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体育2——时间的科学

系列第一篇:

宋宁世:趣话体育——排名的科学


2017年12月,随着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抽签仪式的举行,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盛宴正式揭开序幕。对于诸位足球爱好者而言,看到世界杯的分组形式,除了给半年后的赛事做一些提前预测,也许还会偶然间想到另一个问题——这届世界杯要熬夜吗?

以前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宋宁世:英国丈夫熬夜看足球赛老婆会是什么反应?",这个问题虽然比较蠢,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话题引子:

为什么我们非得熬夜来看一场足球比赛?

当然谁都知道,这是因为时差。但为什么时差的作用就非得让我们看足球比赛非得熬夜呢?为什么不能让其他国家的人也一起熬夜?等科技越来越发达,能不能就此告别熬夜看球的痛苦呢?这篇文章的目的,便是对体育领域里的世界时间和时差,这个我们平常也许并不会特别关注,但一旦出现就总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问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总结。


引言——世界的时区

本文开始,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地球的时区分布。当然,我不会像高中一年级的地理课那样细枝末节地讲,本初子午线、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这些概念就不再叙述了。我只从体育的角度,讲一下有哪些时区是我们比较需要关注的。先看一幅直观的世界时区图:

首先,我们最熟悉的北京时间是UTC+8时区,这个时区可以算作"华人时区",我国全境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华人较多马来西亚、新加坡都使用这一时间(马新的地理位置实际在UTC+7区间)。东亚地区其他重要的时区包括日本和韩国使用UTC+9,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使用UTC+7,+7~+9区段可以视为一个重要时间带。

然后来看欧洲,欧洲的时间和中国类似,大多数大陆欧洲国家使用UTC+1时区,这个时区西至西班牙,东至瑞典—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一线。虽然英国制定了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及0时区,但欧洲范围内使用这一时间的只有英国、爱尔兰、葡萄牙和冰岛。欧洲时区的东侧界线大致在UTC+3,包括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大多数人口。另外,非洲和中东大部分也都在0~+3这个区段,所以0~+3这个区段也是一个重要时间带。

再看一下美洲的时间,北美的主要时区跨度在UTC-5~-8,涵盖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对美国而言,这四个时区被分别称为东部、中部、山地和太平洋,全国性的事件和活动通常会标示东部和太平洋时间。南美洲的时间跨度则在-5~-3,其中巴西的主要区域和阿根廷皆为UTC-3。因而-8~-3这一段是另一个重要时间带,单看北美,考虑-8~-5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欧洲和北美普遍使用夏令时制(daylight saving time),在夏时制阶段,这些地方的时区要+1,即欧洲的整体时间在+1~+3(俄罗斯、土耳其不用夏时制),北美的时间在-7~-4。另外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西的主要人口稠密区也会使用夏时制。夏令时的起始一般在3月,而结束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

从体育的角度,把标准时间UTC-0定在英国的位置,倒不失为一个方便的做法,UTC±8就大致涵盖了全世界的绝大多数人口,在后面的部分我们会看到人们在实际的时间安排中,对这个时差观念是如何执行的。


时间与科技

在近代体育诞生之初,人们对于体育应该还没有产生很明确的时间意识。正如我们现在在业余范围内从事体育运动,只要确保参赛者各自都有空就行。早期的体育比赛,与我们的业余赛事大体不差:参赛者先约定好时间,再向社会发布个公告,募集一些现场观众。最后只要保证现场观众看到比赛,而比赛的结果能够记录下来就足够了。

人们对体育产生时间的需求,应该起始自体育从"活动"(activity)向"事件"(event)演变的过程,体育的影响力开始扩大到比赛的现场以外,更大范围的受众希望同现场观众一样实时了解到比赛的进程。最初,人们通过电报将比赛的文字实况传送到场外的告示板,以此扩大比赛实况的受众范围。而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广播、电视为媒介的体育直播事业应运而生,此时时间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非现场观众需要根据广播、电视的时间表来接收比赛实况。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是世界上首次通过电视直播的体育赛事,40年代至战后,电视体育直播在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范围的推广。

然而,当时的人们还并不是很需要关注时间这个问题,受限于直播技术,当时的直播面向的仍然只是本地的观众群体,而一个地方的人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即便奥运会这一级别赛事,在50~60年代能实行电视直播的只限于举办城市本地。1960年罗马奥运会时,为了在北美洲转播赛事,电视台需要先在现场拍摄比赛实况,压制好录像带,然后立刻通过飞机空运至美国纽约,随后再把拷贝运送至加拿大和墨西哥。当时的人们肯定意识到了时差的影响,也多亏了罗马与纽约6小时的时差,美国的观众仍然可以在本地时间的比赛"当天"收看到实况的录像。

