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布莱恩特的球风是怎么转变的?

​科比-布莱恩特的职业生涯,到底是怎么打球的?


当这个问题越过纸面被我们的视网膜接受再由大脑消化之后,会有无数的影像资料和形容词句以碎片的形式为这个句子做出注解,但或许连我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些碎片都只关于段落,而不是整篇名为科比-布莱恩特的文章。


当我们谈及突破时,是2004年科比越过防线迎着德怀特-霍华德劈扣的紫影;当我们想回忆他的面框单挑,又是2006年的科比面对伊戈达拉连中三分时的血腥复仇。


不同岁月里的科比被我们粗暴的用并不怎么高明的手法人为剪辑在一起,所形成的印象既不精确,也没有充分的尊重这位常被冠以most skilled之名的伟大球员,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如何斟酌着队友特性、球队风格、身体状况和技艺多寡,逐渐调整自我的。


科比的比赛是如何变化的呢?



第一段值得重说的时光,来源于2001年。


在那个传说中每天都需要投中2000记中投的夏天结束之后,科比-布莱恩特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飞跃,从一个还不错的全明星一跃成为了联盟TOP5级别的统治级巨星,把Ok变成了OK。


如果要用关键词组合的方式来概括这个阶段科比的特点,我们选出来的词条是:高位强解法;运动能力和速度;空切手;副攻手;极具热情、破坏力、步伐与对抗的单防锁。


先说高位强解法。


作为一个伴随科比整个职业生涯的名词,在球队战术失效、难以得到空位时用个人超凡的对位单挑能力终结回合几乎成了科比这个球员的象征。而中距离作为科比的傍身神迹之一,自然是科比应用强解时最爱用的手段。但是,科比在2001年强解的方式,或者说作为鲨鱼身边的阵地战副攻手强解的方式,与之后的赛季里是不同的。


鲨鱼虽然传球出色,但并不具备加索尔那样拉到罚球线区域做策应腾出内线空间的能力,他在无球端给持球科比提供的空间帮助仅限于冲前场篮板和在近框位置接球二次攻框,而鲨鱼的战术价值又注定了他不可能替别人让位。换句话说,科比无法和鲨鱼争夺落位权,他的进攻不可能是静态的,像08年之后许多人所熟悉的那样——要位、靠、接球、打。


这注定了两件事:


——副攻手版科比发起进攻的位置不会离篮筐太近。并且在遭遇协防后会有大量突破急停


——会有更多更花哨的运球前置,这不仅仅是很多人口中"后期科比更简洁了"这种由技术决定的个人意志(当然也有这方面原因),而是让出近框落位权又无法一步过掉对位人时的刚需。


P1:切入,投篮假动作接刺探步回拉,变向后跳投。



P2:这是一次自己从三分线外运球,自己落入背身位置的一次翻身,在动作和发力方式远没有之后的日子来的顺畅之余,还要注意到这种全程由自己运球的罕见发起方式。



P3:另一次典型的世纪初科比式进攻,自己突破至中位,短暂停球加变奏,转身入禁区。在现代篮球环境下,科比根本不需要再中位降速;而如果是中后期科比,则一开始就会在这个位置接球。



除此之外,2001年作为科比运动能力最好的年份,自然有足以让01年外号还不叫黑曼巴的科比,有与他另一个外号十分相称的进攻。一方面,鲨鱼的一传、三角进攻所需角色球员水准之上的上球能力,让科比成为了一个极被低估的弱侧切入手,和一个转换进攻中很有破坏力的侧翼。


另一方面,01年科比的突破与2003赛季他开始增重变成"小马龙"后的突破有着泾渭分明的区别——具体体现在一次进攻中变向的能力、动作幅度、以及对于每次突破中干净甩开身位的需求。


P4:科比在弧顶挡拆,弧顶第一次变向造成换防,第二次变向完全甩开防守人后抛射。



P5:突破起速中面对协防手利落转身后挑篮。


如果是2006年前后的科比,这两球不需要在意摆脱情况,如果是2008年之后的科比,这球会打的更黏、更密,更倾向于利用身体接触后节奏改变换出手空间并获得造罚球的机会。


2001年的科比,从球场上来看,未必能比2002年夏天那个增了七公斤体重,着意练过背身单挑和三分的科比,在"哪一个是更强的OK时期科比"这个辩题里胜出。但是,2001年的科比还没有高速膨胀的野心,更衣室里吵吵嚷嚷的拌嘴,还不会在一场比赛里就随手出手接近鲨鱼两倍的投篮。


