTQIAPK!

真不是开玩笑,这是正儿八经的最新版本,它代表的分别是:LGBT加上酷儿、双性人(出生即具有两种性器官的人)、无性恋、泛性恋、多元恋(poly)、特殊性爱好。

LGBTQIAPK: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Queer, Intersexual, Asexual, Pansexual and Polygamous, and Kinkiness.

它甚至还有一个更长的版本,LGBTQQIP2SAA。这个已经长到我想翻白眼,就不翻译了。总之,国际社会已经发展到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用各种非异性恋的身份来定义自己了。

本文的重头戏是"无性恋",所以它究竟是个神马东西?

"无性恋"=性功能障碍?NO NO!

简单解释无性恋就是:几乎从来没有过性欲望,且几乎从来没有性行为的人。听上去好像是个病症,但它和性功能障碍完全不一样。简单来说,性功能障碍是"我不能",而无性恋是"老子不想,能还是能的"。

绝大部分性行为是建立在性欲望之上的(当然,少数情况下会发生"礼貌式性行为",也就是courtesy sex)。我们已经能理解,有的人对异性有很大欲望,有的人对同性有欲望,有的人对男女都有欲望,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既然性欲望是流向性的,同理可推,有人对所有人都没什么性欲望,这也是很正常的。

这个性行为范围可是很广的,不仅仅是那个最后一步,无性恋者是连接吻、肢体触摸这些都没什么兴趣。

无性恋的人有多少呢?反正比你想象的多。

当然,对于无性恋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各种研究方法的标准都有差异,不过大体上是这样的:

  •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大概1.1%左右人口属于无性恋。
  •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大概有3.4%的男性和2.5%的女性有可能属于无性恋。
  • 一项针对羊的研究表明,没错,就是动物那个羊,2-3%的羊对其他羊一点性趣都没有,任凭研究者给调查对象"进贡"了好几只毛亮圆润的羊,同性异性羊都有!就是有那么2-3%的羊爱吃草吃草、爱发呆发呆,对送上来的后宫佳丽三千毫无性趣!

看着比例少,但拿中国的人口来算,就算取个最小数值,1%的人口,那也是1400万人口啊!1400百万人口对同性、异性、人类、任何物种,都完全没"性趣"啊!全球那就是7000万!

划重点:没性趣是一回事,但无性恋还是能爱上别人的啊。对于无性恋来说,性欲和爱情是解绑关系!

为什么会形成"无性恋"?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学术界没什么统一结论,毕竟是一个新的领域,要给点时间。其次,为什么会形成"同性恋",学术界依然没有统一结论,心理学、社会学、心理社会学、神经学各自为政,得出来的结论互相打脸又彼此撕逼。嘿嘿,这个我不说你不知道了吧。

但是!

如果大家都在纠结"为什么会形成同性恋"、"为什么会形成无性恋",那就划错重点了!

管Ta是喜欢男人还是女人,管Ta是不是男人女人都不喜欢,只要Ta按时交税、认真工作、遵守红绿灯、孝敬父母、好好对自己的伴侣……反正就是遵纪守法做个良好公民,我们追究Ta为什么喜欢这又为什么不喜欢那干嘛?

就好像我们不会纠结:为什么泰山长这样而华山长那样?他们就自然地长成了各种各样。

或者就给个简单粗暴的答案:

我们的社会在"无性恋"化

无性恋这个词,我相信很快会进入我们大众的视野。因为全球很多地方都开始出现了"无性恋"化的现象,比如我们的邻居,同为儒家社会的日本。日本少子化的问题不用再赘述,它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关键它还"少性化"。

从1974年到2011年,日本人的性行为频繁都是向上走的,这和社会开放、经济进步、女性地位提升都有关系。但到了2011年,性行为频率陡然下降了。

日本家族计划协会2018年1月20日公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日本20-29岁男性中有42%称"没有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经历"。而且最新的调查显示,日本男性"无性恋"化的程度比女性要深。

注意:日本社会对于性观念的开放程度是没变的,但是性行为频率却走下坡路了,

中国社会又如何呢?你看,网上天天在说:

你剧追完了吗、游戏打到王者了吗、猫吸了吗、你爱豆不帅吗?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没做完干嘛找个人给自己添堵。

与其说这是戏虐,不如说它确实反映了当下一部分人的心态:有个人在旁边,Ta的心和身,都没那么重要了。

社会"无性恋"化,要担心吗?

