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超长,干货预警!!!未完待续
我们已经习惯了建筑无处不在地伴随着生活,有时从城东走到城西也不会对任何房子多瞟一眼,但有时我们依然会被某一个建筑震撼感动到五体投地。那是什么让我们产生这种情绪和感触呢?我们看建筑到底在看什么?如何看懂一个建筑?
今天我想在这里谈谈如何深度地系统地学习和分析已建成的建筑。让没有基础的盆友通过这个过程完成对建筑学的基本了解以及明确将来需要学习和拓展的方向。其实如何进行案例分析不仅仅是帮助非专业的同学自学建筑学,也是一个本专业学生学习生涯所面对的最基础却又最高深的问题。
大部分建筑学同学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崇拜懵懂地请教前辈,怎么才能学好建筑设计?前辈抬起头,含着笑对你说:
其实这都是扯淡,说没办法教或者将建筑学的成就归结在"感觉"上的论调都来自于国内不系统不专业的教学方法。老师评图就没有评判标准,学生何尝又能建立审美逻辑呢?到最后建筑学在国内就变成了中餐菜谱里的"适量",分寸的掌握全靠"经验和天赋"的拿捏。
而将建筑学与玄学相区分的根本方法,就是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以及合理合适的量化标准。这门学科不像一些其他学科只在探讨虚拟的摸不到的概念,最好的建筑学教材就杵在地上供你学习,只要愿意走出去,就能看到摸到听到,也还没听说过有晚上偷偷跑掉的房子。这种情况下住在纽约这种城市对于学习建筑可以算是占尽地利。然而即使不具备这种条件也不妨碍我们通过资料,理解,操作去系统地学习和分析某个建筑。
进入正题, 那对建筑案例的深入学习应该包含哪些层面和步骤呢?我在这部分会先罗列一遍提纲,稍作解释,然后以案例的形式带着大家进行一次实际的逐条分析,所以开始看得云里雾里不用着急。
1.Architectural Intent(建筑意向)
建筑意向指的是停留在文字和图片层面上的建筑师的设计想法,通过平面,剖面,渲染等平面媒介以及建筑师对建筑的设计说明来表述建筑。多数时候我们受限于手上掌握的资料或者是媒体传递的深度,对建筑的学习容易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于是我们过度美化了这些"表达"的地位和作用,或者发现自己看了很多还不会做设计,其实就是浮在表面了。
- Abstract(概要)
类似于设计说明,关于设计的背景,面积,位置,造价,年份等等,也包含设计师的设计思路,特殊材料,构造的运用
- Architect(建筑师)
了解建筑师,尤其是出名的建筑师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他们擅长的设计手法以及在该项目中的运用。更可以看到该建筑师与之前之后作品横向比较有哪些进步或不足。
- Plan(平面)
- Section(剖面)
平面和剖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建筑的program,空间,空间的组织方式,更全面地帮助我们在大脑中构建整个建筑。
附上剖面的意义以及绘制的教程:
熊大:剖面的力量—入选年度全球最佳建筑绘图- Renderings(渲染)
渲染是建筑师对即将建成建筑效果的预期,这块在国内做得是百花争鸣,但是真实建筑建成后少有与渲染图效果相类似的。
2. Site Strategies(场地因素)
场地因素是初期作用到设计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方案阶段需要分析的第一步。像气候,地质等自然条件,会左右建筑在设计和使用方面的一些地区差异性。再结合文脉,风格等人文考虑,更会进一步影响建筑的形成。
- Site forces(场地影响)
类似于气候,地质条件等外部因素,设计的时候要考虑降雨,雪压,防滑,地震等等问题。
- Site(总平)
总平可讲的内容非常多,涵盖很广。包括场地形状,高差,朝向等地理条件,也包括周围建筑对要建建筑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犯罪率,人口密度等一些非物理的特性。总平设计是一门学问,值得好好探索。
附上之前的关于如何绘制总平的文章:
熊大:信息与艺术—论MAPPING的启示性- Vernacular(本土化)
本土化部分包含为我们说的文脉,也包含了一些风格化的概念。说通俗点就是该建筑是否最终能融入场地。这个融入不一定就代表了服从,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像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一样的设计,也算是本土化的一种选择。
3.Environmental(环境)
环境是指回归到建筑本身的,和周围环境的结合。比如说怎么利用自然采光,在何处开口,如何落地,如何构成天际线等等。是一个把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因素的设计考量。
- Movement & Use(流线和使用方式)
流线和使用方式算是建筑方案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人从哪里进,流线怎么不冲突,都是设计中需要严格考虑的。