他是联盟前五级别的球员,但却还是一个甘愿当副手的联盟前五,依然会默默做他2000年的工作,却能在鲨鱼需要他时刷出48+16,这是一种独特的、更能代表OK的、他今后生涯中再未有过的比赛模式。


下一段值得重说的时光,当然是2006年。


要描述2006年的科比,两个字就够了。一个字是肆,恣肆的肆;另一个字是狂,狂妄的狂。


说他豪放无顾忌,是因为那个夏天他用不懈的力量训练,给02年夏天以来所增长的肌肉披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铠甲,那是他作为"小马龙"这个身份,个人力量和对抗的巅峰,这种对抗让他不需要复杂的运球、不需要细密的变向,遇上大部分对位者,他只需要下压身位、沉肩拉步,就能直接逼近篮下震开对位。


P6:比起01年,你能明显察觉出他们的突破风格变化。少了"躲、绕、挪",多了"撞、扛、压"。



科比的长距离投篮或许来到了生涯巅峰。06年的他,每场有57%的出手在16英尺之外完成,排除掉已经完全不能突破的2016年,这是科比实际上最爱强投长两分和三分的年代,但他却维持了在那个年代侧翼里足称顶尖的投射效率。这让他有资本在联盟任何一个防守者脑袋上出手一整晚颜射,让比尔-西蒙斯说出"科比和卡特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能在面对布鲁斯鲍文时,在18英尺开外就统治一场比赛"。


P7:人人都以为这种"麦迪式干拔"是科比的标签,但实际上,科比只在这两年会如此大量的用这种方式出手。



除此之外,没有了鲨鱼的束缚,再加上06年的湖人根本不足以组建独立于科比之外的进攻套路,整个球队的资源完全服务于一人,科比在整个职业生涯第一次(事实上也是唯一段时光)获得了落位自由


当最具备技巧技巧的球员获得了最强的对抗、最充沛的体力、最好的远射把握和最自由的攻击位置,用"恣肆"来形容,恰如其分。


但要充分理解这个阶段科比的技术风格和打法变化,就得认识到这个时段科比的"狂妄"。


我们常说的,具备全方位进攻技巧的人往往都有滥用自己能力之嫌。这不是科比一个人的毛病,明白自己三分有亏的,往往就会审慎的谋求近框终结;知道自己不擅长中距离的,自然不会没事就在罚球线上下晃悠,他们都会因为自己的记忆缺陷而更谨慎的规划自己的进攻——但那些可以在半场区域随意开火,单挑挡拆样样精通的万花筒们的眼里,任何空隙都会让他们觉得"我可以出手了",所有位置在他们眼里都是有自信的甜区。


在这段时光里具备充分落位自由和禁区空间的科比,却并没有控制自己攻击位置的欲望,我们来看一些图,并记住这些处理。


P8:科比接球,翻身转面框,干拔。连贯到用试探步衔接一下都不肯。



P9:一次标准的三角落位后拉空强侧,科比背身、观察转面框,拔。



在06年科比真正得高分的比赛里,他在跳投前和人进行身体接触的欲望并不强。当他在中位持球时,即使面对undersize的对手,科比也并不会总是用对抗和背身多向里压哪怕一步,以获得离篮筐更近的出手位置和罚球机会。


这是一种傲慢和矜持,而彼时的科比也的确有这种傲慢的资本。


除此之外,队友策应能力的变弱和全队进攻悬于一人的方式,也让这个时期的科比在无球端很少在和自己无关的战术里做出移动,而是站在侧翼或者中位等球。



2008赛季,科比在06、07两个赛季的傲慢和09、10两个赛季的精确之间做了一个综合,成就了我们所见的系列赛场均两罚球屠杀马刺的样子;2009赛季,日益成熟的湖人队在带着复仇的欲望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冠军球队之余,科比也为了冠军进化成了他职业生涯最精确、最接地气的样子。


几个变化:


——科比又一次失去了完全的落位权,虽然湖人的内线群不像奥尼尔一样,但依然足够让科比的活动空间再次收束在两腰以上。鉴于科比的落位自由有所缩水,他在个人进攻时的选位也更精细,开始有意识的将自己的启动位置在甜区集中。


——科比比之前的任何赛季都更多的参与外围的无球跑动,这是由他内线搭档的特质决定的。鲨鱼的活动范围注定了外线与他的传跑配合会限于在弱侧空切,而大加索尔在罚球线以上位置的轴心功能,能让他更多和后卫做手递手配合,让后卫更多的参与两翼切出。


