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校园,如何才能设计好一个学校?

问题简直为我们量身打造,那就讲讲最近的深圳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案例。


2018年年初,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福田管理局联合福田区发改局、福田区建工局、福田区教育局、各代建企业等,发起了 "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校园建设倡议。在之后的五个月里,发起方、"8+1建筑联展"策展委员会和近百家建筑设计单位一道,为深圳这座城市贡献了9个各具特色的校园建设方案。

预计在不久的未来,这些学校将陆续建成。


废话少说,先看方案。

8+1入选项目名单:

人民小学:直向建筑

新洲小学:广州市东意建筑

新沙小学:一十一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福田机关二幼:香港施正建筑师设计有限公司

景龙小学:北京张永和非常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红岭中学(园岭校区):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红岭中学高中部:源计划(国际)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红岭中学(石厦校区):深圳市土木石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福田中学:北京临界空间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9个学校一个个讲估计讲到地老天荒,我们单挑里面面积最大的福田中学项目。

地处福田中心区、具有悠久历史的福田中学是本次"联展"项目的重中之重,因其超级大规模,接近10万平方米的建筑量使得除去田径场外建筑用地上的容积率达到3.87,被称为"高密度之王";此外用地周边为医院、写字楼、住宅和巨大的商业高层,所处城市环境格外复杂;同时学校面对着巨大的中心公园,景观非常震撼,已经成为了福田中学的一个历史记忆。为此,福田中学的方案选拔也最为严谨,经过三轮评审——从57家报名机构中选出6家入围,再从6家入围机构的设计简案中选出3家进入终选环节,最终确定入选方案。

进入终选环节的三家设计机构分别通过极为不同的策略与路径,探讨了都市校园高密度发展、新时期的城市校园规范以及通过卓越设计对社会环境议题的广泛连接。

中国建筑界领军人物张永和的非常建筑事务所带来的设计中将大体量的教学楼安排在面临城市公园的外侧,与内侧的宿舍楼形成了中间的户外操场空间。高层院落利用体量的交错,以大面积连续的半室外空间,形成垂直的校园环境,引入大量的绿化植栽与自然通风和采光。

上海高目建筑事务所的方案构想创新大胆,以类似航空母舰般的数十米高巨构,提供了屋顶大板解决操场的需求,利用巨构下面的半室内大堂安置所有的教学空间。操场与教学楼设计跌落错层,改善通风采光条件的同时,形成具有美感的神性空间。


北京临界空间建筑事务所的方案则利用几条平行交织尺度得宜的教学楼,将序列的教学院落空间带向操场与远方的公园。楼高一层的操场平台层利用角度的扭转,巧妙处理了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在校园入口利用倾斜折板创造半开敞的前廊与轻微上升的缓坡。同时略微折起的周边,对内也自然形成了看台,增加了操场的围合感。


也许你会问,深圳真的这么缺学校吗?有必要如此大费周章的推进学校建设吗?答案是:缺!

据媒体报道,深圳福田区2018年公办小一入学需求约为18000人,可提供公办小一学位约12000个,缺口超过6000个;公办初一入学需求约为11000人,可提供公办初一学位10000个,缺口超过1000个。2018年福田区将出现部分适龄儿童被分流到较远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甚至可能出现部分非户籍儿童无法安排入学的情况。


那么在深圳这样一个城市,校园建设面临哪些挑战?


时间紧、任务急是福田区中小学校建设面临的首要挑战。在校园建设迫在眉睫的紧迫形势下,通常的建筑项目设计管理流程难以为继:各项目孤立进行,导致每个项目审批流程长、耗时久,大量审批工作重复进行,管理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众多项目各自为政,将难以协同起来形成共同理念,更无法实现福田区的城市理想。


当今城市化高度发展、城市用地稀缺、生育政策和人口结构改变,以及现代教育理念普及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从量到质的转变?如何通过更新观念、创新校园空间来满足教育改革需求?如何在美好的校园环境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如何实现"绿色校园"的理念,为孩子增加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如何让校园融入社区和城市,承载居民的情感记忆和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


不过对与建筑师来说,这些问题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深圳有很多城中村,是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冗杂新旧混合的城市街区,同时临近山和海,如何处理建筑与所在城市、风景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都是难题又都是机会,处理好了会很有意思。"策展委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朱竞翔在接受光明城的采访时说。


"我希望我们的策展委员会此次评审可以质疑标准和规范。""新校园计划"发起方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福田管理局副局长周红玫如是说,这些前提条件也注定了"新校园计划"的与众不同。


"新校园计划"和以往的校园建设有什么不一样?

建筑师和设计方案的特别遴选机制是"新校园计划"的重大创新之一,不仅仅汇聚中国设计力量,同时也致力于公众参与,共谋、共建和共享,旨在解决快速建造过程中集聚智慧以呈现校园设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由顾大庆、黄居正、王维仁、朱荣远、朱竞翔、孟岩、曾群组成的策展委员会和评审专家负责主持优秀建筑师和设计提案的遴选过程,指导公众参与和实施监督,并保障"联展"相关活动的整体学术标准和品牌建设。

最关键的问题,福田区需要怎么样的学校?

校园既是知识的传承地,又是思想的摇篮。校园建设不单是解决硬件设施有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借此弘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价值观。

在"新校园计划"伊始,策展委员会提出了七点设计原则。

1、 致力于以环境激发学习和交流;

2、 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境;

3、将场所发展为师长、伙伴外的第三教师;

4、 呈现社区记忆,拓展地方历史;

5、 促进校园自治、开放与共享;

6、 强化空间的灵活自主与多样性;

7、 建造安全舒适、真实自然的建筑。


基于这七点设计原则,和深圳福田区集约土地、高密度的城市状况,建筑师们提供了哪些解决思路呢?