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我的看法是:担心个毛线。

在人人交税的现代文明里,性主要的功能有两个:娱乐以及繁衍。

娱乐功能有什么好担心的,没性欲又如何,还能吃好吃的、看好电影、看书、听音乐会、煲剧、追星、养阿猫阿狗、极限运动……

繁衍就更没什么好担心的,人工子宫去年已经孵出来羊了。别说什么自不自然的,试管婴儿帮助那么多无法受孕的夫妻获得自己的孩子,造福了多少人!人工子宫帮助压根不想做爱的人繁衍后代,有神马问题?

你要是担心没性行为会让婚姻不稳定,我真的要敲黑板了:随着社会进步,婚姻这个社会制度很快也要消亡。社会越进步,社会单位的结构越精简。以前四世同堂还要伺候公婆,现在都变成两夫妻和孩子自己过了。将来的趋势会进一步深化这种结构精简。当然不是说完全没有婚姻,只是在未来,婚姻会慢慢退出主流的生活方式。当然,前提条件是经济和科技在和平的社会中继续发展。

我们这一代人活着的时候应该就能看到以下这一幕:

有人说:我要结婚!Ta家长会跳出来:你还小!还不懂掌控自己人生有重要,等你年纪再大一点就知道,两个人生活比一个人生活艰难多了,别不听老人言。

想了半天,可能有一点不好:计生委灭霸的戏份会被删掉,所以复联系列会被砍,遗憾。

Reference:

Kobayashi, Jun. "Have Japanese People Become Asexual? Love in Ja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26.1 (2017): 13-22.

Westphal, Sylvia Pagan. "Feature: Glad to be asexual."NewScientist. com14 (2004).

Poston Jr, Dudley L., and Amanda K. Baumle. "Patterns of asex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Demographic Research 23 (2010): 509.

Nurius, Paula S. "Mental health implications of sexual orientation."Journal of Sex Research19.2 (1983): 119-136.

Poston Jr, Dudley L., and Amanda K. Baumle. "Patterns of asex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Demographic Research 23 (2010): 509.

Bogaert, Anthony F. "Asexuality: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a national probability sample."Journal of Sex Research41.3 (2004): 279-287.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龙窝里的倪纳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中国刑罚制度演变

一、中国古代刑罚的起源及功能

中国古代刑罚的产生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相传, 尧舜时,"无制令而民从, 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 《尚书》卷3) 的原始秩序逐渐被"伯夷降典, 折民惟刑"所取代。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酋长为了驱使氏族成员勇敢作战以夺取胜利,首先制定了军法。《韩非子》记载: "禹会诸侯之君于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韩非子》卷 5) ,就是后世"后至者斩"军令的起源。

对于惩罚的种类, 在原始社会中已有基本雏形。兵刑同源, 刑起于兵, 诠释了古代刑罚为何是野蛮而又残酷的。在古代,法即是刑, 刑即是法, 二者不仅在概念上是同义,在内涵上也有相通之处。

根据古籍记载, 在尧舜以前的上古时代, 已出现了"象刑"。谓"象刑", 按《尚书》的说法是对有罪者施以某种象征性惩罚: "上刑赭衣不纯,中刑杂履,下刑墨幪"( 《尚书·大传》卷 15) , 采用这种"画衣冠、异章服"( 《尚书·大传》卷 15) 的方法标明"犯罪"者的身份,目的在于示以惩戒,使之知耻。

