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发展心理学的你,有哪些「教别人带孩子」的经历?

为免有些人误会我的主张是"永远都什么也别让孩子学",我在此说明一下我的观点:

1、孩子学这学那,从4岁以后再开始学也不迟(因为一、他的体能已经发育到一个可以承载很多种类的活动的程度;二、他开始有了合作、配合等集体意识);

2、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学习确实可以从小开始,但也没必要早到2岁半;而且要"因材施教"+"持之以恒",半途而废是会丢功的;

3、有一些游戏性质的兴趣班,有钱就上吧……


我不反对让孩子学这学那,我反对的是一种适得其反的焦虑心态;并且我认为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来学会筛选市场中的骗子机构。

——————————————


岳母大人曾经不止一次批评我:你们怎么什么都不让孩子学啊!亏你还是个心理学家呢!你看那个小谁,才刚三岁半,一个礼拜要学5节课,美术、数学、英语、逻辑、社交……


我想了想,是啊,学心理学有什么用呢?可能是,省钱吧……




相比于泰然的佛系爹妈,我发现市面上更多的还是积极入世的儒系老母亲,和强势干预的法系老母亲。为了孩子学不好一个单词而着急,拼不好一块拼图而上火。


理解。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快乐成长"派家长,我也不反对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早教班,只是在让孩子学这学那之前,有一些大前提应该弄明白,不要因为孩子暂时"输在了起跑线上"而让自己陷入没有必要的焦虑。

牛娃的幻象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牛娃量贩式出现的阶段,往往集中在幼升小时期。小孩子学习能力、模仿能力、记忆力强,这个时候是最容易产生"牛娃幻象"的阶段。说白了,就是有些孩子把一些并不复杂的知识提前学了而已。

早在1942年,Strayer就用一对双胞胎做过实验。他让双胞胎1号从84周时开始学习词汇,而2号则在一边放飞自我,直到89周时才加入学习。一开始1号学习突飞猛进,比2号快多了。但三个月过后,两个人的词汇水平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很多知识和技能,早学晚学,最后结果都一样。但早学的作用大概就是能造成"智力被开发了"的假象,批量生产"伪神童",而让那些没有教孩子提前学的家长陷入朋辈压力的危机感和焦虑之中。

有一些技能的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例如语言、音乐、艺术、体能类学习等),但只要在这个关键期(比如语言关键期为3-6岁,也有人认为这个关键期一直延续到12岁)内,早点晚点学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而早于这个关键期学(比如2岁就学),也未必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有的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是自己想上辅导班,难道我还不让他学吗?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孩子有学习热情当然可以支持他们去学,但我的观点是家长不必为了孩子在某个阶段达不到一些标准,或是不如别人家孩子而焦虑。

幼儿园学微积分?

学龄前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进行智力培训和知识传授为时过早,尤其是那些需要运用数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知识。

现在家长中开始流行一种新思路——让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左右)的儿童学习代码类编程、学习微积分、学习逻辑思维。

从皮亚杰的观点来看,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通过语言、模仿、想象、符号游戏和符号绘画来认识世界,但对事物之间发生因果关系的逻辑基础其实是不太能理解的。而7-12岁的孩子虽然已经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但也还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充分理解。

魔都前阵子很火的一批幼升小牛娃简历中,有位孩子表示自己知道"2的13次幂等于8192,一天有86400秒,19/20等于95%"……其实,这里展现的"数学能力"实质上是"记忆能力",和数学能力、逻辑思维并没有太大关系。

美国幼儿教育学会(NAEYC)就提出了"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的概念,其中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了解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我并不否认有天才儿童的存在,但是对正态分布中的大部分孩子而言,千万不要简单粗暴地从大人的角度去强行训练他们,更不要被一些巧立名目的营销所欺骗,而应该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阶段。

有关"早教"的谎言

儒系和法系的母亲们也许要说了,我让孩子学这学那,也并不是想要他们成为牛娃,只是想培养他们建立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习得一些基础的生存本领

我同意。但这仍然要遵守"各年龄阶段发展特点"的原则,而且仍然没有必要被一些营销谎言带动得陷入无谓的焦虑。

注意力缺失?2岁孩子根本坐不住!

