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革命性的人机交互方式会是什么?

抛砖引玉了。

我期待看到的下一个人机交互大动作是 multimodal interaction多模态交互。一些别的回答已经提到,但我想要深入讨论一下。

这个词在人机交互领域其实已经存在几十年了,指的是一件事可以通过多种交互方式做到。很多小范围的交互实际上也已经达到了多模态,比如打字输入这件事,你可以在实体键盘上打字、可以在触屏键盘上打、可以用触控笔或手写输入,也可以用语音输入。

但是,我们离真正的、全面并且无缝衔接的多模态交互,还差那么一点。


首先抛出利益相关,我是做无障碍交互设计的,就是针对有视觉/听觉/肢体/言语/认知障碍的用户做设计。

无障碍领域的一大基石是,

所有人都在某些时候是残障人士

视觉障碍,可以是眼盲,也可以是开车的时候眼睛放在路上没法看手机。
听觉障碍,可以是耳聋,也可以是在嘈杂的餐馆里听不清朋友说话。
肢体障碍,可以是截瘫,也可以是做饭的时候腾不出来手操作手机。
言语障碍,可以是失语症,也可以是出国旅游无法和当地人沟通。
认知障碍,可以是阿兹海默症,也可以是忙了一天累得脑袋转不动。


用户(人)与设备(机)之间的交互,是由 输入 (input)输出 (output) 两部分组成的。任何输入或者输出方式都要通过用户的某个感知能力才能成立。

目前主流设备中,普遍的输入和输出模态有以下几种:

任何障碍,无论是永久性的障碍(如眼盲/耳聋),还是情境性或临时性的障碍(如开车/做饭),都会影响到用户某些模态的感知或操作能力。


换句话说,

任何人,在任何场景下,任意一个输出或输入模态都可能受到限制。

但是,反观我们现在主流的产品交互,绝大多数都是基于「视觉输出」+「触碰输入」。即便是已经达到多模态交互的操作(比如打字),仍然是视觉+触碰为主、其他模态为辅(仍然要先按下语音输入按钮,然后才能开始通过语音打字)。

这显然无法满足现代人更加多样、更加动态的设备交互需求。要不然每年也不会有那么多车祸是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机导致的了。


真正的多模态交互,是任意一种输出/输入方式,都可以被任意另一种所取代。


再加上ambient computing带来的情景感知和智能辅助(见 @吴升知 的回答),这就可以非常厉害了。

这个概念实际应用起来会是怎样?


早上闹钟刚响,迷迷糊糊地睁不开眼睛(视觉障碍),我跟系统说"关掉闹钟"来停止闹钟。系统检测到我起床了但睁不开眼,开始用语音播报现在的时间、今天的天气、新闻、日程。

考虑到我刚起床有点迷糊(认知障碍),它特意采用简短、语言简单的版本来报新闻。

我用电动牙刷刷牙的时候,听不清声音(听觉障碍),系统就自动切换到显示模式,让我用眼睛接着读新闻。

刷牙的时候只有左手能操作设备,用起来不灵活(肢体障碍),但因为在刷牙我也没法用语音操控(言语障碍),所以系统把UI调整为适合我的模式,显示出超大颗的"上一篇"、"下一篇"按钮,方便我点击。


看,起床不到10分钟,已经遇到了所有类型的障碍。你确定你真的是个所谓的"健全人"吗?

即便不考虑情景感知的部分,多模态交互本身也是成立的 —— 笨办法就是,可以让用户主动以当前能够使用的操作方式切换到另一种模态(比如"OK Google,把新闻读给我听"、点击按钮切换到显示模式继续看新闻)。

语音交互虽然已经进入主流,但是使用场景仍然非常有限,无法全盘代替视觉+触碰交互(所以视障用户才需要用读屏软件这么笨重的解决方法)。我认为完全可以替代视觉+触碰的的语音交互会是多模态交互的下一个突破点。

不对用户的感知/操作能力做出任何假设、并且可以在不同输入/输出方式间切换自如,这才是真正友善包容、以人为本的交互方式。


如果对无障碍设计或"所有人都在某些时候是残障人士"这个概念感兴趣,我在这篇文章里有深入讨论:

夏冰莹:从无障碍设计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设计师

也欢迎关注专栏「无障碍,是每个人都被世界善待」,以及公众号「无障碍设计研究小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夏冰莹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4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评价TDIG?
苹果公司在其最拿手的人机交互上犯过什么错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