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滑雪行记 Part.1 | 巴克马罗雪猫滑雪

2018年1月,我去了趟格鲁吉亚。

对于格鲁吉亚旅行,我并不陌生,不少好友都有外高加索自助旅行的经验,印象大多正面好评:安全,热情,便宜的惊人。不过去格鲁吉亚滑雪,我还是有些犹豫,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路线,这次的旅行多了几分冒险的气息。

最终,一张南航的打折机票促使我踏上了格鲁吉亚的土地,在西边小镇Bakhmaro,和十几个欧洲人承包了小高加索山脉的一整个山头。拥有一座雪山是怎样的体验?今天就与各位分享这场有趣的滑雪冒险。

当然,我也去了格鲁吉亚最大的滑雪场,用一百元一天的花费体验了不输阿尔卑斯地区的优秀雪况。碍于篇幅过长,格鲁吉亚滑雪场的内容攻略会放在下一期文章,敬请期待。

正文开始前,我强烈建议你花上三分钟,用一部视频将你带入我的山中回忆。


视频 | 滑雪在格鲁吉亚

https://www.zhihu.com/video/986211505674678272

拍摄 / 剪辑:比利白

调色 / 协助:罗夏

Powered by Steepro Film


目录

1|前言

2|关于格鲁吉亚

3|Bakhmaro Catski

交通 / 宿舍小屋 / 三时三餐

承包雪山的人们 / 装备指引

雪猫滑雪的一天 / 多样的地形与雪况

滑雪安全


前言

去格鲁吉亚滑雪的草是2017年初种下的。常年在北美和欧洲登山滑雪的Magic桃发给我一个链接,介绍在格鲁吉亚深山中的Cat Skiing(雪猫滑雪)项目。

用于Cat Skiing的中型雪猫,载人数约十人

什么是雪猫滑雪?要从有着可爱名字的雪猫(Snowcat)说起。Snowcat是雪地履带车的统称,我们经常在滑雪场见到的压雪车就是Snowcat的一种。所谓Cat Skiing便是使用雪猫作为交通工具,运输滑雪者寻找粉雪的滑雪形式。相较传统的登山滑雪,雪猫滑雪要省时省力的多,也比直升机滑雪的运营成本更低,主要流行于美国与加拿大。

我参与的CatSkiing Bakhmaro项目由德国人Ingo Schlutius发起,场地位于格鲁吉亚西部小高加索山脉的夏季度假胜地Bakhmaro(巴克马罗)。这里是格鲁吉亚降雪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到了冬天因暴雪无人居住,得以坐着雪猫刷山,自己命名雪道,享受无尽的新鲜粉雪。Bakhmaro成为了每一个滑雪者都梦寐以求的粉雪天堂,Freerider所追求的终极理想。

在我的"忽悠"下,组建了一支中国五人组,成为了第一批在Bakhmaro滑雪的中国人。左起Snowcat司机Aslan,Nick,项目发起人Ingo,胖鱼,我,Cliff,Huachen

关于格鲁吉亚滑雪,网络上的英文材料也相对较少,更不要提中文信息了。雪季末发生在古多里的一次缆车事故,导致搜索格鲁吉亚滑雪,多半只会看到那疯狂的缆车,难免也会让人对格鲁吉亚滑雪产生误解。我也想以我的亲身体验和滑雪经验,消除对格鲁吉亚滑雪的部分偏见。此番《格鲁吉亚滑雪行记》系列的目的便是在中文滑雪世界展示格鲁吉亚的冬天。


关于格鲁吉亚

"那是什么地方?","安全吗,是不是还在打仗?"

听闻我要去格鲁吉亚滑雪,不少朋友的疑问反映了公众对格鲁吉亚的普遍误解。

坐落高加索山麓,黑海之滨,北靠俄罗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相邻,西南部与土耳其接壤,亚欧交接处的格鲁吉亚是多种文化的融合之地。

在漫长的历史中,红葡萄酒被热情的格鲁吉亚人发明,至今仍保持着全民酿酒的传统。伊阿宋和阿尔戈英雄们在此寻得了金羊毛,遗世而独立的古老教堂则成了现代旅人们的心头好。

从卡兹别克的Rooms Hotel远眺遗世独立的圣三一教堂

在我到访过的国家中,格鲁吉亚人的热情好客是能排上号的,大部分人担心的安全问题也完全是多虑的,自2004年的大力反腐倡廉以来,格鲁吉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援引中国驻格鲁吉亚使馆:格鲁吉亚成为全球最安全的三个国家之一)

不少人可能还记得小学课本中茅盾先生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对格鲁吉亚的印象尚停留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时期。今日的首都第比利斯,由热闹的老城与现代的建筑共同构成,不输给其他西方城市。

第比利斯街头的现代购物中心

格鲁吉亚被推上小众旅行国家第一梯队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便宜的物价。最大滑雪场票价合100人民币,Ski in & out的酒店含早300人民币,一张通用格鲁吉亚全国雪场的季卡1200人民币,6个人的咖啡甜点消费是40人民币,去麦当劳吃个汉堡还买一送一,完全是我行前没有想到的。

那么,格鲁吉亚滑雪的条件究竟如何?从海拔和降雪的角度来说,高加索的雪山是完全不逊阿尔卑斯的。格鲁吉亚全境有着四处滑雪区域,分布在大小高加索山脉。首选距离首都第比利斯两小时车程的Gudauri(古多里),三千米的山顶海拔,总长达六十公里的雪道,堪比欧洲雪场的丰富降雪与现代设施,雪票却只要一百人民币一天。

北部的梅斯蒂亚,临近度假胜地Borjomi的巴库里阿尼(2014年冬奥会申办城市,2023年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举办地)也都是高加索地区知名的滑雪目的地。在下一期内容中,我会更细致的写出在Gudauri(古多里)滑雪的体验。

格鲁吉亚的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俄语虽然也算通用,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英语。在实际体验中,在滑雪场,热门旅游景点,大城市的餐厅,酒店,英语交流和英文说明都是很普遍的。包车时可以选择英文较好的司机,不仅可以协助翻译,也能通过本地人的视角了解更真实的格鲁吉亚。


Bakhmaro Catski

交代完该交代的,是时候好好回忆一月份的那场"冒险"了。

交通

在文章的开头,我把促成此行最大的动力归结为折扣机票。我乘坐的南方航空北京经停乌鲁木齐至第比利斯的往返航班票价仅为两千元,这对于近十小时的飞行时间来说,绝对是个好价格。

飞越天山山脉

因"一带一路"开通的北京-第比利斯航线目前是国内前往格鲁吉亚的最佳飞行选择,北京时间下午出发,到达第比利斯是晚上十点左右。仅搭乘北京-乌鲁木齐段的乘客下客后,航班还有很多位置,因此搭配全国联运也可以从各地出发。航班一周三班,经常能看到两三千左右的促销价格,性价比极高。除此之外,也可以搭乘外航经土耳其,莫斯科,多哈等地中转的航班,只不过价格未必平易近人。

自我们拖着雪板包出现在首都机场,就吸引了不少同航班格鲁吉亚人和中国游客的目光。"是要去格鲁吉亚滑雪吗?Gudauri?",在国人同胞的热情询问下,我只能点点头,却没有勇气说出Bakhmaro的名字。

第一次对格鲁吉亚人说我要去Bakhmaro滑雪时,第比利斯酒店的前台小妹硬是愣了半天,对我竖了一个拇指,看来这回真的要去大乡下了。

格鲁吉亚虽然针对中国公民没有直接的免签政策,但只要有美签,欧洲申根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五十个国家的有效签证,都可以免签进入格鲁吉亚,几乎约等于免签。如果达不到上述条件,可以花20美金在网上办理格鲁吉亚电子签。

此次出行中,南航赠送了一份格鲁吉亚电子签,我们虽然都符合免签的条件,还是保险起见办理了电子签,事实证明完全没有必要,还被海关人员笑话这是一种浪费,供各位参考。

经过漫长的飞行,一行人到达第比利斯已是深夜,第一件事便是办理电话卡。格鲁吉亚的网络通讯相当不错,在机场和首都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通讯上网的电话卡,价格也平易近人(如30人民币6GB流量),主流地区的网络信号覆盖都不错。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要动身,为了准备山里的一周生活,最首要的是去超市购买物资,经过第比利斯家乐福的采购,加上我在之前的日本旅行囤积了不少拉面,挨饿的顾虑算是打消了。

格鲁吉亚的通用货币为格鲁吉亚拉里(GEL),国内无法直接兑换,因此可以准备美金或欧元在当地兑换。在第比利斯机场的ATM可以直接用银联卡取现,手续费很低,这也是我目前在主流国家旅行兑换货币的第一选择。另外在全国的商户基本都接受国际信用卡(借一带一路东风,首都第比利斯也开始普及银联),可以根据需求适量准备现金。

