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人,是带来重生希望的科技,还是利用人类恐惧的卑劣生意?

将心跳停止的人,

经低温保存手术,

储藏在-196℃的液氮桶中,

理论上来讲,

即便没有心跳,

细胞也会"活下去"。

科学家预想,

几十年或百年之后,

Ta将被解冻,重获新生。

无论是死于突如其来的绝症或自然衰老,

都有获得二次生命的机会。

以上描述并非科幻小说的桥段,这项技术即为"人体冷冻技术"。

自1967年被提出后,针对人体冷冻技术的研究低调神秘地进行了50多年。

人体冷冻技术的核心逻辑很简单,就是把身体保存在原始状态,直到医学进步到可以治愈导致死亡的疾病或者解决导致死亡的问题,就可以将尸体解冻并重新激活。


|冷冻机构Alcor的保温真空瓶|


至今全世界有300多人以及若干宠物被低温保存,并期待未来能够破冰重生。

比较知名的渐冻人有14岁患绝症的英国小女孩JS,临终前她选择冷冻自己,并在日记本中写道:

"我不想死,但我知道我就要死了,我认为冷冻保存给了我一个治愈的机会,即便是在几百年后。"

2017年5月,我国本土也有了首例冷冻人——展文莲。49岁的展文莲由于肺癌晚期死亡,丈夫桂军民说:

"我只希望她好好的待在那里,我也希望医学加快进度,将来能治愈她的疾病。更加希望低温、复温的技术有新的发展。"

从上面两则真实故事来看,人体冷冻技术是濒死之人、死者至亲的最后一线希望和安慰。

但是,这项技术真的值得期待吗?如果有一天至亲或者自己身患绝症,人体冷冻技术是我们应该抓住的稻草吗?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下这个问题。

一."冷冻人",可不是"冷冻人肉"

首先我们要厘清概念。

从字面上理解,人体冷冻技术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冷冻整鸡、冷冻乳猪,容易将其误解为冷冻人肉。



但严格来说,人体冷冻技术是将人体"玻璃化",而非"冷冻"。

我们吃的冷冻肉一般是直接在-25℃下冷冻,-18℃下保存。

在这个条件下,会有冰晶形成,细胞液在结晶过程中膨胀,撑破细胞,导致破裂或粉碎,这是不可逆的损伤。

一旦升温解冻,身体会呈现糊状。

玻璃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是一种介于液态与固态之间的状态,没有任何晶体结构存在。

在人体冷冻技术中,通过使用冷冻保护剂和控制冷却温度来实现玻璃化,避免伤害细胞,使细胞处于"假死"而非"死亡"的状态。

这便是"冷冻人"和"冷冻人肉"的本质区别。

二. 把一个人"冻起来",需要几步?

那些被冷冻的人,经历了什么?

1. 成为某个"冷冻机构"的会员

目前,全世界有数十家组织、非盈利组织、企业提供人体冷冻技术。大部分是会员制的,需要加入某个机构并支付会费。

当然了,也有一些科研机构是几乎免费提供冷冻服务的,如展文莲的冷冻费用需要家人支付的部分就很少。


|Cryonics 研究所"冷冻人"和"冷冻狗"的肖像|


2. 冷冻,从被宣告死亡开始

接受人体冷冻技术的人必须被宣告合法死亡,也就是说心脏必须停止跳动。

在这个时候,冷冻机构的紧急反应小组就开始行动了。


|英国谢菲尔德的紧急反应小组|


3. 抗凝并运送

为了降低冷冻手术前的身体损伤,紧急反应小组会进行体外膜肺氧合,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血液以保持身体的最小机能,直到被运送到冷冻场所。

在此过程中,会在循环系统中注入冰生理盐水,并注入肝素(一种抗凝剂)防止血液凝结。

4. 4-5个小时的大换血

一次全身冷冻可能需要多达12名技术人员。



首先,病人的体温被降低到15℃左右,在大腿和颈部建立双通路体外循环。

循环通路建立好之后,病人会被连接到一个灌注器上,冷冻保护剂会进入身体防止冰晶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冷冻保护剂的浓度会越来越大,同时降温。

整个过程需要4-5个小时。


|左:循环系统的电路|右:系统检测冷冻液浓度以及温度和压力|


5. 继续降温

接下来,身体会在干冰床上或者液氮蒸汽下冷却至-190℃,完成玻璃化过程,玻璃化后,细胞将处于假死的状态。


|Alcor病人储存演示,基本是将病人浸入液氮中的状态|


6. 正式"住进"液氮罐中

下一步是将人头朝下,插入一个充满液氮的大型金属罐中,温度在-196℃。

这样是为了在箱体泄漏时,大脑还能停留在冰冷的液体里,脚先解冻,保护大脑。

有些机构提供"单人间",比如美国的Alcor提供单个容器储藏冷冻人。我国首例冷冻人展文莲也毋庸置疑住在单人间。

但是,在有些机构冷冻人只能住进"多人间"。比如俄罗斯的KrioRus一台3立方米的冷冻机中,需要放置7巨尸体。Cryonics机构每个罐中会存放6具左右尸体。

|展文莲存放罐|


|Cryonics机构的存储罐|


三. 只管冻,不管活?

冻起来的任务看起来完成了,那么解冻之后的复活呢?

低温生物学家把复活的希望寄托在生物工程、分子纳米技术上。

纳米技术使用微型机器来操纵单个原子——生物中最小的单位,来建造或修复,包括人体细胞和组织。

低温生物学家希望,有一天,纳米技术不仅能修复由冷冻过程造成的细胞损伤,还能修复因老化和疾病造成的损害。

一些低温生物学家预测,第一次解冻可能发生在2040年左右。


|俄罗斯近郊,病人被永久冷冻保存的前4分钟|


2040年能复活,听起来很美妙, 似乎,只要纳米技术发展得够好,冷冻人就迟早能复活了。

先别急着下结论,实际上,尽管已经有50年的研究历程,但是人体冷冻技术还不成熟。

主流科学界对此并不看好,认为这不是正规的医学实践。

一些科学家认为冷冻科技并没有发展到完全受科学控制的阶段,现在应用于人体操之过急。甚至有人坚定地认为复活冷冻人是永远不可能的。

科学界对人体冷冻技术的质疑主要有4点:

1. 人类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冻起来没问题吗?

