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引入同伦群,同伦群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总结一下学了那么久的同伦论吧

  • 虽然说代数拓扑学家的梦想是做出同胚分类,但若真的能构造出拓扑的全性不变量(即两个空间同胚当且仅当这个不变量相同),它必定是和拓扑分类一样复杂的东西,难以计算,没有意义。所以研究一个更容易计算的不变量是更切实际的选择,而容易越计算的东西丢失的信息也越多,同伦不变量就是一个nontrival的平衡点

一.引入同伦群的原因,同伦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空间的同伦类型,在整个同伦论中,同伦群是同伦论的核心。

同伦群 \pi_{n}(X,x_0) 的定义是 S^nX 的保持基点同伦类 [(S^n,s_0)\longrightarrow (X,x_0)]=\langle S^n, X\rangle

而说到同伦群就不得不说CW复形,是因为我们有下面定理

CW approximation :对任何空间 X ,都有一个CW复形 W ,和弱同伦等价W\longrightarrow X (即诱导所有阶同伦群的同态 \pi_n(W)\longrightarrow \pi_n(X) 是同构)。值得注意:弱同伦等价只是一个连续映射,并不是等价关系

而又有定理告诉我们弱同伦等价诱导任意系数的同调和上同调的同构,这就非常有意思了,同伦群和同调群两大不变量都在弱同伦等价下不变,所以我们只需研究CW复形的同调或是同伦就能很大程度上推广到任意空间

CW复形是一个聚万千好性质于一身的空间,随便列举一下都可以说个两三行:

  1. 正规(normal)
  2. 局部可缩(蕴含局部道路连通)
  3. 任何CW复形 X 和它的一个子复形 A(X , A) 具有同伦延拓性质,即给定空间 Y 和映射 g:X\times 0 \cup A\times I \longrightarrow Yg 总可以延拓至 X\times I 。这个性质在延拓问题上有奇妙的作用:

为了延拓至 X (让上图交换),只需要在同伦意义下延拓(让上图同伦交换)即可,障碍理论的延拓思路就是如此

为什么说同伦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空间的同伦类呢?因为我们有下面定理

Whitehead's Theorem:

1.CW复形之间的弱同伦等价是同伦等价

2.若 X 是CW复形, Y\overset{f}{\longrightarrow} Z 是弱同伦等价,那么 f 诱导的[X, Y] \rightarrow[X, Z]\langle X, Y\rangle \rightarrow\langle X, Z\rangle 都是双射

我们知道,CW复形是由胞腔堆砌而成,而若解决了最简单的胞腔:球面 S^n 的高阶同伦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CW复形的同伦群。S^n 的高阶同伦群的计算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Serre在上世纪50年代用谱序列为工具,证明了

球面高阶同伦群 \pi_{i}(S^{n})i>n 时是有限群,除了n是偶数且 i=2n-1 时,此时\pi_{2n-1}(S^{n}) 同构于 \mathbb{Z} 直和一个有限群

所以我们只需要计算同伦群的素因子。

最新的进展是王国祯教授计算出了60和61阶球面稳定同伦群素数2的因子,证明了61维球面只有唯一的微分结构,并发表在Annals上。对球面同伦群我们还知之甚少,必须发展新的工具才有望解决

二. 高阶同伦群可以看成某个空间的基本群,球面的稳定同伦群

对任意空间 X,Y 我们有自然同构 \langle \Sigma X, Y\rangle \rightarrow\langle X, \Omega Y\rangle

所以 \pi_{n+1}(Y)\cong \langle S^{n+1}, Y\rangle \cong \langle \Sigma S^n, Y\rangle \cong \langle S^n, \Omega Y\rangle\cong\pi_{n}(\Omega Y) ,所以loop space的同伦群相当于都降了一阶

那么 \pi_{n+1}(Y)\cong \pi_{n}(\Omega Y)\cong\pi_{n-1}(\Omega^2Y)\cong\cdots\pi_{1}(\Omega^nY)

同伦双角锥定理:悬浮映射 \Sigma :\pi_{i}\left(S^{n}\right) \rightarrow \pi_{i+1}\left(S^{n+1}\right) 是同构当i<2 n-1 时,是满射当  i=2 n-1

推论:

n\geq i+2 时,球面同伦群稳定\pi_{n+i}(S^n)\cong \pi_{n+1+i}(S^{n+1}) \cong \pi_{n+2+i}(S^{n+2}) \cong \pi_{n+3+i}(S^{n+3}) \cong \cdots

三. 为何又要引入谱的概念来推广同调理论?

同伦群和同调的关系在很早就被发现:

Hurewicz定理:一个 n\geq 1连通(  \forall i\leq n , \pi_i(X)=0 ) 的空间 X ,Hurewicz map :\pi_{n+1}(X)\longrightarrow H_{n+1}(X) 是同构

这样的联系暗示着同伦论和同调论还有更深刻的联系,每个范畴上我们都可以把空间 X 到另一个固定的空间 K 的态射提取出来做出上同调理论,例如de Rham上同调就是在流形的范畴上把光滑函数 \Omega^{k}(X) 提取出来做出的上同调理论。

CW范畴内我们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任意给一个谱: \left \{ K_n \right \} 满足 K_n\approx \Omega K_{n+1}\approx 表示弱同伦等价),我们都有一个CW范畴上的reduced上同调理论 \tilde{H}^n(X)=\langle X, K_n\rangle ,和unreduced上同调理论 H^n(X)=[X, K_n][-,-] 表示映射的自由同伦类,即无需保持基点)