在目前的汇率下,1拉里大约等于2.5人民币。在上文中我就提到了,格鲁吉亚的物价不高,首都消费普遍低于中国一线城市,小地方则更便宜。

第比利斯的清晨对于我们五个中国人来说,还是略微魔幻了一些,虽然现代化的商场和住宅遍地都是,但也能看到困在砂石路中的大奔,以及自带问号的装置。

格鲁吉亚的国际品牌一般会配本地文字的翻译,很喜欢这个排版

整理好看什么都新鲜的心情后,我们迎来了包车司机Temur提莫,只不过当时没想到,这位老哥竟成了本次格鲁吉亚旅行中最重要的人。

由于物价较低,格鲁吉亚国内的交通可以考虑包车。在我的格鲁吉亚旅行中,包车师傅Temur不仅展示出接近"疯狂"的敬业与车技,也和我们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为我的旅行留下了很温暖的回忆。

爬上车顶的那位就是Temur了

没来之前,你永远无法想象格鲁吉亚人对三菱Delica的热爱,作为越野能力强大的经典车型,格鲁吉亚有大量的日本二手Delica,因此看到右舵车也不要意外。如果你坚持看到下一篇,一定能体会Temur的这辆Delica Chamonix是多么的尽心尽力。

从第比利斯出发,几乎要花上一整天才能到达Bakhmaro,因此对于欧洲人来说,往往会选择先飞到更近的库塔伊西。这一路上,也全靠和Temur聊天打发时间,Temur不只是一个普通司机,其实是拥有整个车队的小老板,提起他的那些陆地巡洋舰们,脸上露出满满自豪的表情。Temur身上有着格鲁吉亚人骨子里的热情,一路上闲聊,从旅游,政治一直聊到对俄罗斯的不爽和中国的好奇,这一路时间也过的很快。

地处小高加索山脉,海拔2000米的Bakhmaro是格鲁吉亚本地人喜爱的夏季度假地。这里也是格鲁吉亚降雪最大的地区之一,暴雪阻隔了镇子与外界的山路,到了冬季无人居住。

不过这恰恰是德国人Ingo Schlutius看中Bakhmaro的理由,成立powderproject.ch公司并于2017年开始众筹Catski Bakhmaro项目,把这里正式变成了Freerider的游乐场。

一周的行程每人收费2100欧元,包含本地交通接送,七天的食宿,由向导带领的六天雪猫滑雪。相比格鲁吉亚低廉的物价,这个价格不算便宜,但考虑到所有的物资,设备,运营都靠Ingo团队独立搞定,收费也显得合理。2018年一月的第二周,我们成为了第一批在Bakhmaro滑雪的中国人。

超过六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总算接近了目的地。由于道路不通,我们的车只能到达离Bakhmaro还有一定距离的Chkhakoura,而即便是这个约定地点,山路也被积雪覆盖,在紧跟前车痕迹和时不时的打滑中,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Temur的车技。

就此告别Temur,意味着从Chkhakoura开始,出入Bakhmaro的交通工具就是雪猫(Snowcat)了,将雪具与物资搬上车,又颠簸约两个小时,在一场大雪的迎接下,总算是到地方了。


宿舍小屋

上文说了,Bakhmaro是一个夏季度假地,但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民宅,度假屋,甚至还有酒店。遗憾的是,冬天不仅没人居住,也缺乏最基本的供暖设施。

在Ingo团队的操作下,我们的宿舍小屋基本达到了温饱级别,但如果你期望舒适二字的话,那就想得有点多了。对于一周的滑雪旅行来说,至少没有冻着或挨饿,有床无需睡袋,我已经知足了。

不同的房间根据团队被设置成双人,三人,四人间等
我们的房间是四人间改造成的五人间

房间里的电暖气让生活质量提升了不少,只是没想到很快就遇上了停电,更崩溃的是,由于电工也要安排雪猫从外面的村镇进来,足足花了三天才再次在傍晚重回现代文明。

停电时,厕所被诡异的氛围所笼罩

惊喜的点来自于还算流畅的4G网络信号,出乎了我的意料,不仅进山的一周没有失联,每天的饭后活动也有了着落。

热水依赖烧柴,水龙头里的水需要长流,一旦关闭就会冻住。卫生间一侧的墙壁两边分别向外凹陷,用两块毛巾勉强堵住,可以体验屋内热水澡,屋外暴风雪的两重天地。虽然很破,但我们毕竟是来滑雪而不是享受的。


三时三餐

若说对格鲁吉亚有点什么不满,食物可能是我需要吐槽的点。格鲁吉亚菜系口味普遍偏重,除了大量香料与酱汁外,部分本地奶酪的做法也不易令人接受,黑暗料理如咸奶酪浓汤至今我都难以忘怀。几道名菜遍布着全国的大街小巷,如格鲁吉亚包子欣卡利(khinkali)和芝士面包哈恰普里(khachapuri),前者为重口味的大号灌汤包,后者是实打实的国民食品,随处可见其变种。

格鲁吉亚版灌汤包 欣卡利(khinkali)
国民食物 哈恰普里(khachapuri)

除了小屋外,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就在餐厅。活泼且勤劳的大厨Bacho一家每天用有限的物资变着法的给我们做出各种格鲁吉亚本地食物。

除去一些黑暗料理外, Bacho制作的格鲁吉亚版大盘鸡,Kebab,格鲁吉亚包子,炸鱼,土豆牛肉等菜肴很是可口,我个人以及其他欧洲客人都觉得晚餐体验很不错。

我的队友们对于格鲁吉亚食物不太满意,好在特意准备的拉面解了燃眉之急,最后没吃完的几包拉面也成为了中格友谊的见证者,继续在Bakhmaro发挥余热。

相比丰富的晚餐,早餐里牛奶,麦片和煎蛋都数量有限,大部分时候都没法吃的舒适,算是整个行程中比较薄弱的一环,但也为未来继续远征的物资准备增加了经验。

我在日本富良野参加过NAC的雪猫滑雪,Snowcat十分豪华,座椅舒服,有音响助兴,午餐甚至是在山下的餐厅享用(参见 在北海道中部滑雪 | 旭川,富良野,大雪山)。在格鲁吉亚自然是没有这个命了,每天的午餐都在山上吃,标配面包加奶酪,时不时加个香肠,酸黄瓜或者肉类,已经是鼓掌叫好了。

遇上好天气时,其实也不愿浪费太多的时间在午餐,趁半个小时左右的休息,就着格鲁吉亚热茶啃啃面包,期待着下午继续滑粉雪,才是真正的Freerider午餐。比起大部分Backcountry Tour需要自己背着食物上山,Catskiing由于有雪猫的存在,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吃的被压扁了。

一天中最休闲的时光,是滑雪之后的放空。大家围坐在火炉旁饮酒喝茶,晚餐时聊着世界各地的滑雪经历与旅行故事,我也抽空翻看每天拍摄的视频照片素材,做着能滑的更好的美梦。

干杯!

宿舍里可以自费买到不少酒类,滑完雪后畅快的来一杯也是全世界滑雪者的默契。格鲁吉亚是葡萄酒发源地,品质优异且价格便宜,但口感普遍以甜型为主。除了葡萄酒外,也一定要尝试一下名为Chacha的烈酒。格鲁吉亚文化中,酒桌上流行祝酒,觥筹交错时,还要有一人担任Tamada(格鲁吉亚语中指代酒司令,第一次听到时也是震惊了),掌管酒局,调动气氛,好不和谐。

不喝酒的人可以尝试一下国民饮料龙蒿草汽水(tarkhuna),通体绿色的它充斥了香料的清新,多喝几次说不定就爱上了…

第一次喝,一般都会是这个表情


承包雪山的人们

CatSkiing Bakhmaro项目一共有两辆雪猫,总共可以承载约二十来人。除了我们一行五人外,剩下十七人均来自欧洲国家,由于Ingo自身的背景,客人主要是德国和瑞士人。

这群欧洲"老炮"的水平不低,但好在我们也不是来拖后腿的,大团队中没有特别大的水平断层。这一大波人中,有像我一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四十多岁的大叔,年过六七十的爷爷辈,有双胞胎中年姐妹花,也有瑞士搞笑父子兵。虽然年龄,性别,国籍略有不同,但作为freerider大家的目的都很明确,为了最好的雪而来。

聊得不错的德国小哥Yannik曾在同济大学经管学院交换一年,我们在Bakhmaro完成了这神奇的校友会面,世界很奇妙。
德语因素虽然导致沟通有不顺畅的时候,但好在大部分人的英语水平都不错,一周的滑雪之行,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装备指引