国际体育转播真正成为现实,要等到60年代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出现。1964年东京奥运会,美国通过Syncom 3卫星首次实施了越洋实况直播,包括了奥运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不过卫星直播的真正普及得是80年代的事情,此时国际性的电视体育转播才真正走入全世界的平民百姓家中。随着卫星电视的普及,时差的问题才真正为全世界的体育观众所意识到。比如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的大多数比赛就被排到了当地时间的中午(欧洲时间晚上),说明此时实况的电视转播已经普及。

随后,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传输的界线进一步消弭,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实时"已经成为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互动社交媒体的出现更使得信息从电视时代的被动接受,变成了高度主动的"推送",我们足不出门,甚至不用特地关注,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实时接收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一场体育比赛的实况,这个时候,体育与时间的关系,大概进化到了所能触及的最高状态。

十来年看足球的经历使我总会有这样的想法:当人类的科技不断发展,时差这个问题能不能被高新技术所解决?科技能否让我们不再需要为看一场足球比赛而熬夜?然而,技术的发展历史却告诉我们,这个问题恐怕是人类无能为力的了。人类的技术发展不断地缩小了体育与时间的间隔,将几万公里的距离浓缩进了零点几秒的延迟内,却让时差这个副作用在可见的将来变得彻底地无解了。


时差与电视

为什么人类如此执着于时间的同步?也许是因为人们对于"剧透"(spoiler)这东西深厚的恐惧吧。

体育的属性从"activity"变成"event",便奠定了这一"事件"的结果的重要性。但对于体育本身,大多数时候的"结果"却仅仅是一两个简单的数字,甚至只是一个"胜/负"二元判定,这使得体育事件的"剧透"天然就极易传播,无论地理尺度为何,这么一个悬着的毒瘤,终归是人们讨厌的。

而体育的灵魂又正在于悬念,光说选手的实力差距太大,都已经会对比赛观赏价值造成严重的影响,更别说连比分都泄露得一清二楚了。而剧透这东西气人之处在于它甚至连几秒的延迟都能给放大到严重的程度,在宿舍里看过足球的大概都有体会,网络直播整体性的延时以及你身边延迟比你短的观众们的阵阵骚动,足以让你看的整场球都在郁闷中度过。

从体育自身的特性来说,人们对于剧透的容忍度必须是无限趋近于零,这是可以通过技术实现的。而时差这种多少能克服的,相比就可以忍耐一下了。

但对电视台来说,时差仍然是个很大的问题,尤其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观众依赖于通过电视播送被动接受信息的时候,时间对于电视台可谓寸土寸金。北美地区的电视业应该是最为切实感受到时差问题的,北美大陆东海岸与西海岸有三小时的时差,三小时算起来不大但也不小,比如安排在西海岸晚上8点的活动,在东海岸就是晚上11点了,这个时间显然是电视台不愿接受的。

美国的体育体系极其庞大且繁杂,四大职业体育联盟各有30支左右的队伍,加上NCAA大学联盟数以百计的学校,在美国全国几乎有全年无歇的体育赛事。对于海量的赛事,电视转播方一般会在每周选择少数重要比赛进行全国转播,在其一号频道的黄金时间(晚上8点)播放,而剩下大多数比赛都交给地方转播机构负责。比如周一晚、周四晚、周六晚、周日晚都是美国全国性的重要体育转播档期。然而,在横跨三个时区的美国,所谓"黄金时间"在东西海岸是不可能对等的,过去信息传播不发达时,电视台尚可以采用每个时区依次顺延的方式播送,即西海岸比东海岸晚三个小时播出同一内容(这也是今日绝大多数电视剧在美国的播放方式)。但在90年代之后,体育放送的剧透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尤其是当时带有博彩性质的"fantasy"体育娱乐开始盛行,使得比赛结果的传播已经远快过了电视播放的延迟。所以直至今日,美国的电视体育转播已基本不再做延迟处理。

但时差毕竟实打实存在着,而美国的电视业采用的做法也相当直接:全部按东海岸。各个非周末的晚间档,一律在东部时间晚8点开始。尽管此时相应的西海岸时间才是下午5点,西海岸的观众还未必下班。而且实际上这些全国放送的赛事选择的对阵双方也大多数是位于东部的队伍,这也造成了所谓"东海岸偏见"(East Coast Bias)。