对任给的CW pair (X , A) ,都有长正和列

\cdots \rightarrow H^{n}(X/ A) \stackrel{p^{*}}{\longrightarrow} H^{n}(X ) \stackrel{i^{*}}{\rightarrow} H^{n}(A) \stackrel{\delta}{\longrightarrow} H^{n+1}(X/A ) \rightarrow\cdots

而当 K_n=K(G,n) 时,这个上同调理论竟然和 G 系数的奇异上同调理论有如下的自然同构

[ X, K_n] \overset{h}{\longrightarrow}H^{n}(X;G)

其中 h([f])=f^*(\alpha)\alphaH^{n}(K_n;G) 中一固定元素)

这个定理在障碍理论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有很多有趣的结论:

给定CW复形 X,Y ,满足Y=K(G,n),Ext(H_{n-1}(X),G)=0(特别地, Xn-1 连通空间时)

那么[X,Y] \cong H^{n}(X;G)\cong Hom(H_n(X),G)\cong Hom(H_n(X),H_n(Y))

这告诉我们 XK(G,n) 的映射同伦类完全由诱导的同调的同态决定f\sim g\Leftrightarrow f_*=g_*

四. 映射的提升和延拓问题

最后说一说障碍理论,障碍理论完全解决了CW pair 在simple空间 Y (即 Y 道路连通,且\pi_1 在高阶同伦群 \pi_n 上的作用平凡)上的延拓问题

假设 Y 是simple空间,那么 Y 有principle postnikov tower \left \{ Y_n \right \} ,由于 Y\longrightarrow \lim_{\longleftarrow }Y_n 是弱同伦等价,只需将映射延拓到每个 {Y_n} 上即可,而延拓至到 {Y_n} 的障碍类来自于 \gamma_n\in H^{n+1}\left(X, A ; \pi_{n} Y\right) ,当每个障碍类都是0时,我们就可以延拓到所有的 {Y_n} 上,更多细节可以参考我写的notes

梁嘉诚:Obstruction Theory

有空再填坑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梁嘉诚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球面去掉两个点的基本群是否同构于Z?
拓扑学里的邻域代表了什么?

如何评价切尔西的「出租车」策略?

随着上周末切尔西5-2大胜大灰狼,切尔西青训营的名号彻底打响。亚伯拉罕帽子戏法,托莫里神奇远射,芒特锦上添花,联赛打了5轮切尔西的11个进球竟然全部由自家青训球员打入,赛季前还在嘲笑切尔西无法引援的各路豪门,现在都流下了羡慕的哈喇子。

于是,我们很想歌颂一下"出租车"的美名,虽然直到上赛季这还是个贬义词。褒贬之间如何权衡?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切尔西青训和"出租车"的前世今生。

【买卖人口,还要从阿布和阿内森说起】

2003-04赛季,阿布支票一挥把英超带入了金元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世界球员只分为两种:切尔西看上的和切尔西看不上的。人民币玩家摧毁了传统豪门的三观,他们放在心尖儿上培养了多年的小妖无法与切尔西的成品球星抗衡,甚至动摇了许多球队的建队思路。

但阿布自己的思路,却很清晰。2004年6月,阿布签下了特殊的穆里尼奥,引入了德罗巴、卡瓦略、费雷拉、罗本、切赫,为切尔西黄金一代砸下基础;2005年9月,阿布在自家游轮上私会了一个同城死敌家的员工,经过申论、行测、面试之后,阿布决定花500万镑签下他。

这个员工,名叫弗兰克-阿内森。

阿内森有着辉煌的球员生涯,他曾作为丹麦队主力和大劳德鲁普一起参加了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还在阿贾克斯和埃因霍温夺得6个荷甲冠军和一个欧冠冠军。阿内森有着更辉煌的再就业生涯,他退役之后成为埃因霍温总经理,全面负责埃因霍温的青训工作,在之后的10年里先后挖掘出了罗纳尔多、罗本、斯塔姆、范尼等一大波天才。

2004年5月,阿内森开始担任热刺的青训和转会主管;一年之后,他登上了阿布的游轮。下船之时,阿内森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切尔西"青年发展部负责人"并且手握着一份周薪4万英镑的合同,这个薪水已经超越了当时除弗格森和穆里尼奥之外所有英超主教练。牛不牛逼?

就这样,阿内森开启了他5年的蓝军生涯。为了能让青训条件更好,阿布斥资1000万英镑改善了科姆巴训练基地的硬件设施,并且每年在青训上给阿内森500万英镑,而同期其他英超球队的青训预算一般不超过200万。在此期间,阿内森的职务也一路高升,从首席球探、青训主管晋升为体育总监。

然后,这伙计干得怎么样呢?

这么说吧,那几年我玩《足球经理》带切尔西的时候,开档第一件事就是解雇他。

【一个热衷宫斗的体育总监】

阿内森在埃因霍温的成功经历以及无限膨胀的权力,导致他到了英超很不适应。因为在英超地界上,教练是manager而不是coach,除了带队训练比赛之外,教练在球队组建、球员转会、甚至球队经营方面都握有大权。

而阿内森恰好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所以他到一支新球队做的第一件事往往不是为青训和未来出谋划策,而是一拍大腿,抢夺权力。

其实,在埃因霍温后期阿内森已经和主教练希丁克矛盾重重;他到了热刺之后又勾结桑蒂尼的助手约尔排挤桑蒂尼,逼得桑蒂尼辞职;跳槽切尔西之后他和穆里尼奥之间就从来没消停过,开始只是打嘴架,后来穆里尼奥禁止阿内森进入训练场,再后来阿内森开始反对穆里尼奥的所有收购意向,2007年穆里尼奥离开之时切尔西的转会运作几乎全盘瘫痪;2008年,阿森纳签下了17岁的拉姆塞,而那时候的阿内森正忙着和斯科拉里争抢转会权……