关于刑的功能,先秦各派思想家多作了论述, 认为刑罚的基本功能在于"禁暴止邪", 这个观点对整个古代社会有着深远影响。

二、中国古代刑罚的演变

1. 墨、劓、宫、髌、大辟五刑为主的奴隶制刑罚的演变

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刚刚摆脱野蛮步入文明的第一个社会形态,这种社会里不可避免地残留着野蛮时期的刑罚手段。中国的五刑"墨、劓、宫、髌、大辟"就是如此。 在奴隶社会时期, 刑罚分正刑、流刑和徒刑三种, 正刑包括墨、劓、宫、髌、大辟等五种刑罚。上述几种刑罚,

除死刑外, 其余都是以残害肢体、摧残器官的肉刑, 这种传统遗害深远。西汉文帝虽然废除了墨刑、劓刑、宫刑、髌刑,但不久又重新设置宫刑, 其他三刑一直延续到隋代以前。夏代的刑罚制度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习惯,实行以墨刑、劓刑等五种正刑为主的刑罚制度。同时,也存在统治者随意自创的刑罚,《尚书·大传》中便记载夏代有 3000 余种刑罚。

西周初年,肉刑有一定削弱, 对大辟之刑施以一定程度的限制,但其他残害肢体、劳役的刑罚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墨、刖、宫诸刑除残害肢体外, 还要附加劳役, 即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 刖者使守囿, 髡者使守积。在西周时期, 还设有流刑。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仍然实行奴隶制的五刑制度。

2. 笞、杖、徒、流、死五刑为主的封建制刑罚的演变

秦朝刑罚体系严密而又残酷, "繁法而严刑"。就死刑而论就有弃市、腰斩、车裂等十几种, 肉刑则有墨、劓、刖、宫等。刑罚除去死刑、肉刑外, 还设有各种流刑、徒刑和赎刑等等。战国和秦朝刑罚制度上的主要发展, 是徒刑的制度化。如黥以为城旦为五岁刑, 城旦为四岁刑, 鬼薪白粲为三岁刑,司寇为二岁刑,罚作为一岁刑

汉初, 文帝改革刑制, 黥、劓、斩左趾改为徒刑和笞刑,表现了刑罚由重改轻的趋势, 但由于斩右趾者入于死刑,斩左趾者又因笞数多往往致人于死, 因此遭到当时的非议。

景帝时,继续改革, 减少笞数, 限定笞杖的长度、厚度和加笞的部位, 改变了"率多死"的局面。汉初的刑制改革是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结果, 它为封建法定五刑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废除了肉刑。魏律于死刑之外,只有髡刑、完刑、作刑、赎刑、罚金五种。

西晋时, 进一步改革刑制,定为死刑、徒刑、笞刑、罚金、赎刑五种。《北 齐律》中的法定刑罚为死、流、徒、鞭、杖。北魏时期增加鞭刑和杖刑,沿用至北齐、北周。西魏在公元 547 年禁止宫刑,北齐在天统五年废除宫刑。南北朝时期, 流刑作为死刑的一种宽待措施出现。流刑分五等, 每等以五百里为差距,以距都城二千五百里为第一等, 同时还附加鞭刑。

隋代的《开皇律》删除不少残酷的刑罚内容, 把死刑减少到绞刑和斩刑两种。同时修改了流刑和鞭刑, 改鞭刑为杖刑,由此确立了封建社会沿用至清代的五刑。

唐代的刑罚在很多地方接受了隋代的习惯, 延续了以笞刑、徒刑、杖刑、流刑、死刑为体系的刑罚制度。唐代刑罚的力度,比前代均为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

北宋立国之初沿用前代的五刑制度, 同时增设一些刑种。宋太祖为宽恕杂犯死罪的人特意设置刺配刑, 刺面、配流且杖脊,这是对免于死刑犯的一种代用刑。另有凌迟刑、杖折法等刑罚, 作为重刑的代用刑。