受Bakhmaro的地形限制,雪猫也不是万能的,因此在一些顶部区域可能需要登山。当然这个登山的强度是很低的,否则也就不能算作Catskiing了。有Touring的需要,自然就要有合适的装备,双板全套AT装备,单板Splitboard或Snowshoes是基本的要求。

不过在实际的滑行中,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爬升,经常会分为touring组和非touring组,如果地形合适,甚至能抱着板生爬。六天的滑行中,AT装备的实际使用率比较低。

选择1:Splitboard / Alpine Touring Skis
选择2:Snowshoe
选择3:直接爬

同一时间段偶遇的捷克人团队,也有一辆Snowcat,但团队明显是偏AT的,每次看到他们都在猛爬。

除了AT装备外,雪崩三件套也是必须的。至于雪崩气囊背包,可以从Ingo这里租借Mammut Airbag套装(数量有限我们没有拿到),虽然实际整体团队中大概有一半人没有Airbag,不过下一次的话我应该会考虑带着,雪崩风险详见下文。

Mammut Airbag

滑雪服的准备上,防水防风指标高的外壳,保暖且方便穿脱的中间层,速干舒适的内层,按照正常的touring或backcountry穿搭即可。如果你喜欢标新立异,可以像我们团队里的cliff(aka 8先生)学习,将freeriding精神贯彻为免费滑雪,所有装备都靠借,连姑娘的也不放过(或者说装备主要来源于姑娘)。

装备之于backcountry极度重要,也能提高滑雪的舒适程度。大山上气候多变,合理的三层穿搭以及优秀的防水雪服手套可以让你在大雪中不受冻湿透,备用雪镜或镜片解决起雾的问题,惯用的雪板则能减少受伤及提升滑行体验。一身腱子肉的8先生硬是靠东拼西凑的装备征服了格鲁吉亚的大山,还在霞慕尼滑碎了我的碳纤维固定器,成为了一名真正的freerider。

我此行的部分装备,供参考。

雪板的选择上,没有splitboard的朋友也应尽量准备野雪板,双板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缺乏补给,尽可能带上备用零件。

磕到大石头上,心疼
宿舍的雪具储藏空间,可以一窥大家的装备,单双板比例接近一比一


雪猫滑雪的一天

写了这么多铺垫,是时候进入正题了。雪猫滑雪的一天和在滑雪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行程设计上和直升机滑雪类似,只不过我们的提升设是雪猫,少了直升机震撼的引擎轰鸣,效率也低了一些。

在Bakhmaro典型的一天由6-8个run组成,每趟的落差从一百米到几百米不等,从早饭后的九点多一直可以滑到太阳落山前的四点。每日第一个长距离的爬升可能至少花上半小时,雪猫开好路后,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在不降雪的好天气,可以绕的远些,开拓新的山头,保障整天的新鲜粉雪。而在大雪后的次日,清路是最苦恼的,遇到爬不上的坡甚至需要全员下车减重。

驾驶Snowcat的Aslan来自当地,对于地形十分了解,同时有一颗想成为网红的心,不是让我们拍照就是拿着手机拍我们,如果格鲁吉亚也流行抖音,估计他也不用开车了。

与我在其他国家乘坐的Snowcat相比,格鲁吉亚的雪猫只能算是廉航版本,在一次爬升中,我们的通风天窗被电线刮飞,从此只靠一个大号黑色垃圾袋档雪。同车的瑞士雪友们终日操着德语,英语不是很行,也颠覆了我对瑞士人国际化的印象。

彼时尚且幸存的天窗

除了队友外,每天接触最多的便是两位格鲁吉亚向导——NikaIlia,两人的滑雪技术和英文都不赖。

长得比较温柔的Ilia,导滑风格是保守派
Nika做派则更狂野,经常把我们带到很有挑战的地形,自身为红牛摄影团队工作,不是给我看他女儿就是他爬卓奥友峰的照片。

Catski就是这样一种很轻松的滑雪方式,上车睡觉,下车滑雪,跟着向导无脑一路滑到雪猫,不怕丢,也不必争分夺秒担心别人抢雪。


多样的地形与雪况

如果你看了文章开头的视频,对Bakhmaro的粉雪我便不用做过多描述,如果没看,接下面这个视频也是不错的了解渠道。

https://www.zhihu.com/video/986217708207239168

在之前的介绍中,我已经说过,这里是格鲁吉亚降雪最大的地区之一,早在前苏联时期就有计划建造滑雪场。坐落小高加索山脉,西邻黑海,标高2000米的Bakhmaro不仅拥有欧洲阿尔卑斯式的开阔地形,也有类似日本的大片树林。更重要的是,在一个雪后晴天,没人会赶在你之前起床,偷走粉雪。

借助Snowcat和touring设备登上顶峰,远处的大高加索山脉和欧洲之巅厄尔普鲁士峰清晰可见

喜欢开阔斜面的人,可以在坡度适中的大面儿雪上疯狂起来,区域足够大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fresh track。

密度不等的树林充满了挑战,最好的雪都积存于此,在天气不佳时这里的能见度和雪况是最后的保障。

Bakhmaro的地形难吗?我认为是不简单的,对于没有充足野雪经验的人来说,过膝甚至过腰的深雪很难驾驭,更不要说享受了。而复杂地形如山谷或密林,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滑行姿态来合理通过,包括提前预判和躲避石头等障碍物。在我看来,如果能在欧洲,日本,北美等地玩转野雪,同时对自己的水平和地形有充分认识,安全意识充沛,便可以享受Bakhmaro。

由于是纯自然区域,不比滑雪场,山上会有河流,暗沟,陡坡,每天的雪况和天气会导致冰面,深粉,硬雪等雪质区别,紧跟导滑,互帮互助下,也是安全意识的提升。

Bakhmaro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这里并非荒山野岭。每天的滑行中,雪猫会小心不要压到被雪覆盖的栅栏,或是路边只露出上半段的电线杆。我们从冬季歇业的酒店前滑过,在某户人家的房顶来个空翻,把小镇子变成了游乐园。



滑雪安全

在滑雪场外的滑雪自己需要承担风险,Catskiing也不例外,这部分主要是对自己滑雪水平要有的正确认知,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水平跟不上团队的人,双方都会痛苦。

首日发车前的安全培训

雪崩风险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在Bakhmaro,Ingo团队每天会做气象报告,也进行着雪况研究,气候条件不佳时有暂停运营的可能。根据经验,Bakhmaro的雪崩风险不高,但在六天的滑行中,我们也遇见了因前一天暴雪导致的2-3级雪崩,虽然由导滑提前触发解除危险,但这部分的风险也不容忽略。

如果和我在其他地区合作的向导相比,格鲁吉亚人的风格确实狂野一些,一比十的Ratio,在大部分区域并不强制一个一个出发,绝不像美国日本向导那么谨慎。但在越来越多的野雪经验和雪崩课程学习后,现在的我更倾向于过度谨慎,这也是我把这部分写出来的原因。

在雪崩风险地形滑行前,导滑会先探路

另一个风险是人人都可能遭遇的伤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滑雪水平有正确的预估虽说可以尽量避免,但有时真的碰上了也没办法,此时有一个好的队友和向导就显得重要。在我们的旅行中,唯一的双板Huachen就扭到了膝关节,万幸并没有过分严重,Bakhmaro的医疗条件一般,真的发生什么了也只能紧急处理尽快送到外面的城市,这一点也请各位周知。

气候条件同样是风险,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散不开的浓雾,以及刺骨的狂风,都会对滑雪有很强的干扰。参考我在装备部分的描述,做好万全的准备是最重要的。

若非热爱滑雪的人,不会运营这样的项目,若非热爱滑雪的人,也绝不会来这高加索的山旮里旯。Bakhmaro的冬天,外表宁静而迷人,又有谁会想到这二十来个内心火热的滑雪疯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狂欢。

Bakhmaro是那种我打心里喜欢的地方,和传统的滑雪旅行不同,这里有一种难忘的归属感,一份只属于滑雪者的纯净。在格鲁吉亚的Bakhmaro,异域情调的文化和温暖人心的故事穿插,连同那些被我征服过的山坡,成为了我2017-18雪季最值得铭记的美好瞬间。

谢谢你Bakhmaro,让我留下这些难忘的回忆。五个中国人,跨越了半个地球,在此寻得了金羊毛。

记得收看开头的视频,下期文章,带你走进格鲁吉亚滑雪场


关于滑雪故事,你可能还喜欢看

比利白:在北海道中部滑雪 | 旭川,富良野,大雪山比利白:2017,我的滑雪日记比利白:从阿尔卑斯到比利牛斯——一次不正经的滑雪旅行比利白:从2015滑到2016——不一样的滑雪跨年

