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园林解读指南

引言:粗读一些经典书籍,结合自身感受,谈一谈了解研究与认知园林,尤其是中国园林的一些途径与方法。以为课程学习、造园实践贴砖加瓦,做一些铺垫。


为什么研究中国园林?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中国文化,来引出园林这个主题。

中国注入到日常起居文化只深远与广阔,不但远胜过西方最早认识中国的茶文化,也胜过当下在世界各地被追捧的中国的饮食文化;董豫赣说,西方中世纪教堂所蕴含的栖居文化,才稍微可以与之匹敌。

论中国传统之文化,我们其无所不包,不仅逃脱不出衣食住行这些方面,在具体的艺术方面又逃脱不了琴棋书画等艺术名目。细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包含了以下这些代表性的方面:服饰穿戴(刺绣),饮食烹饪文化(菜系),中国建筑与园林(中式构筑等),行旅文化(踏春等),包括了书法绘画(山水画为代表),包括了乐器乐谱音乐体系。同时也包括了中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戏曲诗词歌赋京剧等。

它(中国文化)与我们每个凡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从生活中来,并经过提炼的萃取,最终浓缩为精华,并达到一定艺术高度的产物与形态。最终成为一种群体性的习惯,变成为文化现象。

而园林正是中华文化璀璨成果中比较瞩目的一个,也是历史悠久的"工种"(虽然在现代,风景园林学最早是属于建筑学学科体系的一个分支,并加以"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但在古时候,园林与造园,是相对独立于城市中建筑与造房子的另一个体系,虽然未有单独列出的严格意义的园林建构体系,但起码与"建筑学"在构成与学习方法上是比较独立的)。


为什么研究中国园林?首先,园林代表了中国人栖居的方式,它容纳了中国人衣食住行等其他的生活相关的活动,不仅是与生活最接近的艺术之一,也是一种集生活哲学大成的艺术形态。园林代表了中国人的独特的栖居方式;代表了中国人对生活、社会、城市与自然的独特理解;也是创造性地在城市与自然之间而找到的一个平衡处。园林是中国人的道家思想的归处,也是中国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心灵与身体的寄所。

东西方都保留着探寻诗意栖居方式的传统,一方面栖居是生活的必须;另一方面,诗意是人类不断追求,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之一——诗意的栖居是生活的品质所追求目标。更进一步说,诗意的栖居,也是人与现实与理想憧憬之间相交融的平衡点。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生活容器的设计——这些生活之雅俗之事,不仅要有一个生活的巨大容器来容纳,更需要通过容器的设计,使得这些生活方式更优雅并产生秩序,使得这些生活的内容与容器形式能相互媾和。园林,从某种角度讲,正是代表了这样一个容器或这样的逻辑物化后的形式。

园林在容纳了生活与艺术、文学的雅俗(诗意与现实)的同时。也维系了自然与人文,维系了建筑、装修与城市,维系了精神与身体,维系了技术、艺术与工程,甚至维系了过去、现在未来,它是以上事物与概念的缩影式载体。所以研究中国园林从高一点的层面来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所独有的生活起居方式,独有的生活品味;是为了进一步调试、引导或创造诗意的生活。

而相对的,从低一些的层面来讲,就是为了充分解读并理解现有的包括以前有传下来的园林,其优秀案例所包含的创作手法与造园者的思想精神内涵。研究园林与后续的实践密不可分,其一为当代营造园林工程实践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与方法,切合实际的流程,可参考的工序;其二为园林的空间营造、格局确定及物质内容的设计安排圈定范围、提供范本;其三为美学与诗意的营造提供艺术等的支持,并未园林的创新提供想象与可能。


如何研究中国园林?

首先,研究的方法与研究目的是分不开的,两者不能孤立而论。

如前文所言,研究中国园林是为了研究中国人生活与起居,或者能参悟造园家的各种意图与具体手法。而这又是多大多深的命题呀!目标太宏大宽泛,我们做不完做不尽;目标太过复杂与细致,又做不明白或流于形式。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研究中国园林,以及用怎样的方式去解读中国园林?大致可通过以下几个方向作为参考。


一.考据理论

研究园林之理论,包括计成的《园冶》等针对性的著作,通过对古籍经典著作的解读,附加以其他文学作品的辅助解读来继承成果。把他们当做类似于考古学中,史料记载般的依据来考证,算是对前人筑园理论之成果的总结与回顾,以为后续的理论总结与归纳、为后续的实践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撑与依据。

这种方法是以成果运用与借鉴为主的,针对性最强的直接成果的运用。

二.品山水画

另外一种方式,是针对山水画(或图纸平面?)的艺术作品的解读,这也是现今许多园林理论家或造园者喜欢的"炫技式"手法。以山水画的历史演变与表达技巧,作为参照来解读中国园林的构图形式与艺术手法。其前提与核心在于两种艺术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与相似性——他们都逃脱不了的视觉感知这种受众最广的方式;逃脱不了对真实山水拟仿的构图处理;都逃脱不了以描绘真实山水为导向,以山水特征为线索,通过艺术表现的方式来满足特定的体验需求。

第二种研究方式的核心与理性在于——两者主题都是在对山水的刻画与模拟,从生理的感官体验入手,辅助利用了体验者的认知、心理及想象,也出现了许多非真实性的艺术表现在其中。

其实把他们共同点与一致的逻辑再整理一遍能呈现出以下的推导过程:

1.人的认知心理及想象的——2.参与者的体验感——3.营造上空间的基础特性,园林特有的氛围与场所。

而造园本质便是:园林生活与山水场景的植入,以及专业化艺术化之后,对山水主题的复现(复刻),对自然的刻画与模拟,艺术的创造性加工。

同样地品山论水,山水画是与山水园林最苟同,与园林生活最贴近的艺术创作,它同样极具诗意,但山水画中的想象来表达栖居的方式,却难免有力不从心之处。但许多评论家依旧能从中"取证分析"或自我解读来研究中国园林,研究园林中的各类创作技法。