附上之前关于厨房流线的回答:
建筑流线到底应该怎样分析?- Natural Lighting(自然光)
关于建筑中关于自然光的设计有很多。也有康,安藤,阿尔托等一系列以此出名的大师。有无自然光的引入对建筑的使用感可以说天差地别。但是自然光又不是一个稳定的元素,怎么避免直晒,炫光,采光不足,一直都是建筑师善于把玩的手法。例子还有夏热冬冷,因为太阳高度角的不同,我们一般在设计中把夏天的直射光给遮挡住,但是同时把冬天的光引进屋里。
- Apertures(开口)
开口指的是门与窗的设立。在何处打开,面对的是什么,都受景色,隐私,光,安全性,方便程度的影响。
- Meeting the Ground(与地面衔接)
建筑如何落地?大部分建筑看起来像箱子但并不是箱子,不能建好了放在地上就行。一系列因素都要求建筑有地基来固定。以什么样的方式落地,在接地的地方如何进行雨水处理等等都需要被考虑。
- Meeting the Sky(与天空相连)
同落地一样,与天空相连可以看作两个部分,一个是技术方面的,对雨水,积雪的处理。另一个是设计方面的——形态和天际线。我们拿big在纽约做的高层举例:
高层不仅有它的使用意义,还有社会价值以及对城市空间的影响。big这个建筑的地理位置在水边,它利用了这个优势并且将它扩大了。第一个优势是形态的优势,不仅用斜面的方式最大面积地吸引了视线,而且这种形态像是一个边界的收脚,很像我们生活中的书挡,在skyline上不仅没有去阻挡身后的建筑,还给出了视野空间,同时也可以说以后不管身后的建筑再建得多高多夸张,它的位置也就是支撑烘托,自己也不落下乘。这是它做得很聪明的地方。第二个是城市意义上,Jacobs说一般城市的活力需要更多的沿街立面,然而作为把脚建筑它并没有这种需要承担的责任,所以可以充分发挥占地面积大的优势。
4.Code(规范)
每个国家都有建筑规范,建筑规范的意义是为了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比如楼梯扶手的高度设计,就是为了防止人摔倒而设置的规定高度。但是机械地背数据没什么意义,更重要的是去理解规范的设定,比如为什么阳台栏杆的扶手高度要高于楼梯扶手呢?(因为重心高度问题,站立的重心和下楼梯的重心是不同高的)
- Building Type and Egress(逃生)
我们看到的大量伤亡的建筑事故基本都是火灾造成的,包括911,也是大火烧化了钢结构造成的坍塌。所以建筑设计都得设置防火设计,要求你不管在建筑的哪个位置,附近都有能逃生的安全楼梯。
- Sprinklers and Accessibility(防火措施)
我们说的逃生算是被动式的防火,但是建筑还有一些主动的防火方式,比如喷淋,防火卷帘等等,以确保第一时间火势的控制。
5.Integrated Strategies(暖通)
暖通是建筑的附属物,却是现在最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再漂亮的建筑如果暖通做得不好也会让使用者不停骂街。
- Air Systems(通风)
- Geothermal Systems(温度)
这里没有太多好解释的,我们可以在案例里说。
6.Structure(结构)
结构是建筑中的重中之重,重要到这里没办法展开讲。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结构不应被当做你做完设计后再盲目安插进去的附属物,而应伴随着设计一起进行,像人体的骨骼一样重要。
附上之前的一个回答,如何将结构和建筑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
你认为最好的住宅居所是怎样?也可以关注我的专栏,会不定期更新结构的知识:
熊大的书屋一般来说建筑中的结构主要是抵受两个方向的力,一种是水平方向的,一种是垂直方向的。
- Gravity Loads(垂直)
建筑的自重和承重,通常通过梁板柱等基本结构单元进行力的传导。
- Lateral Loads(水平)
水平方向指的是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很多人以为水平荷载不重要,其实是完全错误的。阻碍一个楼能建多高的从来都不是源自这个楼有多重(垂直),而是这个楼抵抗风阻的能力。就比如我们小时候搭积木,越往上越屏息,生怕呼出的那一点点气把积木吹塌了,这就是我们不自觉地通过经验掌握的自然规律。而且搭了再多年积木,也没见过最下面的木块被压碎了的吧,所以水平荷载才是建筑一直在挑战的难点。
7.Construction(构造)
指的是建筑构件的组合和搭建方式。构造同结构一样是建筑的一个大项,构造的设计和施工水平直接影响建筑的直观呈现结果和使用质量。梅恩盖里的建筑总漏水,就是因为复杂构造处理时产生的误差。所以往往我们用眼睛就能直观定义建筑的高级和普通,区别就体现在构造上。
- Structural Steel Elements(钢结构)
- Structural Concrete elements(混凝土)
- Structural wood elements(木)
三大类结构类型分别是钢,混凝土,木。这里因为木的特殊性按下不表。钢和混凝土一般是大型建筑中我们最为熟知的结构方式。钢结构又由于它的生产便利性,轻,形态可变,施工便利性(螺丝就能拧)等,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不二之选。