于是,他逐渐淡忘了阿布签下他的初心。当年他挖掘罗纳尔多、罗本的眼光彻底迷失在权力里,而他在青训培养和人才挑选方面只剩三个技能:

A.海选。切尔西曾经在各大电视台举行人才海选,唱跳rap之后多家老字号青训营被撬走了心爱的学徒,利兹还曾经为此把切尔西告上法庭。

B.跟着对手的眼光走。2006年,米克尔曾经穿上了曼联的球衣,但阿内森强势插入,最终切尔西和曼联、莱昂(米克尔母队)三方达成赔偿协议,切尔西支付给莱昂400万英镑、支付给曼联1200万英镑。

C.暗箱操作。2007年阿内森亲自忽悠当时只有16岁的卡库塔与朗斯毁约,从而达到不花一分钱就白嫖球员的目的。2009年9月这事儿东窗事发,切尔西被禁止了两个转会窗,这就是著名的"窃童门"。

这些操作听起来是不是还挺骚?然而,这些神操作并没有给切尔西带来什么实际的收益,迈克尔-伍兹、汤姆-泰沃、拉伊科维奇、迪桑托,一个个连切尔西球迷自己都感到陌生的小天才在蓝桥兜兜转转归于沉寂,留下的只是一堆罚单、禁令和法院传票。

那时候,穆里尼奥曾经公开表示青年队水平不够。这其实已经是客气的说法,当时切尔西的青训有多烂?

——2005年到2010年,青训营烧掉了阿布8000万镑,球探系统庞大臃肿却毫无作为。

——从1998年特里晋升一线队到阿内森离任,除了一签约就直接在一线队的米克尔,整整12年间,蓝军青训营没能为一线队输送任何一名主力球员。

总之,阿内森主管下的切尔西青训体系就是一败家子,不仅一把把卢布扔出去连个响儿都听不着,而且还总是给家里惹麻烦。



如果一直这么下去,科姆巴训练基地将成为切尔西家里最大的吸血鬼。然而,命运的车轮在一个时间点突然滚动,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促成了蓝军青训的崛起和"出租车"的诞生。

这堆历史事件是:

2007年,阿布离婚;

2008年,全球爆发次贷危机;

2009年,欧足联制定财政公平法案(UEFA Financial Fair Play,简称FFP);

2010年,英足总颁布精英球员表现计划(Elite Player Performance Plan,简称EPPP),;

2010年11月,阿布解雇了阿内森和他的15人团队。

这些事件听起来和青训毫无关联?

容我细细道来。

【练小妖,一个计划解决所有麻烦】

让我们来重新审视这些历史事件。

其一,2007年阿布离婚,媳妇分走了他55亿欧元的身家。2008年次贷危机,阿布的财富大幅度缩水。两次财富流失让阿布无法再像以前那样随意的挥舞支票买买买,所以切尔西需要开始学会省着花;

其二,2009年9月欧足联出台的财政公平竞赛法案,对俱乐部的亏损额度有了严格的限制,一旦超出两年累积亏损4500万欧元上限(后来改成三年),就要受到扣减欧冠分成、限制引援、减少欧冠报名人数等一大堆惩罚,但是18岁以下球员的投资不在法案的限制之内。

其三,2010年,英足总颁布精英球员表现计划,所有的青训营分成四个层级。层级越高得到英足总的赞助款越多、享有的资源越多、对小妖的吸引力就越高,而切尔西的青训营恰好属于最高级别。

一句话总结切尔西2010年的境遇就是:阿布没钱了,即便有钱欧足联也不让超额花了,但是英足总的政策能吸引来一大帮好苗子,然后球队只要花300万买个孩子培养两年再以1000万的价格卖出去的话,不仅符合财政公平竞赛法案的要求,还能帮助转会支出填坑!

那还等什么?

养孩子啊!

2010年11月,阿布终于受够了阿内森和他麾下的那一大帮幕僚。第二年,曾在切尔西担任本土及海外球探网络主管的迈克尔-埃梅纳洛,正式出任切尔西的体育总监。

当然,这哥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卖了萨拉赫、德布劳内的锅到现在还挂在祖宗祠堂里,但他的两点功绩绝对不能抹杀。

A. 埃梅纳洛和当时海外球探负责人麦克拉克兰扔掉了阿内森治下臃肿且耗资巨大的旧有球探模式,给切尔西的青训营配了套以精确统计数据为依托的球探数据系统。世界上任何一名潜力新星都逃不过蓝军的数据库,只要有小朋友在系统内的各项技术指标都超过90%,他马上就会被放进购物车比对。

B. 埃梅纳洛一手创立了"出租车"模式。

其实,切尔西的小妖一直就不缺租客,但是具体租到哪里却是个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地方必须知根知底,不能送孩子去火坑;这地方还得能保证孩子们真能得到机会,不然枯坐两年板凳,也不可能卖出好价。

于是问题又来了,去哪儿找这么好的出租平台呢?埃梅纳洛苦着脸望向阿布……

阿布说:算了,我给你建一个。

【切尔西和他的72家租客】

阿布给切尔西建造的出租车平台有多广阔?