目前,玻璃化细胞和简单的组织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卵子、精子、干细胞、眼角膜,他们都可以被定期解冻和成功移植。

在动物实验中,一些复杂的器官(如肾脏、肝脏、肠道)已经能被玻璃化保存,并能成功解冻并被移植到动物体内。

但是,要知道冻结像人类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和目前冷冻技术的成功应用有巨大差距。

在冷冻过程中以及漫长的保存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危害,甚至意外,都不明确。


|冷冻卵子|


2. 连小型哺乳动物都没成功复活过

青蛙这样的两栖动物以及一些昆虫,可以在冷冻状态下存活,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体也是可行的。

事实上,目前连一个小型的哺乳动物被成功冷冻并复活的例子都没有,在动物体上的"复活"尝试都失败了。

也就是说,现阶段的人体冷冻技术,仅停留在"只管冻,不管活"的阶段。

3. 最大的争议集中在大脑

大脑的新陈代谢活跃,对血液流动的中断非常敏感。

一旦血液流动停止、心脏骤停,脑细胞就开始死去,只需要几分钟就会发生严重的永久性脑损伤,迅速发展为脑死亡。

因此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神经科学教授Clive Coen说:

"当低温冷冻团队到达病人病床边时,可能已经太迟了。在缺氧的几分钟内,病人脑内的海马神经元就死掉了。"



而且Coen认为:

"即便冷冻团队及时对病人进行操作,用某种冷冻保护剂来渗透、保护大脑,也是很荒谬的。
大脑是致密的组织,被血脑屏障和围绕着神经元的脂肪髓鞘保护着,所以需要大力注入冷冻保护剂,以确保每个角落和缝隙都被渗透。
这意味着,实现完全玻璃化可能会导致精确损伤——膜破裂、神经元连接丢失。"

即便那些冷冻人能复活,但是意识能恢复吗?还有记忆和思考吗?会以什么样的状况活着?

4. 其他

科学家们还提出了诸多问题,如解冻后恢复血液流向器官和组织是个巨大的挑战。

解冻后,除了要解决复活的问题,还要解决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等等。

四."冷冻"是救人,还是利用恐惧、绝望的卑劣生意?

反对的一方除了质疑技术本身,还对冷冻人技术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他们中的有些人认为,冷冻人技术只是迎合了人类最原始的对死亡的恐惧和永生的渴望。

这项技术利用了弱势群体,利用了将死之人的绝望,向人们兜售了虚假希望。

但是很多该技术的践行者似乎只是对该技术的发展更为乐观,对冷冻人体的看法也更加感性的人,他们对"复活"的真相并未隐瞒,主张"哪怕希望再小,也值得尝试。"

大多数机构表示:

"现在不知道未来能不能复活,你最终可能还是会死亡。但我们会尽力,等到技术强到能将你复活的那一天。"

其中Cryonic机构的Dennis Kowalski更是坦诚表示:

"先不说让人们复活且正常生活了,目前甚至连恢复人们的生命都不行。"

看到这里,人体冷冻技术的践行者是更感性、对技术更乐观,还是在利用人的绝望和恐惧做卑劣的生意,大家自己去判断,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春雨君也可以理解,14岁英国小女孩和展文莲爱人做出这个决定的心境和心情,有绝望有痛苦,希望能找到一个不那么残忍的解决办法。


|展文莲爱人接受《和陌生人说话》的采访|


但是,如果近几年内你面临这样的抉择时,记得春雨君的理性Warning:

人体冷冻还处于实验阶段,科学和技术上有很多未知。被冷冻的人需要面对两大问题,一是复活本身,二是解决导致现在死亡的问题,如癌症、衰老。即便是复活了,能否保证生活质量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进行人体冷冻意味着要在一件可能根本无用的事情上,耗费精力和金钱。

参考文献:

1. Karow, Armand; Webb, Watts (1965). "Tissue Freezing: A theory for injury and survival". Crybiology. 2 (3): 99–108.

2. Suspension Failures - Lessons from the Early Days". Alcor.org. Retrieved 2018-01-06.

3. Fahy GM, Wowk B, Pagotan R, et al. (July 2009).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aspects of renal vitrification". Organogenesis. 5 (3): 167–75.

4. Fahy GM, MacFarlane DR, Angell CA, Meryman HT (August 1984). "Vitrification as an approach to cryopreservation". Cryobiology. 21 (4): 407–26.

5. Fahy GM, Wowk B, Wu J, et al. (April 2004). "Cryopreservation of organs by vitrification: perspectives and recent advances". Cryobiology. 48 (2): 157–78.

6. Jump up^ Fahy, G; Wowk, B; Wu, J; Phan, J; Rasch, C; Chang, A; Zendejas, E (2005). "Corrigendum to "Cryopreservation of organs by vitrification: perspectives and recent advances" [Cryobiology 48 (2004) 157–178]

7. Merkle, R (1992).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cryonics". Medical Hypotheses. Elsevier. 39 (1): 6–16.

8. Best BP (April 2008). "Scientific justification of cryonics practice" . Rejuvenation Research. 11 (2): 493–503.

9. Mayford M, Siegelbaum SA, Kandel ER (April 10, 2012). "Synapses and Memory Storage" .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4 (6): a005751. .

10. Luehr M, Bachet J, Mohr FW, Etz CD (2014). "Modern temperature management in aortic arch surgery: the dilemma of moderate hypothermia".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45 (1): 27–39.

11. Mazur P (September 1984). "Freezing of living cells: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247 (3 Pt 1): C125–42.

12. Jump up Fahy GM, Levy DI, Ali SE (June 1987). "Some Emerging Principles Underl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iological Actions, and Utility of Vitrification Solutions". Cryobiology. 24 (3):196–213.

13. theguardian.com/science

14. theguardian.com. The cryonics dilemma: will deep-frozen bodies be fit for new life?

15. science.howstuffworks.com

16. popsci.com. Will a cryogenically-frozen corpse ever come back to life

17. 澎湃新闻. 中国首例人体冷冻操作者:非长生不老 不保证复活

文:大王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春雨医生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夏天又来了,可是红蜻蜓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我们最常见到的,是蜻蜓目中蜻科和体型更大的蜓科,统称蜻蜓;以及均翅亚目中的各种蟌,也就是俗称的"豆娘"。题主描述的应该是前者。

一、蜻蜓何以成为环评指示生物?

蜻蜓目昆虫遍布世界各地,但在热带地区种类更多。全世界6000多种,中国已记录了900余种。蜻蜓兼有水、陆生活史,幼虫(稚虫)叫水虿(chài),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水虿肉食性,比较凶猛,在水中捕食蚊子的幼虫孑孓和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甚至更久之后沿水草爬出水面,蜕皮羽化为成虫。成虫则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害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类等。

蜻蜓目早在1991年就被Brown确认为适宜作为环境评价指标的昆虫类群之一。虽然最合适的是鳞翅目秀蝶类和膜翅目蚁类,一同入选的还有等翅目、弹尾目、鞘翅目( 步甲科、天牛科、叶甲科、象甲科、叩甲科、虎甲科) 、和膜翅目( 蜜蜂总科、胡蜂科、泥蜂科),但是只有蜻蜓,同时适合水、陆环境评价。2008年Balian更是直接指出蜻蜓是理想的环境评价指示生物。

蜻蜓不同类群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明显不同,在各种水体环境及与水相关联的陆地环境中均有分布:

1、对稚虫而言,生活在各种淡水环境中,如山间的溪流、瀑布、江河、湖泊、池塘、引水工程、沼泽、甚至积水的树洞中都有分布,而且不同类群的栖息环境迥异,对水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2、成虫虽然营陆生生活,但对水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并且对水体沿岸环境状况异常敏感。部分种类蜻蜓( 尤其是均翅亚目种类,也就是各种豆娘)终生不离开其生活的水体,成虫通常产卵于自己幼年时生活的水域以完成一个世代。