我们看看临界空间的方案是怎么在福田中学项目里回应这些设计原则的。


项目背景

为缓解学位紧张,福田区正迎来新一轮的中小学校建设高潮。2018年2月,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福田管理局发布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 "8+1"建筑联展,以国际设计竞标的方式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九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征集校园设计方案。针对深圳福田区集约土地、高密度的城市状况,通过设计管理体制创新,联展邀请优秀建筑师与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密切合作,积极探讨高密度时代学校新建筑类型建构和空间创新,一同探索理性反思校园规范,适应新的教育模式改革,重建人与自然的连接,为学校与社区分时共享创造条件,属于深圳亚热带气候和高密度城市环境的校园建筑类型。


▼从中心公园看向校园西立面

福田中学是深圳特区内规模最大的高级中学之一,将在占地41461平米的原校址通过重新的校园设计实现学位规模从2600向3000人的扩充,同时也借此机遇增加3000学生的住宿空间,升级成为一所拥有60个行政班的全寄宿制学校,校内建筑面积也将由33656平方米增至100000平方米。400m跑道操场是福田中学体育教育的核心设施,也是周边2公里范围内唯一的标准田径场。

超大的目标总建筑量使得除去田径场外建筑用地上的容积率达到3.87,是普通中学的2-3倍,因此被称为此次竞赛九所学校中的"高密度之王"。校址处于福田中心区,与场地西侧的福田中心公园一路之隔。除场地本身的超高建设强度要求之外,基地北、东、南、三面高层紧贴环绕,处于一个非常复杂而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如何在如此高密度的地段内营造一个亲切宜人充满想象力的校园空间,对参赛各方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地段环境

城市与场地策略


每座校园都是一座小城市。这所位于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校园在设计初始即要求建筑师做出一系列的关键性设计决策,不仅考虑红线内各建筑体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策略性的处理校园与其所在城市街区的关系。考虑到已有城市肌理东高西低的天际线,我们维持了田径场靠西布置的格局,将主要建筑体量沿东侧布置,避免对西侧城市公园界面形成压迫。操场逆时针扭转15°而在场地西南侧形成放大的入口广场和更加宜人开放的公共共享城市界面。抬升至一层高的操场与教学楼裙房延伸相接的看台整合了校园中重要的室内外运动文化设施和开放空间。位于场地的西北侧的操场下方灰空间则成为地面临时停车区和家长接送等待区,最大成熟度的内化和缓解学校为周边道路带来的潜在交通压力。

为避免对北侧医院病房楼造成日照遮挡,我们将高层的宿舍体量靠南侧布置,而更水平向的教学区居于北侧。轻薄的建筑体型呈南北向线性布置,优化教室通风采光的同时在场地内外创造东西向视觉通廊,最大化向中心公园和福田CBD天际线的视野。平行交织并向田径场微折的教学楼巧妙的吸纳了不规则的用地红线所造成的一系列边角空间,使整个校园环境成为建筑景观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协调高密度的空间条件,宿舍楼用足限高,解放更多的占地给教学空间。在如此高密度的场地条件下,精确的日照模拟分析引导教学楼坡屋面进一步采取高低错落的体型变化,不仅保证所有普通教室及各学科教室完全满足规范的日照要求,同时形成连绵起伏的天际线,创造出一系列空间体验各异的屋顶花园。建筑体型进一步分裂、抬升,连续的空中活动圈"THE LOOP"串联起一系列尺度高低各不相同的架空层,提供了视野极佳的第二地面。



设计理念与空间策略


分层共享 垂直校园

我们对任务书进行了严谨的分析和解读,并将使用功能从更私密到更公共依次排序,在垂直和水平双向度实现区域划分。更公共且未来可与社区开放共享的功能向下、向西布置:室内外运动设施,演艺中心位于操场下方的裙房中并局部下沉,校史展览和运动公共接待前厅沿西界面布置,打破原有校园单一的围墙界面,成为具有功能和欢迎姿态的积极城市界面。考虑到全寄宿学校特殊的动线特征,主入口的布置与宿舍最为邻近。带有巨大天井的跑道下方的高架空间成为一个具有特殊仪式感的入口广场,便利分流至宿舍大堂和教学区门厅。食堂则成为两个区域的中转站,适合"宿舍-早餐-教室"和"教室-晚餐-宿舍"的早晚高峰人流。


60个行政班普通教室日常使用频率最高,因而优先排列于教学区五层以内满足日照的区域,便于有限的课间十分钟学生到户外活动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需求。虽然在紧张的用地环境中我们无法避免在教学区内设置高层建筑,但通过在消防上将裙房屋面处理为安全场地,降低建筑物的消防层高,使得各学科教室也能排列在消防高度的五层以内,这是巩固高密度校园的疏散安全的重要环节。考虑到未来行政班+走班制并行的使用场景,灵活教室被布置与普通教室和其他各学科教室之间架空层内,分隔灵活,主题可变,最大程度促进资源共享,避免闲置,也为福田中学未来教学改革更加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做好准备。



多层地面 立体开放


多层地面是垂直校园体系在高强度开发的情况下保证校园空间品质的重要策略。它试图构建一个立体的社交空间格局,在高密度的校园环境中最大限度的引入自然,强化建筑与景观,室内与室外的融合。高效利用下沉庭院、裙房顶面、建筑物屋面,最大化室外和半室外活动空间,通过一系列空中连廊、架空层、屋面花园构成丰富多元又尺度宜人的校园空间体验,形成了处于30-40m标高的屋面平台、20-25m标高的空中活动圈和5-9m标高的操场与裙房屋面三个主要层次。



空中活动圈"THE LOOP"不是一个简单的连廊系统,而是一个由楼梯、坡道、大阶梯、架空层,屋面花园、攀岩墙等串联起来的连贯的社交空间体系。它连接了校园中最为公共的使用功能(教学区灵活教室,宿舍共享学习区,露天阶梯教室),这一系列非正式集合空间和创新启发式的学习空间,鼓励师生之间的交流、共享与碰撞随时随地自然的发生。THE LOOP营造了20余处尺度、高低、视野、围合感各不相同的室外和半室外空间,成为学生日常的发现与惊喜的来源。空中活动圈由串联教学区各建筑的水平400m LOOP和宿舍楼垂直200m LOOP组成,并在其间艺术传媒科创中心屋面形成一个厚的连接。它不仅在20m的高空塑造了一个视野极佳的第二地面,也成为宿舍与教学楼之间的"捷径"。它不仅提供了一个新的交通方式,同时也将作为高层建筑的宿舍楼以中央架空层为界划分成上下两个多层建筑,形成一个适合垂直校园体系的交通系统。