控制本菲卡俱乐部的MSI公司,有15%的股份属于阿布;巴西的科林蒂安俱乐部,在阿布的帮助下已经成了巴西足球甲级联赛最阔的主;阿布原本曾经想通过他儿子的名义买下丹麦哥本哈根俱乐部,只是因为哥本哈根害怕触犯欧足联禁止1人拥有两家同级联赛球队的规定而告吹;2010年,格鲁吉亚商人若尔达尼亚买下维特斯俱乐部,他是阿布的朋友;2013年,阿布的另一个朋友亚历山大-奇格林斯基成为维特斯的新老板……嗯,真巧。

在之后的岁月里,马蒂奇、米亚兹加、潘蒂奇、特劳雷、奇克、博加、穆松达、库尔图瓦、德布劳内、卢卡库、克里斯滕森等一大堆青年才俊在各种切尔西自建平台和关系户家里练级。

2013-14赛季,切尔西出租的球员只有19人;2014-15赛季,切尔西出租26人;2015-16赛季,切尔西出租32人;2016-17赛季,切尔西出租38人;2017-18赛季,切尔西出租39人;2018-19赛季,切尔西出租41人。

成材的小妖回归切尔西,就算打不出来也可以卖血做平账面,这就是"出租车"的实质。而这一对冲基金的政策在实施几年之后,开始疯狂为切尔西造血。

据德国《转会市场》统计,切尔西近些年在买小妖上花了1.273亿英镑转会费,卖小妖赚了获得了1.936亿镑的转会费,目前还在小妖库里练级的孩子总估价为9460万镑,加在一起的话,切尔西的出租车事业收益已经超过了1.6亿镑。

不仅如此,切尔西青训本身也开始出成绩。2010年至今,切尔西已经获得7次青年足总杯冠军。2013-14赛季青年欧冠成立以来的六年里,切尔西U19四次杀入决赛。从此,切尔西球迷开始天天念叨穆松达、奥多伊、索兰克、亚伯拉罕的名字,然后发现……

他们还是无法在蓝桥立足。

【在这个钱钱钱的时代,孩子们实在太难了】

埃梅纳洛说:"18岁到21岁是一名球员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无法在一队效力,容易对未来产生恐慌。所以我们把他们外租出去,让他们领略一下世面、感受一下高强度比赛的氛围。"

前伯明翰俱乐部常务董事凯伦-布拉迪说:"租借对于豪门和那些只求在英超安稳立足的小球队来说是互惠互利的事。"

但对于租借球员本身来说,这些"领略世面"、"互惠互利"却并不容易。

租借球员的确能够在小球队获得更多机会,但与此同时,一个还不到20岁的小球员被球队放卫星之后,水土不服、心理压力大、技术风格不适应都会接踵而至。而且,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多次被租借,每年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根本来不及融入球队,更别提和队友培养默契了。

辛克莱尔在2010年加盟斯旺西之前先后被租借到6支球队;伯特兰德和范安霍尔特租来租去也没能成为阿什利-科尔;德拉茨8年9次被切尔西外租,在正式转会霍尔森斯联合俱乐部之前他已是切尔西队内资历最老的球员,却从来没有为一线队出场;而当年"窃童门"的主角卡库塔,短短6年混过博尔顿、富勒姆、第戎、维特斯和拉齐奥5支球队,终于在2015年夏天低价转会去了塞维利亚,泯然众人的他甚至比米克尔还早一年来到中超。

没办法,这就是豪门青训的现实。在金元足球的压力下,等待小妖成长和给小妖交学费的代价甚至比直接购买成名球星更加昂贵。所以,与其高风险的等待某个孩子成才,各家豪门近几年都选择了买买买。

德布劳内刚不过奥斯卡;维尼修斯抬头看见阿扎尔;桑乔的位置上是比他大不了几岁的斯特林;格纳布里无法和张伯伦、沃尔科特竞争;米亚兹加、克里斯滕森、托莫里、祖马都想回来,但是球队陆续买了大卫-路易斯、吕迪格;亚伯拉罕其实2016-17赛季就已经在英冠进了26球,但头顶上压着迭戈-科斯塔、莫拉塔,于是只能继续在英冠练级……

所以,亚伯拉罕、芒特、托莫里、奥多伊、吉尔摩、里斯-詹姆斯、祖马、奇克、克里斯滕森都明白,这个阿扎尔离队+转会禁令的赛季,对自己有多么宝贵。

那么,放手去干吧!

【尾声】

以上这些,便是切尔西的"出租车"政策。

也许它有许多值得诟病的地方,对于身在其中的孩子们不能算公平,甚至经常错失萨拉赫、德布劳内,也常常背上毁人不倦的骂名。

对于离开的小球员,你可以感慨多少繁华都成过眼云烟,多少爱恨埋没于断壁残垣。说好的来日方长,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后会无期。年少之时与蓝军签约的荣耀,多年之后也只能化作一抹淡然而苦涩的微笑。

但对于蓝军本身而言,它却是生意、矛盾转化方案、理财产品,是一种良性而长远的经营方式,更是球队庞大运作体系的基石,肩负着球队的现在和未来。

你以为切尔西什么都没做吗?

亚伯拉罕练级的阿斯顿维拉,助理教练是特里;德比郡练级的芒特和托莫里,教练是兰帕德;至今,保罗-费雷拉和艾迪-诺顿的工作仍然是时刻关注着年轻球员的租借情况;而现在,执掌蓝军教鞭的终于换成了非常喜欢用年轻人的神灯。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切尔西一直在购买和培养之间寻求着微妙的平衡,然后……

静待奇迹的发生。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内德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为什么感觉某些队的球员更容易受伤病困扰,比如曼联和阿森纳?
阿森纳中场贡多齐是一名怎样的球员?他的实力和未来前景如何?

高压电线上的爱情,是命运“鸠鸽”,还是飞来人祸?