总体上,一些种类仅分布在水质好,含氧丰富的流动水体中; 另一些则仅分布于静水水体中,并对污染和富营养化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根据不同蜻蜓类群对水环境质量要求不同的特点可以较直观地评测各种水体环境质量或污染情况,因此所有的蜻蜓类群均可作为环境指示生物

二、蜻蜓都去哪儿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蜻蜓虽然尚算皮实,可适应不同环境,但也架不住人类活动的干扰与侵害,尤其是近城市的郊区。

1、栖息地破坏

蜻蜓对栖息地中的多种环境因子敏感,乔木隐蔽度、水体季节性、流速、水生植物群落(主要是挺水植物)等都会影响蜻蜓类群。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直接影响蜻蜓的生存与繁衍。

中国目前仅有的两位蜻蜓博士之一、拥有1500余种世界范围内蜻蜓标本和上万份藏品、曾在湖北神农架新发现3个古老的珍稀蜻蜓种的中科院水生所博士后张浩淼博士曾这样告诉记者:

蜻蜓在城市中的绝迹是一种世界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蜻蜓的栖息地消失了,蜻蜓是一种水生昆虫,它的幼年是生活在水里的,城市建设导致城市里的很多池塘、湖泊、溪流消失,栖息地被破坏了,没有适合生活的水环境,蜻蜓自然就没有了。
  "我在贵州有一个长期监测点,用来观测一种巨型蜻蜓,我监测了10年,在这10年里,我亲眼目睹了这个物种怎样从一个稳定种群到基本消失的全过程,主要原因就是人为干扰,它所生存的环境在一年年地恶化,直到这里被国家列为5A级景区,原始的溪流全被破坏了。"

2、环境污染

已经有研究表明杀虫剂浓度显著影响蜻蜓稚虫的生长发育。城市排污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更是直接影响蜻蜓赖以生存的环境。污染一方面不适合蜻蜓生存,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其发生基因突变,二者都会导致蜻蜓数量和种类的减少。

3、环境治理影响

法国曾在研究中,对因露天采矿而酸化的湖泊经人工添加石灰进行生态修复,发现发现未进行人工修复的湖泊其蜻蜓多样性明显高于进行了人工修复的湖泊,且其类群组成结构也优于后者。原因就是人工添加石灰导致水体透明度大为下降,明显降低了湖泊的环境质量,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4、气候变化

英国2004年蜻蜓学会曾经分析了1960-2004年蜻蜓的物候观测数据,发现每10年蜻蜓的初飞时间( 即每年春、夏季节羽化后开始飞翔的时间) 提前约1. 5 d,或年平均温度每提高1 ℃初飞时间提前约3 d。研究证明蜻蜓对温度变化敏感,其生物、行为学特征变化与气候温度的变化明显相关。荷兰蜻蜓学会2008年的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国内也有研究表明温度过高时蜻蜓数量会有所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所带来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对蜻蜓数量也会造成影响。

蜻蜓就像人类的亲密"邻居",它的数量多少、是否健康,就代表着我们的生态环境是否健康。蜻蜓数量锐减的背后,其实是生态系统的衰退

为了我们生存的环境,为了我们的孩子们依然能够看到漂亮的蜻蜓,还是只能弱弱地呼吁一句:保护蜻蜓!

(关于题主提到的萤火虫,我在另一个回答里有涉及,有兴趣的朋友可移步。)

城市中的生态碎片化如何影响昆虫的生存?

参考资料:

  1. 于昕,卜文俊, 朱琳. 应用蜻蜓目昆虫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2012, 31( 6) : 1585-1590.
  2. 虞蔚岩,李朝晖,黄成,等. 江苏蜻蜓区系及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2011,30( 7) : 1375-1381.
  3. 徐璐等. 温湿度的季节性变化对蜻蜓目昆虫数量和种类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2016, 2(55),3.
  4. Balian EV,Segers H,Martens K,et al. 2008. The Freshwater Animal Diversity Assessment: An overview of the results.Hydrobiologia,595: 627-637.
  5. Chang X,Zhai B,Wang M,et al. 2007.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sure to an insecticide and fluctuating asymmetry in a damselfly ( Odonata,Coenagriidae) . Hydrobiologia,586:213-220.
  6. Clark TE,Samways MJ. 1996. Dragonflies ( Odonata) as indicators of biotope quality in the Krüger National Park,South Africa.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33: 1001-1012.
  7. D'Amico F,Darblade S,Avignon S,et al. 2004. Odonates as indicators of shallow lake restoration by liming: Comparing adult and larval responses. Restoration Ecology,12: 439-446.
  8. Remsburg AJ,Olson AC,Samways MJ. 2008. Shade alone reduces adult dragonfly ( Odonata: Libellulidae) abundance. Journal of Insect Behavior,21: 460-468.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欧阳海龙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2 个回答,查看全部。

无主灯照明好不好,该不该为了它牺牲层高?

"无主灯照明"、"间接照明"、"见光不见灯"……


如果你尝试在网络上了解当下流行的照明手段,那么你对上面这几个字眼肯定不陌生。在受够家里只有头顶一盏吸顶灯的「最低标配」后,对「无主灯照明」这种潮流做法总是满怀兴奋和期待之情。

但也有不少人在听说「无主灯照明」需要做吊顶把层高降低之后,悄悄打响了退堂鼓。


虽然能够感受到大家对无主灯照明的执着,但在这里还是忍不住唠叨两句:无论采用主灯还是筒灯,都只是照明的一个手段,灯光营造的氛围才是最终的目的。


那么,「无主灯照明」和传统的「主灯照明」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该不该为了无主灯照明牺牲层高?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无主灯照明?


看到这里,估计还有小伙伴还没弄明白什么是「无主灯照明」呢。简单一点来说,主灯照明就是利用一到两盏吸顶灯、造型灯来奠定整体照明的基础(下图左)。无主灯照明则是以点状分部在天花板的小筒灯来代替主灯(下图右)


《圣经》中有一句话,说:阳光照在好人身上,也照在坏人身上。用它来理解主灯照明再形象不过了。主灯的作用就是均匀地照亮空间中的每一个角落,毫不偏心▼


无主灯照明则是将筒灯安装在我们希望照亮的部位,有的放矢,以更加精准的方式达到照明的目的▼

利用筒灯精准投放光线

无主灯照明有什么好处?


对于小房间来说,用一盏吸顶灯/吊灯作为主要照明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但如果遇到功能比较复杂,以及面积比较大的空间,就有点不够用了。

想象一下,你在看书、看电视、聊天、吃饭的时候,都只有头顶一盏吸顶灯"罩"着你,是不是有点孤单和无聊?