三.实景考察

再有另一者,为从建成的园林作品入手的考察分析,尤其是针对历史留存下来的名家之作。董豫赣的《玖章造园》亦是用了很大的篇幅用吃饭时研究园林——通过对此进行分析,其中有专门一章是针对寄畅园与谐趣园的对比比较。通过实地的设计对比来"品园",并讨论筑园之道。同时也从假山、水体、建筑、植被及区域整体、构建细部及一些抽象化的概念来分析,这大概也是中国传统文人造园及叙述的经典方式,通过实地的考察是最接近实践造园的方式之一了,但只能通过文字的叙述以及图片的展示相互配合的解说方式,来窥探名作与设计本体。最终,董只能通过"呈现展示——叙事描述——对比点评"的逻辑,来品评园林创作手法之优劣,并总结其各类处理思路与手法。

其方法虽然传统与务实可靠,却有言之难尽之缺憾——图不够丰富、图形失真、言语晦涩、文章阐述有限而不够全面、图文对应困难、部分讲解隐晦生涩难懂,以及难以产生共鸣等等各类局限。总结来说,这是最常用最务实,最贴近实践、同时也是最个人化的研究园林方式。


综上述三种方式——专门化、专业化的的古籍经典考据,文人山水画、与相关文学作品的引据佐证与解读,实景实地实园的探寻、记载与分析比较,大致构成了研究中国园林的比较主流的方法。也是贯穿了"理论基础、原则——图示图形——实践"的进阶逻辑。

但在《玖章造园》用的方法中,除了以上,更包含了董自身实践的几个案例,作为更进一步的实践说明,董所做的,代表了现代中国人有意延续中国园林的血脉与现代性话题(虽然只是个人的尝试)。在红砖美术馆与膝园中,他所做的尝试也是通过尺度的变化等尝试,并与《园冶》相互对话做继承创造。可能为避免"自吹自擂自我陶醉"之嫌疑,在这方面以及中国园林的发展议题上,未有深入的畅谈。


研究中国园林的什么?

以《玖章造园》为例,分出了九章,前三章分别讲园林中的石山、理水、林木;再谈园林的建筑与装折;续之以七句哲学与情愿的议题;最后辅以造园之经历与双园的对比解读(寄畅园与谐趣园)。


品石:品石篇谈及石形(瘦皱漏透)与石山以及人的居游之态的关系,其间包括了石洞、石峰、石崖、石台等不同形态。同时指出了假山之气势、营造不尽空间之态、山与岛的不同意向,故而明晰了山石模拟镇上的各类形态,以作为本章之主题。

理水:理水篇提及了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掇山理水方式与侧重的不同——日式园林以创造"大海样"为主,重视想象与心境的营造、视线的把控、静态景观的构成;而中式园林更迷恋山水一体的胜景,并更在乎身体的体验与居游。

从假水两相(枯山水),画水两相、观感两相、山岛两相、岸形两相、涧壑两相、瀑布两相等方面围绕其具体形态进行对比与解读,来验证以上观点。

林木:讲林木一章时,拿东西方园林作比较,包括主题:诗意、不尽之意、画面构成、宜居与人的互动,从多个角度来谈园林中林木的处置特点,林木与人的关系,而未讲林木的选择与搭配之巨细。

前三章大致从中日园林的对比来讲解,有侧重性的讲解造园主体,以及主体可能涉及的不同纬度与话题。

装折:装折篇主要针对建筑物及构件而言,装折也是人和景对视,并产生其他关联的媒介之一。装折类似现今的装饰与装修,门窗之框景,阑槛与疏窗的美人靠等,引导着人的身体与各类起居姿态,同时本章针对细部,进行装饰构造的再处理,以产生部分细微的关乎"人体尺度"的调适。

文章从室内装着延伸至室外其他建筑物构建与构造,包括廊坊、墙垣、石门券洞等等。

同时针对门窗等装折,不仅分隔了空间有这功能之用,却也体现出人工的韵律感与美学特征,这往往也是建筑装饰的重要部位。从装饰风格原则来说,装饰的可动、可更替、占面积比例较小,是符合现代构图与审美规律与永续精神的。

中西方关于建筑诗意的分析,中国人喜隐蔽幽静,西方人喜欢光亮壮丽,在与自然关系的哲学与生活的哲学中,东西方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在栖居篇中,董豫赣从柯布提倡的"现代性"中讨论栖居,涉及了以下的议题:时代议题、类型议题、身体议题、造型议题、环境议题,而不难发现,柯布将栖居与住宅画上了等号,或者说市域建筑画上了等号。

同时,针对庭院也提出来,庭院的六个议题:庭院的形态议题、庭院的欧洲议题、庭院的植物议题,庭院的建筑议题、体院建筑的结构以及庭院的材料与西部议题。以上的一起可作为研究的园林这个对象的参考,让我们思考研究中国园林的内容。

同样,研究中国园林,还应该研究其造园的过程,这在枡野俊明的相关著作中有一定的涉及——对造园过程的日记版详细记载可作为参考。而《玖章造园》与此不同,更偏向于对某些议题的思考。对某些"重要节点处"设计与思考的推敲,偏向于对设计本身的解释,引据谢灵运《山居赋》所言的山居要义,来营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城市山林"。


结语:造园不是自说自话,也不是空口无凭,更不是闭门造车,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研究园林是出于什么目的?我们研究园林使用了哪些方法与途径?我们研究园林具体要设定何种主题、接触哪些具体内容?相信,实践是我们最终要到达的彼岸。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方鱼a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