▶除特殊标注外所有内容都为个人原创,若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知乎专栏 : Off-Piste - 知乎专栏

▶图文较多,可以点击查看大图,个人独立报告,无关商业行为

▶加入我的滑雪群,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比利白,并回复 滑雪群

▶更多滑雪内容请参考:Off-Piste专栏文章目录索引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比利白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想要被爱却害怕被靠近|人际中的距离和压力

大概在几年前,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喜欢太过亲密的关系:每当我开始对一个人产生依恋之心,我很快就会同时产生很多似乎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负面情绪,愤怒的、失望的、厌恶的、烦躁的。这些感觉会很快让我不再感受到来自依恋的快乐和甜蜜,而想要重新疏远距离。相比,我更喜欢刚开始和人接近的时候,一切都显得轻松愉悦。


这几年来我开始问自己,你为什么会在依恋发生之后,随之产生那么多冲突而激烈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从何而来?为什么你始终不愿意真正走近一个人(无论是恋人还是挚友),而宁愿和所有人都保持着浅尝辄止的距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人际关系的5阶段模型


人际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亲密程度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一段亲密关系的历程就像一个生物细胞一样,有开始,也有结束。


心理学中对于人际关系有很多个解释模型,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心理学家George Levinger提出的5阶段模型(5-Stage Model)。他提出,一个关系的自然发展有着以下5个阶段:


1. 相识/吸引(acquaintance)

2. 关系的建立(build-up)

3. 加固/延续 (consolidation/continuation)

4. 恶化 (deterioration)

5. 终止(ending)


陌生人与我们的关系持续在第一阶段发生之前。


处于第一阶段的人被我们称为熟人(acquaintance)。在熟人这个阶段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了解还仅限于表层(外貌,声音等)。信任因为有限的信息还无法建立。在这个阶段,我们对他人的看法通常只是局限于他们对我们的吸引力。


而在下一个阶段:关系的建立阶段中,随着在交往的加深,我们把开始在对方面前更多地自己暴露,我们对彼此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时期两方开始对关系的另一方依赖加深。


我们的挚友,亲人或爱人与我们的关系则处在第三阶段。在加固/延续 (consolidation/continuation)这个阶段,依赖感和信赖逐渐加强,友情或爱情趋向于长期稳定。这一时期的到达还通常伴随着双方的约定,比如说婚姻前的宣誓等。随着约定的产生,对方离我们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第四、第五个阶段不一定在每段人际关系中都会出现。有时,因为关系中双方付出和收益的不平衡,或者有过很多误会,使得某方觉得无法再继续,或者因为缺乏冲突后关系修复的能力等等,两个人的关系可能会进入恶化阶段。


而如果进入恶化阶段的关系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修复,一段关系就有可能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终结。


因此,从一段关系发展的角度来看,到达第三个阶段后的关系,才有可能走到第四阶段。那些处于第一、第二阶段的人,彼此之间无论是聚在一起还是分开,都只会觉得很自然,甚至完全无法引起自己的注意力。两个人只有足够亲密过,才可能开始计算得失或者感到无力修复。虽然很多进入第三阶段的关系并不会恶化和终结,而会长期停留在第三阶段里,但进入第三阶段却是主观上感受到"恶化"的必要前提。


因此,对于那些没有过"成功停留在第三阶段"的经验,并经历过关系的恶化的人来说,一旦关系进入到第三阶段,"有危险"的感受就已经被唤起了。第四阶段"恶化期",往往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混乱,对生活和稳定的心境都带来负面的影响,那些讨厌混乱,需要时刻感受到"控制感"的人,宁愿不进入第三阶段,以回避生活中出现混乱的可能。





得失心理 (GAIN-LOSS EFFECT)


关于"得到后失去"的理论最初是在经济学与营销中被提出的。推销员们发现,如果他们在推销一个产品时先指出它们的不足,再点出产品的优势,消费者会更愿意买下这个产品。与之相反的是,如果再最开始指出优点,再说出产品的缺点,卖出的成功率就会变得最低。


这个理论于1965年由ELLIOT ARONSON 和 DARWY LINDER在1965年提出,为了把这个理论延伸到心理学的层面上,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有4种实验条件:


1. 肯定评价——被试者收到的评价都是对他们高度肯定的

2. 否定评价——与第1种相对,被试者收到一系列的否定评价

3. 获得——最初几次的评价为否定,接着评价逐渐趋向于肯定,最终转变为肯定的评价

4. 丧失——最初几次的评价为肯定,接着评价降低,最终转变为否定


这个实验研究了人们对这四种不同类型的评价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反应。结果显示,那些处于"获得"环境下的被试者相较于"肯定"环境下,更喜爱研究者对他们做出的评价,与实验者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与此相对的,处在"丧失"条件下的被试者较处于"否定"评价下的人更加讨厌这种评价。


亲人与朋友们给我们的奖赏相对来说更加稳定与持久。我们从心底了解,不论我们对他们做了什么事,最终这个持续的奖赏源也不会失去。这就像是前面实验中那个稳定的"肯定"环境。相对不熟悉的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则更接近"获得",他们一开始对我们毫无印象,我们好的表现给他们留下好印象,让他们提高了对我们的评价。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相对不熟悉的人会很容易因为小的举动感动我们,亲密的人对我们的付出则被视为理所当然。


而亲密关系有潜力带给我们比陌生人更大的伤害,也和这个理论有关。亲密的人有能力制造出和之前实验中的"丧失"相似的环境。在我们持续地得到赞赏与奖赏后,争吵或者否定带给我们心理上的破坏性也会越大。因此,长期的恋人或亲人实际上具有足够的力量去伤害他(她)所爱的人,但提供重要奖赏的力量却极为有限。生活中"丧失"体验比较多,"获得"体验比较少的人,在两个人开始变得亲密之后,就会预期到"丧失"的发生。而对于"丧失"的预期,会在"丧失"真正发生之前就带来许多负面情绪。


期待


我有一个好朋友,说自己的新年新期待 是"放弃有任何期待"。 但我想,Ta的这个新年雄心是没有机会实现的。人会忍不住期待,而且人总是会忍不住期待更多。这也许是人类进化的需要在我们的头脑中预先设定下的东西。期待是生命力最旺盛的那种植物,即便经历了多年的干旱,风一吹,又会开始成片成片地长起来。然而与想象中不同,期待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感受往往远大于正面感受


当两个人的距离靠近,对方就会勾引出我们心里的期望,我们期待对方的理解和付出,而不是每个人都足够健康而能够肯定、明确地向对方说出自己的期望。在沉默中小小地失望是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都有的感受。


另一方面,亲人的话语,行为,或者是他们的要求,往往会让我们感到更多的压力。当我们明白他们对于某一件事的期待后,因为关心他们对于这件事的感受,经常会给自己施压,使我们不辜负他们的期待。这也是压力的一种积攒方式。


回避与人接近的人,多少是回避期待。既回避自己对对方产生期望,也回避别人对自己怀抱期望。一项研究显示,童年时期有过比较多"迎合期待"、"害怕让人失望"的经历的人,更容易在成年后回避期待的发生。


羞耻


在我们不愿意和人接近,尤其是不愿意发生真正深刻的亲密联结的时候,最隐秘、最不可说的部分来自于对自我的羞耻感。羞耻感,是一种"不愿意被人看见"的感受,是怀着某种"罪恶"的感受。但它和愧疚有很大的不同。愧疚是指向他人的,指向"渴望被人原谅",所以愧疚是渴望被诉说的。而羞耻则是指向自身的,指向"我不可以被别人发现",所以羞耻感是不被承认、不被言说的,是秘密的。


而一旦两个人的关系走得过近,一个人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维持住某种面具的存在。这个面具不仅仅用来避免别人看到自己,也用来避免自己看到自己。


羞耻感是人类最为复杂的情感之一。"我为我自己的存在感到羞耻" ,是我们想要和人保持距离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篇幅有限,未来我们将推出文章详细讨论"羞耻"这种感情(Affect)。


对于那些不愿意和人太过接近,不愿意自己的生活产生混乱的人,首先要评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心境。潜意识的智慧有时候超出我们的想象。有时我们做出的本能反应,即便看起来有些"不够健康",却是在此时此地,我们能够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如果你的生活中已经有一些方面是让你充满动荡感和不安全感的,如果你已经有很多在努力压制的混乱,你对于亲密关系的回避可能就是你让自己更加稳定的一个本能策略。它对你目前的状态具有"功能性"。