【本文共2976字,预计阅读时间6-8分钟,图片15张,请尽量连接WIFI。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物种日历"2019年9月21日推送,谢绝转载。】


自从搬家到这座人烟稀少的小城,最大的变化恐怕在于作息规律的改变。生活在故乡时,习惯晚睡的我总可以安然睡到日上竿头,然而寓居异乡的第一天清晨,我就不得不翻身起床找寻那短促却清晰的"鸪鸪"声,寻声找去,终于在阳台发现了源头——得,两只珠颈斑鸠在邻居家的空调外机顶上筑巢了。


窗台上筑巢的珠颈斑鸠和它的孩子。图片:东方IC



什么距离才刚刚好


和这种鸟类的亲密接触,对我而言并非首次。大概在20年前,父亲的朋友曾收到两只野味,不忍杀生的他转手送给了我,被我摆放在阳台笼中"圈养"的就是珠颈斑鸠,可惜的是,和我养的鸽子不同,两只斑鸠似乎非常怕生且性烈,每次隔着笼网试图和它们亲近的企图都落得鸠毛满身。在把两只斑鸠放生之后的许多年里,我都再也没能像今天这般和它们如此亲近。

"你才是野味。"图片:Charles J Sharp


鸟类研究中有一个概念叫惊飞距离(flush distance)。顾名思义,它反映了人类走到多近的距离时,鸟类会受惊飞起,距离越近,相对而言鸟类越"不怕"人类。梁朝伟广场上的鸽子、海边的鸥群或许已经习惯了人类的投喂,甚至会飞到游人手上进食。但珠颈斑鸠不在此列。

分别在合肥和杭州开展的两次惊飞距离测试表明,人口更为稠密、城市化更为成熟的地区,珠颈斑鸠对人类活动的耐受更强,惊飞距离也会大为缩短——这种缩短仅仅是因为珠颈斑鸠对获得食物和冒险被捕的权衡,与人接触,勉强还算安全。即便是生活在杭州核心区域公园里的珠颈斑鸠,也依然会在人类靠近到10米左右时腾空而起。与人亲近,并非是它们天生喜欢的生活方式。

所以,当我仅仅隔着一台空调挂机和珠颈斑鸠四目相对时,我更能感受到这段特殊情缘的可贵。


与人亲近,是珠颈斑鸠权衡之下的一种自信。图片:pixabay


生活比较"粗糙"

这些年来,珠颈斑鸠在空调外机,甚至窗台或花盆里筑巢的新闻屡见不鲜。一向谨慎的珠颈斑鸠,为何开始寄人篱下?

这多半和它们的筑巢风格有关。和许多巢穴精美牢靠的鸟类不同,珠颈斑鸠的巢搭得比较随意,几十根树枝串起一枚简易的巢,遮风挡雨就不必奢望了,能不能兜住鸟蛋都很让人担忧。这样的鸟巢没有什么牢靠的受力支点,巢的安稳完全取决于它所架设的场所。当城市中缺乏足够合适的枝杈时,人工设施的平面就成了可以接受的选择。


珠颈斑鸠的巢。图片:J. M. Garg / wikimedia


这或许反映了珠颈斑鸠对城市生活的良好适应力。在中国许多城市里,珠颈斑鸠都是公园绿地的常客;即便是在魔都上海,珠颈斑鸠也依然强势,甚至成了许多鸟友口中的"四大金刚"之一(另外三个是白头鹎、乌鸫和麻雀)。珠颈斑鸠对饮食也不挑剔,草种等随处可见的植食最受它们青睐,昆虫也能吃得很香。


中国的城市里被称为"斑鸠"的鸟类其实不少,除了珠颈斑鸠外,山斑鸠和灰斑鸠也较为常见。区分珠颈斑鸠和这些近亲并非难事,分布于颈后的黑白交错"珍珠项链",正是珠颈斑鸠得名的典型标志。


分类上同为鸠鸽科,珠颈斑鸠属于副斑鸠属(Spilopelia),山斑鸠与灰斑鸠属于斑鸠属(Streptopelia)。图片:Andre Simon / Biosphoto;Staffan Widstrand / NPL;Bernard Castelein / NPL


同样"鸠鸽",不同命运


不过,仅从体态上看,这些"斑鸠"的确十分相似。这正反映了它们在演化上的联系——它们同是鸠鸽科的成员。但是与珠颈斑鸠关系最为亲近的动物并非这些共处一地的鸠鸽。200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珠颈斑鸠的近亲是分布在非洲、中东和南亚的塞内加尔斑鸠Spilopelia senegalensis),两者的共同祖先可能源自非洲,在向外扩散的过程中演化成了两个独立物种。


塞内加尔斑鸠。图片:Charles J Sharp


鸠鸽科物种繁多,其中一些还有着悲痛的灭绝故事,广为人知的旅鸽渡渡鸟正是该科的明星物种。和这两种灭绝的鸟类不同,珠颈斑鸠的处境乐观得多,它们不仅没有因为人类城市化而放弃东洋界(涵盖南亚与东南亚的生物地理分区)的家园,更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开始了自己的生物入侵之路。


旅鸽和渡渡鸟,如今只剩标本。图片:James St. John &amp;amp;amp; BazzaDaRambler / flickr


19世纪后期,随着华人在夏威夷北美西海岸定居,珠颈斑鸠作为一种狩猎和食用鸟类被引入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加州的珠颈斑鸠种群数量出现了明显下滑,但在洛杉矶城区,依然可以频繁见到这种来自大洋彼岸的鸟类。


出现在夏威夷的珠颈斑鸠。图片:DickDaniels


19世纪60年代,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在今天,从塔斯马尼亚到昆士兰,甚至在毗邻的新西兰境内,都有了相当规模的珠颈斑鸠种群。值得一提的是,塞内加尔斑鸠也被人为引入澳大利亚,分隔多年的近亲在异国他乡实现了重逢。