元代刑罚保留了许多蒙古族习惯法,死刑中除去了绞刑, 把凌迟作为法定的死刑。为维护僧侣的特权, 规定殴打西番僧侣者斩其手臂,辱骂僧侣者割掉舌头的特权刑罚

明代在刑罚种类上有一些新变化, 主要体现在刑罚日益残酷, 并恢复以前的诸多死刑种类, 如枭首刑等, 且死刑的适用范围扩大。另外, 增设充军刑、发遣刑、枷号、庭杖等新刑种。清代基本上沿袭了明代的刑罚种类和制度, 并独创了死刑制度: 斩立决和监候制度。时至 1911年,晚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 颁布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大清新刑律》, 删除凌迟等酷刑, 将自隋以来法定的笞、杖等五刑改为死刑、徒刑、拘留、罚金, 死刑仅有绞刑一种。只有谋反、谋大逆及谋杀祖父母、父母等条适用斩刑。至此,封建的刑罚体系在文本上被资本主义性质的刑罚体系所替代。


三、中国古代刑罚的特点

1. 生产关系的变革决定刑罚制度的变化

西汉时期, 封建制生产方式不断发展壮大, 需要大量劳动力,肉刑等酷刑显然不利于保护劳动力, 统治阶级对刑罚进行了改革, 废除肉刑, 为封建刑罚体系的确立打下基础。

随着封建制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巩固, 适应封建统治的刑罚制度在隋代最终确立起来, 至唐代达到完备, 一直沿袭到晚清。

2. 刑罚体系的完备与刑罚手段的残酷

中国古代刑罚自产生时期就有着诸多种类, 并在实践发展中逐渐完备其体系, 刑种及其等级由轻至重, 排列严整,等级之间跨度较小。纵览中国古代刑罚制度, 无论哪个朝代的刑罚都是种类繁多, 异常残酷。北魏时, 初步形成以死刑为主的五刑制度, 但无论是北魏、北齐、北周还是南朝的梁陈在刑罚方面, 司法规定还是不甚清楚。唐代可以说是封建刑罚完善与定型的时代, 条文简约, 刑罚宽减。在《唐律》中明确了五刑皆有独立适用条款。

3. 同罪同罚与同罪异罚的阶级等级性和特权性

从奴隶社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开始, 几乎每个阶级都把维护本阶级等级制度和特权制度放在重要位置,这在刑罚制度的设定上也有体现。在中国古代的刑法中,罪名与刑名是紧密联系的, 一般来说贯彻了同罪同罚的原则,借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法制, 但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 刑法也表现出等级特权性, 贵族高官可以根据议、请等规定,而获得同罪异罚的法定优待。

在奴隶社会时期,对于统治阶级集团来说是没有宫刑的, 以此确保其繁衍子嗣的需要。西周时主张"用刑以治野人", 在统治阶级看来,刑罚只是用来控制劳动人民的, 统治阶级则享有不受刑罚管制的特权。自唐代以降,更是规定了贵族阶级触犯一般律条皆可享有法律减免的特权的

4. 刑罚适用范围广泛

行政、民事、经济法律责任, 也以刑罚制裁, 强化刑法对社会生活的调解, 体现了我国古代重刑法轻民法的思想。《唐律疏仪》规定: 官署编制过限, 超过一人, 要对主管官吏杖一百,超过三人则加一等, 十人徒三年。私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也以刑罚手段来调整。按唐律, 凡有负债违契不偿者,"一匹以上, 违二十日笞二十, 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 三十加二等; 百匹, 又加三等。各令备偿"( 《唐律疏议》卷 23) 。对于经济上的侵害行为, 早在战

国时期便以刑论处: "小畜生入人室, 室人以投( 殳) 挺伐杀之,所杀直( 值) 二百五十钱, 可( 何) 论? 当赀二甲。"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乞力马扎罗的雪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从真实空间到傅立叶空间