占据近一半场地资源的400m田径场是福田中学田径特色的标志,也是周边重要的设施。与其被动接纳,不如将其作为校园场所精神的而核心来设计。结合提升的操场和看台,塑造有仪式感的空间体验,形成一个类似古希腊剧场的高度向心的校园空间。看台在场地西侧向上翻折,在看台下方容纳了展览中心和运动中心前厅向社会开放。并营造了一个连续的风雨廊式的城市界面。起伏的廊桥和坡道将人们从街道高度带入操场层高度,也提供了与对面中央公园的人行天桥的连接。暴露的粗犷的混凝土结构和裸露的看台阶梯的下表面塑造了一个运动场式的室内空间性格。看台在西南侧翻起到最高,它创造了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欢迎姿态的巨构的校园入口空间,将人流导入丰富的校园空间序列。


生态校园 通透节能

每日生活的校园是学生们自然观环境观形成的重要场所,塑造一个对环境与能源友好的校园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在建筑层面,我们的方案采用适合亚热带气候的被动式生态节能策略。可开启立面遮阳百叶形成的可呼吸的"建筑表皮"进一步平衡教室对最大化采光和深圳地区遮阳的矛盾需求。轻薄而多孔的建筑体型利于过渡季自然通风,一系列架空层和连桥结构提供了大量遮阳遮雨的檐下灰空间,并在雨天提供了连续的遮蔽路线。


在校园景观层面,我们希望福田中学成为一个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海绵校园。东高西低的校园布局使得覆土种植真草的足球场能与原福田中学操场草坪一样继续与中心公园实现生态联动,供鸟类自由的栖居、觅食。操场、裙房屋面、空中活动圈和屋顶都布置丰富的景观绿化,成为一个立体的生态和雨洪管理系统,减缓极端降雨天气下雨洪对城市管道的压力。通透多孔的裙房布置了尺度与深度不一的下沉庭院,平衡高密度校园与海绵城市原则之间矛盾,在允许首层和地下一层使用空间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的同时,提供更多可下渗的海绵体,促进地下水的补给和水循环,真正实现整个校园的低影响开发。在配植方面,我们采用当地植物,种类兼顾农业教育、学生休闲、鸟类取食、雨洪管理的目标,这样的策略使得校园景观不仅具有充分的休闲和观赏价值,更有真正的生态与基础设施价值。




年份: 2018
地点: 中国,深圳
状态: 竞赛中标
类型: 建筑
功能: 教育
规模: 建筑总面积105,263平方米
业主: 福田中学
团队: Chen Chen (陈忱),Federico Ruberto, Nicola Saladino, Lv Shoutuo(吕守拓),Chen Muzhi(陈牧之),Duan Jintong(段锦童),Wang Yiren(王翊人),Liu Yangyang(刘杨洋),Xu Bingling(徐冰凌),Chen Si(陈思),Chen Yuxuan(陈宇轩),Tan Lu (谭露)
竞赛总策划: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福田管理局


关于深圳"新校园行动计划"

联合发起: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福田管理局
福田区发展与改革局
福田区教育局
福田区建筑工务局

代建企业:
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策划: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福田管理局
执行:光明城LUMINOCITY /岡巧ADROI
平面设计:SenseTeam 感观·山河水
合作媒体:建筑学报 深圳特区报 世界建筑 时代建筑 建筑创作 城市·环境·设计 有方空间 ikuku.cn|在库言库 Let`s Talk 香港商报

评选历程:

走向新校园——"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公告

福田"8+1"建筑联展正式启幕,入围名单出炉

新校园行动计划持续发力,四校设计单位出炉

新校园行动计划第二轮简案揭晓 福田中学期待最终决选


以上~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光明城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5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你的学校有哪些令你赞不绝口的设计?
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有什么样的呼应?

从黑奴的牙齿到奇美拉——人体配件更换技术的发展简史

(本文首发于丁香园@丁香园 - 知乎公众号,转载需联系本人)

1789年,华盛顿将军因为他在独立战争中的丰功伟绩成功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登上了人生的巅峰。至今,美利坚的纸币上依旧留着他抿紧嘴角不苟言笑的面容。

但是后人或许不知道,那标志性的抿嘴角是华盛顿防止假牙脱落的无奈,当时他嘴里仅剩左下颌一颗孤零零的前磨牙了。而当年的晚些时候,这硕果仅存的牙齿也脱落了。

这是华盛顿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副假牙(下颌):

河马牙齿雕刻成底座置于牙槽上,右边那个小洞供孤零零的左下颌前磨牙插入以固定——也正是这份病牙不可承受之重,让那颗孤独的牙齿不久后就脱落了。而最令人玩味的是上面镶嵌的好几颗牙齿,它们来自于牙医精心挑选的黑奴。

华盛顿一生曾经有过七位牙医,曾经有一位牙医尝试过把新鲜拔下的黑奴牙齿插入华盛顿的牙槽,希望这些牙齿能够活下来。但是得知过去类似的尝试都失败以后,华盛顿将军婉拒并解雇了那位牙医。

"别人的肉长不到自己身上"这句中国老话说得没错,人类最初的异种组织或者器官移植,乃至于同种异体移植全都以失败告终。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人类开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探索,我们不仅找出了失败的原因,还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之策,并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做出勇敢尝试。


一,排异反应的发现

1894年,法国总统马利·卡诺遇刺,大动脉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医生束手无策。毕竟在那个时代,医生并不具备修补动脉破裂的外科技术,重要动脉破裂的患者只能在绝望中等死。这大大刺痛了年轻的法国医生亚历克西·卡雷尔(Alexis Carrel),他经过反复的练习,终于攻克了血管修补的难题。这项技术在1902年催生出了外科的全新新分支——血管外科。而不满足于单纯修修补补的卡雷尔甚至进一步炫技般完成了多种复杂的血管吻合术。