然而有时,我们的本能反应却是来自于记忆。人们容易活在自己创伤过的世界中,即便身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确实的变化,也没有办法调整过去"适用"的行为/情绪反应模式。此时你需要意识到,你比你自己以为的更需要亲密关系。你是否时不时感受到微妙的空虚感,尤其是独自一人时,你无法形容那种感受,它却向猎人追赶猎物一样长期对你穷追不舍。我们生来是群体的动物,就算取得了再大的成就,如果无人可以分享,我们还是会感到恐惧。这是因为,唯有深刻的链接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世上的有意义的存在。


而改变这一点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与人真实地走近——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过成功体验的孩子来说——注定是充满痛楚的事,如此痛楚,让你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可能随时选择放弃。有时也需要一点点运气,如果你幸运遇到了某个人给了你一次成功的体验,你后面的道路就会因此变得容易。


我们都曾经学过一句最简单的英文谚语,"no pain, no gain."它的字面意思非常适合用作今天这篇文章的结尾,没有疼痛就不会有收获。只有当你准备好了承受疼痛的风险,你才有可能从现在困住你的地方走出去。


以上。


作者/曹明然

编辑/KY主创们



想要了解更多的心理学专业回答,请关注:KnowYourself知乎专栏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有哪些看似聪明,实则很傻的行为?
为什么一部分女性不喜欢生孩子?
有哪些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KnowYourself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远大前程VS.天各一方:少年留学会将家庭带向何方? | 缪斯夫人

►图源:Pixabay.com


写在前面

继亚洲早期经济发达地区,如香港、台湾、韩国之后,中国大陆的家庭也纷纷加入培养小留学生的大流。根据全球化智库(CCG)收集的数据显示,2015-2016学年在美留学的中学生中来自中国大陆的达到33275人,占美国该学年国际中学生总量的41%,较2012-2013学年增长了48%。这个数字在这两年依然有只增不减的可能性:《纽约时报杂志》提到,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资产超过百万的家庭中有83%打算把子女送出国,这些出国子女的平均年龄首次降至读高中的年龄(16岁)。中国留学生占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国际中学生的比例分别为55%、23%和54%。加拿大国际教育局的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留学生计划毕业后在加拿大获取"绿卡"。中学留学更多地选择美、加、澳这样的移民国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群体的移民倾向。

在规划孩子的国际"远大前程"中,有一个无论家庭经济实力如何都要经历的纠结,那就是如何放弃最普通却最珍贵的: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不管孩子单独出国或是陪读家长跟随出国,一家人不可避免地被距离和时差分割成了跨国家庭。从中学到研究生毕业往往需要近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漫长而未知的留学道路会将家庭带向何方?夫妻之间、代际之间又会如何承受孩子成人过程中家庭亲密时光的缺失?本文浅谈1980年代以来为孩子的教育而天各一方的跨国家庭,希望带给大众对"有钱送小孩子出国的家庭"更感性的认识。

撰稿 | 屠梦薇

责编 | 黄玉琴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 ● ●

"宇航员家庭"

这个名词是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台跨国家庭的称呼。尤其在九十年代,香港和台湾的大学数量有限,招生数量相对于学龄青少年总数极为短缺,18岁青少年人群中大学的入学率台湾只有8%,香港只有10%,而就业竞争异常激烈。

许多中产家庭考虑到,与其投入大量精力争取一个当地普通大学的名额,不如移民到加拿大和美国,付出同样的努力很有可能得到的是北美名校的录取机会。而欧美大学的文凭也会为孩子回港台就业带来优势。因此,稍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在孩子中学时期甚至更早就开始规划下一代的海外求学大计。1991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展对一千户家庭的电话问卷结果显示五户家庭中就有一户打算送孩子出国。当年的港台家庭主要通过投资移民为全家人办理永居或海外国籍,这样的好处是子女可以免费享受当地教育资源。

长期从事跨国家庭研究的学者、牛津大学的Johanna Waters博士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观察到,虽然这些家庭的成员都持有双重国籍/绿卡,但父亲们扮演的是"失踪"的角色。因为他们在移民最初短期停留后又回到香港经营事业,为在国外的子女和配偶提供经济来源。除了极少的"陪读爸爸",通常情况下是"陪读妈妈"居多,其中不乏从事高端职业的女性辞职陪孩子出国读书。爸爸们会不定期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因为经常做"空中飞人",被戏称为"宇航员",这样的跨国家庭也被称为"宇航员家庭"。

这种情况下虽然母亲能时刻在身边督促孩子的学业,但这也意味着夫妻之间的长久分离。八年后Waters再次回访那些家庭,发现孩子的学业经历了或惊喜或失望的曲折,而夫妻之间却形成了无法弥补的鸿沟。其中的矛盾、未知和渐行渐远让旁观者不禁疑问:这样的牺牲是否值得?

"降落伞孩子"

Waters 在1999年调查时发现,在温哥华的一处富人区中一位上中学的香港女孩独自一人生活。女孩说,一开始她和妈妈、哥哥一起移民到温哥华,爸爸在香港当律师,每年假期过来团聚一个月。但三、四年前在上高中的哥哥突然宣布不想在加拿大上大学,想去英国学习法律,因此妈妈陪哥哥回香港念英式体制下的高中课程。在诉说的过程中,女孩表示很喜欢这几年一个人的生活,"妈妈不在身边,什么事情我都可以自己拿主意,这样很快就变得独立了!"

像这位中学女孩一样独自在欧美留学的孩子被称为"降落伞孩子"。这种情况在那个年代的港台教育移民中相对"宇航员家庭"要少见得多——父母因为各种原因将一个或几个孩子留在国外,自己回国。孩子们一般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但父母远程雇的保姆和家教代替不了家长在身边的监督。Waters观察到,相比骨肉分离的思念,"降落伞孩子"在学生时代更兴奋于脱离父母管束的自由,与之相伴的是高逃学率,连基本的家庭作业都很难完成。这样的家庭故事并没有朝着当初送孩子出国时的美好景愿发展。

"大雁家庭"

韩国中产家庭为孩子的教育资源投身跨国家庭的潮流要晚于港台家庭,但它的增长速度惊人。根据韩国教育开发院的数据显示,1998年到2004年小学和中学生出国留学的数字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与韩国九十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产业转型和社会"西化"的大环境分不开。加上韩国中小学教育应试的压力和苛刻程度较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韩国留学的低龄化严重。母亲陪读,父亲在国内努力挣钱成了韩国跨国家庭的典型模式。每到寒暑假,妈妈们带着孩子回到韩国与爸爸团聚。等到开学,他们又回到海外继续上学。像迁徙的大雁一样飞来飞去。

"大雁家庭"的经济条件总体来讲没有"宇航员家庭"那样有优渥。爸爸们的职业既有企业家、教授,也包括工薪阶层。经济实力的不同影响了对留学目的地的选择,虽然北美是首选,但是新加坡、马来西亚也因为性价比高受到中等收入家庭的青睐。经济水平更深一层的影响是"大雁家庭"的家庭关系。高收入家长可以随时出国与家人团聚,这样的"大雁爸爸"又被称作"雄鹰爸爸",而经济不宽裕的家长甚至在孩子的整个留学过程都不曾踏出韩国一步,他们又称"企鹅爸爸"。

大雁在韩国有"忠贞之鸟"的隐喻,因此对于"大雁家庭"的称呼也含有对长期分离的韩国夫妻的比喻。

Esther Chang 在2013年对居住在美国和新西兰的153名韩国"大雁妈妈"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了调查,她发现虽然韩国家庭也深受儒家思想强调母职的影响,但对于"大雁妈妈"们来讲,相比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远在韩国的丈夫的关系才是影响她们在海外生活幸福度最重要的因素。然而丈夫和妻子远隔重洋,分别面对着不同形式的压力:一方是韩国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压力,另一方是在陌生国度照顾孩子生活学业的辛勤和孤独感。在双方无法很好地沟通扶持的情况下,"大雁家庭"最终"劳燕分飞"的结局不断上演。

中国大陆家庭的加入

随着国内教育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出国留学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高中产阶级家庭毅然为孩子选择脱离国内高考体制。这变相地将教育资源竞争的对象从国内转移到了国际。在进入海外名校的竞争中,较早地到国外中学就读被许多有经济实力的家庭认为是"赢在起跑线"上的有效策略。因此,小小年纪离开父母漂洋过海开始漫长求学历程的孩子迅速地多了起来。同时,留学的意义越来越多地扩展到文凭之外的长远"收获"。比如,培养孩子国际化视野和气质,获得西方国家的"绿卡",甚至索性为孩子的下一代能在国外成长做准备。