这个时候,采用无主灯照明,对筒灯进行分区、组合,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切换相应的照明模式,可以营造更为贴切的灯光氛围▼


另外一个方面,主灯只是提供房间的基础照明,如果增加一幅挂画,还需要额外的射灯来单独打亮▼


这样一来,天花板上的灯就会变多,需要我们对灯具的造型进行搭配,否则就会显得凌乱,没有美感。而且由于灯具安装的位置是固定的,日后想要改变装饰品的方位也会比较麻烦。

除了搭配灯光,还要搭配灯具的造型

而无主灯照明则是提前打好一个网格,在网格中你可以随意分配和变更同型号筒灯和射灯的位置,即使改变家具和装饰品的布置,灯光也可以相应进行调整▼


无主灯照明需要牺牲层高吗?


很多人说无主灯照明需要对房子进行吊顶处理,这个说法并不绝对,实际上需不需要吊顶主要取决于筒灯的款式。


外置型的筒灯可以明装在天花板上,不需要吊顶,但完成面的形状不如内嵌型筒灯来得统一▼

左:外置型筒灯 右:内嵌型筒灯
外置筒灯,体量会比你们想象的大,哈


内嵌型筒灯的安装离不开吊顶二字,即便是看起来和毛坯刷白并无二致的顶面,也是为了隐藏筒灯的发光元件而做足了全套功课的,简约而不简单的道理就在于此▼


普通人很容易「谈吊顶色变」,对吊顶的印象仅停留在造型方面,这里要更正一下:吊顶的目的是将能够保证房子正常运转的丑丑的设备隐藏起来,中央空调和新风主机、管道、电线等等,包括筒灯都在隐藏名单之列,只是为了「遮丑」,不在于造型▼

吊顶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隐藏设备


吊顶只是用来内嵌筒灯的话,10~15cm左右的厚度就足够了,如果有额外的设备,则要以厚度最大的那个而定。超薄型的筒灯也是今后的主流方向,大家在选购时可以留意一下。


比起吊顶高度,大部分人关心的是:吊顶使得层高降低后,会不会让空间变得压抑

一般来说,大面积的吊顶不低于2.6米,小面积吊顶不低于2.4米(部长的经验小数据,绝对真实准确)。


鉴于每个人对层高的内心感受不同,在实际操作中还要结合空间大小、功能的丰富度,以及内心可以接受的程度来综合进行判断。


一个可供参考的意见是:面积较大,而且功能比较复杂的房间可以考虑选择无主灯照明,而在面积小、功能性单一、层高比较有限的情况下,更适合主灯照明


主灯照明已经落伍?


如果出于实际原因只能选择主灯照明,也没有关系。


归根结底,照明的方式只是一种手法,一个好的灯光氛围最终还是取决于你对光影、审美、品位,以及生活方式的解读。


主灯的好处在于,除了照明之外,也可以作为家里的重点装饰之一。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也会将筒灯和主灯进行搭配,比如说在全屋吊顶安装筒灯的情况下,餐厅还是可以采用低位吊灯,一来是为了烘托用餐氛围,二来也可以作为空间划分的一个界定。

主灯与筒灯同时存在,主要是起到装饰作用


主灯也能做得好看?


我们在这里做一个假设:大家会选择以主灯作为主要的照明形式,多半是出于保护层高的原因。


那么,对于主灯的基本诉求就在于:不压层高、不显矮。就凭这点,显然可以将欧式枝型吊灯排除在外了。

一个不好的示范

枝型吊灯的落选并非因为风格造型的原因,而是它所刻画的垂直线条比例与亚洲的扁扁平层住宅相去甚远。

如果你对如何让房子显大这件事情有研究,会发现一盏呈扁平状的,横向水平延伸的主灯,会更适合我们目前的住宅框架▼


除了枝型吊灯,还需要排除掉另外一个灯种——吊扇灯(部长实名抵制吊扇灯,这是一项很 low 的发明)。

吊扇灯既能扇风,又能照明,可谓一举两得,但问题恰恰也在这里,两者同时打开的时候,向上反射的灯光受到旋转扇片的影响,在天花板形成旋转的阴影,使得光源不够稳定,在灯下会感觉到晃眼。


不只是自身带有的灯光,吊扇灯周围的辅灯也会受到扇片的影响,没有专业灯光师的指导,分分钟踩坑▼


改善的办法在于吊扇灯采用完全不透光的灯罩,以及搭配光束角较小的辅灯,但这样一来天花板就几乎接收不到光线,形成黑影,视觉上也会压低层高,影响照明效果▼


避开了以上两个地雷区,我们再来聊聊可供选择的主灯款式。

首先,将主灯简单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

圆形的主灯可以看做是我们头顶上方的一把「伞」,它可以帮我们围合出一个相对独立,不受打扰的空间▼


「伞」的半径越小,位置越低,「伞」下空间也就越紧凑,人自然而然就会挨得更近。也就是说灯位越低、半径越小,向心力就越强,越能产生亲密感。


相反,「伞」的半径越大,「伞」下可以活动的空间就比较充足,相对来说会更加轻松、自由,更适合居住人数较多的家庭。

如果你担心主灯体量过大会有压抑感,可以选择镂空,或者线条感较为纤细的款式▼


圆形灯没有方向性,可以适用于任何空间,而线型和方型主灯带有一定的方向感,需要切合空间的走向来安排具体位置。

灯的长边与空间的长边保持平行,是约定俗成的搭配法则,可以强调空间本身的结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营造一种仪式感,适合用在方形餐桌和书桌的区域。


我们对于灯光的需求,不止停留在照亮手边的阶段,更有分场合搭配,让光源呈现我们心之所想的需求。

无主灯照明可以更加准确、细腻地呈现出符合当下需求的灯光氛围,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空间体验。而一盏具有特色的主灯造型,也可以成为家里的一道风景线。

无论吊顶与否,无论灯光的数量几何,要根据房屋的客观条件,以及自己的需求来定。希望大家不要受潮流影响而妄自菲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最后,想跟我常常保持联系的话,就来我的公众号找我吧:草三冉CSR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草三冉CSR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如何评价《繁花》的舞台剧版?

这个戏我最早是看的彩排,要说担心,作为原著作者我确实蛮担心,但是排练看一半,有几个小地方让我心里面一动,当时我说不清楚什么,但是就知道这个戏是成了,等到首演我仍然有点紧张,可我从南京西路吴江路地铁口一出来,就有黄牛上来要票,直到美琪戏院到门口,一路都有黄牛上来搭讪求票,心里就完全有底了。真是奇怪,表面上我一路非常平静,心里却激动,表面上对黄牛很冷漠,但心里对他们非常感谢,也非常感慨。

整台上海话大戏来北京,我觉得应该会成功,我和王家卫导演也提起这小说的影视改编用上海话,还是普通话。我们意见非常一致——这时代的观众是什么样的观众,是最懂字幕的观众。在我过去的时代,都要看好的配音演员,没有配音演员这个电影这个剧就看不下去。但是现在人都喜欢原声,我不懂英语,但是我还是觉得看原版好,演员这个原声我不明白,但我能飞快的看一眼字幕,这种习惯这种反应,这种敏捷,我们前一代人是没有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原声沪语根本没有问题,包括我们现在看英国话剧、看西方歌剧,看广东话的话剧——最近也有一个广东话的话剧在演出,我就安慰我自己,沪语《繁花》对舞台剧,应该在北京得到理解。