鹿sama有一位常怀悲愤的小姐妹,抱怨说孩子没耐性,让他好好坐下拼个拼图,拼不到5分钟就要到处跑。

早教机构提醒她:"你家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得及时干预和调整。"但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连哄带骗,讲经说法,熊孩子就跟屁股上长了钉子一样坐不下。她气得一天饭都没吃,跟鹿吐槽孩子不省心。

我问了一句:"她家孩子多大了?""2岁半…"

儿童的注意持续时间也是随着年龄增长的,一般 5-7岁儿童注意稳定时间大约15分钟,而5岁前儿童能保持10分钟就算很好了。

你说你就为这么个事儿跟孩子较劲,跟自己较劲,气得吃不下饭,何必呢……

早教锻炼社交能力?

而一位哥们给他还不到两岁的孩子报名参加了一个早教班。我一听他的描述,这哪是去早教的,根本就是去累傻小子的。爹妈弯着腰扶着一个个蹒跚学步的小奶娃一通乱爬,据说能边爬边社交。

机构老师说,因为他的儿子属于社交能力比较差的,所以需要尽早锻炼社交能力。

来你过来告诉我,一两岁孩子社交能力差不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保证不打死你。

为什么小孩子不是一学会说话走路就能上幼儿园,而是要等到三岁才行?因为人的社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小宝宝可能2岁才刚刚能够分辨自我和他人,3岁前仅仅能共处于一个物理空间内各自活动,绝对不会有复杂的社交技能。

老哥说,可是我们这大半年学下来,孩子的社交能力确实有进步啊。

哥……那是因为你家孩子在不断长大啊,孩子的社交功能本来就是随年龄增长而快速发展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的学习班、兴趣班、早教机构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有些按照儿童发展规律去设置的课程,当然是可以开发出孩子更多潜能的,毕竟幼学如漆,童年是学习和吸收知识最快的阶段。

只是现在的市场鱼龙混杂,很多机构只是把部分科学结论断章取义,加以歪曲和夸大,再拿一些唬人的术语+亦真亦幻的个例包装一下,贩卖一下焦虑,制造一下恐慌,然后就开始骗钱了。

曾经有一个中学校友特意加了微信来问我:那些早教促进社交能力、锻炼注意力、开发右脑

……还有什么脑电技术扫脑子,哪里不会扫哪里,都是真的吗?

我说:不是真的。

她说:太好了,那我准备去做这一块了。

我说:Excuse me?

她说:我以为那些机构多牛逼呢,原来也是唬人的,也就是说,我做肯定不会比他们做更差咯,对不对?

我拉黑了她。

不过鹿sama的闺蜜反驳了我,开启了一个我以前没有想过的思路。

她说:"我当然知道花钱把孩子拢到早教班一起玩,和几个朋友带着各自孩子聚在一起免费玩,效果是一样的。但老娘就是钱多,不行吗?"

好的,是在下输了!

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最后再叨叨几句

比起知识的灌输,窃以为培养孩子对知识的热爱更重要。

有一次我和鹿sama带着孩子在山中过周末,大晚上趁着月色泡山野温泉。鹿对孩子说:"你看那棵松树的叶子中间,挂着一颗大月亮,这叫'明月松间照'。"

"你看咱们脚下的泉水,把山林间的石头都冲刷得亮晶晶的,这叫'清泉石上流'。"

孩子似懂非懂地跟着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说他才三岁多,你现在教这么复杂的诗句,他学不会的。鹿说,我不要他会背,我只想试着让他也能体会到我所体会到的,就是这两句诗,和此刻的风景一样,是美的。

我并不是说这种教育方式才对,因为按照这种方式是肯定教不出牛娃的,而每个家长在育儿中的诉求是不同的。

但我认为这种"热爱"的心情对生活是有裨益的。

因为这种心情,曾指引着小时候的我们偷偷去看了很多与学习、考试无关的"无用之书"。长大之后才明白,所有的"无用之书",终究都会是有用的。

另外,今天看到一则果壳的推送,感觉和这篇文章一起看有奇效,传送门:你妈为什么总是逼你学习?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张昕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5 个回答,查看全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