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艺术家葛宇路做了一件作品,名字便叫《葛宇路》。作品的内容,是他用自己的名字做了一个路牌,安放在了北京的一条无名小路上。时间长了,人们便真的以为那条路叫做「葛宇路」,这一地名也被各个网络地图软件收录其中,葛宇路也真的拥有了一条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路。作品展出后,引起了社会的讨论,他私设的路牌被拆除,新路牌建立,同时,艺术家本人也因这一次网络热议成为了一位的热点人物,俗称「网红」。
8月18日,葛宇路带着自己的行为艺术作品《Cool》参加广州扉美术馆的多人展览《劳家辉:自助庙宇》。他的这件作品,是让自己从抵达酷热的广州,到参加完毕展览开幕式的过程中,从头到尾不出汗。
这次展览的策展人宋拓很喜欢这个想法,为了做到这一点,美术馆方面组建了一个配套团队,负责带着发电机、电风扇和冰块围绕在葛宇路身边,以确保无论广州当地天气如何,他身边的气温始终处于一个「天寒地冻」的广州。
这个作品的用意也和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葛宇路》近似。葛宇路看来,「一般优雅的人都能够随时随地控制自己出汗的时间和地点,可能白天得一尘不染,一滴汗不出。晚上到健身房再去挥汗如雨。而对于被许多劳作的人来说,他们是无法控制这些事情的。」为了让自己显得像是一个「优雅」的人,葛宇路还专门做了一套「土味」的西装和一个油头。在葛宇路到达广州后,他便被整个「制冷团队」围绕着。当他本人冻得够呛的同时,整个制冷团队的所有人却汗如雨下。这些人,恐怕便不属于葛宇路所说的「优雅的人」。
这件作品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和《葛宇路》近似,那就是太过浅显了。在艺术创作中,不乏由一个点子派生出整个作品的情况,可既要保证灵感的新奇,又要让作品经得住思考,需要的不是创作时的冲动,而是激情退去后的精心打磨。而这一点,从作品上很难看到。
更大的问题是,葛宇路的整个作品,都无法褪去一年前的「网红味儿」。在他身后的工作人员打着写有「葛宇路」字样的牌子,一如古代官员出行时打出的牙旗。葛宇路参展的排场和派头像是一个领导或是明星,我们固然可以说,这种造星的感觉本身可以带有一些讽刺的意味,但就整个作品而言,过于喧宾夺主的阵仗反而会冲淡作品本身便不复杂的主题。如果说他的这趟行为放在短视频平台而非展览空间内,恐怕和作品本身的气质更为契合。
至于这个展览策展人宋拓的态度,倒也算得上坦荡。他在接受雅昌的采访时表示,自己完全没有考虑葛宇路这件作品的意义:「觉得没有意义,因为学术就是狗屎。」他认为,与艺术家的身份相比,葛宇路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网红」,「冲这一点来说它是不是艺术不重要。」至于本行做艺术家的宋拓为何要来做策展人,他的说法也非常直接:「策展人这种活儿动口不动手,挺适合我。而且也有策展费,这个很重要,我太穷了。这个项目的特点是从策划到完成,时间都特别短,一个月就搞定了。」
除了《葛宇路》,当时一同被讨论的还有他的另外一件勉强称为作品的作品:「假阳具」事件。这个作品更为简单,就是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办公楼的国旗杆顶粘了一个假阳具上去。去年,在回答:
如何看待葛宇路的假阳具事件?时,我说:「「假阳具」事件会为葛宇路带来关注,也会带来一些粗浅的解读。把他当成一个恶作剧分子的人,会比解读他艺术的人多得多。这有点像是演员「定型」,只能演某一类角色。对于年轻的艺术家来说,除非自己追求的就是做一个毕生以「吸引眼球」为己任的艺术家,否则,这种潮水般的关注和误读,反而可能会断送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一年过去了,葛宇路做的这件新作品中,依旧透露着他创作的惯性、突破自己的难度,以及「网红」身份给他带来的阻力。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翁昕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