从原本文字到舞台表演的转化,我觉得温方伊的版本做的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完全解决了一个不用内心表现,但是能够做到让观众触摸到角色内心焕发出来的冲突和平衡、甚至撞击。她设计的几个桥段都是我没有想到。比如说有一些角色放大的例子,成为舞台剧里非常出彩的人物,小说里的人非常多,剧中肯定会做筛选。于是我们就在这里面发现了,在小说原作影响所忽视的人物,在编剧的筛选当中忽然非常重要,话剧舞台上呈现的非常独特醒目。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金宇澄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开始CAE仿真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些名词

如果将时间倒退10年,彼时的仿真工程师算是机械行业中的白领,薪资也是高人一等。经过这十来年技术的发展和整个行业人才的培育,无论是正版还是偷着用盗版,仿真软件已经非常普及,CAE技术在各企业、科研院所的应用也非常普遍,伴随的形成一大批从业人员。自然,目前行业状态应该也从最初的"蓝海"走向了"红海",单一的一些仿真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竞争也较为激烈。对于此时入行从事仿真的朋友,更多应该着眼于当下的技术难题和技术趋势,比如NVH、多物理场耦合、气动噪声、主动控制、虚拟样机、复杂机-电-液(气)多学科综合仿真、二次开发技术、自动化仿真平台构建、并行计算等方面。

虽然当下从业竞争大,但是作者同大家有一样的共识就是,在制造业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的发展过程中,连接物理与仿真的这条数字化桥梁必然是通过CAD和CAE技术,而这一块是不可或缺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后面的问题无从谈起。你可以说我有传感器,我埋了很多数据采点,但数字化的过程仍然不可替代,所以行业机会和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铺垫这么多题外话,还是为了引出下面的内容,在开启CAE仿真之旅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了解该领域涉及的一些基础的技术词汇,当然某些与国标《 GB/T 31054-2014 机械产品计算机辅助工程 有限元法数值计算 术语》会有重合,更多的是作者自身的理解与补充,下面对这些术语作个简单介绍,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NVH

全称为Noise,Vibration,Harshness。源于汽车行业,是各大汽车厂商在研发投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个方面,主要针对汽车的振动噪声以及行使平顺性进行的技术研究。这一领域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也比较复杂,比如声学包建模、多体动力学、模态实验和仿真、主动控制、悬置系统设计等,每一块都是一个大课题,所以说NVH综合性强,网友称之为"玄学"!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在项目仿真中需要考虑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科相互作用的影响的问题。比如热-应力耦合、流-固耦合、声-结构耦合、电-磁-热耦合等工程问题,根据耦合问题中相互作用的关系可以分为单向耦合和双向耦合,判断的条件是看两者是否发生相互的作用,如果仅一方对另一方其作用则为单向耦合。

多物理场问题求解较为复杂,涉及的知识广度更大,目前应用的领域更多的涉及电磁热以及流体相关工程领域,在这块比较知名的软件是COMSOL,当然WORKBENCH应用也比较广泛。

虚拟样机(数字样机)

比较大的概念,可以说所有的计算机仿真都算数字样机工程,但是由于国内出版的书籍以及各类刊物,更多的将数字样机和多体动力学(MBD)联系在一起,比如ADAMS,LMS Virtual.Lab MOTION,Samcef等。其实数字样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的实现对物理样机的代替,全面数字化无图纸化,但是由于整个技术涉及较广泛的学科知识、庞大的实验数据积累以及长远的系统规划等诸多方面内容,目前应该以工程机械和汽车领域较为成熟。

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同时进行。这是一种处理大规模复杂问题的计算方法,通常将一个问题离散成多个可以并发进行的小问题,然后通过多核或者多台连接的计算机对每个小问题同时求解计算,极大地提升求解效率,比如超算中心的服务器集群解决整车碰撞、高铁高速运行及交会的流场模拟等。图1所示为并行计算的技术示意图。

图1 并行计算示意图

有限元(FEM)

  • 形函数

用于计算单元内部任意点数值的插值函数,以三角形单元为例,任一点函数值可由p=N1(x)*x1+N2(x)*x2+N3(x)*x3计算而得,其中xi为单元节点,Ni(x)为形函数。

也可用面积来表示,三角形单元内部任一点p与三边形成的三角形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之比Si/S,如图2所示。


图2 形函数面积法表示
  • 伽辽金法
    一种数值计算方法,由前苏联数学家伽辽金提出,是加权余量方法的一种。求解微分方程时将近似解带入原控制方程后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也叫余量,为了使这个余量为零,取上述形函数作为权函数,对余量进行加权积分,当使积分值为零的时候的解作为原微分方程的近似解,伽辽金法求解精度比较高。
  • 单元与节点

单元与节点是一一对应的。单元包含节点,每个节点体现在有限元计算中的刚度矩阵中,矩阵的维数与节点的个数和自由度多少有关,由于单元与单元之间存在共用节点的问题,所以总体矩阵中也会存在叠加重合的区域,最终计算的整体矩阵是所有节点每个自由度上的值依据所属单元编号位置关系组装得到的。

  • 单元类型

主要描述不同的分析单元种类,目前主要是线性三角形单元、四边形单元、四面体单元、六面体单元以及二次的上述单元,另外还包括壳单元、梁单元等,不同的商用软件针对单元的命名和编写都不太一样,但总体大类不外乎以上各类单元。

  • 等参数单元

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将不规则单元按照一定的映射关系转化为规则单元,这里的"等"体现在它们的节点数是一样的,如图3所示。而映射关系则基于坐标变换,它们之间的连接通过雅克比矩阵完成,最终实现对复杂问题的求解。


图3 等参单元
  • 沙漏现象
    一种因为数值计算产生的有限元缺陷,体现为单元受力变形但没有应变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伪应变能,从而导致单元没有刚度,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一般可以通过细化网格或者改用完全积分单元来计算来控制沙漏问题的产生。

参数化设计

主要基于CAD设计软件而言,设计中已经将几何约束关系等考虑在内,通过直接尺寸驱动整体设计的更新,该技术使得设计更加高效快捷,常用的三维建模软件均能实现这一功能,参数化设计有利于我们开展优化设计和自动化的仿真等工作。

灵敏度及响应面(RSM)

优化设计中的概念,灵敏度很好理解,用于分析变量对目标结果的影响。响应面也是用来进行灵敏度分析的,它是利用样本点计算得到的值来拟合获得一个曲面,主要用于优化设计。这里面涉及很多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涉及抽样方法、稳健性评估等内容,目前像Workbench中集成了相关的分析方法,使用较为方便。

主动控制(Active Control)

用于研究和控制振动噪声的技术,字面意思是主动去对外部产生的振动噪声进行干预,一般通过反馈调节控制。如果不好理解可以结合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主动降噪耳机,这种耳机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于外界噪音相同但是反向的声波,从而将噪音主动消除,达到降噪效果。目前来讲这是一种比较前言和技术难度较高的技术,在声振、NVH等领域逐渐在开展。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散乱的内容,还有非常多尚未涉及的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逐一完善,提出指点,以上,希望和大家交流。