物理对我的吸引力之一,来自于它教会了我用其他的方法看这个世界。

从家里走出门,外面阳光灿烂,来自太阳的光子打在我的皮肤上。太阳光子的能量被身体中的电子所吸收,我于是感觉到了温暖。

爬上钢管开始旋转,不小心加速太快,顿时头晕目眩。我于是张开双臂,用角动量守恒帮助自己降低旋转速度。

在深夜的中央公园放孔明灯。灯罩里的空气被慢慢加热,热空气分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压力越来越低。孔明灯最终被外面的冷空气抬起来,送上夜空。

除了具体的物理现象,我的抽象思维也受到改变。我的研究方向是宇宙学,所以时常需要离开真实空间,进入傅立叶空间。

1.

因为大学读商科,我直到读天体物理博士时才接触傅立叶变换(注:我看到维基百科有两种翻译,"傅立叶"和"傅里叶",因为我的输入法自动显示"傅立叶",为了方便,下面我采用这个翻译)。傅立叶变换非常简单,即使数学基础薄弱,我仍然可以毫不费力地默写出公式:

F(k)是函数f(x)的傅立叶变换(第一行),如果对F(k)做逆傅立叶变换(第二行),又可以得回f(x)。

很长时间,我虽然可以解出相关的数学题目,却不明白傅立叶变换究竟有什么鬼用。它的物理意义在我脑海等于零。

有一次又在作业里被要求做傅立叶变换,我坐不住了,于是请教高年级的同学,"傅立叶变换有什么好玩的,为什么大家都爱它。"

师兄解释,"傅立叶变换有很多有趣的性质,比如,"他叉叉叉画了一张图,"一条无止境的正弦波,在傅立叶空间里,就只是一个简单的尖峰"。

左图是在真实空间的正弦波,右图是经过傅立叶变换(FT)后,整个正弦波在傅立叶空间被压缩成一条(红色)竖线。

他见我面无表情地呆站在那里,又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在真实空间是一个高斯分布,在傅立叶空间……"他又叉叉叉画了第二幅图,"它还是一个高斯分布。"

如果在真实空间是一个高斯分布(左图),在傅立叶空间,它还是一个高斯分布(右图)。

我在内心翻了个白眼,问:"然后呢?"

接下来的解释稍微有意思一些。他说,"许多在真实空间里看上去很复杂的波形,其实是一些简单正弦波的叠加。这个可以用到很多地方,包括电台发出来的声波,海洋里波浪的形状,太阳活动周期。"

任何形状的波浪,都可以被分解为许多正弦波。

"通过傅立叶变换,你可以把任何波形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有效地去提取其中的信息。"

在真实空间里看起来复杂的波形S(t),进过傅立叶变换成S(ω),被分解为两个简单的正弦波。

"傅立叶空间"也可以理解为"频率空间",古代人听的AM或者FM电台,就时常用电台波段的频率来命名电台。例如南昌音乐故事广播电台,是FM90.6兆赫。

AM和FM电台的频率范围。横轴是频率(波每秒钟震动的次数)。AM可以有106个台,FM可以有100个台。

不过AM和FM发射信号的原理不同。AM(Amplitude Modulation)是通过改变声波的大小(蓝线,时高时低),而FM(Frequency Modulation)则是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绿线,时紧时松)来传输信号。比起AM,FM的优势在于,声音在传输过程中突然变小了也没有关系,所以不会像开车时听AM那样常有雪花噪音。

虽然你可能不知道,但我们的大脑随时随地在做傅立叶变换–––当我们看到一大片绿叶,我们在脑海中把波长为540纳米(1纳米=10^-9米)的光,傅立叶变换成了对应绿色频率的信号。

而当我们听到粉笔刮在黑板上发出刺耳的一声,我们把空气中传播的声波,傅立叶变换成高频率的信号,然后耳朵感到一阵酸痛。

在日常生活中,真实空间中的长度(红色波浪)和傅立叶空间里的频率(底端灰色以及彩色长条)的相互转换关系。两者为反比–––真实空间中波长越长,傅立叶空间的频率越小。来源:维基百科。


2.