血管吻合术为器官移植创造了可能,踌躇满志的卡雷尔相继尝试了异种器官移植和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猫的一对前肢移植到狗的躯干上、狗的肢体移植到另一只狗身上。然而这些尝试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实验动物也全部死亡。但是由于血管吻合术为器官移植解决了第一个难题,他仍然获得了19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种最初的尝试虽然以失败告终,却为排异反应的发现创造了条件。

不久,两场世界大战接踵而至,新锐武器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烧伤患者。巨大的创面不仅让患者大量丢失体液,还给细菌感染大开方便之门。许多大面积烧伤的士兵或平民备受折磨,最终无奈死去。好在战争中从不乏死人,英国剑桥大学的彼得·梅达沃(Peter Brian Medawar)医生开始用尸体皮肤覆盖烧伤创面,但是这些精心移植的皮片并不能像患者自己的皮肤那样存活,它们最终都皱缩、干燥并完全脱落了。

面对接二连三的失败,梅达沃并没有轻易认输,他在实验研究中发现这种机体对异体组织排异的现象具有获得性:

实验兔A作为植皮供体,B作为受体。首次植皮,皮片坏死脱落需要十天;而再次将A的皮肤移植给B,皮片只需要五天就会脱落。这个实验让人们意识到,拒绝外来组织/器官的,是我们的免疫系统。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白细胞是杀伤移植物的主要成分。

这些发现是人类第一次对排异反应的发生机制做出成体系的研究,凭借这些发现,彼得·梅达沃医生获得了196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二,对抗排异反应的早期尝试

虽然剧烈的排异反应会让受体死亡,但是排异发生的机制正在被阐明。因此也鼓励了一些乐观的医生继续尝试用各种办法对抗排异。虽然在二战时期已经诞生了可靠的透析仪,肾衰竭患者可以定期透析延长寿命,但是费用高昂、降低了生活质量。很多终末期肾病患者为了一线生机而选择放手一搏。

当时还没有太多医学伦理学的审查,肾源多来自于监狱的死刑犯。为了对抗排异反应,一些医生将肾脏装在塑料袋里再移植入受体内。或者在术前先将受体的免疫系统用高剂量放射线摧毁。病人最终死于排异反应或者继发的严重感染。这些今天看来非常危险的方法,已经是时人难得的创新。

正如其他失败一样,这些尝试也为医学研究者提示了两个重要信息:

1. 排异反应的发生不是来自于周围组织的浸润,而是经血管,受白细胞的攻击。

2. 彻底摧毁免疫系统虽然可以让移植器官多活几天,但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会夺取受体的生命。


三,第一次成功的器官移植

1954年12月23日,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人类第一次成功完成了器官移植。供体受体均健康存活,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一年早些时候,美国医生约瑟夫·穆雷(Joseph Murray)接诊了一位晚期肾病患者理查德·海立克。因为肾移植的无数失败,穆雷医生本来准备婉言拒绝患者的手术请求,患者无意间透露的信息却让他眼前一亮——患者有一位双胞胎兄弟。经过一些检查,发现这对双胞胎兄弟很可能是同卵,这意味着完全一致的免疫系统,组织不会发生排异。

经过缜密安排,手术终于成行。穆雷医生们将他在实验动物身上反复练习的手术操作熟练地在患者身上重复着。当血管夹打开,肾脏颜色马上变成鲜红,而后输尿管中有尿液流出,这让所有在场的医生护士振奋不已,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失败,人类终于在器官移植的领域取得了第一次成功,这难得的成功给焦头烂额的外科医生们一次久违的鼓舞,让很多即将放弃的研究者重新拾起希望。凭借人类第一例成功的器官移植以及后续的大量工作,穆雷医生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四,抗排异药物:让器官移植更加安全有效

穆雷医生的成功轰动了世界,相当于紧闭了半个世纪的器官移植大门终于被打开了一丝缝隙。然而这次成功却是那么侥幸,毕竟不是每一位肾衰竭患者都有一位同卵双胞胎兄弟/姐妹。如何让没有亲缘关系的受体接受供体的器官,穆雷医生将目光投向了新研发的抗白血病药物,硫唑嘌呤。

最初的两例患者在接受异体肾移植后死于硫唑嘌呤的药物毒性;第三例患者的药物用量减至1/4,术后存活一年多。虽然效果仍不甚满意,但这个病例打开了异体器官移植的新纪元。

因为免疫抑制剂的成功应用,外科医生们终于得以尝试更加复杂的器官移植——心脏。

南非医生克里斯蒂安·巴纳德(Christiaan Barnard)于1967年11月3日,将死于车祸意外者的心脏移植给一位药物医治无效的心脏病患者。手术取得了成功,在硫唑嘌呤的作用下心脏没有发生排异,患者下肢水肿得到改善、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从医护人员到患者和家属都深信医学创造了奇迹。

一切看上去都非常顺利,但是术后第10天,患者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又是硫唑嘌呤过度抑制免疫力造成的。虽然遗憾,但手术确实是成功的,这也激励了全球的医生继续开展早期的心脏移植探索。虽然其中很多人并无把握救活患者,只是急于证明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手术操作,甚至有一些人纯粹为了出名。这时出现的乱象下,术后存活3月的患者仅有30%,而且他们还要每天服用大量硫唑嘌呤和糖皮质激素,即使付出如此多的代价,移植的心脏还是会慢慢衰竭。

真正的转机还要等到环孢霉素被发现。1972年,瑞士人Borel在北欧的土壤中发现了一种真菌,其特殊的酵解产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对外来组织的排异,却不会影响抗感染免疫。这无疑是外科医生们最想要的"神药"。随着环孢霉素的应用,心脏和肾脏移植成活率大幅提升,一些医生甚至借助它完成了肺、肝乃至肠道的移植。人类已经在器官移植的领域登堂入室。