——以及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无论球最后有没有传给科比,无论这个战术是否是给科比叫的,科比都无时无刻的在进行对抗和要位。他依然保留着二十英尺开外在任何人脑袋上开火的能力,但他最爱用的投篮方式,从刺探步后的"麦迪式颜射",转向了肉搏战里的对抗后投篮,在那些06和07两个赛季科比会转面框直接干拔的机会里,科比会更倾向于"多压一步"。




我该怎么形容和解读这个特点呢?或许,在波士顿的耻辱落幕让他意识到了紫金军团不能依靠贵族气质来击垮三个对冠军的渴望丝毫不逊于他的球员,他必须身先士卒,像旧社会压迫佃户的地主一样压迫对位者让出更深更便于进攻的位置,榨取他们的恐惧和疲惫,从而带动湖人军团的所有人都主动卷起裤腰带,下入泥泞里挣扎。


另一方面,时光也在悄然削夺他的运动能力,他已经不像01年前后能用速度直接摆脱,也不能再随时翻弄起他的力量,轻易碾压二三号位上大半球员——"老子就是要在这投一个因为我今天心情好"的回合里,逐渐混入了一些"我想去更深的位置但协防来的这么快我只好在这个位置急停了"的部分。


10年的科比开始逐渐归于静态,11年的科比因为手指伤让我们留存了一点"这都是因为伤病他还没老"的念想,然后到了2012年次轮,年老的湖人遇上雷霆的风暴军团,动态进攻天赋爆表的杜兰特威少,对上了已经逐渐失去了动态天赋的科比,那是一轮对科比防守烈度极高的系列赛,而我们看到的是.......


——科比已经无法用力量压制塞弗罗沙和詹姆斯-哈登,如果不借助掩护,他甚至一场都要不到几个10英尺以下的位置。


——他的速度无法摆脱防守人,这让他损失了大量切入和绕掩护机会,在对位进攻中常常被对面完全罩住。


于是,那轮系列赛的科比向我们完美诠释了一个身体已经老去,但心还没有或者说还不愿意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的统治级巨星,是如何用高位擦着对方指尖出手的投篮,用离篮筐800米远的背打,用纯粹的手感来努力为自己保留尊严然后又宣告失败的。


P12:科比想如同三年之前一样完成一次要位,但被从禁区边缘一路推到三分线。



P13:想想06年科比做这个动作时防守人会给他留下多大的空间?图就在上面。



P14:动态素质的下滑带来摆脱能力的下降, 而摆脱能力的下降,就势必需要科比用更多的脚步(容易招致协防),更更大的动作幅度(投篮稳定性下滑)来换取出手空间。



最让我辛酸的来自于这个球。


科比在三分线外面对从来不以速度见长,当时已经接近38岁的老鱼。这是一个必须要打,并且必须打进的错位,科比势必会用自己对老鱼最有把握的进攻方式终结,而科比最好的选择居然是——从三分线外就转入背身一下一下往里压,最后还被迫调整了出手弧度,这就是2012年科比摆脱能力的完美写照。



有人问过我,乔丹和科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除了老生常谈的手掌大小、弹跳等东西,我想有两点是科比作为最像乔丹的人,究其一生也注定无法跨越的天堑:


——1998年35岁还略有些受困于膝盖的乔丹,启动速度依然足以和08、09两年的科比比肩。还能在总决赛G6的第35分钟,在handcheck下,一步过掉拉塞尔造罚球。


这是运动能力的天堑。


——哪怕是三分时代,对于球员而言,最高效的地方依然还在篮下。一个球星攻框的能力、近框要位的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球员的效率。因此,大多数球星到了晚年都会修习背身,这就是因为他们的面框已经无法从高位摆脱对位人,需要一个办法来让自己的初始攻击位置就在篮筐附近。


乔丹也经历过这些,而他在后三连不断训练力量,落入三角深位近框后仰和转身袭篮,用禁区里的身体接触来造罚球维持效率,科比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因为科比在面框能力衰退后,身体和膝盖无法负担起乔丹后期的增重,自然也就无法具备要位优势,因此越到晚期,科比就离篮筐越远。


这是身体负载力的差距。


这就是科比,在漫长职业生涯里,有意的和无意的,主动的和被迫的,进攻细节、选择和位置的不同取舍和变化。看看他06年在全联盟脑袋上随性乱拔的狷介和狂妄,再看看他12年面对38岁的德里克费舍尔尚且要绞尽脑汁一下一下往篮下黏的艰涩,我们也只能感慨一句:


在衰老面前,众生终究平等。


欢迎关注公众号:安可的五维口度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安可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评价洛杉矶市宣布将8月24日定为科比布莱恩特日?
如果科比·布莱恩特穿越到现在会怎么打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