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杠编排的相关思考——所谓“潮流”是怎么来的

最近体操界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是"潮流"。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怎么怎么样的编排就是"潮流",为什么某某人比某某人的编排更好,所谓的潮流编排是怎么判定的?很多人认为,潮流的编排只不过是一些人的主观判断,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判定标准,当然,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某件衣服现在比较"潮",过段时间就不流行了,某个高低杠编排某段时间风行一方(经典代表是北京奥运会时柳金的编排),过段时间就显得乏善可陈。难道,"潮流"不就是随着人们的喜好改变而逐渐改变的么?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从研究的角度,反思一下,什么样的编排是好的编排,为什么这样的编排会被国际体联鼓励。有时,并不排除在某些时期国际体联为了捧红某一巨星,如柳金、科莫娃,让规则有所偏向,但总的说来,高低杠的编排趋势,一直在向着一条非常清晰的道路往前走,并不是说哪天XXX潮了就流行哪个,哪天国际体联看飞行顺眼就鼓励飞行,哪天看转体顺眼就鼓励转体。


首先,我们说一下什么样的编排是"不好的编排"。这种编排经典的特征就是"凑难度"。举个例子,2013年美国队Dowell的高低杠编排,在很多时候就被认为是很烂的编排。Dowell高低杠最大的特点是,她非常擅长蹬杠,并非常擅长特卡腾跃类型的动作,于是她成套开场之后,就屈伸上摆成倒立,做了一个蹬杠屈体特卡。之后再摆倒立,做了一个蹬杠分腿特卡。然后再摆倒立,做了一个蹬杠分腿特卡转体180……虽然说,这三个动作难度都不低,但很明显,这样的套路是"凑分套",单着做了三个动作,有意思么?这样既不流畅,又给人这么印象:喔,你就会这么一招啊。很显然,虽然成套难度不算低,但无论如何,是很难获得人们青睐的。


类似的,范忆琳2016奥运会预赛的编排,人们评价也不太高。为什么?部分原因是,成套的后半套,换到高杠以后,范忆琳连着做了四个转体,并掏180,林转,凌转,凌转180.虽然这四个动作难度都不低,达到了DEEE,但是很明显难度是凑上去的,这四个动作前面是屈伸上摆倒立,后面是几个大回环,摆明了就是告诉裁判与观众,我会的就是扭来扭去,我把我会的动作一股脑全都摆到台面上,把难度凑上去,帐面难度是好看了,但成套嘛,呵呵哒。


之所以现在女子体操的关注度大于男子体操,一部分原因在于,女子体操除跳马外,所有的项目都是有连接加分的。这就表明如何编排自己的储备动作,将之合理地连接起来,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样的体操就更具有观赏性。而男子体操呢?因为大部分项目没有连接加分,结果就是哪个动作难,做哪个,把自己会做的动作一股脑全都搬上来选上十个,在编排这方面,看点就很低了。



好了,闲话说了不少,现在我们回归正题。究竟什么样的编排被认为是好的编排呢?我认为,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好好想一想,高低杠项目的各种动作,各自应该是占有什么地位呢?


高低杠上的动作,包括同杠飞行(含空翻与腾越越杠动作)、高换低、低换高、转体与下法。


同杠飞行,应该是成套的主要吸晴点。毕竟从观众的眼里来看,我想,大部分观众更喜欢看大空翻、高难度飞行。一个拥有高难度飞行动作的成套,观众一般都看得很过瘾。同杠飞行,无疑是最适合成为高低杠亮点的部分。因为高度的限制,同杠飞行往往是在高杠上做的。


那高换低呢?为什么是高低杠,不是单杠,各位看客有想过这个问题么?高换杠的主要作用,在于解决同杠飞行后面的摆动。同杠飞行是很好看很耀眼,但是一个高难的同杠飞行之后,往往运动员抓住杠子后,就失去动能了。通常情况下,在一个高难度同杠飞行之后,运动员只能接屈伸上摆倒立,要么就干脆虚摆。而高换低,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因为高低杠的两杠之间有一定的高度落差,所以高难飞行动作之后,正好接一个高换低来换到低杠,避免之后做不了难度动作。这,应该是高换低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