- Joints or Connections(节点)
节点是各种构造零部件链接和组装的方式,再复杂的建筑组装起来也都是基于每一个小小的节点。学好节点可以帮助掌握各种构造变化。
- Wall Detail(墙体大样)
- Corner Detail(转角大样)
大样通过剖切从头到脚整个建筑细部的方式呈现出真实的建造状态和工序。这些图纸一般用于指导施工,是从纸面转化到真实建造的解码图。也就是说学习大样等构造知识才能让你的建筑不止是停留在假想上。做出亮眼的设计不难,设计出来能否建造到同样的水平才是衡量一个建筑师能力的标准。
案例分析:Parrish Art Museum
1.Architectural Intent(建筑意向)
- Abstract(概要)
Parrish Art Museum是坐落于长岛东端的艺术家工作室。可以看到,方案提取最简单的坡屋顶的造型比例来设置成单个画廊空间的基本模数。然后将两个基本的形体对称放置在一起,通过挤压得到了中间作为主要流线,两边全是画廊的空间。
该方案的平面布局也因此变得有力而有序。十个阵列的画廊定义了博物馆的核心空间。而且通过在固定的结构网格内重新布置隔墙,可以很轻易地按需要调整画廊的空间尺寸和比例。在核心画廊的东边布置有行政,仓库,车间和装卸码头。而画廊的西边是大堂,商店和咖啡馆之类的公共区域。于是设计通过东西向的线型分割把建筑的使用流线性很好地区分了开来。
结构上呈序列的柱,梁和桁架定义了建筑物的统一主干。它的实现得易于本地的建筑材料和直接的建筑方法。建筑的混凝土的外墙好像书挡一样支撑着建筑,同时长座椅伴随着墙被浇筑于地基上,用于坐下和观察周围的景观。建筑物通长的大屋檐为户外门廊和露台提供了庇护所。
建筑物的东西向布局是直接为了获取北向的采光而采用的(北向的光是温柔的自然光,而非南向的直射光)。这个布局方向,以及它在场地内的对角关系,更大可能地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并进一步强调了建筑的极致简单的形态和比例。
- Architect(建筑师)
Herzog & De Meuron(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名字因为鸟巢的设计而第一次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实际上他们早在2001年就获得了普利茨克奖。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他们在材料和构造上的运用和创新可以说到了极致的地步。
我们寻找的材料,要像日本的樱花一样美到令人叹为观止,要像阿尔卑斯山一样密集而紧凑,要像海洋一样神秘而深不可测。我们一直在寻找与自然现象一样智能的,多用途的,复杂的材料。换句话说,这些材料不应该仅仅震惊艺术评论家们的眼睛,而更应该能有效地吸引和感染我们所有人的感官——不只是视觉,也包括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 Plan(平面)
地址: Parrish Art Museum, 279 Montauk Highway, Water Mill, NY
面积: 34,400 sq ft
尺寸: 长: 615 ft 宽: 95 ft 高: 32 ft
费用: $26.2 Million
层数: 一层(服务用房在地下室)
画廊总面积: 12,200 sq ft
藏品面积: 7,600 sq ft
展出面积: 4,600 sq ft
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规整的结构排布,以及贯穿东西向的核心长廊。功能布局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到,西边更多是公共空间,而东边是辅助功能。核心的画廊位于中间。虽然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但是由于构造,结构,空间设计的关系,真实的建筑体验一点也不平庸,建造费用更是高到了2620万美元。
- Section(剖面)
剖面是帮助我们理解空间样式,基础结构和构造形式的最好的方式。通过一剖就让我们看到了门,窗,屋顶形状和构造,地基做法等等。包括我们设计中的长椅等细节也躲不过剖面的一刀。
对称,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手法。对称带来的结果是空间的秩序感和方向性。上面的这张图还配上了中廊的照片,但其实不配照片我们也应该想到这种连续的重复能带来的那种指向和力量。而这也是该设计的核心。
- Rendering(渲染)
欧洲公司就喜欢这种灰色的风格,倒是也符合长岛的气候。你会发现在这种著名公司做的效果图利,更注重氛围的营造而不仅仅是传递设计的基本信息。
2. Site Strategies(场地因素)
- Site forces(场地影响)
长岛的气候与美国东北部的其他沿海地区类似;它有温暖潮湿的夏天和凉爽潮湿的冬天,被某些定义划分为潮湿的亚热带地区。位于大西洋边的好处是下午的海风可以在温暖的月份里缓和炎热,还可以限制雷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长岛气候温和,每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400至2,800小时,年平均降雪总量约为20至35英寸(51至89厘米),北岸和西部的平均值高于南岸和东端。然而,在有记录以来的冬季,岛上的某些地区可以看到高达75英寸(190厘米)或更高的积雪。