另欢迎关注公众号,更多文章发布于weixin公众号:cae_space

扫一扫关注。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Nan Chiang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7~15:近/远的认知语法象征》

7。即使不使用语言模块而只用视觉等其他认知模块来进行感知,我们也能感知到「近/远」这一对空间性的概念。「近/远」能提供的认知特征有许多,比如,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对近物的视听嗅的感知更清晰而对远物则感知模糊(或不在视线范围内),近物容易触及到而远物难触及到,近物就在眼前而远物要经过运动才能到眼前,人们交谈或互动时往往是彼此接近而非隔着很远。也就是说,「近/远」虽非方位词,但却是认知深层较为基础的一对方向感知的参数。而且,「近/远」还参与了其他一些也较为基础的认知参数的构造,比如附加于动词短语之后的趋向词「来/去」,比如隐喻映射为时间性的「近/远」,比如「近指的指示代词/远指的指示代词」,等等。

8。现代汉语里的趋向词「来/去」是一对很特别的关于认知视角的语法概念,所提供的是一种「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认知视角,其中还涉及了「在观察范围内区分台上/台下」的认知观察方式。位移动词「来/去」本来就具有这样的特征,本来就能与动词搭配为连动形式的「来/去+VP」,这时的「来/去」性质类似于助动词。而且,这种搭配在先秦也有,但当时是「来/往+VP」,比如《礼记》里的「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而「VP+来/去」的动补形式,则相当于是「来/去」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

9。「VP+来/去」在认知语法上所象征的是:(1)在动作过程中,从说话者的观察视角来看,动作所涉及的某个语义角色有「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位移趋向(其中还会调用到在第7章里所提到的「近/远」的认知特征)。(2)若说话者描述的是一个不在其视线范围内的场景,则相当于说话者假设身临其境,即说话者将自己和听话人的位置都假设置于那个本来不在眼前的场景里,然后再在那个场景里感受「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位移趋向。

10。一些例子。甲对乙说「站起来/坐下去」,「起/下」是客观的「由下往上/由上往下」的趋向,「来/去」则是主观视角上的相对于说话人甲的眼睛所看的的「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甲说这两句话时很可能是站着的。而甲对乙说「坐下来」,则这时甲可能是坐着的,因此甲感受到的是「由远到近」,于是就用了「来」。当然,甲说话时是坐着还是站着在实际中并不太严格,但若有不符的情况,其实就相当于是在调用了前述(2)里的身临其境用法了。再比如,在叙事时说到「他向着这边走过来」,这也是在调用(2)里的身临其境用法,首先假设了观察视角是在叙事所在的场景里的「这边」。

11。「看起来/看上去/说起来/说来/来说/说开去/听起来/听上去/想起来/想来/…」,在这些例子里,不仅「来/去」是认知语法化的,就连「看/说/听/想」本身也是认知语法化的。他们是以整个短语的形式来添加到句子里,而为句子提供观察视角或视线扫描上的认知语法信息。这里的「看/说/听/想」不仅仅体现了动作实义,更是在提示听话人对「视觉/发音/听觉/思考」等认知模块进行调用。当然,也可能不用「来/去」,比如只说「看看/看一看」之类的。而在「看看/看一看」的用法里,又涉及了叠语素的认知语法,表示的是视线的重复扫描。

12。「V+来+V+去」和「叠V」在认知语法上是类似的。「叠V」体现的是视线的重复扫描,用叠一次语素来代表扫描多次,由此也可兼表动作的重复。而「V+来+V+去」则可以被理解为:(1)若两个V是同一个词语,则调用「叠V」的语法象征;若否,则是两个有关联会伴随发生的动作。(2)其中的「来/去」,会调用9-(1)、9-(2)里「来/去」的语法象征,提示唤起听话人在感受「由下往上/由上往下」的趋向。这两者组合起来,就能提供一个较为形象的反复进行某个动作的意象画面了。

13。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语素「这/那」(可以与「样/种/里/边/儿/些/…」等等组合为词语或词组),不仅也涉及了深层认知的「近/远」参数,而且在认知语法的象征上与前述的「来/去」在性质上也是较为相似的。当然,「这/那」、「近/远」都是静态的,而「来/去」却是动态的。具体说来是:(1)「这/那」的「近指/远指」的指代效果,往往并不是客观上的严格近远,而更倾向于是关于认知视角的主观感知上的「近/远」,即调用第7章里提到的「近/远」的认知语法象征。(2)与「来/去」类似,「这/那」也可以有身临其境的用法。

14。一些例子。比如,「这朵云/那朵云」在客观上都距离较远,但在认知视角的主观感知上依然能区分「近/远」,由此就用「这/那」来指代。再比如,「在这一天/在那一天」的不同在于,前者是身临其境地将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位置置于叙事所涉及的某天来进行感知,而后者则是置身于叙事所涉及的某天之外来感知。

15。先秦的指示代词「此/彼/是」的关系可能有些复杂。其中,先秦的「此」大致可转译为现代的「这」。但「彼/是」怎样转译为现代汉语则暂时依然难以理解。其中两种可能的理解方案是:(1)用类似于英语的「that/the」的关系来理解「彼/是」。但较为特殊的是,先秦的「是」不仅可用于修饰语位置,还可以用于名词性短语的位置。在这种理解方案里,「是」所体现的是不同于「近/远」参数的另一种认知语法象征,也就是直接指示一个「我们现在想要提到的对象」,而不考虑「近/远」。(2)将「是」理解为与现代的「那」对应,并由此而认为「彼/是」可能是不同语言混合之后形成的竞争用法,并在先秦后期形成了只在须对比两方时才用「彼」、一般表示「那」的情况则用「是」的用法格局。暂时我并不确定应该取上述两个理解方案里的哪个,存疑待议。但大致上,无论是选上述的哪个方案,似乎先秦的「是」都基本可转译为现代的「那」而非「这」(当然,这只是转译,第一种方案里的「是」其实体现的是另一种认知语法象征)。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poem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1~6:生活用语的理解》

我在这个连载系列里将会使用想法式的写作模式,想法之间按序号排列,每篇连载文章里会包括若干或相关或不相关的想法。

1。语言规则是要经过认知层面的内在化理解才能习得的。虽然人类的认知机制是普遍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细节上,不同人的理解却未必相同。其原因至少涉及这些因素:不同人对同一个问题调用了不同侧面的认知原则,每个人在挖掘认知潜力上的程度有所不同,有一些情况涉及较为主观的语用平面(可能会与一些社交策略有关),有些语言细节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而未必能直观理解,有一些语言现象并不太稳定而介于两种状态间的过渡阶段,等等。在语言学里对语言规则进行解释时,会假设所解释的是「理想化的说话人或听话人」所理解的规则。但由于前述原因,「理想化」只能排开一些类似于偶然语误的情况,而无法真正消弭人们在语言理解上的一些细节不同。由此而得到的解释结果,有时能精确到较为一致的情况,有时却可能只是精确到了一组可能的情况序列。但无论如何,还是须要尽可能地提高解释的精确度的。虽然在平时的语言运用里人们未必对语言理解的精确度有太高的要求,但至少在文学审美领域,理解精确度会直接对文本审美构造的复杂度有所影响。