五,为了摆脱抗排异药物,我们造出了"奇美拉"

虽然环孢霉素的应用提高了移植成功率,而且对抗感染免疫没有过多影响,但还是需要终身服药并且始终有毒副作用的风险。

一些大胆的科学家设想让猪、羊这些和人类体型接近的动物,长出我们需要的人体器官——嵌合体动物,即"奇美拉"。奇美拉是来自于希腊神话中狮头羊身蛇尾的怪物,现代生物学用其名字指同一个体正常携带有至少四套DNA的现象,比如这只猫:

科学家设想,将人类的成体干细胞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置入羊或猪的早期胚胎,由于这时动物胚胎尚未形成免疫系统,所以在后期不会对来自人体的细胞发动免疫攻击,也就形成了免疫赦免。待胚胎发育成成熟个体后,由人类干细胞发育而成的器官则能够用于器官移植,由于和受体的基因完全相同,也就不用担心排异。但是由于伦理学的限制,这种嵌合体猪或羊的胚胎都仅仅允许发育到第28天,就被强制销毁了。

甚至在这个技术路线下,科学家可以敲除猪形成指定脏器的基因,则未来的动物体内形成指定脏器的必然是人类干细胞:

这项技术的未来看似一片美好,只等伦理学上出现突破即可应用于临床。但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比如,虽然组成器官的细胞都是人类来源的,但其中生长的血管却可能仍然来源于动物,这样的器官仍然可以引起移植排异。这项技术所面对的挑战,不止伦理。

这部分内容我在菲利普医生:如何看待斯坦福大学进行的人羊胚胎实验?中提到过,欢迎扩展阅读。


健康和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当自身的组织和器官衰竭,我们很自然的想要像修理汽车那样更换零件。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从黑暗中摸索,逐渐发现并阐明了了排异反应的机制,找到了解决排异反应的办法。甚至为了彻底跳出排异反应的桎梏,制造出传说中的"怪物"。一份人体配件更换技术的发展简史,见证着人类的不屈与勇气!


本文主要参考BBC纪录片《移植指南》,文章内容较原片有扩展和部分忽略,观看地址:

【BBC 地平线】移植指南 中英字幕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菲利普医生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足球解说间是什么样子的?

本赛季的欧冠决赛,我们为了回答问题专门拍了俊哥,没想到拍到这么精彩的一幕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爆棚视频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和职业球员一起踢球是种怎么样的体验?
怎样在最短时间内伪装成一个资深足球球迷?

当今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5月9日,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与英国国际贸易大臣Liam Fox,在伦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腾讯与包括英国旅游局、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及机构开展数字文创领域合作。在腾讯提出"新文创"战略之后,这次出海英国的文创合作,对腾讯以及整个中国文化创业领域的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创意产业发达国家,有先进的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主任童清艳认为,"目前正是中国对英投资互利双赢的最佳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向世界的有力契机。"她从文创与人的关系、文创经济的构成、文创横跨的领域以及中国的文创全球化新模式四个维度谈了她对新文创的看法以及与英国合作给中国的文创发展带来的机会。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靠什么走向世界?

从产业互补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经济正在摆脱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和创新驱动方向转型,文化创意产业处于"黄金时代",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创意产业发达国家,有先进的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作为全球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英国创意阶层的崛起促使其由老牌的"世界工厂"转型成为"世界创意中心",并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牢牢占据世界创意产业的制高点。恰好中英关系现处于难得的"黄金时代"——英国正在积极推进其"非凡英国Britain is GREAT"计划,试图打造"酷不列颠"新国家形象,昭示其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英国形象,面对脱欧,特雷莎·梅提出了"全球化英国"的口号,目前正是中国对英投资互利双赢的最佳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向世界的有力契机。


如何让中国文化创意产品不仅面向中国市场,而且是面向全球的?做成先进的、超前的产品?做成一种集纳全球创意制作理念、碰撞东西方文化精彩与当下风靡全球风潮结合,全面释放中国新生代文化创意影响力的作品?


1 一部《达·芬奇密码》成就了多个世界级热门旅游景点

▲《达·芬奇密码》剧照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智力密集型产业,靠创造力发展,知识积累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早期新古典派分析经济增长的时候,只考虑了资本和劳力这两个生产要素。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学家索洛、丹尼森等人对知识、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把知识、技术引起的增长作为一个"增长的余量",即在经济增长率中扣除劳动增加与资本增加所引起的增长后,总有一个"余量"是无法用劳动与资本的增加来解释的,这就是技术进步的贡献。

这种分析把知识技术作为经济增长模式的外生变量,但尚不能说明知识技术与投入增加的内在联系。直到198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默(Romar)对新古典派进行了批评,他在资本和劳力这两个生产要素基础上,又增加了另一个生产要素:知识,从而创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

他认为,特殊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一国经济要快速增长,就必须像对机器设备投资那样对知识进行投资,实现投资与知识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经济实现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

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舒尔茨认为,技术进步主要是靠人力资本积累。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人的知识和技能。当然,技术的发展要靠整个的市场制度和一些法律制度,比如说知识产权。

技术也是人发明创造的,人的创意无限。

在英国,一本"科学+宗教"的悬疑小说,曾经热到已经脱销;翻拍的电影在各大影院上演时,火到一票难求。《达·芬奇密码》用科学与宗教交织的一个又一个悬念紧紧抓住读者和观众的心,在全世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聪明的商人们,凭着他们的奇思妙想,让《达·芬奇密码》的能量辐射到电影、手表、汽车,甚至食用油上,给世界展现了一个无限延展的创意经济新解码时代。《达·芬奇密码》对于旅游的促进更是不可忽视。据媒体报道,这部电影在巴黎近郊的拍摄地维蕾特城堡,以及小说中提及的苏格兰罗斯林教堂,后来都成为了全球热门旅游景点。

