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casualtalking
序言
经常看到一些经验很少的ow甚至是仅仅有考潜水证想法的朋友问装备的建议,我本人其实也是个刚刚脱离小白行列的新手,发现网上给的装备建议实在是五花八门不知道该听谁的,慢慢学了技术潜水入门后认识了些长期潜水的朋友们,开始对装备略有一二了解,也实在不忍心看大家被各个"利益相关"的教练或者某宝店主推荐一些性价比很低的东西,于是决定总结一些大神和个人建议,做了一些信息整合和各位喜欢潜水的朋友们沟通讨论一下潜水装备。
写在前面
本文涉及大部分内容均为各大论坛的潜水爱好者们的经验分享,结合本人的一些使用心得总结而得,其中不乏 @雪夜叉这样的半神级和海军这种超神级人物的经验分享(我的教练们好像不玩知乎,就干脆不提了),有些可能直接涉及品牌推荐,如引起不适请及时关闭,欢迎互相讨论。老鸟肯定会觉得我说的内容太浅,说不定还嗤之以鼻,也同样欢迎讨论,毕竟我写这篇主要是给新手一些建议,老鸟们自然有自己的装备见解不再需要看这样的文章了。
*****部分产品图片来自某宝,可能带有店家水印,我又不太会处理,如有直接转载部分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修改或删除内容*****
正文
书接上回,继续写后面的装备写给潜水小白的一点装备建议(上)4,BCD;
BCD(Buoyancy Compensator Device)即浮力调整设备,分为夹克式、背飞式和侧挂式。我们在东南亚学潜水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传统的夹克式,如下图。

背飞是潜水员对翼式浮力调节装置(Wing BCD)的爱称。由于在水中它像一对长在潜水员背上的翅膀,因此被冠以"背飞"的美名。与夹克相比,背飞对于初入休闲潜水领域的人相对陌生,却是老鸟和技术潜水员必备的装备之一,更有利于保持TRIM姿态。

跟夹克相比,背飞更加简化,且更耐用。夹克式BCD采用全身环绕型气囊设计,整个气囊参与承重,承重过大容易造成气囊破损;而背飞仅背负系统参与承重,气囊保持独立。此外,背飞的气囊所采用的纤维最低为1000D(Denier,是缝线最早的英制单位。表示在公定回潮率下,9000米长纱线或纤维所具有的克数,是线密度数值。它是定长制单位,克重越大纱线或纤维越粗,常用于化纤长丝、真丝等),夹克式BCD的纤维最高仅有1000D,多数在420D左右。因此,背飞对承重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上大大超过一般夹克,可以支持悬挂数个气瓶,适合减压潜水、洞穴潜水和沉船潜水。
背飞的价格从2000-8000不等,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款品牌的背飞。




BCD总结:
1.不推荐BCD具有多功能性,什么又能背挂又能侧挂,兼具背飞和普通BC的,居然还能设计成背包,最简单最直接的才是最好的!这点上,很欣赏Halcyon的理念。
2.推荐首选背飞,夹克的大小合身性、质量牢固性都不如背飞,而且不利于TRIM姿态保持。而且背飞的改造性比较好,可以随时更换背负、铝板、钢板、碳纤维板、气囊,以适应不同时期的要求。
3.背飞尽量选择只有两根带子贯穿的,意思就是一条裆带+一整条的肩带,避免选择"改良式"的各种快卸扣带子。虽然穿脱和调整费力一点,但是要知道,在水下每多一个程序就多一份风险,而且快卸扣不够流线,容易挂上绳子水草一类的东西。如果你准备买BCD了,说明你打算在潜水这个行列里发展下去。相信我,迟早有一天你会萌生进洞的想法,那么这类背飞会是你的不二选择,那些满是快卸扣看似方便的背飞会被洞潜淘汰的。
5、脚蹼;
脚蹼种类很多,分类方式相对复杂。大类可分为套脚式和调整式,还可以分为正浮力、中性浮力、负浮力,又可分jet fin、split fin、force fin等等。





脚蹼总结:
1.首先最好确定自己的踢法、脚力,来选择合适自己的 fin。
2.关于jet fin。如果迟早要往技术领域发展或者潜时间长了会发现,蛙踢比自由踢省力很多,为了更精准的进行控制,大部分技潜教练会推荐jet fin。
3.关于品牌。其实很多时候,不管什么fin,很多牌子的外观都差不多,更多的是需要考虑整体的浮力配重状态。不同品牌的fin可能是正浮力、负浮力也可能是中性浮力。以jet fin为例,如果配湿衣,最好的配重选择是OMS的jet fin,中性偏负浮力,更有利于保持TRIM姿态。干衣的不二选择是scubapro的jet fin,强大的负浮力抵消干衣裤管中的空气提供的正浮力。
6、湿衣;
@雪夜叉 叉总说湿衣是所有器材里他最没有追求的一个东西,选择标准是去潜店试了穿着合适的最便宜的可靠牌子,只在热带和夏天热的穿干衣会死人的时候用,完全是消耗品,给湿衣加这个防护加那个图层这个皮那个甲的看看就行了。
我基本持相同意见,湿衣是我最不愿意买的东西,因为又占地方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出国一趟潜完水累的半死还要把湿衣冲洗干净晒干(有时候半干不干的)打包带回国太麻烦了。
但是,如果你有洁癖或者皮肤敏感,还是买一套自己的放心,因为毕竟潜店的每一套湿衣,是每一套都是被尿过的。

湿衣是用来保暖的,一般分为3mm、5mm、7mm,用于不同的水温环境。厚度约厚,保暖效果越好,东南亚一般使用3mm的湿衣。
值得注意的是,湿衣是正负力的,这意味着配重时候需要考虑给湿衣建立负浮力。但随着深度的增加,湿衣被压缩后浮力会减小,以30米的深度为例,如果使用3mm的湿衣会丧失1kg的浮力,如果使用7mm湿衣则浮力丧失会变为4kg,也就是说如果你穿着7mm的湿衣下到30米的深度,开始你要为这件湿衣多带4kg的配重块,而到了30米的深度后,你需要充气抵消这4kg丧失的浮力。这也是不推荐使用厚湿衣的原因。
如果在穿着3mm湿衣会冷,带了头套仍然会冷的地方潜水,建议直接换成干衣。
湿衣的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我的建议是不需要超过500块钱就可以了。
7、干衣
我觉得干衣需要另开一篇来写,以免篇幅过长,而且干衣不是新手能用的到的东西,就等有空再来开一篇干衣选购的专栏吧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casualtalking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散步的虾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