"小留学生"的父母们通常是正值事业中期的企业高管、私营企业主、或专业人士。他们需要专心经营国内的事业,因为这往往是支持孩子海外成功大计的经济保障。所以一家人一起搬离中国的情况非常罕见。中国大陆女性就业率高,许多小留学生的学业要父母双方的收入才能支持。

最常见的形式是孩子独自出国并委托专业机构做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安排寄宿在学校或当地家庭里。这种形式促成了监护人机构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海外"机构"扮演了父母的角色,比如派员工参加学校的家长会,在长短假期安排孩子的住宿,甚至受国内父母"遥控"在孩子生日时陪去游乐园。当然这些陪伴服务是明码标价的。不过如今,因为即时通讯技术和交通的发达,这些来自大陆的"小留学生"和其父母之间的互动和亲情在时间、距离、跨国流动的影响下会经历怎样的"变"与"不变",还是个未知数。

结 语

著名历史学家孔飞力(Philip Kuhn)在他的著作《他者中的华人》里写道:"至少在过去五个世纪,甚至更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家庭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一直绵延不绝。家庭的空间延伸,用中国北方的说法,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并不等于说全家人居住在同一地理空间。'在家里'(就一个人的责任和期待而言)并不因为这个人实际上可能住在离家百里、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的地方而受阻。反之,如果说'不在一起',那就可能意味着尽管同住一地,却各自分灶做饭"。

在全球资源经历着新一轮的配置和竞争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家庭如小舟一般沉浮于大洋的不同区域。为了更广阔的海面,离开熟悉但拥挤的港湾,驶向未知的远方,对每一个家庭来讲都需要勇气和决心。也许对于年轻的父母和年幼的小留学生来讲,在大洋彼岸"共同"面对这个挑战,也是一种"在一起"。



屠梦薇,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国际社会工作学院特聘青年研究员。

主要研究国际移民现象。

参考文献

Chang, E. (2018). Kirogi Women'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marital quality,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youth's educational adjustment.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39(1), pp. 209–229.

Waters, J. (2011). Time and Transnationalism: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Immigration, Endurance and Settlement in Canada. 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 37 (7), pp. 1119-1135.

Waters, J. (2003). Flexible citizens? Transnationalism and citizenship amongst economic immigrants in Vancouver. The Canadian Geographer, 47(3), pp. 219-234.

《纽约时报杂志》(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2017). 'The Parachute Generation', nytimes.com/2017/02/02/

制版编辑:黄玉莹 |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务合作请联系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识分子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邓永泉-仲裁每日一问No.57 | 什么是仲裁协议的准据法?

裁判判-仲裁之友 创始人

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

dengyongquan@caipanpan.com

微信号:DENNISDYQ

微信公众号:裁判判


问:什么是仲裁协议的准据法?


答:仲裁协议的准据法是指适用于仲裁协议的法律

仲裁协议的准据法与合同的准据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合同的准据法不当然就是仲裁协议的准据法,前者是当事人解决合同争议实体问题的法律,后者是当事人解决合同争议程序问题的法律,二者是可以分开的,在某些情况下也不得不分开[1]。

当事人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选择仲裁协议的准据法,如果没有选定,仲裁地的法律即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2]。仲裁协议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做法已被各国广为接受,并且国际公约也认可仲裁协议首先适用当事人自己选择的法律[3]。

在中国法下,合同的准据法与仲裁协议的准据法也是可以分开的。

在张家港星港电子公司与博泽国际公司中外合资经营合同一案[4]中涉外仲裁条款效力问题上,最高人民法院就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二款[5]的规定,是对解决合同实体争议的准据法作出的规定,并非对认定合同中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作出的规定;中国法律并未强制规定在确认中外合资经营合同中仲裁条款效力时必须适用中国的法律作为准据法;本案当事人未明确约定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故而适用当事人约定的仲裁地瑞士的法律对仲裁条款的效力作出认定;根据瑞士的相关法律规定,本案仲裁条款有效,人民法院对该纠纷无管辖权。

仲裁协议的效力及仲裁程序的适当性都会涉及到仲裁协议的准据法,依据不同的准据法审查仲裁协议的效力和仲裁程序的适当性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仲裁裁决因仲裁协议无效[6]或仲裁程序不当[7]而被拒绝承认及执行。

因此,当事人须高度重视仲裁协议准据法的选择,知道自己到底选择的是什么准据法,仲裁协议在准据法下是否有效以及仲裁应遵守什么样的程序。



[1]例如,如果当事人选择国际条约或国际商事惯例作为商事合同的准据法,而它们又往往不包含仲裁协议效力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就不得不另行选择仲裁协议的准据法,否则,仲裁庭也就不得不按照其他的法律来审查仲裁协议的效力。

[2]根据《纽约公约》第五条第1款(甲)项规定,"仲裁协议的准据法依次为(1)当事人选定适用的法律;或者(2)在当事人没有选定时,作出裁决的国家的法律"。

[3]除《纽约公约》之外,1985年《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1961年《关于国际商事仲裁的欧洲公约》、1965年《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的公约》、2010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及1975年《美洲国家间关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公约》都有类似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请示的复函》([2006]民四他字第1号)。

[5]该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6]在"德国旭普林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与无锡沃可通用工程橡胶有限公司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中,当事人约定的仲裁条款为"Arbitration: ICC Rules, Shanghai shall apply"。最高人民法院在复函中指出,当事人没有约定仲裁条款的准据法,应当按照仲裁地的法律认定仲裁条款的效力,即本案应当根据中国法律确认所涉仲裁条款的效力。由于本案所涉仲裁条款没有明确指出仲裁机构,因此,应当认定该仲裁条款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德国旭普林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与无锡沃可通用工程橡胶有限公司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一案的请示的复函》([2003]民四他字第23号)。

[7]在"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轮公司申请承认伦敦仲裁裁决案"中,当事人对于"在香港仲裁,适用英国法"的仲裁条款的准据法持不同意见。一方认为仲裁条款的准据法的是英国法,另一方认为仲裁条款没有明确约定准据法,应按照仲裁地确定准据法,即仲裁条款的准据法是仲裁地香港的法律。英国法与香港法关于仲裁程序的规定不同,该仲裁是按照英国法在伦敦进行的仲裁,如果准据法是香港法,其仲裁程序就违反了准据法。最高人民法院在复函中指出,仲裁条款的准据法应为香港法,仲裁程序违反了准据法,中国法院应拒绝承认及执行仲裁裁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轮公司申请承认伦敦仲裁裁决一案的请示报告的答复》。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邓永泉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生物信息学100个基础问题 —— 第15题 知道了BLAST,可是你知道BLAT吗?

Hello大家好! 我们又见面了!又是新的一周,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今天我们讨论讨论低通量比对的最后一次问题,来为大家介绍一下BLAT。

可能看到BLAT这个名字,你可能会懵逼,不是BLAST吗?怎么少了个S???我们来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BLAST = 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

BLAT = BLAST-like alignment tool;

从名字上,我们可以知道结论,BLAST是为了寻找1条SeqA的相似序列。一般输入的是1条FASTA序列,使用的参考序列是所有常见生物,包括微生物在内的非冗余数据库。特点是可以找到所有已知序列生物的相似序列。

优点是全,缺点是有的时候输出冗余。

比如,有时我只需要在某一种我想要的物种的基因组上进行快速的序列定位,结果BLAST却把所有的相似序列都找出来了。从时间上,还有从输出的冗余程度来说,这都不是最优解。所以BLAT工具应运而生!

BLAT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我有1条序列SeqA,我想知道SeqA在某一种基因组中的定位(比如human genome)的工具。

在线的BLAT工具地址是Human BLAT Search

或者可以通过打开UCSC genome browser --> tools --> BLAT的方式打开;

图1 在UCSC genome browser中打开BLAT

点开BLAT以后的页面如下:

图2 BLAT的界面

第1行是你要选择的基因组的参数,比如我们这里常用的就是人的参考基因组hg19版本。

下面的白框可以用来输入序列,用标准的FASTA格式就行。之后点submit就大功告成!


我们今天的问题比较具体,也是我实际分析数据的时候遇到的1个问题。

假设,我们有1个小RNA的测序结果,这些RNA的平均长度小于200bp;我们在比对到小RNA的序列库的候,发现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有2条miRNA的序列mapping到了非常多的reads数目,但是剩下的1800种miRNA总共才mapping到了10000条reads.

> 具体数目如下: hsa-mir-7641-2	2000000 hsa-mir-7641-1	50000 

通过miRBase检索,我们得到序列如下:

>hsa-mir-7641-2  GUUUGAUCUCGGAAGCUAAGCAGGGUCGGGCCUGGUUAGUACUUGGAUGGGAG >>hsa-mir-7641-1 UCUCGUUUGAUCUCGGAAGCUAAGCAGGGUUGGGCCUGGUUAGUACUUGGAUGGGAAACUU 

请尝试使用BLAT,Pairwise alignment等工具探索并解释原因。

双序列比对(Pairwise alignment)请使用下面的工具:

EMBOSS Water < Pairwise Sequence Alignment < EMBL-EBI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看个总决赛要开群互骂的诸位,都在想些啥?