《达·芬奇密码》出版书籍营造了何种文化创意产业链?"文化解码风暴"靠怎样的创意完成?体现了何种人力资本因素?在这一创意产业链上,英国影业更是与旅游华丽跨界。"银幕上的非凡英国"项目的一个重要宗旨,即介绍英国各地的电影拍摄地供游客前往探访,如《大侦探福尔摩斯》五周年,《诺丁山》十五周年,希望粉丝们借此良机探访英国电影盛地,体验精彩文化与历史遗产。英国网络电影节更是将电影向旅游跨界演绎得淋漓尽致。电影节英方主页面与维珍航空订票页面融为一体。左边大半部分是电影节信息及栏目标题,右边则可直接填写订机票信息,左上角即有"开启你的英国之旅"之邀请语。"大片带您游英国"栏目如此煽情开场:"这里有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家,充满传奇色彩的'唐顿庄园',安娜和威廉爱意萌生的小书屋,詹姆斯·邦德的冒险之地,以及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跟随你最喜爱的影视剧来到英国,展开一场精彩非凡的旅程吧!"。在图片和实景比对的高度吻合中,又让人们不得不感慨英国古迹受到的良好保护,激起了人们想要探访实地的愿望。

中国不乏旅游圣地,如何借鉴影视魅力提升其国际实力,并有效保护名胜景点,这个问题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切入点。


2 全息投影技术让模特们在T台上幻化成飞雪

知识经济以创新优势弥补资源和资本上的劣势,是一种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实质即是一种"科技+文化"的知识经济。

英国在文化、媒体、艺术和娱乐业等方面重视原创和积累,并有着几百年的宝贵经验。被称为"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教授称,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意识到这种优势应该发挥作用。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在英国大获成功,除了从莎士比亚时代就开始积累起的原创精神外,还有很多现实因素,文化创意产业因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日益见效,注重开发创意也是重要推动因素。创意产业作为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开发创意的最佳载体就是数字化平台。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造就了英国创意产业的核增长极。2009年发布的《数字英国》 报告即明确提出,要在数字时代,将英国打造成全球创意产业中心。英国游戏制作公司Core Design设计制作的"古墓奇兵"系列游戏,自1996年首度发行开始,至今已销售超过300万套。游戏女主角萝拉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人物,在好莱坞有专属的经纪公司,并已经开始代言各类商业广告。数字科技与传统英国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英国本土起步引爆了众多的全球知名商业传奇。

英国创意产业把创新当做核心,突出个人的核心素质,如创新能力、观念、灵感、技巧等,并依照参加人员的数量、产生的经济价值的多少、原创能力的大小等标准,把创意产业进行了分类,分成了13个行业,分别是:广告、建筑、艺术品及古玩市场、设计、时装设计、工艺品、休闲软件、电影和录像、音乐、表演、电视广播、出版、软件开发和电脑服务,一定意义上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等同。


位于英国西南的布里斯托尔,是电视和数字媒体最发达的创意业基地,是英国第二大媒体城市。该地区所拍摄制作的影视作品内容都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主题,被称为"绿色好莱坞"。布里斯托尔创意园区以两家大型电视企业——BBC和Partridge为龙头,吸引了大量的中小影视制作企业以及创意企业入驻,形成了电视和数字媒体产业网络和聚集地。该园区里聚集了1万多名电视和数字媒体产业从业者,年产值在11亿英镑,领跑各个产业。BBC公司所制作的电视纪录片更是每年为英国带来200万英镑的出口外汇金额。


伦敦不仅是英国的创意之都,而且是全球创意中心,一直加强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营造有益于创意创新人才的发展环境。英国时尚协会(BFC)的成立和伦敦时装周的举办使英国时装秀活动有了组织性和系统性,以创意+高科技赢得口碑,形成与巴黎、纽约、米兰时装秀的最大区别就是:以促进时装业的"新陈代谢"为目的。作为超短裙发源地和四大时装中心之一的古老伦敦,具有保守和激进的双重性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科技日新月异,从高级音响、投影的使用到全息摄影、红外线遥感技术、3D技术、4D技术的应用,科技成为伦敦时装表演营造主题氛围最重要的手段。英国品牌Burberry秋冬时装系列在北京展出,表演时采用了"数字制图"技术,很多模特是用全息摄影和数码投影技术打造出的虚拟图像。他们瞬间消失、迅速换装,幻化成美丽的飞雪或雨滴,徜徉在用立体声光特效营造出来的四种英国天气里。英国男装品牌Alfred Dunhill在上海的时装秀中采用了"极端角度投影"技术,64名男模在水晶球里用短暂时间经历了四季更迭,时装秀迎来了泛虚拟技术时代,科技的应用使时装秀呈现出更加魔幻的视觉效果,使时装秀的艺术境界得到升华。

毋庸置疑,科技已成为影响当今时装秀和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报纸、广播、电视到网络,每一次媒体的飞跃都是高科技带来的,从印刷术,到无线电波、数码、大数据,技术甚至规定了媒体的未来。各类"新兴媒体",融声、像、图、文于一体,还挟其信息传播的高度实时性、参与性和交互性等,既丰富了信息内容,也使信息需求者可以更深入和有选择地享受信息服务,并有效介入媒体生产,诞生大量"自媒体",以社交功能实现其传播的"社会化媒体"。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日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作为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因科技的推动彰显其知识经济的特征。


3 娱乐是人的本性,是一种身心联动的体验

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是内容产业,横跨娱乐和信息产业两大领域。从事"信息产品"的内容生产、加工和传播,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和对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本的补偿,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

娱乐产业是为社会提供娱乐产品的同一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文化创意内容消费是一个自觉享受过程,而不是接受宣传灌输的过程,因为娱乐是人的本性,亦指快乐有趣的活动,是一种身心联动的体验。根据不同娱乐方式的主要功能,人类娱乐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文化娱乐,人们为了"心灵的愉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文化产品来消费的行为,这是人类所特有的娱乐;2.体育娱乐,人们为了获得"身体的愉悦",根据自身条件所进行的内容简便易行、富有情趣的各种身体练习,如各种体育游戏等,又可分离为文化性体育娱乐和休闲性体育娱乐;3.休闲娱乐,人们为了驱逐紧张、单调、寂寞和无聊,选择各种"消费闲暇时间"的行为。当代最普及的娱乐是通过影视、音乐、演出与出版(看电视、电影、报刊、晚会,听音乐等),玩游戏(网络、手机、游戏机等)、体育休闲与网上虚拟生活。文化创意经济是影响力经济,娱乐是发挥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以消费为中心、受众主导条件下,娱乐是其主打内容。