相比于北美,欧洲的时区问题要简单得多,对于在全欧洲范围内安排的比赛,比如欧冠联赛,其比赛时间统一使用UTC+1时间的晚上8点45分,位UTC-0的英国、葡萄牙和位于+3的俄罗斯、土耳其原则上也要将时间设定在这一点。在夏令时时间,这两个时区相对好处理(正负1小时),但冬令时时间俄罗斯和土耳其晚上10点45分的开球时间着实不方便,所以官方允许俄罗斯、土耳其等国的冬季主场比赛将开球时间前移。不过在夏令时开始之后,比赛时间仍会回复到UTC+1时间晚上8点45分,比如著名的"伊斯坦布尔之夜"(2005年欧冠决赛),其比赛就是在伊斯坦布尔当地时间的9点45分才开始,等最终点球大战踢完已经是当地快凌晨1点了,而且当时欧冠决赛的时间还是在周中。后来08年在莫斯科举行的欧冠决赛又上演了同样的经过。2015年,一支哈萨克斯坦球队阿斯塔纳创纪录地进军欧冠正赛,哈萨克斯坦UTC+6的时区与西欧地区相差了5个小时,当时的比赛在西欧时间下午4点就开始了,这在欧洲应该是闻所未闻的。


世界熬夜地图

正如本文一开始的那个问题所言,当今世界上两大主要的体育内容输出方——北美和欧洲,他们自己的观众也许从来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某些地方居然有人会在凌晨三四点钟不睡觉看一场体育比赛!而身居于弱势方的UTC+8带的人们,在习惯了时差的影响后,也会冷不丁来一句"英国人熬夜看球吗?"。

这一部分,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世界时差与一天的各个时间段的关系的示意图,免去每次都要换算的麻烦。

这个表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以最靠西的人口密集区(北美西海岸)的一天为基准,依次给出了北美西海岸的每个整点时刻对应的世界各地时间,至最靠东的新西兰夏令时的UTC+13时区为止。中间用颜色标注的,深蓝色为凌晨1点至6点,即收看感受比较紧张的"熬夜"区间。用黄色标出的是通常体育比赛在现场安排的时间点,其中金黄色为晚上6点到10点,这是电视收看最合适的时间点,橙色的区间是"次黄金"时间点,这是周末的电视观众可以接受,同时比较方便现场组织的时间。而像早上7点-11点,晚上10点-12点这样的时间,即便电视观众接受,但现场的组织调度比较麻烦,这是电视放送者需要考虑的。另外,图中标出了一条红线,表示日期的分界,红线右边是进入了"第二天",这是也和观众的作息安排相关,比如一些现场是周日的比赛,在红线右边的时间可能是周一。

还要注意,图中特别标出了北美和欧洲的夏令时间,一般在4月到10月,这两地举行的体育赛事都要考虑夏令时的问题。对于不使用夏时制的国际观众,夏令时是好是坏?简单分析一下,对于当地人,夏时制其实是没有直接影响的,夏令时只是在半夜的时候统一调整计时的方式,但本地人的纸面上的作息时间没有改变,安排在本地12点的活动,无论是否夏令时都是12点。基于本地的同一个纸面时间,对于靠东边时区的人,夏令时会是时差缩短,即时间提前一小时,对于靠西边时区的人,时间就会后退一小时。对于东八区,如果是半夜的时间,夏令时会使之前移一小时,这多少是个好事。而如果是排到早上的比赛,夏令时可能就不太友好了。

现实中有一些比较奇葩的国家,比如西班牙,它的地理时间本来就比实际时间晚,而且还要再加上夏令时,也就是时钟上的晚上10点,天色却还是8点不到,这使得当地人整体的作息都被大幅度后延,体育比赛也可能被后推到很晚,比赛在当地时间10点甚至11点开始都是很正常的,此时的东八区基本上已经天亮了。


世界时区形势

根据上面的时差分布表,我将北美、欧洲和中国三地的从中午到晚上的一些关键点的对应时间总结一下,注意由于北美和欧洲都有夏令时,这两者之间不考虑修正(虽然两者的夏令时起终日期有微小差别)。黄金时间由粗体标示,熬夜时间由斜体标示。

北美西12:00 - 北美东15:00 - 欧洲中央21:00 - 中国4:00(夏3:00)

北美西15:00 - 北美东18:00 - 欧洲中央0:00 - 中国7:00(夏6:00)