新媒体时代,挑事又有新花样了:

一群自称勇士与骑士球迷的,扎堆儿开骂了。


也难怪。

连续四年总决赛碰到了。

彼此有胜有负心不甘情不愿。

两队的当家,又基本是联盟最头牌的存在:球星拥趸比球队拥趸,那战斗力要强得多。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

这些位本身也不是球迷,只是找个由头吵架罢了。

而有人知道他们这点需求,所以挑这么一场。有点生活经验的都知道,挑头闹的,往往并不出于义愤,而出于利益。



话说,一个正常球迷是怎么看球的呢?

从比赛前两天,你就开始按捺不住情绪,每天几百遍的听新闻看报纸翻网页,确认这场比赛……关键球员A的伤好了吗?你寄予厚望的球员B会上场吗?一直被你讨厌的球员C是不是终于被教练冷藏啦?那个不知道脑子在想啥的主教练有没有把他的阵势改了,转而摆出你想像中的阵势?你念念叨叨神不守舍,恨不能托梦给自己主队的教练,扯着他的耳朵,把你理想的排兵布阵硬灌给他。

到比赛当天,你已经开始沉不住气了。你和朋友吃饭、聊天,都情不自禁的把话题引到这场比赛上。当朋友规劝你"好啦好啦,现在球队状态不是还不错吗"时,你发出自嘲的笑声,自伤身世的说:

"自从迷上这支球队,就没好日子过……算了,这场输了就不看了……"

然后,等你坐到屏幕前时,你把之前的一切疑虑都抛开了。你看着比赛转播开始,看着直播解说员开始絮叨一些两支球队近况,你发现,他们说的和你所感觉到的大不一样。你开始惊疑:

嗯?我开始失去对球队的判断力了吗?

比赛开始,你看眼首发名单,天旋地转:关键球员A和你寄予厚望的球员B并肩坐在替补席,一脸忧伤;一直被你讨厌的球员C在场上不紧不慢的做着热身。你期望的阵势根本没出现。你就像一个买了最高额演唱会门票,结果听说乐队主唱吃龙虾过敏临时换掉了的歌迷一样沮丧。

但是,随着比赛开始,你发现其实还没那么糟糕……局势稳定,球员们应付裕如,你讨厌的球员C表现得很好。你忍不住想:"嗯,也许今天是我们的幸运日呢……"

然后,就在你自得其乐之际,对方大举进攻,你开始有不祥的预感。然后预感成真了:对方大比分领先!镜头转到在场边手足无措的主队教练,你对电视屏幕狠狠的挥了两拳,可是喉头梗住,完全骂不出来。

你打开一切社交应用,和所有朋友一起骂开了。为什么不用球员B?为什么要用球员C?这个主教练是个白痴!这支球队彻底没希望了!我再也不看了!你恶狠狠撂下这句话,决定不再看下半场比赛。再也不为这支球队糟心了……

你巴巴守着屏幕,望眼欲穿看着己方不断葬送机会,欲哭无泪。对方再度锦上添花,拉开分差,彻底宣布比赛没戏时,你果断关了屏幕。你上网怒吼一声:"我以后再也不看这球队的比赛了!!骗人是小狗!!"

之后的两天,你开始躲避各类媒体,怕看到新闻里提到球队败北的事。两天过去了。你还在为上一场比赛的结果而恼火,几天内讳疾忌医,不想听任何人谈论这场比赛。可是,随着下场比赛的临近,你又开始好了疮疤忘了疼,跃跃欲试的竖起耳朵……

于是,一切周而复始。

那,这是一个普通的热诚球迷。



为什么球迷扎了堆,就开始变成另一种样子——甚至开始对骂了呢?

如上所述,您去看看,会发现这其中许多人在意的,甚至不是篮球本身。


1789年,一群法国人民杀进巴士底狱,反客为主捉住了几个狱卒。他们志得意满,擅自将那几位狱卒给处了死刑。过程轻率,犹如儿戏。写这个例子的勒庞先生认为:如果只是他们单个行动,大家都是良善百姓,谁能下手杀人呢?

可是一旦扎了堆,就不一样了。

以此为例,许多不那么理性的人,有这么种本性:喜欢扎堆,愿意扎堆,在扎堆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快感。而且,扎堆还会改变(或者扭曲)一些人的倾向,做出一些自己平时不会做的事。

有些事可能出于从众心理。群体力量是如此伟大,你扎了堆就拥有温暖大家庭,不扎堆就很容易落在对立面,于是你会不由自主,做出一些让大家都喜欢的事。因此,群体的一些宗旨反而无所谓了。勒庞认为,一个群体的口号,越理性越没人理会,越感性越扯淡,越有人影从。一个群体有那么个疑似有理、富有煽动性的口号存在,就能够把群众心理带起来。群众进入了群体,出于下意识的媚众心理,不自觉的就跟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叫一起跳,然后获得了极大的快感,进而产生"我就是我们的团队"的幻觉。

人们都需要优越感,而这一旦"我和我的团队是一起的",于是就会要求"我们团队比你们团队强,所以我就比你强"的幻觉。这就是最方便的优越感来源,和"因为我是日耳曼人你是犹太人,宏观的说日耳曼人比犹太人优等,所以我也就比你优等"的概念差不多。如果抬高了自己的团队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还顺便拉拢团队中的其他众,让自己感觉到了安全感和群体归属感,何乐而不为?到这地步,大家就很容易high起来了。

极端球迷团体,也是如此:他们在意的不是篮球,只是扎堆和攻击本身。他们对外界的意见,通常保持一种很扭曲的紧张状态:

既排斥,又警惕,其实很在意,但又不肯让自己觉得太在意。别人夸,就很乐意听;别人稍微不那么夸得用劲,就觉得别人的话是放屁,还恨不得组团过去踹人家几脚。

媚众很安全,优越感来得很轻易,自省很麻烦,就事论事很累人。能轻松扎堆闹腾还获得心理满足感,多快乐啊。

——所以,何必要闹到这般地步呢?


就像我一直说,当年每天骂姚明软蛋、骂姚明是被捧出来的那些位,应该本身并不太看篮球。姚明退役了,他们只会去下一个舞台,找可以攻击的对象。真看球的,每天琢磨球还来不及呢。




1996年,波士顿花园的凯尔特人球迷会为所向无敌的公牛鼓掌;2007年1月底,他们会为全场轰下43分的科比喊MVP,即便科比是对面湖人的死敌。凯尔特人老巨星海因索恩说,因为波士顿花园的球迷见识过凯尔特人自己的王朝,明白何谓伟大,所以他们懂得尊重伟大。

当然啦,不是说他们没原则。1982年东部决赛第七场,波士顿输给费城,波士顿球迷朝费城诸将高呼:"BEAT LA!"——是的,"我们输给你们了,那么,打败湖人的任务,交给你们了!"

有什么样的球迷,就有什么样的篮球土壤,就有什么样的球队。


所以,还是那句:

看篮球时,有必要这么吵吗?究竟是为了篮球,还是为了其他什么别的呢?


三年前写过这个题:

为什么很多人只批评詹姆斯靠身体打球,而不批评奥尼尔?

归根结底:

许多人从来看的不是球,是标签和黑蜜。

没了篮球,他们自然还会去下一个领域,比如手机,比如数码,比如他们能接触到的任何有战火有纷争的地方,重新开始一场战争。

当然了,挑头闹事的,许多还不是出于义愤,而是利益。什么利益呢?微商?搅浑水?谁知道呢。反正这时代,看准少年少女的粉丝经济挑事对骂,在娱乐圈领域已经挣了多少利益,我们都知道了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张佳玮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如何挑选正规好的整形医院医生?