当珠颈斑鸠和塞内加尔斑鸠在澳大利亚团聚时,珠颈斑鸠内部却出现分离的趋势。人们渐渐发现,分布于不同地区的珠颈斑鸠种群在体型和外貌上的差别无法被忽视,仅在中国境内就有指名亚种、滇西亚种、台湾亚种和海南亚种等多个亚种。更有分类学者认为,南亚次大陆的珠颈斑鸠已经达到一个新的独立物种的地位,虽然这种观点目前还没有得到学界的普遍共识,但依然无法掩盖不同亚种的差异——以斯里兰卡亚种为例,它的体型不仅远小于指名亚种,眼睛周围甚至还有一圈裸露的皮肤。


生活在北京的珠颈斑鸠
珠颈斑鸠斯里兰卡亚种Spilopelia chinensis ceylonensis, 它的体型小于中国境内的指名亚种,眼睛周围裸露的皮肤也与指名亚种显著不同(图片来自pixabay)


眼花缭乱的珠颈斑鸠亚种足以让分类学家大感头疼,但和电力工程师及机场安全管理部门的烦恼相比,这还算不上什么。


高空甜蜜且危险


在现代城市,路旁的电线杆大多已经被地下管线所取代,但在一些村镇输电线路上,电线杆挑起的明线依然是主要的电力传输方式。在长距离输电所需的500KV变电站,更是露天陈列着许多电线线路

输电线路是一道人类不能触摸的生命红线,但对于许多鸟类来说,它们和自然环境下用来休憩的树枝并无差别。单根电线不能产生回路,所以站在电线上的鸟类其实没有触电的危险。但假如一只鸟无意间连通起两根平行的输电线,那不仅会让自己一命呜呼,也会给输电线路带来危害。

站在电线上的珠颈斑鸠。图片:avise-birds.bio.uci.edu


人们在设计输电线路时就已经考量到鸟类站立带来的风险——平行输电线之间间隔的距离往往是大于鸟类普遍体型的。可珠颈斑鸠却常常意外地引发触电悲剧。惹事的并是不珠颈斑鸠的体型,而是它们婚飞的习性。

在繁殖季,为了求得异性青睐,雄性珠颈斑鸠会鼓起嗉囊展示风姿,随后一飞冲天,再缓缓滑翔到雌性身边。这样的动作如果发生在森林里,不失为一道美景。但如果甜蜜场所恰恰位于一组输电线路上,婚飞后回落到爱侣身旁的雄性就和雌性组成了一对绝佳的导体,给高压电提供了一条通路。在中国安徽阜阳,随着珠颈斑鸠种群数量增加,意外闪络的现象就曾频频发生。


高空中的甜蜜,有些危险。图片:Afsarnayakkan / wikimedia


驱赶,是为了更好的留下


在机场驱鸟员看来,珠颈斑鸠的威胁同样不容小觑。中国的驱鸟作业,往往将目标鸟类按照食性和季节性来针对处理:对于肉食性的猛禽,大多采用毒杀场内鼠群的方式来减少其食物;针对体型较小的食虫鸟类,也可以采取撒药驱虫的方式缓解。

然而,机场周边茂盛的植被,对珠颈斑鸠这样的食草鸟类实在是不小的诱惑。人们以往只能采用高音炮和稻草人的方式驱离它们。但珠颈斑鸠对人类环境和人工设施的适应性较强,长期权衡后又会返回机场安心觅食。相比各类鹭鸟,尽管珠颈斑鸠的体重只有一两百克,但对于高速飞行的航空器来说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威胁。更何况作为一种留鸟,珠颈斑鸠的威胁还是全年持续的。


大连周水子机场,工作人员使用专业设备驱鸟。图片:东方IC


高压变电站和机场都属于特种作业场所,这样的特殊性并非人类聚居的常态,但它们足以反映一个尴尬的现状——野生动物融入城市生活的美好图景下,我们的生活设施似乎缺乏很好的应对。

或者说,我们是否本该为此提前做好准备?

尴尬的故事不只发生在珠颈斑鸠身上。在英国城市误食毒鼠药的赤狐,在中国街道被猫狗挤压生存空间的黄鼬,以及越来越引发公众重视的塑料废弃物对海洋生物的伤害,皆是如此。

面对城市前进的步伐,珠颈斑鸠做足功课,努力适应。而作为"两脚兽"邻居,我们也有许多功课要做。


在建筑工地休憩的珠颈斑鸠。图片:东方IC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一个男人在流浪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汽车车身是越硬越安全吗?

先说一下,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既可理解为是材料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也可表述为材料抵抗残余变形和反破坏的能力。硬度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材料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的综合指标。

假设车身无穷硬,即可以把车身看作刚体。当两车发生碰撞时,车身不会发生变形吸能,此时属于完全弹性碰撞,则车身加速度(或者可以说是减速度)无穷大。但是根据研究,人在身体直立时能忍受(不受伤害)向上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9.8m/s2)的18倍,向下为13g,横向则为50g以上;如果加速度值超过这一数值,会造成皮肉青肿、骨折、器官破裂、脑震荡等损伤。

假设我们开的汽车具备可以媲美坦克的刚度,然后撞击在一处刚性的物体上。由于两者的的刚度都极高,几乎没有任何缓冲,汽车瞬间停止,但里面的人员由于惯性是不会停止的,他们会以极高的速度撞在车内,又或者被安全带严重损害等等。因此,整车过高的刚度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缓冲吸能区。

但过低的刚度却会导致车辆在碰撞后被压扁,里面的成员一样会受到致命的伤害。因此目前车身通常会将乘客舱刚度设计得非常高,而前部和后部都作为吸能区。通俗的说,一部安全的车,要有硬也有软的地方,机械舱要变性吸能,乘员舱要坚硬防护。

在汽车车身设计开发的过程中不单止要考虑到乘员舱的侵入量,还要控制加速度对乘员的伤害。从车身结构设计来看,并且考虑到设计冗余,一般控制碰撞后加速度不超过40g。

所以说,并不是汽车车身越硬越安全。

那么对于汽车车身来说怎么设计他的硬度呢?