综上我们可以得知计算屋顶荷载的时候要算上雪的重量。
长岛相对来说算是容易受到飓风影响的地区。虽然它偏北的地理位置和较冷的水温会弱化风暴,但是至今已经有两个未命名的3级风暴登陆长岛了。2012年10月29日,飓风桑迪造成了90%的长岛家庭失去电力,损失估计在180亿美元。
综上我们得知,即使是平层的建筑,抵抗风阻以及积水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考量。
- Site(总平)
建筑的东西排列允许朝北的天窗为画廊空间收集柔和的自然光线。这种方向也在场地内形成了偶然的对角关系,创造了不断变化的建筑透视角度,可以让人在场地上走动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到建筑的比例和形态上,而不至于单调。博物馆被置于一片原生的约克草大草地上,代表了长岛美丽的自然景观。
- Vernacular(本土化)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使用本地地区的建筑风格来为他们的设计提供灵感的方向上已经坚持了很久。这使得他们设计的建筑物虽然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但却并不会对建筑物的居民和使用者造成突兀的感觉。
他们之前的一个项目Travole Stone House就是提取了当地种橄榄的农民传统住宅的形式和材质。通过新的手法重组这些元素,HdM创造了一个现代和创新的住宅,同时也对Travole的历史建造表达了尊重。
同样,他们在PAM中也做了类似的尝试。建筑造型的提取源自于当地很多由谷仓改造的小型画廊。好玩的是这个项目最初期的方案是类似很多谷仓的集合和拼凑,创造出各个独立的工作室:
然而由于预算的原因,就改成了现在的半价硬又直。但是原理依然是做提取。
3.Environmental(环境)
- Movement & Use(流线和使用方式)
中央走廊决定了通往各个空间的活动,该走廊与建筑物的方向平行,以便于进入建筑物的所有区域。压缩和扩张也是博物馆设计中重要的空间变量。脊柱较小,而画廊较大的这种变化会使人在进入画廊时更有一种先抑后扬的感官体验,阅览艺术品的心情甚至会变得更好。
- Natural Lighting(自然光)
光是PAM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为了创造理想的画廊空间,Hdm借鉴了前面提到的艺术家的谷仓工作室,阁楼和长岛本身。
自然光线轻轻地滤过朝北的天窗,照亮白色的墙壁,将光线反射到木梁和混凝土门上。朝南的天窗和人工灯可以周期性地增加亮度并创造更加均匀照明的空间。
下图可以看到十个画廊对应的天窗位置。北侧的天窗明显大于南侧。
- Apertures(开口)
设计师在墙壁上使用开口将视野框定到周围的草地,同时也将外面的光线引入室内。大开口仅用于入口,咖啡厅和礼堂区域,以柔化建筑外部到内部的过渡方式。
主要的画廊空间是封闭的,除了位于最大的开放画廊两端的两个狭窄的落地窗。如下所示。
所有的开口好像都不考虑预算地尽量减少了玻璃分割,这样保持了该设计所追求的简洁与纯净,同时也避免光线射入和人往外看时被打扰。
- Meeting the Ground(与地面衔接)
宽敞的混凝土露台环绕着建筑,形成了一个区域。虽然被悬垂的屋顶遮挡着,但这里仍然成为了画家们创作的一个主要空间。
建筑的开放性创造了这样一个灰色区域,人们被鼓励坐在沿着承重墙建造的长凳上。 把室外设计成这个博物馆的一部分也是设计师最初就考虑的。
屋顶延伸到露台上方,以保护区域内的人们免受阳光和雨水的直接接触。设计师将布满雨草和砾石雨水花园设置在了露台的,避免了建筑被流出的雨水侵蚀。这个花园在建筑物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一个非常小的缓冲空间。
- Meeting the Sky(与天空相连)
博物馆的比例形成了与天空的独特互动。随着人们在建筑周围移动,线条从长静态线到A型的短动态线急剧变化。周围露台的景色也随着这个系统戏剧性地变化着。
白色的屋顶融入天空,甚至在夜晚几乎看不到它。伴随着刚才提到的角度变化,创造了一个捉迷藏般的美妙效果,最终在尽头找到建筑最有趣的那个部分。
4.Code(规范)
5.Integrated Strategies(暖通)
6.Structure(结构)
7.Construction(构造)
码了几天了发现越写越多,不仅四个部分没有完成,还有视频和建造照片没有放上来。先各扔一张图吧,后面慢慢更起来。看在码这么多字的份上不要光收藏,点个赞吧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5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在建筑师的眼中,什么是好的医院建筑?
建筑设计如何从概念设计入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