后来,在量子力学中,我终于用到了傅立叶变换。在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中,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不确定性原理"的宏观解释(不完全准确,但可以帮助理解):左图中,如果你能精确地看到小球的位置,就无法得知小球的方向和速度。右图中,你能精确地测量小球滚动的方向和速度,但小球的位置也随之非常模糊,无法精确测量。

上图是比较粗暴的宏观解释。在量子力学中,描述粒子位置x的波函数,经过傅立叶变换后,变成描述动量p的波函数(请忽略掉积分符合前面的一堆常数)。

这个公式因为用了希腊字母ψ和φ,看起来有些复杂,但是如果把ψ和φ换回F和f(忽略掉各个常数),就变回了我前面的第一个公式。

我后来总结,许多物理公式我学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用希腊字母。事到如今,我仍然写不出来ξ(xi)和ζ(zeta)。考试的时候经常浪费很多时间在检查我的希腊字母究竟拐对了弯没有。

回归正题……我很快回想起了师兄给我画的那些图:

在这里,左图的蓝线可以看成是位置x的分布,越窄说明越精确。右图可以看为动量p,也就是x的傅立叶变换,同样也是越窄越精确。你可以看到,左边一旦窄了,右边就会宽,反之亦然。这就证明了x和p不能同时精确,也就是其中必有一个是不确定的。

虽然那时我对微观量子世界中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半懂不懂,但是傅立叶变换的解释让我觉得,算凑合说得过去吧!

那时候《星际迷航》电影上映,里面有个瞬间转移器Transporter,可以把人体瞬间分解然后在另外一个地方重新组合起来,看起来就好像瞬间转移了。

星际迷航里的transporter,宇航员们在飞船上被分解,又在某个星球上被重新组合起来,看起来就好像瞬间转移了。

我琢磨,根据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这不可能啊–––如果你把一个人拆了,虽然你可以把他身体里的粒子放回原位,但粒子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运行(也就是没有动量信息),那整个人下一秒不马上就散架了吗。

我上网搜索,果然已经有人向剧组提出了该疑问。剧组居然还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并且在以后的剧情里加了一个"海森堡补偿器"(Heisenberg Compensators),专门用来消除"不确定性原理"。虽然觉得很离谱,我仍然为剧组的用心良苦而感动。

《星际迷航》里的"海森堡补偿器",太胡来了吧……


3.

之后的两三年,傅立叶空间一直都不痛不痒地存在我脑海中,直到我选了宇宙学做毕业论文。

在真实空间中,我总要用到的"两点相关函数"通常是用希腊字母ξ来表示。每次写它的时候,我都觉得万分痛苦。

而在傅立叶空间,同样的两点相关函数(不过就改名字叫"能谱"了)是用C表示。光是为了这个生活上的便捷,我已经开始对傅立叶空间有了好感。

宇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副地图(也许应该叫"天图"哈哈)是"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以下简称CMB)。宇宙微波背景的光来自137亿年以前的宇宙初期,是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痕迹。它是我们学习宇宙的最宝贵的资料之一。

宇宙历史时间轴,左边Inflation为宇宙大爆炸,Cosmic Background Afterglow就是宇宙微波背景的源点。时间轴最右边是今天的宇宙。来源:World Science Festival。

下图显示了过去30年中,三个时期的太空望远镜Cobe,WMAP,Planck观测到的CMB。随着科技越来越先进,图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

这幅图和我们平常习惯的世界地图差不多,除了我们不是往地球上看,而是往太空看,并且我们用的不是肉眼,而是微波波段的望远镜。

然而,如果我们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去看这幅图,无法找到太多线索,因为宇宙微波背景的光子是随机分布的。放大宇宙微波背景图,只看得到一堆噪音而已:

但如果我们对这CMB图做傅立叶变换,马上就得出一条非常简洁的曲线:

上图为宇宙微波背景的傅立叶变换:能谱(Power Spectrum)。横轴为角尺度(l),可以理解为电台的频率,但是现在不是时间上的频率了,而是空间上的频率。纵轴为能谱,可以理解为图1里的红色尖峰。不过在这里,因为各个频率的正弦波都有贡献,所以尖峰变成了一条曲线。

空间上的频率可以看作是你围绕球转一圈,颜色变了多少次。下图里面l=0就是什么都没变,l=1变了一次(北极特别红,南极特别蓝)。从前到后,l=5就是红蓝红蓝红地来回变了五次。从左到右,m告诉你变的图案可能不一样(但频率还是一样的)。这个图像在量子力学求电子的能级时,也经常要用到(你看万物都是相通的呢!)。

因为CMB图是二维,为了得到能谱,我们必须先做二维的傅立叶变换,然后再对所有相同的角尺度求平均值,最终得到一维的结果。不过这些细节不太有趣,我先忽略掉。

对于没有看习惯CMB能谱图的同学来说,这条曲线的意味可能比较模糊。下面两幅图是进一步解释:

https://ift.tt/2IWEZVw

上图为WMAP团队对于CMB能谱的解释:红色曲线是实际测量,告诉我们宇宙微波背景在不同尺度下的能谱。直线为对比,表示如果所有的小点都是均匀分布的情况。上面三个显微镜告诉了我们在不同尺度下,预期的图像。就像我上一个图解释的那样,l越大,红蓝红蓝变换的频率就越高。

对于傅立叶空间中的小尺度,我们测量的是真实空间中的大尺度,而l=1000的尺度,我们看到的恰恰相反,是密度很高的小点点。显微镜左半边是实际的CMB,右半边是均匀分布的CMB做对比。

https://ift.tt/2s2igNr

上面这个动图来自芝加哥大学Wayne Hu教授。左图显示了在每个尺度下,我们看到的微波背景。和前一幅图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但是手法不同。

贴完这个图,我想起来有几位同学问我的问题:如何学好物理概念。我不能代表大众,但是个人来说,除了翻看教科书,我最喜欢的捷径是用关键词搜索相关图片。

只要不是弦理论那种世界上也没有几个人能搞懂的东西,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相对论这些被世界各地各种语言教烂了的概念,肯定已经有许多热心人士思考过很久要怎么解释。去知乎、quora、油管、google image上面去搜,肯定有一款适合你、让你有"噢!原来如此"的感叹。如果你运气好,还能搜到类似上图的动图!

回到傅立叶空间的CMB能谱图,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https://ift.tt/2ke6KLa

上图是非常典型的、一张图能搞晕全地球人的典范。但是因为信息非常丰富和全面,我还是忍不住贴过来。黑线是我们观测到的总体能谱,其他的彩色线是宇宙中各种物理现象(早中晚期都有)对其影响。

接下来这张图我觉得更加优美。我去年在巴西教宇宙学暑期学校时,逼迫同学们盯着它看了足足十分钟。

https://ift.tt/2s1O057

四个小图里,作者Wayne Hu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了四个物理现象对能谱的影响:
(a)宇宙的曲率(宇宙究竟是平的还是卷曲的)会让曲线左右移动;
(b)宇宙中的暗能量对于曲线的作用比较微弱,但是在大尺度(小l)可以看到许多变化;
(c)增加宇宙中重子(可见物质)的数量,会让峰更高;
(d)相反,增加总物质(大部分都是暗物质)则会让峰值变低。

你看,在傅立叶空间里,所有的物理现象一目了然。

用了那么多Wayne Hu教授的图,我贴一张他的照片(网上找的)来给大家欣赏一下吧!

目前的宇宙学观测可以近乎完美地用"ΛCDM模型"来描述(虽然仍有一些争议):

来源:维基百科

六个常数就可以描述我们所在的宇宙啦,简单得让人难以相信!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Jia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