2。从广义来说,元语言就是用一套较少元素的语言解释体系来对具体一门语言进行解释。但对于「生成-认知」思路而言,却会在此基础上,继续要求要将语言解释到人类的认知机制层面。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在词语和词语之间进行循环论证式的互相标注,而是在要求被用来标注的元素本身能对应到对认知里的其他各种感觉或知觉模块的理解唤起。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假设不调用语言模块而只使用其他认知模块的前提下来理解语义、语法,这样得到的才是「生成-认知」所想解释的认知层面的元语言。

3。我们可能会以为我们一定已经对日常语言(生活用语)有了足够的理解了。如果「理解」说的是语感直觉,那我们确实是有充分的直觉的。但如果「理解」说的是精确地用前述的认知层面的元语言来进行解释,却是很难的,仍待我们逐渐探索。日常语言、百科术语都可能须要进行解释,但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前者是我们每个人平时都会参与理解的的层面,会由此而形成各种基于认知机制的语言理解规则。而后者则是在不同的百科领域里由较少的一些人,按前者所提供的语言理解规则来类推得到的一些理解。于是,「生成-认知」里首先最关注还是前者,毕竟那直接面向于认知深层的解释。类似地,在语言哲学上维特根斯坦也是较为关注前者。

4。在对现代汉语的日常语言进行解释时,会涉及到单字语素的理解。虽然在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依据平时在生活里积累的语感来理解单字语素,但在有时我们也可以借助于其与先秦汉语的日常语言的互相参照来进行理解。比如,「中/内/里(裏)」在先秦曾有语义分工,现代则虽已可相互替换但在少数情况下仍按原有界限进行辨析。再比如,范围副词「都」在一般用法之外还能对时间范围进行限定,并可能会在这些情况里搭配为「都…了」的句式;而参照先秦,先秦汉语里的时间副词「既」似乎在语义上就大致相当于现代的「都…了」或「都已」。类似的可互相参照的情况,都体现了认知层面的「普遍规则+可变参数」,因此这种参照是有利于我们进行解释的。

5。在认知语法里,由语素组合为词语、词组(短语)、句式等等所得到结构,都可以被称为「结构式」。在理解「结构式」的语义时,我们可能要对「结构式的整体语义」、「结构式的各个内部构成元素的语义」都进行解释,虽然前者并不等于后者的简单叠加,但毕竟是能由理解上的推理关联的。由此,我们还须要釐清「各个内部构成元素」在语义理解上的界限。比如对于「都」在限定时间范围时的「都…了」的句式(即结构式)而言,结构式内部的元素「都」本身依然是按「范围副词」的语义来理解的,元素「了」则体现了时间性(动词的一般完成体),而「都…了」这个结构式的整体则兼有两个元素所提供的语义特征。

6。语言规则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可理解性的制约。比如,「都…了」的结构式在理论上也是可能变为只用「都」而删省「了」的形式的。但在删省之后,这个结构式就可能会让人们觉得难以理解了。毕竟,本来人们只对「都」理解为范围副词,现在却要再增加一个将其解释为类似于时间副词的理解,而且删省「了」会影响人们对时间性上的「完成体」的感知。于是,即使在一些使用者的用法里真出现了这样的删省,其他使用者也可能基于可理解性而将删省的「了」重新加回来。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poem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CDR基金销售火爆:基金、券商、银行与投资人各自能获得什么

作者 | 邬川 张琴 刘鹏

编辑 | 暴剑光

"简直要忙疯了。"

已经临近晚上8点,李蔚(化名)的微信消息提示还是一刻未停。

作为招行上海一家支行的一名贵宾客户经理,李蔚正卯足了劲,等待着6月11日早上,6只CDR基金正式发售号令枪打响的那一刻。

李蔚告诉《棱镜》,在5月底听说了CDR基金的相关消息之后,她足足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来研究CDR到底是什么。"毕竟这个不论对于我们还是投资者来说都是新生事物,大家都处在一个夹起螃蟹仔细研究的过程。"


而随着六只CDR基金一纸批文的正式下发,市场的热情即被瞬间点燃。


李蔚回忆,在6月6日当晚,在发布了一条和CDR基金相关的朋友圈后,短短十分钟之内,就有十几位客户向她咨询基金申购的具体信息。


第二天,李蔚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多种形式,就CDR基金的认购对客户进行通知和宣传。但是尽管做的工作和平常没有任何区别,李蔚还是觉得工作量相较之前瞬间暴涨。


渠道狂欢:抢购潮再起


"小伙伴们咨询的太多了,很多问题要反复确认,暂时无法回答的要汇总上报再反馈。仅仅是原有的一些宣传途径,就已经让人忙到没有方向。"李蔚说。


在李蔚的印象中,自CDR基金获得批文消息公布之后的24小时内,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个细节。


一个是一位客户6日晚上很晚给她打来电话,说那个基金什么时候可以买了告诉她一声就好。"这个客户甚至不知道这个基金以及CDR具体是什么东西,只是听到周围人都在讨论就急着想买。"


另一个细节则是,李蔚有一个专门打新股的大户客户,这两天一直在和她确认自己手中各个账户风险测评的事。这位客户早年开了20个账户做打新,手中资金十分充沛。


"他今天发了几个账户的情况给我,让我帮他查一下,账户的风险评估有没有做。我帮他查了以后,只有两个人的账户做了。他说,这个周末就全部做好,然后每个账户顶格买。"李蔚对《棱镜》描述。


1998年3月27日,首批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与"基金金泰"同时宣告成立,拉开中国基金行业规范发展之序幕。回顾公募基金20年,银行已经稳定成为基金代销的主要途径。


2018年年初,招行作为发行主渠道打造的300亿首发规模的兴全合宜,证明了其超强的零售能力,以及银行在基金销售稳固的霸主地位。


而在李蔚看来,这只搭乘着政策红利的基金,必将成为另一款"爆款基","任何一家渠道必定都不愿放弃。"


据悉,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均被安排参与到代销"独角兽定制基金"。


其中,六家银行对六家基金公司的代销和托管也已经有具体分工,工行主要代销华夏成立的基金,托管华夏、南方、易方达三家的基金;建行代销及托管均是易方达的基金;中行则代销六家基金,托管嘉实、招商的基金;招行代销六家产品,主要代销招商基金。


而除了银行渠道,券商渠道也正"如临大敌"、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准备工作。


接近晚上9点,王亮(化名)正在看PPT,准备第二天的CDR基金培训。


王亮是某券商营业部的客户经理,当听说《棱镜》已经在银行渠道打听过,他立马告诉《棱镜》:"如果说你在银行买,到时还需要在券商开户,很麻烦。还不如直接在券商买,封闭半年之后就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交易。"


王亮预计,说是个人投资者有5天的认购期,他觉得不到5天就马上会被抢完。6月7日一天,已经有很多客户跟他表达,想要将6只基金每只全部顶格配满50万元,也就是共计300万元。


王亮告诉《棱镜》,CDR基金消息发布以来,许多台湾客户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


王亮分析,此前5月中旬,工业富联披露的《招股意向书摘要》等文件显示,工业复富联在IPO阶段就引入了战略配售,初始战略配售份额达30%,20家战略投资者共认购了81亿元,配售对象包括大型国企、大型保险和国家级投资基金等。"台湾龙头企业所采取的这种形式,让台湾客户对CDR基金这种形式也保持了极高的关注度。"


CDR破局使命背后的政策红利

2018年6月6日深夜,证监会用九份文件,为独角兽企业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正式敞开大门。


九份文件主要围绕着市场期盼已久的CDR展开。从2018年两会期间证监会发声,到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毕,仅用了短短3个月时间。


速度的背后,是监管层着力解决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已久的天问:以BATJ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高科技公司,为何放弃近在眼前的A股,纷纷远走海外资本市场?