北美西20:00 - 北美东23:00 - 欧洲中央3:00 - 中国10:00(夏9:00)

北美西23:00 - 北美东2:00 - 欧洲中央8:00 - 中国15:00(夏14:00)

北美西4:00 - 北美东7:00 - 欧洲中央13:00 - 中国20:00(夏19:00)

北美西7:00 - 北美东10:00 - 欧洲中央16:00 - 中国23:00(夏22:00)

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时间灵活性"指标来表征时区的地理位置优势程度,灵活性表示为一个区域的内容接受灵活性和内容输出灵活性。如果A地在非熬夜时间里能收看到更大跨度地区的节目,则其接受灵活度高;如果A地在下午至晚上实地安排的内容能同步至更大跨度地区的非熬夜时间,则其输出灵活度高。对于中欧美三个区域,先给出一个考虑夏令时和区域跨度的最大范围:

中国 15:00~22:00 —— 欧洲 7:00~16:00 —— 北美 前日23:00~10:00;

欧洲15:00~22:00 —— 中国 21:00~次日6:00 —— 北美 6:00~18:00;

北美15:00~22:00 —— 中国 次日3:00~次日14:00 —— 欧洲 21:00~次日8:00;

先看输出的灵活度,对于欧洲和北美这两个当今高水平竞技体育的中心,它们的内容输出灵活度自然是相当关键的。而对于中国包括泛东亚、东南亚的体育内容,在欧美的大众层面可能没有太多的输出点,主要涉及的一是例如F1中国站、韩国平昌冬奥会等巡回性赛事,二是旅居海外的人士收看国内赛事的时间影响。由上面可以看出,位于最东边的中国的输出时间灵活度并不理想,安排在中国常规时间的体育赛事、活动,时间几乎都落在欧洲、北美的凌晨至早间,欧美的时区的收看舒适度较低。而且中国的当地即便考虑往早或往晚调整,也基本要牺牲掉北美或欧洲之一(比如08年奥运会为了照顾北美电视转播将游泳放在上午,但此时欧洲是半夜时分)。

欧洲的首要内容输出点自然是足球,其次网球和竞速赛事(Motosports)也有很大全球热度。可以看出,欧洲的时间灵活度非常好,不仅可以适配中国时区的黄金时间(欧洲时间下午),而且能最大限度适配从东亚到北美的整个范围,并且能协调在同一天内以避免"周日—周一"问题。北美的体育输出点,除了北美自身的四大联盟,还有搏击赛事和高尔夫等。北美的问题在于跨度太大,东西海岸自身尚不易调节,而且一个非常尴尬的点是:无论选东海岸或西海岸,选下午或晚上,欧洲和东亚总有一地要落入半夜,加上北美体育赛事直播的时间普遍偏长、商业广告时间冗长,这使得北美体育很难进行全球性的输出推广。

再看接受的灵活度,中国接收欧洲、欧洲接收北美,都有调节到黄金时间的最理想状态,欧洲接收中国还有调节到中午至下午这一次理想时间的空间,中国接收北美则相对不理想。而北美的接受区间整体位于深夜—中午,这堪称糟糕,其中尤以西海岸的夏令时分最为痛苦,对该时区而言,中国、欧洲的常用时地时间加起来,都没出0:00~12:00这个非常不舒服的范围。

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欧洲的时区这么好,是不是欧洲人把零度经线和零时区设在自己的位置的阴谋?回顾一下地理知识,首先可以确定——上面的时区换算跟零度经线的位置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始终计算的是相对的时间差,而绝对的经度只决定时间该落在"本日"还是"次日"。假如零度经线在北京的位置,北京时间10日的20:00仍然是北美太平洋时间凌晨4点,区别只是北美时间从"10日的4am"变成"11日的4am"。真正影响时区灵活度的,一是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这使得中国最早、欧洲居中、北美最晚这一事实是确定的,二是人类对一天娱乐时间趋向于日后段到夜前段、而非夜后段到日前段的习惯。这两点加起来,使得欧洲的位置成为了黄金宝地。


国际体育赛事的实践

上一节讨论了世界三大主要时区的灵活性,这一节我们就来看看在国际体育的实践中,人们是如何调和不同时区间的差异的。

对于时间的协调,一个基本的道理是,一般只能往早挪,而不好往晚挪,毕竟从人的作息规律来说,运动员不希望在11点以后的深夜才开始打比赛,观众也不好在这么晚的时间协调。另外,有很多室外运动是不适合夜间比赛的,比如高尔夫和公路自行车,赛车运动一般也不会将赛事放到夜间,这些赛事的时间只能在白天协调。我们就从一些实例出发来看看在国际体育的实践中人们如何协调时差的问题。