乘员舱在满足成本/重量/空间条件下,越硬越好,前舱和行李舱相对硬度低,起吸能缓冲/降低碰撞加速度的作用。从乘员不被汽车碰撞变形挤压受伤的角度看,乘员舱的变形越小越好。这就要求前舱区域需要吸能足够多。同时,为了控制碰撞加速度不超过40g,减低人体伤害,车身碰撞时要分级/按顺序溃缩变形,避免后部比前部先变形的情况。另外,考虑到行人保护,汽车的最前端还要设计的软一些,减低对行人的伤害。

汽车碰撞所造成的车身变形和破坏,有相当一部分设计时就刻意为之的,其目的是消耗碰撞前所携带的动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也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碰撞结束后,汽车停下来,其速度变为零。碰撞过程通常不超过半秒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将汽车的动能完全消耗,必然会造成某些物体的剧烈变形和破坏。

一个理想的汽车前碰撞变形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前舱在水平方向上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行人碰撞保护和低速碰撞防护区/车与车碰撞相容区/自身保护区,是一种"前柔后刚"式结构。图中的变形力值可以理解为硬度大小,从前到后分别是从小到大阶梯式分布。对于前舱(碰撞变形区域),设计相对复杂,因为除了要尽可能多的吸收撞击能量外,其变形形式以及变形特性等还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即低速碰撞时,车辆的变形以及变形力值都较小,以保护行人或车辆自身;当发生中等速度碰撞时,变形力值应尽量均匀,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撞击加速度峰值;当发生高速碰撞时,为了阻止变形扩展到乘员室,从悬架到车身前围钣金之间的变形力值应急剧上升。这种特性即是理想的车辆前碰撞变形特性。

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汽车车身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较为合理/安全。

但是,大部分汽车车身结构硬度都是这样一种"前柔后刚"的设计。当两车碰撞时硬度大的车更安全还是硬度小的车更安全呢?答案是硬度大的车更安全。这样问题就涉及到汽车碰撞兼容性。

汽车碰撞兼容性指的是不同的车在车对车碰撞中提供同等水平的乘员保护。车辆的兼容性是它的碰撞可靠程度(汽车承受碰撞效果的能力)和参与碰撞车辆的攻击性的组合,旨在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点。影响碰撞兼容性有三大因素,分别是质量/刚度和外形尺寸。其中质量和刚度与硬度正相关,因此在这里只讨论质量与刚度对碰撞兼容性的影响。

从重量角度来看,如果A车的质量比B车大,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车辆的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质量轻的B车在碰撞时速度变化更大,因此具有更大的加速度,较大的加速度会对乘员造成前文所说的皮肉青肿、骨折、器官破裂、脑震荡等损伤。

在车身是"前柔后刚"的设计前提下,如果A车的刚度比B车大,根据刚度的定义(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车辆的变形量与刚度成反比。刚度小的B车乘员舱变形量更大,碰撞时乘员受挤压损伤的风险更大。


重量大和刚度高的车,在两车碰撞时对成员来说都更安全。但是更大重量会带来更高的油耗或电耗,使用成本高。所以在合理的重量下选刚度大的车准没错。更高的刚度也意味着更好的操纵稳定性和更低的车身钣金异响风险等,好处多多,就不一一介绍了。

当然,任何结构都不可能提供绝对安全的保护功能。如果碰撞非常严重,比如在碰撞前车速很快的情况下,预先设计用于吸收动能的车身结构在达到最大变形后,还没有完全消耗掉所有的动能,这时乘员舱就难以避免会发生结构变形,乘员受伤害的可能性就急剧升高,这就是为什么平时开车不能超速太多的原因。

最后提醒一下,不能通过按压车身表面来判断车身整体的硬度。车身表面的一些零件诸如翼子板/前舱盖外板等覆盖件,不是车身的骨架,对车身刚度影响不大。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小鹏汽车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7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看待飞度本次召回以及在知乎上的成为神车?
什么样的车可以被称为神车?

1亿美元砸醒了自动驾驶的梦

作者|宇多田

2019年,自动驾驶产业仿佛进入了"缄默期"。

一方面,相关公开融资信息大幅缩减;另一方面,也再难听到诸如"无人车××年落地"的flag了。Wired专栏记者甚至还借此开过一个玩笑:

"这是一个难得让工程师们能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怎么让算法在车上跑起来的阶段。"

因为在2019年之前,特别是2016~2018年,这些工程师们曾经历过一段资本与媒体狂热追捧、而令自己陷入无端浮躁的特别时期。

那段时间,自动驾驶技术创业公司们纷纷获得不小的一笔或多笔融资,专注于描述和展望自动驾驶带来的美好未来;一个接一个相关企业毫无顾虑地放出"自己的某级自动驾驶汽车将于2019或2020年落地"的豪言,却又在两年后纷纷跳出来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就在今天听到AutoX完成A轮超1亿美元融资的消息时,我曾下意识以为资本对自动驾驶的青睐之情又回到了2019年前——

这家孵化于硅谷的L4级自动驾驶明星创业公司,自称这笔交易为"2019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最大额度的融资"。