那低换高呢?很明显,高低杠真正的难度动作都在高杠上,包括同杠飞行、一部分转体动作与下法。之前我们高换低换到了低杠上,那想再做难度动作怎么办呢?显然,只有再通过低换高换回高杠,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低换高动作的主要作用,是在高换低之后,再返回高杠做难度动作。


那有些人问,转体动作呢?岂不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存在?不是这样的,转体动作有时候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成套节奏的作用。比如说,很多运动员在做下法时,都是几个大回环再接一个下法(比如团身旋下),如果可以用一个转体(比如蹬杠360)直接连接团旋下,那是不是就显得流畅、能力强多了呢?再比如,我们看以下两张动图:

第一张是shapo+特卡,第二张是shapo+腾身360+特卡。两者的区别是中间多了一个腾身360.


很明显,有转体动作腾身360塞在中间的连接,节奏显得有张有弛,让整个连接为之增色不少。所以,转体动作应该担任的地位,是成套的润滑剂与节奏的调节器,是用来服务于其他难度动作的必要缓冲。


至于下法的作用,就不必详述了。一个成套只会有一个下法,下法是成套完成的保证,当然了,越高难度的下法自然越好,不过一般也不强求。当然了,太烂的下法也会被鄙视,通常情况下,D组下法即合格(如团旋下、直二下),E组下法就很好,而F或G组下法,则是成套很亮的亮点。




从上面的总结可以看出,一个理想的高低杠成套(而不是一个为了刷分而刷分的编排),应该是:低杠上低换高/高杠上->在高杠上"玩"一会儿->一个高难飞行动作->高换低换到低杠->低杠高再换回来,如此往复,中间适当加一些转体进行调节,使成套连接更加流畅。这样,就将"高低"杠的"高低"二字发挥的淋漓尽致,长串也越拉越长,成套越来越流畅,运动员如同花蝴蝶一般在两杠之间上下飞舞,将高低杠的"奥义"向观众展现出来。


我们来看一下如下的几个GIF,就能渐渐体会高低杠的特点。这几个GIF都是高低杠上的超长串,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超长串是如何将难度动作予以串联,利用高低杠的特点穿针引线,创造出一个"好"的编排:


(以上所有GIF都是实际可行的连接,部分GIF中有适当剪辑合成操作)


从2017年这个周期开始后,高低杠涌现了大量世界级长串,包括derwael,varinska,perea,iliankova,andraide等运动员都展现了自己连接世界级长串的能力。这里,我对世界级长串的定义为,长串里有至少两次换杠(包括高换低与低换高)、有一个同杠飞行与高换低的连接的至少四个动作的长串。听起来要求很高是吧。但是,当世界上有多人能完成这种长串时,如果你还想争金夺银,那这种要求就变成了底线,你能完成,你就进入了那个门槛,你完成不了,OK,你出局了。


我打个更通俗易懂的比方吧。比如,你要炒一锅菜,那高低杠的各种动作,大致相当于什么食材呢?


高杠上的同杠飞行动作,就像主菜、肉料,是这个菜的主要亮点,也是客人们真正想吃的东西。


高低杠上的换杠动作,就像一道菜必要的酱料、食盐、料酒,作用是把菜的味道"烘"出来,让这些主菜的能量能够完全发挥,不然,一盘土豆,煮完了你是尝不出味的。


而转体动作,则像这道菜的作料,比如葱、姜、蒜。你一道菜里不放些这种东西,总感觉好像少了什么。但有人吃菜是专门吃葱姜蒜的么?应该,没有多少吧。


而一套高低杠的完成情况,则更像一个菜谱的实际执行尺度,比如火候、比如用料量。完成的好了,一道好菜色、香、味俱全,完成的不好,就好像一个本来很好的菜做的糊了锅,或是炒生了,总之,也不太好吃。


有了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看看某些成套,究竟像什么样的菜品。


有些成套只有转体动作比较高级,其他动作都很基本或是单做。那给客人的即视感,就像做了一盘爆炒大葱。这样的成套,真的是客人想要的么?


