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近期对医药行业创业企业的关注点有哪些?

基本三大主题,一是精准医疗,二是国产替代(其实也是中国制造2025),三是医疗体制改革。

个人认为精准医疗应当有多层次的概念,从基因层面到细胞层面到病程的不同阶段都有更加"精确"的需求存在,这里说的更多是关于肿瘤的领域。另外对于不同个体求医的需求,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等也都有往更精准提升的空间。其实精准医疗的类似概念是科学决策,科学的决策是基于信息和实证的决策而非经验式的决策。因此精准医疗的基础工程就是信息收集和管理的工作。这一方面的热点主要就是基因检测和电子病历。尤其是基因检测其实是个不小的产业链,目前的热点(也是不得已的选择)主要在中下游。信息收集和管理的基础层面以上,如何在场景内具体的时间空间以更加准确高效的方式收集到信息,为疾病预防,临床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服务,也是精准医疗更高层次的追求。相关的投资热点有液体活检,POCT,伴随诊断等。当然了这些概念互相都有些交叉,不过这就是资本市场的尿性,所谓风口从来不是新技术而是新概念。

与以上"信息-决策"这一逻辑链条不太相关的另一大和精准医疗相关的领域就是免疫治疗,主要的热点是各种抗体类药物和Car-T或类似疗法。退一步说,大分子的抗体类药物小分子靶向药谁比谁更"精准"似乎有些矛盾,但是面对癌细胞的各种异质性,突变,转移,精准性和普适性的统一应该是未来的方向。

再说国产替代,这一块更多关注的是医疗器械领域,因为它的制造业属性更强。医疗器械的高端化一方面依赖临床一线经验的反馈和设计创新(这个说法主要适用于高值耗材),另一方面也非常依赖其背靠的供应链,离不开机械,电子,材料,化工等行业的支持。与其他制造业(电子,汽车等)类似,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国产化往往是从2C端开始的,2C端的高速发展产生巨头,再养活大的2B或以外延式并购来实现2B企业的国产化。如果说汽车和电子的上游企业一些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已经拉开了大幕,那医疗器械行业的这一步还基本没有开始。目前的国产替代还是比较集中在终端产品这一块,无论是影像类设备还是高值耗材,体外诊断,这一过程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最后说说医疗体制改革方面。我国的医疗体系的一些特点,如公立医疗在医疗服务供给中的压倒性地位,医疗资源地域分配严重不均,人均医疗保费低且重社保轻商业保险等,决定了它与全体人民需要的医疗服务之间仍有很大差距。风险投资机构当然不可能去投资政府改革,但是风险投资机构对于医疗服务的投资却有至少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投资的服务实体可以作为现有体系的补充,例如民营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连锁体检机构等,这一块仍然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是如果在某个方面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一起创造了更有效率的资源分配方式,也会倒逼公立体制去做一些调整以维持自己的活力和地位(参考支付宝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故事),这一方面在城市的医疗服务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案例,例如挂号预约系统。在更多的基层缺乏医疗服务的地区仍有很多空间可以挖掘。

补充一下:医疗领域和TMT领域的投资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我认为用风口的方式去思考医疗本身就不是很正确。首先因为医疗本身绝大多数时候是一个被动需求,而TMT的很多机会其实是具有娱乐属性的。娱乐的消费需求可以被教育被创造,但是医疗只有真正的刚需才能实现价值兑现。另一方面,医疗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很多验证不仅是商业模式的验证更需要学术的验证(不少风口项目投资的假设已经走到了基础科研前沿的前面去了),因此这样的风口可能就会试错成本非常高。总之,我认为医疗类的投资始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真正的需求和现实的矛盾在哪,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机会所在。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raymondj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创业者通过哪些方面来判断一个投资人的好坏?
风险投资为什么会不断投「离钱很远」的应用?原因一般是什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