除了23倍市盈率的划定,对于成长期的新经济公司而言,A股的制度壁垒还凸显在对连续盈利能力的硬性要求。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因此被拒之门外,例如在美股成功上市的京东和爱奇艺,均为连年亏损。


成长于中国市场的互联网巨头,受限于境内资本市场的要求,转向海外将股票成长的红利让渡,A股则陷入日益严重的优质新经济企业饥渴症。


2018年2月开始,政策的风向开始松动。包括交易所在内的多个监管部门、监管人士纷纷赴京沪深等地调研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媒体释放信号,"监管层拟通过一揽子政策改革以提升资本市场体系的制度包容性、市场承载力和国际竞争力,力争把第二批中国高科技企业中的优质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让融资者得到更快发展,让投资者得到更多回报。"


CDR,这一全称为"中国存托凭证"(即在中国大陆外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将股份存放在托管机构后,在境内发行的、代表其境外股票等基础证券权益的有价证券)的工具,成为监管层本次新政的重要抓手。


在6月6日最终与市场见面的新政中,CDR成为此前因种种原因错过A股的互联网巨头们,回归A股的工具载体。而新政也打破了将众多互联网企业拒之门外的连续盈利要求,规定符合条件的创新试点企业,将不再适用有关盈利及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发行条件。


腾讯《棱镜》从接近保荐券商处获悉,小米已于6月7日新政放开首日,向监管层提交CDR发行申请。同日,小米亦通过港交所IPO的上市聆讯。如若一切顺利,小米将在登陆H股的同一天,在A股发行CDR,同时,小米在两个市场间的定价,将保持一致。


这也意味着,伴随着巨头借助CDR回归,发行价将打破23倍市盈率红线,市场化发行已然实现。


政策红利释放下,一场CDR盛宴开幕。头部券商、基金和分销渠道银行纷纷入局,争抢CDR盛宴。


3000亿CDR基金对A股意味什么

面对温吞不前的沪深两市,以及工业富联(募资272亿)、宁德时代(募资54亿元)、中国人保(募资超百亿)等巨型IPO的流动性挤出效应,不乏投资者担心,发行CDR会抢夺本就稀少的存量资金。


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这几家巨无霸直到开板前的交易日,都会吸引巨量资金去挂涨停的买单。"这几家打开涨停板,这批封单资金才会流入其他个股。"


直到6月5日,市场的忧虑才有所缓解。


此前,腾讯新闻《一线》独家披露,由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和华夏基金申报的战略配售基金(LOL)6日获得批文,该产品封闭期为三年。


上述一位基金总监表示,顾名思义,这说明六只基金只能买入战略配售的股票或者CDR产品。


每家产品的募资上限是500亿元,下限是50亿元。6月11日开始募集资金,其中,11日至13日为零售认购期,面向个人投资者募集,个人投资者限额50万;14日至15日为机构认购期。


如果零售渠道未达到募资目标,那么随后面向社保、基本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再次募集,如果还未达到,则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募资,直至完成目标。


"顶格募资没有太大问题。"他表示,国有五大行和招行是主要的零售渠道,这几家银行的理财销售能力和渠道也是国内最强,再加上券商代销,最后还有机构投资者来作为保底认购方。


除了投资标的锁定之外,超低费率也是也是吸引投资者的政策红利。六只基金的管理费仅有0.01%,托管费为0.03%,即便是余额宝,其年管理费达0.3%。


这意味着,将有三千亿流动性注入到CDR或IPO认购上。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至少有三千亿资金等候入场,押注CDR的红利与风险。


红利在于,为国内广大投资者提供参与优质新兴资产的机会;风险在于,其未定的估值与集中解禁的流动性冲击。


上述六家基金的一位总监表示,CDR定价权会由交给询价的参与方,而不必遵守A股IPO的23倍市盈率红线。"但会有一个取值区间,在其股票或者ADR价格的某个范畴内。"


国泰君安中小盘研究刘易团队分析, 第一批入围CDR名单内的八大中概股,都已经在海外市场上市,每股价格或者说ADR都有相应的市场定价。


他认为在国内交易所发行CDR 时会以近一段时间(类似于15 个交易日或30 个交易日)海外市场均价作为参考,同时给予一定幅度的上下波动空间作为询价范围,由参与机构进行询价,最终确定发行价格。


有投资者担心,如果CDR定价高过其自身股票的市盈率,是否会带来跨市场的估值套利。


上述总监表示,比如万科是A股与H股两地上市,A股的万科总是比H股要贵。但无法在不可互换的两个市场直接套利。


由于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和风险偏好的不同,CDR 必然和对应的ADR 或者股票价格的不一致。


刘易团队认为,在目前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国内资本市场还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国内CDR 市场相对独立,同时交易所会在制度上杜绝CDR与股票的自由兑换,虽有价差但不存在跨市场套利的空间。


如果无法重仓CDR,则上述六只基金的成色会大打折扣。因此,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到底能申购到多少CDR份额?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战略配售超过4亿股,则六只CDR公募基金最少平均分配15%的比例,也就是每只拿到六千万股,在此基础上可以多争取配售比例。


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如果该基金股东单位是该CDR承销保荐商,则此认购需要回避。至于被投资者热议三年的封闭期,由于基金采用LOL形式,这意味在无法赎回时,可以在二级市场卖出。


如果CDR价格上涨,那么基金在二级市场会出现溢价交易,否则会出现折价。


目前A股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不足四千亿,2017年IPO融资为2301亿,再融资规模12705亿元。交投冷清的大盘能否承受住CDR的巨额融资"抽血"?


对此,刘易团队解释称,第一批入围CDR 的八大企业人民币市值近8 万亿元,按照股本过亿的企业发行新股约占发行后股本的10%来预测中概股八大企业CDR 发行规模将达到8000 亿。为了维持市场稳定,避免CDR 大量发行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中概股CDR 将分批次、分规模发行。


除此之外,投资者还担心,如果封闭期一过,基金如何应对集中赎回带来的流动性冲击?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证监会届时会出台细则,减少赎回对于CDR流动性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投资者认为上述CDR基金会为其他个股带来增量流动性,但由于基金只参与战略配售的IPO或CDR,因此无法投资目前已上市的A股个股。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腾讯棱镜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