有些成套在杠上换来换去,比如shapo+pak+shapo180的三连换杠,甚至连做五个换杠的也有,再配一些高组别转体动作与弱智空翻,就这么出炉了。那是什么感觉呢?可能,醋溜洋葱的酸爽,不知你尝过没过?其实,也不难吃,但用来调剂垫胃尚可,指望它争金夺银成为客人最喜欢的菜肴?我觉得还是省省吧。


有人说,我们也不是没有大空翻啊。90年代,中国队人手一个莫空翻,一时HIGH得飞起,但FIG照样不喜欢我们的成套,为啥啊?很简单,莫空翻因为动作本身的原因,前面很难连转体,后面连不了飞行或换杠,在观众眼里,就像一盘清水煮龙虾。我相信,主菜的料绝对是好料,但你放不了咸盐放不了料酒打不进葱姜蒜,再名贵的食材,估计出来的效果也难尽如人意,人家不喜欢清水煮龙虾,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而像上面那些GIF一样,把高组别飞行动作、转体、换杠等揉成一体,浑然天成,就像在做一道菜前先用葱姜蒜煸味,将肉丝蔬菜炒熟,加上酱油咸盐调料,最后出锅的那一刹那,我们便能感觉香味扑鼻,这,才是一道真正的好菜。(当然了,完成质量不能太差,否则火大烤得糊了锅,就算再好的菜,也不香了)

中国队这周期的问题,我在专栏的上一篇里也说了,现在的中国比较执著于先把会的动作用了,转体比较刷分,就狂刷转体,能力不能把shapo180放到后半套,就先放前半套把能刷够的分刷了。很明显地感觉,做动作没有动作自己的"目的",没感觉这个动作是在服务于什么,做所有的动作感觉都在是凑难度分,这样的成套,便是落后于时代编排的。先前,我们并不觉得这样的成套落伍,是因为竞争对手还起不来,像我上面GIF的那些超级长串,尽管大家都知道好,但没人能HOLD得住,因此我们并不显得落伍。而现在,随着技术进步、训练经验成熟,这些超级长串被人们一个一个地做了出来,回头再看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高低杠,就发现已经偏离潮流很久了。到头来,别人一个个在两杠之间上下穿梭如同花蝴蝶,我们一个个在高杠上扭来扭去仿佛搅屎棍,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所以,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高低杠的发展方向,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很清晰而明确的,但是受限于运动员能力与训练经验,在某段时间内运动员并不能完成那个理论上很理想的成套。因此,我认为,所谓高低杠的潮流,指的是在当前的训练经验下,运动员应该能完成的最接近理论最佳成套的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流的变更,其实是运动员普遍能力的进步使他们能够完成更合理、更充实、更流畅的成套,所以才显得某个方向更潮一些。


就好像,做一道菜,好吃的标准,永远是不变的。可能有人有不同的欣赏口味,但整体上说,别人尝起来非常好吃的菜,你吃也难吃不到哪去;别人吃起来恶心的菜,大概率你也不会觉得津津有味。但你让唐宋年代的宫庭大厨去做现在的川菜,当年连辣椒都没有,你告诉他们说辛辣味道的川菜是饮食的潮流?只怕,会被当年笑话吧。所以,以我对高低杠的认识来看,所谓潮流,并不完全是人的主观喜好,更多的,是技术与训练经验发展的产物,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方向。毕竟,现在已经有了辣椒酱油料酒,你总不能还按以前唐宋时期的大厨要求来要求现在的厨师,对吧。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李龙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