世界杯

足球世界杯开始向全世界转播,应该始于上世纪的70年代。70年世界杯在全国大部分在UTC-6的墨西哥举行,当时比赛的时间就已经被整体安排到了当地的中午到下午,第一场在12:00,第二场在16:00,以适应欧洲的时区。当时卫星的视频直播应该还未成熟,但越洋的音频和文字的实况转播在技术上应该没有太大难题。墨西哥全国大部位于高原地带,在夏天也不至于很热,所以全日间比赛还能接受。随后的世界杯举办地一直在欧美两地轮转,时间也一直以欧洲的黄金时间为准,在美洲则需将时间前提以适应欧洲时间,78年阿根廷、86年二次墨西哥一直是如此进行。

然而到了94年,在美国举办的世界杯却是一次在时间安排上史无前例的挑战,过去的体育赛事无非一个时区对一个时区,照顾其他时区只需要整体往前移几个小时就行了。但此时的形势是四对一,同一个欧洲中央时间的晚上9点,在纽约是下午3点,在洛杉矶却是正午12点,这意味着本来是时间早晚错开的两场比赛,在世界其他地方却是同一个时间,导致同一日的比赛安排冲突。如果把洛杉矶的开赛时间挪到下午3点,欧洲地区会落入半夜;而把纽约的开赛时间前提到正午,在对球员来说又很难接受;要是把比赛前移到上午,比赛现场观众组织的时间太紧迫。现在能查到的当时的比赛时间显示,小组赛采用了牺牲部分国际观众的后推策略,有一半的比赛放到了美国传统的东部黄金档(晚8点),而此时欧洲时间是彻底的半夜3点;淘汰赛则采用了整体前移至正午的做法,以美国的气候而言,正午比赛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在当时也招致了很大的争议,但正如上一节分析的,美国的时区位置实在是不理想,无论输入输出都多少存在问题,牺牲在所难免,最后也只是落在牺牲谁的问题上。

幸好后来的世界杯没有再遇到美国这种奇葩的时区问题,02年世界杯在UTC+9的韩国日本举行,这个时区对欧洲区域没什么调节的空间,最早下午3点开始的比赛对应欧洲中央的夏令时在早上8点,至少不是半夜区间,所以当时比赛全部设在了常规档,这也成了中国的电视观众史无前例地享受到全天正常时段的真正"饕餮盛宴"的唯一一次机会。后来的德国、南非、巴西,时间则又回到了"正轨",像巴西世界杯在热带雨林地区白天排比赛以致弄出"喝水暂停"之事,不过是以前几十年世界杯历史上的日常罢了。

至于18年,俄罗斯的时区要比美国简单,不用夏令时,比赛场地大部分在UTC+3,而且俄罗斯的位置靠东,不存在西边地区只能早不能晚的问题,所以18年世界杯的时间仍然是基于欧洲地区的程式,主要的比赛档位是当地时间17:00~23:00,对应北京时间22:00~3:00,这个时间相比以往几届对东亚区观众稍微舒服一些。

奥运会

奥运会在全世界巡回的历史要比世界杯早,战后以来,奥运会的跨度从最东边的澳大利亚一直到了最西边的洛杉矶,直播技术、卫星同步技术、国际电视转播权等电视业的理念,都是从奥运会上最先发端的。不过相比于奥运会赛会本身,它的内容对于实时和直播的要求倒不是非常紧迫的,毕竟奥运会是几十个大项全天候的轮播,很多电视观众不一定有日常商业体育的关心程度。所以不像世界杯必须整个按照欧洲的时间表走,奥运会可以针对不同地域的观众来排定特别的时间。而且奥运会的场馆容量和观众人数没有大型体育场那般规模,比赛可以排到上午。当然,像马拉松、竞走、公路自行车等项目,时间不宜放晚上,而田径项目的时间则大多希望后推,但总体的限制要比世界杯这样的单项赛事小。当然,历史上有过像08年的游泳项目那样,受美国转播方的要求给弄到早上进行的奇葩事例,不过游泳项目本来就分早晚两档,当时只是把预赛和决赛的档期对调了一下,对运动员并没有很大影响。