还是来看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横跨娱乐和信息两大产业的。英国文化遗产数量和意大利、埃及、墨西哥、中国等国家相比远远不及,但其却可以通过文化与旅游等休闲娱乐有机结合将文化的影响力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节庆活动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英国各类文化、体育及艺术类节日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英国约有600个表演艺术节,如爱丁堡艺术节、诺丁山嘉年华等。

以伦敦市为例,伦敦政府在涉及城市形象宣传的不同活动中,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旅游推介,都保持城市形象的一致性——创意无限,政府资助的各类文化节庆也都是为营造创意氛围,并鼓励创意人才脱颖而出。伦敦市政府除了把伦敦电影节、时装周、设计节和游戏节四个重大节庆活动打造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盛会以外,还设置了大量活跃城市氛围、可供普通市民享有的创意文化节庆活动。

如城市展示周,它通过一系列非营利活动,为年轻的音乐家、艺术家提供音乐、设计、时尚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据《伦敦:文化审计报告》统计,伦敦每年举办的大型嘉年华和节庆活动大约有200个,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伦敦的文化活力及多样性,为整个城市营造了浓郁的创意氛围。

如伦敦电影节,伦敦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伦敦电影工作组",吸引全球摄制组来伦敦拍片,向国际买家展销英国产电影,并向国际市场推出英国演员,电影节帮助伦敦成就了电影产业国际中心之一的地位,目前每天有50个摄影组同时在伦敦各地拍摄。

再如伦敦时装周,被称为国际级时装设计师的孵化器,除了专业设计展外,还有针对新锐设计师的"新生代推介机制",帮助新人在业界立足的"时装产业化推动机制"。据统计,每年伦敦时装周能为英国经济创造2000万英镑的直接价值;同时伦敦时装周吸引了世界各地媒体报道,还能为伦敦带来5000万英镑的无形资产,以及1亿英镑的订单。

2.旅游与演艺产品: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结合最为紧密的就是旅游纪念品。在英国各条主要街道、各大旅游景点附近都有统一标识的旅游纪念品商店。里面售卖物品与英国主要旅游产品息息相关,包括体现皇室文化、宗教文化、博物馆文化的各类物品,种类、款式及价格也都基本一致。英国作为世界第二大音乐产出国和第三大音乐销售国,剧院文化在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始终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从精美高雅的古典音乐,到充满实验创新的前卫戏剧应有尽有。目前英国约有100家剧院位于伦敦。


英国旅游拥有众多文化类型,如建筑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宗教文化、乡村文化、时尚文化、体育文化、烹饪文化等创意文化。英国文化旅游三大关键支柱:历史建筑遗产(如伦敦塔);文化遗产(如莎士比亚)和当代文化(如音乐,奢侈品)。根据VisitBritain关于文化和遗产的主题调查,结合笔者对英国文化旅游的实地观察,梳理出英国文化旅游传播类型如下:

▲引自童清艳、LiangTao Shan(英籍)"英国文化旅游传播及其保护机制研究",《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英国弹丸之地,却拥有大批的世界遗产,截至到2017年7月,英拥有31项世界遗产,以及众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建筑、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古堡庄园、宁静如画的美丽乡村、恢弘庄严的教堂,幽情英伦花园与别墅等等,这些都让人们感悟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得到相应的艺术熏陶。如古堡现场音乐会、博物馆时装会、泰晤士河上豪华游轮欣赏两岸古老建筑等等,英国在注重古建筑物保护的同时,将历史遗产与当代文化娱乐休闲活动无缝接融合一起。


4 中国5000年的发展史是文化创意的丰富源泉

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一度曾滞留在成型内容产品的简单再生产阶段——即过度关注创意结果的复制,而忽视了文化创意产业本身要求的创新和变革。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是服务于人类,按人性发展需求,作为产业发展资源的一种生产模式。现代经济总体上已以"文化意义"为基础,现代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与文化活动的界限已经模糊。以娱乐性、消遣性、益智性为特征的经营性文化拥有相对广大的消费人群。这样,随着产品的需求者增多,市场也就越大,文化娱乐产业娱乐性内容的发展,如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无成本复制和传播、个性化与互动式服务、多媒体界面、虚拟现实、生活性的渗入,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人类人性化发展的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娱乐化表现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结果,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现代社会,随着人的放松和对深层心理的理解与宽恕,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文化创意娱乐业"随之发展起来。传统意义的区域市场不复存在,所有文化创意产品基本上都能借助科技力量面向同一个市场——全球市场,而且都能提供多种文化创意产品服务。

中国具有5000年的发展史,从人文资源的角度看,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物与极具特色的文化风俗,这些文化资源成为文化创意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丰富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无疑成为世界上"资源大国"。仅仅以文化创意产业链上的旅游产业为例,中国的历史文化古迹越来越成为国际性的旅游吸引物,其潜在价值无法估量,同时也是文化创意最重要的素材来源。

并且,由于许多产业将越来越依靠文化符号为其生产附加价值,文化活动从创作、制作、传播、到接受都已经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完全有机会通过国际化销售网络,实现高产出和高利润大型"规模经济",与国际化文化创意巨头实行跨行业多方面合作经营以实现范围经济利润。

这里需要思考的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跨国活动中需采取何种有效的运作方式,以什么价值观念进入,以及会面临怎样的世界市场结构,会遭遇哪些经济上的制约等等。