今天教大家怎么辨别一个好医生好医院就好!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希望以下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医生选择

一个合格优秀的整形医生,比定会经历过正规的整形科的专业学习

=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范化操作+主治考试+论文基金
=14年的主治医师+5年+若干SCI论文+省厅级课题2项+考试通过
=19年的副主任+5年+若干3分以上SCI论文+考试顺利
=24年的主任医师。

在中国,整形外科医生首先必须具有中国卫生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同时还要注意其《医师执业证书》上标注的执业范围与实际是否一致。

【韩国整形医生选择】

面对韩国专家的名号时候,我们只要看是否能出示有《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据我所知,在华韩国专家屈指可数。

关于医生的头衔,你会发现有些医生会有各种协会和奖项,有的甚至冠名"亚洲、韩国、台湾、日本"的某某整形协会主要会员等等,还有的甚至虚构些根本不存在的协会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些都是不可信的。

【医生冠名协会】

在中国正规的整形美容外科协会有且只有三个: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医生资质查询】

国内专家医生,查询医生个人信息,可以上卫生部官网进入"医师执业注册信息",现在国家鼓励医生可以多点执业,如果发现该医生执业地点不在你之前咨询的医院,那他很可能是临时聘请,所以你要问清楚。

卫生部医师执业注册信息查询入口:

zgcx.nhfpc.gov.cn:9090/

【医生审美和品格】

证件齐全也并不代表他就是某某领域的专家医生,你如果想做隆鼻,却选择一个擅长双眼皮的医生,那可以想象得到术后效果了。我们在术前选择医生时,多看几组医生的案例,是否贴合你的要求,在特定类型的手术中经验丰富,符合现代审美;至于品格,当然也是至关重要的,最近出现很多医生性侵患者的新闻也更加重视医生的医德了。整形科特别是做敏感部位项目的要特别注意,一步错那就是后悔莫及。

一般正规医院的医生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术前担心是很正常的,可以朋友陪同面诊。


--关于医院选择

医院选择很多我们身边朋友也好还是咨询过我的也好,都有从百度搜索的习惯,搜索出来的信息就是医院的百度广告。


大数据的背景下,整形这个词的指数可以说是点击率还是算高的,为了让自己出现在搜索结果的最前面,整形机构纷纷重金争抢这些关键词,你每点一次,整形机构都要花费几十乃至数百元。

这些医院的资质如何,术后效果怎么样,整形医院环境都是不可知的。

选择医院时我们最好是绕开百度的广告位,一般大部分公立医院和好的私立医院是不需要投广告的。

看医院,我们要履行以下'五看'为标准:

【医院资质】
整形医院必须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件显示的看展项目应该有"医疗美容科"、"美容外科"等医疗美容科目。咨询时务必要求看看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且去当地的卫生部门网站查证一下。

全国医疗机构查询

拥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代表该整形机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文件《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等法规和政策,以及各省、市的相关文件规定。

【医院环境好不好】

良好的医院环境有利于术后恢复,环境好给予患者良好的心态,心情也会直接影响到术后恢复效果。

医院环境可以不必富丽堂皇,但一定干净舒心,某某私立医院也是豪掷千金,装修上花了很多功夫,甚至座椅都是真皮沙发,在走廊也是摆放各种艺术品,走进去让人感觉不是一家医院,而是殿堂。

不过如果在这样的医院就诊,那为这装修买单的还是你。最终选择医院的时候还是归结到"实力派",而不是'面子派'。

【医院设备】

选择整形医院要看设备一家专业的整形医院,要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自动血压监测仪、电动吸引器、体外除颤器"等基本设备,同时要"具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设备齐全,才能给予整形美容手术及操作最大的安全保障和质量保证!

【医院服务体系】

①咨询人员的服务水平做整形手术,肯定需要做咨询,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咨询人员。一家正规地美容医院对咨询的人员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除了着装方面的要求外,还有礼仪、举止,谈话时的态度等方面都有要求。如果一个咨询服务人员对你的提问显得不耐烦,似在应付,建议你换一家态度好的。

②医生的态度咨询完后,接下来就是见整形医生,跟医生交流你做整形的目的,以及自己的病史和服药史,让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判断你是否适合做手术,做什么样的合适等。一个专业的医生他不会跟你夸夸奇谈,大谈手术的好处,或多么多么的有经验,他会结合你的自身情况去谈。

③就诊的流程一个专业的美容医院,只要你告诉导医你想做整形,她会直接把你带到咨询室,而不会把你带到收费处,让你填表交钱。

【医院年龄】

我们可能第二天就会在地铁上或者电梯里看到我们不熟知的医院广告。现在也有很多民营医院会因为某某原因而倒闭,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整形医院,我们选择正规医院时优先选择老牌的,而不是盲目求新鲜,为了几针玻尿酸的活动就去'尝尝鲜',一不小心就做了小白鼠。


温馨提示:选择整形医院医生之前多对比三四家,最后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建议去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避免整形失败,徒劳而无益,走错就可能毁及一生,慎重慎重!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找我!对大家有帮助记得点赞收藏!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袁兵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实习律师转正的心路历程

我是2014年大学毕业后直接去西南政法大学就读法律硕士(法学),毕业前我曾在重庆市五分检公诉一处实习了近3个月,对公诉有了一些了解,当时的感受就是不喜欢公诉的工作环境,立志毕业后当一名律师。2016年3月份,只身一人来了北京,通过智联招聘面试后找到了实习律所,7月1日正式毕业后和实习律所签订了劳动合同,申请实习律师。当时北京市律协公布的申请条件,我主要说以下三项材料:1.档案需要存放到北京,当时接受外地人从事法律工作的存档机构只有北京双高(存档政策现发生变化双高不再是存档机构,当时双高存档基础条件:2010年以后毕业的全日制硕士,非农业户籍),经咨询双高工作人员了解到我的档案只能先从学校发回原籍,再以机要的形式通过双高开具的商调函将档案从原籍调回北京(商调函的有效期为30天,确定档案已在原籍后再申请双高开具),其中档案要按照双高的要求封档,不然待双高审核不通过仍须调回原籍重新来过,档案一去一回需要大概3个月的时间。2.北京市居住证,2016年毕业的这届学生都恰逢赶上了居住证代替暂住证,办理居住证除了需要稳定的住所外,还需要我们提供连续六个月的社保缴费记录或个税证明。我虽然3月份来北京实习,当时是实习生没有社保,实习报酬为3000元(3500是起征点),也没有纳税证明。当月的社保需要下两个月能查出记录,当月的个税需要下一个月能查出记录,这意味着我们要等上7个月的时间方能领取到居住证。当时刚实行居住证,我们没有暂住证的需要先办理居住登记卡,当时能办理居住登记卡的设备非常少,几个社区用一台机器,一上午只能办理十个人,可想而知需要提前多久去排队。3.无犯罪记录证明,在申请实习阶段以及申请执业阶段均须提供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该证明的有效期为15天(现在改成30天)。可以说开具这个证明的难度因地区而异,当时公安部发布规定,无犯罪记录证明不再针对个人开具,需要单位介绍信。我的户籍地是黑龙江省密山市,当地派出所在2017年要求单位介绍信,本人身份证,方可予以出具。今年我申请执业时再次去开证明,当地派出所要求单位除介绍信外,本人不能持该介绍信开具自己的无犯罪记录证明,需要单位其他同事持介绍信予以开具,更可笑的是提到不清楚我为何连续两年都要开具这个证明,不清楚我再外地做了什么事。作为一名法律人,我很无奈,哪条法律规定必须得是单位其他同事予以办理,行政为民又体现在哪里?以上三项材料是申请实习律师市需要提交的重点材料,提醒各位同仁在未来申请实习时一定要注意好这期间的把握,建议毕业后欲在北京申请实习的同仁,可以先办理居住证,同步进行调取档案,档案回到原籍后再开具商调函,将档案从原籍调回北京,申请到居住证后再去开无犯罪记录证明。

实习期为一年,在这一年期内需要报名参加北京市律师协会与中国政法大学联合组织的实习培训,为期一个月;还需要按时写实习日志,准备至少十项法律业务材料(诉讼、非诉)以此证明自己真实习了。实习期满后准备实习鉴定表(一式五份)、实习手册、结业证书、实习证方可向北京市律师协会申请实习面试考核,预约面试考核需要等两个月的时间,面试只有十分钟,需要携带实习手册、实习证以及实习期间参与的十项案件材料,其中诉讼的案件需要订卷,在法检实习过的伙伴应该都清楚如何订卷啦。面试的核心就是证明自己是真实习,而非挂证,面试过程中要从容淡定,自己心理要有底气,这个底气源于这近两年自己的付出。面试结束后7日首都律师网会公布面试考核结果,还给了7日的异议期。在面试完,面试者自己心理就会大概知晓自己考核是否通过。

我现已通过北京市律师协会的面试考核,心理没有特别的开森,心情很复杂,从申请实习到拿到律师证需要两年的时间,这两年其实也蛮艰难的,生活的不易大家也都清楚,心理边也曾经动摇过,要不要换个工作,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考上了公务员特别稳定,收入都不错。老律师说这条路充满了荆棘、道路艰难,自己虽然动摇过但又想到自己心中的理想,不能轻易放弃。用最近的律师宣传片来鼓舞自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功、下得了决心!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竹米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