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是奥运会电视直播最为核心的环节,从90年代以来,基本是放在主办地的晚上8点黄金档,这大概是全世界难得的没有任何一个时区敢凌驾于全世界人民之上做大爷的国际性电视转播项目了。当然开闭幕式本身更多是作为艺术而非体育观赏,国际电视频道并不一定要实况直播(事实上美国的电视频道直到16年的奥运会都还大量使用录播和延时)。08年奥运会时我国采用汉字笔画数多少的形式决定入场,美国转播方曾表示希望改用英文首字母,这样能让United States出来晚一点,从而使美国本地时间尽量不在凌晨,这个要求当然没有被我方接纳。

国际巡回式赛事

很多个人名义主导的职业运动,如网球、羽毛球、高尔夫、赛车、综合格斗等,都会以世界巡回的形式组织赛事,这种形式适合于充分发挥明星运动员的国际号召力。这种世界巡回赛,一般都冠以一个总体的名字,如网球的"大满贯"(Grand Slam),高尔夫的"大师赛"(Major Champions),F1的"格林批士"(Grand Prix)等,其中每一地的赛事作为积分计入运动员的排名。

对于时间安排,一些项目不太适合夜间进行,如赛车和高尔夫,尽管可以设计专门的夜间场地,但大多数比赛还是得安排在白天。在具体的安排上,网球和赛车运动的欧洲中心主义相当相当明显,东边尽量晚,西边尽量早,东亚中午、北美晚上这种欧洲坏区是要尽量避免的。比如近年F1引进的新加坡大奖赛夜间赛道,也是为了缓和F1最初几站大奖赛必须在东亚下午举办而欧洲是一大早的问题。

要说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巡回赛,那非职业搏击项目莫属,不过拳击、MMA等职业性搏击联盟通常是单场付费观看的模式,并非以直播为导向,转播方可以实行将现场录像延迟的放送。以UFC为例,其电视播放的时间固定为拉斯维加斯时间(UTC-8~-7)周六晚8点,这个时区是全球最晚的主流时区了,所以在世界其他地方举行的巡回比赛,实际都会延迟到这个时间首播。

地方性赛事

地方性赛事的时间安排自然会以本地为主,很多赛事都会尽量放到晚7~8点黄金档,对于没有时差问题的观众,这个时间是现场组织者、运动员、电视转播、观众都最乐意接受的。组织者有一整天协调人员入场,运动员能避开夏日白天的炎热,电视转播方可以获得黄金时间流量,观众也有充分闲情收看比赛。而且从实际来看,体育赛事的现场观众其实并不怕晚,很多时候即便比赛拖到晚10点甚至11点以后,现场观众不会明显减少。而且就我自己看现场的经验,体育比赛的入场时常很繁琐,但退场的效率却奇高,疏散几万人也就不到半小时。

地方性赛事要照顾某个其他时区的事情当然也有,对当下而言,最主要的例子莫过于欧美体育向东亚观众的推广了。欧洲的推广很容易,时间放下午就行了,但要照顾到黄金时间,仍需要把时间提到比较早。比如17年西甲将国家德比放到了北京时间的晚8点,这个时间在当地是下午1点,而且西班牙的时间本来就早,使得比赛场地出现"阴阳场",这对球员和观众都有一定影响(这也是室外体育比赛不宜安排太早的一个原因)。

而北美向东亚推广,举例自然就是NBA了。前面的章节说过,美国的体育放送有强烈的"东海岸偏见",大多数赛事必须照顾东海岸的黄金档,然而北美东海岸的时间对于中国观众非常不理想,通常放送时间对应中国的半夜~清晨。为了照顾中国观众,NBA把比赛时间整体后挪,甚至连周末的时间档都仍然尽量把现场比赛放到晚间档。NBA常规赛的西部比赛经常安排在当地时间晚至8点半才开始(非夏令时北京时间10点),比赛开始时东部已经11点了,打完后连西部当地也都得到11点以后,东部则是彻底半夜,而此时北京时间正好中午,正适合观看比赛最后时段,这几乎就是把国内东部和欧洲观众集体牺牲,双手捧着给中国观众献的礼。即便到季后赛,时间安排也仍是压着东部的夜晚时间而尽量后移。


从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体育的领域里,做大爷的终究是特定群体的观众,这甚至是连参与比赛的运动员都左右不了的。而时差这个问题,把体育领域里的"阶层固化"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的最开始时说——等科技越来越发达,能不能就此告别熬夜看球的痛苦呢?但现状是,时差却成了与人类的出身绑定的符号,科技越来越发达,不同"阶级"的对立却越为明显,而结果就只是——你大爷更像你大爷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宋宁世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