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品牌、版权、发行网、人才以及技术等等皆是处于全球性战略合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一方面,在市场驱动力下,通过政府行政性力量,对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进行资源有效配合;另一方面对境外相关性文化创意资源进行有益吸纳。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踏入全球化战略大局时,不仅要考虑到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布局、产业波及问题,同时也要吸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中国在全球传播的过程中一味强调自己的文化是不可取的,有时候需要文化创意者将中国元素重组,从全球化视野,以外国人更易理解和接受的角度进行作品创作和信息传播。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如何将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推广为具备国际传达效果的文化创意资源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1.中华文化是东亚文化的核心,自古以来便对周边国家形成强大的文化辐射。这样,必须整理、创作好的本国文化作品IP,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核,注意受众本位,建构自己的文化优势。建立起拥有中国各民族共同指认的文化特性(Identity),以在它们之间培育起新的、经得起现实压力和未来考验的文化向心力是首要难题。

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是智力创造,属于集约型文化经济形态,适宜对外输出。现阶段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一个最大的战略性差异就是:中国输出产品,西方输出版权,成本与效益呈现出截然反差。因此,以版权产业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流和文化创意产业综合竞争力强弱的战略性标志。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全球化战略不能走低端产品发展的老路。

2.组建自己的文化创意跨国公司,将中华文化更多地传播海外,让世界人民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扩大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

一些中国元素完全可以有效地用国际传播策略达成国际化效果,如中国传统戏曲"生、旦、净、丑","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在国际动画影视作品里的使用,创意地将戏曲元素与现代元素相融而不违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国际传达的极佳创意组合。英国电影的主题反映了很多理想中的历史文化,在此之中注入了愉悦和温馨的英国特色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英国电影业十分重视遗产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的再传达。

3.中国语言如何突破表意文字特性,完成与英法德拉丁诸拼音文字的对接,打破语言障碍问题。


中国语言复杂,许多文化创意内容在对外传播时难免受到文化解读的难题。如何用国外能理解的表现形式,创造性地突破语言障碍,用他国能理解的故事视角传递中国文化创意内容,需要继续探索。

回到英国人的创意,他们自古以来就非常善于玩弄文字游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语言幽默,也能充分利用本身的文化图腾与代表英国历史的符码,不断玩出各种英式意向与趣味。不论是英国的米字旗、传统绒呢或是小碎花、小细节,他都能将之融入设计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另外,像是Pringle of Scotland的狮子徽纹、菱形格纹(Argyle)针织品,都能充分展现来自苏格兰的老牌历史背景,并非从单纯审美出发的特别图案,几乎所有英国老牌都不会大肆张扬自己的格子图案多具影响力,但会切进当代流行文本,将历史宫廷、贵族文化信手拈来;以电影、电视、戏剧等具有高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将"创意英国"的文化理念注入;英国政府还合理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利用"文化创意理念"打造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属于民族的文化品牌。以油画式的取景风格展示历史场景;布景优先于情节;从英国丰富的文学及戏剧传统中寻找灵感。英国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悠久的传统文化,使之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旅游之地。不同种族、不同信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

4.提高影视等文化创意作品国际营销能力。影视公司要加大对影视作品海外营销的资金投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影视作品的国际市场营销。合理利用电影节和影展促销,借此平台拓展知名度。在影片制作初期就介入发行,根据电影的不同风格,以国际市场定位为引导,来主攻目标市场的电影节。

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与国外新媒体沟通,在国外热门科技媒体平台上推广;影视作品在国外影院上线前做足影视宣传,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以自然题材和历史题材为主的纪录片走出国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国外消费者对于神秘而古老的中国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兴趣日益浓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观众希望看到有关中国这类题材的纪录片。


全球化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市场增加收入。文化创意公司全球化目的也是不断寻求市场,增加收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以及制片业国际合作或合拍潮流的日益兴盛,单纯从投资方、制作人及演员的国别来评定文化创意产品国籍已越来越没有意义。著名创意人休·哈德森曾这样说过:"这个世界不应受疆域的抑制,尤其涉及创造性的工作。国际化已席卷一切,尽管有人对此嗤之以鼻,但现实就是如此。"

的确,文化创意内容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重复利用和重新利用,因此其实现全球化的难度也较于其他行业小一些。

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化还可以实现与全球伙伴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机会。许多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需要输出,需要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增长点。对于我国,保持国内市场份额同时进行国外扩张,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战略下,扩大中国的文化和创意传播,既有经济效益也有输出中国文化共识等作用,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

英国文化已然是现代西方社会的根基文化和社会基石。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历史上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带领英国在物理、数学、生物学、生理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在哲学与社会科学方面,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约翰·洛克、凯恩斯、罗素等西方文化之集大成者,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有目共睹,为英国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科学和文化基础。

近年来,在知识经济时代,英国面临着创新能力急剧滑坡危机的情况下,英国又积极倡导英国文化向"创新文化"转型,重组创新资源,增强英国文化的创造力和国际竞争力,以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但其科技实力依然十分雄厚,尤其是基础研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国出版的《自然》、《柳叶刀》是全世界自然科学与医学领域最高权威杂志。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商学院一直是全球排名靠前的优秀高等学府。英国的诺贝尔奖人数仅次于美国。注重创新与学术自由的精神使英国今天能够继续在自然科学、工业技术、高技术产业等方面走在世界前沿,并保持着自己的优势。

毫无疑问,与英国这样拥有田园乡村价值观的绅士文化、世界一流创意及科技大国联合制作、内容开发、商业授权、推广发行、科技创新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世界化的一条有力通道。


如何让中国的文化创意真正拥有源自骨子里的精神,关注人的本源问题,以及核心文化创造力,从而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娱乐体验与幸福体验,需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国门不断探索与创新。腾讯,中国一股新文创力量已经自信航海出英,与英国商务部相关产业全面对接,让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化之路更快了。试想,如果腾讯与故宫、敦煌博物馆的"科技+文化"智慧输出也影响致大英博物馆以及世界各地文化圣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将是怎样的辉煌?

文化之魂,离不开科技的强劲之体,"科技+文化"是一种文化创意全球合作新模式。


本文原载于"腾云"微信公众号。

作者童清艳,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腾云智库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中国动画能够有什么盈利创新?
外国人吃瓜子么?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