"A轮1亿美元"的确是截至目前中国自动驾驶圈内的最大单笔交易额之一。

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是2018年拿到1.28亿美元A轮融资的L4级自动驾驶公司Roadstar(已经因内讧倒闭),以及去年完成1.02亿美元A1融资,估值超过17亿美元的L4级自动驾驶公司Pony,ai。

但是,通过搜集历史资料我们发现,AutoX早在2018年就开启了A轮的三次融资。

今年4月,公司就已宣布"在数月前完成由东风领投的数千万美元A3轮融资,并计划与后者计划大规模量产前装L4级无人驾驶商用车型"。与此同时,在今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东风等车企还曾作为大股东专门到这家技术公司的展位进行考察拜访。

换句话说,此次宣布完成A轮融资,仅仅是对发生在大半年的前三次交易的一次"整编"和通告。而最主要目的,是开启并吸引投资方加入自己的下一轮融资计划。

在向AutoX详细询问此次是否为三次融资累加后,对方没有给予更为明确的回复,仅表示"希望能够向外界告知AutoX的一些消息"。

实际上,通过这种方式"婉转"地证明团队成绩并吸引资方,已经变成自动驾驶圈内常见的一种宣传技巧,另有L4级自动驾驶卡车技术公司也曾用过相同手法。

而据消息人士告诉虎嗅,事实上AutoX在迫切寻找新一轮投资方。

"这种方式有夸大之嫌,但他们其实也正是想借此快速进入下一轮融资,对于当下的L4级自动驾驶公司,续命很重要。"

不过,他并不认为这么做,融资就会变得更为顺畅。

因为结合如今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略显晦涩不明的发展态势以及整体经济环境来看,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其实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

"特别是L4级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难以想象的落地难度和烧钱速度已经让大部分资本望而却步了。"

资本不再相信太长的故事

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资本对一家优秀或靠谱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评判标准,都是"是否拥有顶尖的技术团队","是否建立了难以打破的技术壁垒","是否有了车队运营这种看似'落地'的项目"。

而AutoX,无疑也有着明星技术公司的标配"硬件"。

作为创始人,肖健雄在2013~2016年担任普林斯顿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实验室的创始负责人,还曾被选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青年科技人才奖项 "35 Under 35"。

在学术界一举成名后,他还曾被福特公司邀请领导企业自建的自动驾驶研究部门。 但他拒绝了这家美国汽车巨头,而是选择了创业。此后,他很快召集了一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IBM以及Facebook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专门研发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

肖健雄曾接受美国CNBC的采访

从落地角度来看,作为四家获得加州自动驾驶出租车执照的公司之一,这个执照比已经有60多家企业拿到的加州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许可难度自然要大一些。

另外,这家创业公司近期发布的落地消息也十分密集。

譬如两周前,他们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宣布将于2019年底至2020年初在上海嘉定无人驾驶示范区投放100台自动驾驶汽车,这个规模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俨然不小。

然而,这些也能在其他L4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身上找到的条件,如今却正在与"一家自动驾驶公司能否持续生存"的命题产生越来越大的"分歧"。

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级别的问题要说明一下。全球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由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的划分方法,按照分级标准,自动驾驶从L0-L5总共被分为6个级别。

L4被称为高度自动驾驶,在某个特定场景中,车辆自动做出自主决策,并且驾驶者无需任何操作。由于难度较高,所以大家通常都会给这辆车做一个场景约束,譬如工业园区内的L4,公园里的L4…

当然,也有公共道路上的L4级出租车,可想而知其实现难度。而目前出现在新闻稿里的L4汽车运营区域,都会给一个前缀:某某限定示范区。这些地区的环境特点大家都心里有数。

有不具名的消息人士告诉虎嗅,虽然许多L4级自动驾驶公司一直在乐呵呵地不停对外宣传"在哪儿哪儿部署了大规模车队","哪儿哪儿要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但很多时候只有"心里苦"。

"落地要有收入才行。但是L4级出租车宣布在一个示范区运营,谁给钱呢,免费的肯定到处都受欢迎。一到收钱的阶段,大家就会来追问你的产品和效率了。

事实上,单纯运营这些车可没什么收入,而路测牌照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更是贵的要死。"

因此,L4级自动驾驶公司要活其实得另辟"生存之道"。

据一名L4级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工程师向虎嗅透露,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在宣传L4级车队落地的事情,但对于要生存的技术创业公司,其实什么生意都"来者不拒",并表示"能赚钱的活儿都不会拒"。

"做自动驾驶,特别是L4级的,烧钱程度看谷歌和通用的Cruise(亏损几十亿美元)就知道了。所以大家都在想办法先做收入,先把一个短期的故事讲圆,才有利于后续的融资,好听点就是'为了梦想',先'曲线救国'。"

而"曲线救国"的方式有这么几种:

  • 一个最大的趋势是,很多L4级公司开始转做L2与L3级的自动驾驶前装生意,抱车厂大腿,弱化L4业务,甚至大家已经基本不提L4这个词了;
  • 部分公司一开始就有做"限定园区低速车"的业务分支路线,暂且能讲好一个短期的故事。虽然收入能做多大另说,但这是目前仍然受资本欢迎的故事发展路线;
  • 也有企业正在向车厂做技术输出,赚取一些所谓的"技术咨询费用",更直白点就是"教学费",有点穷的师傅要负责教会有钱的徒弟。
  • 再或者就是帮忙做好一个车队,因为有车厂希望能弄一个无人驾驶车队出来演示,但他们自己能力可能不够,所以就先让技术公司帮忙,按每辆车来付钱。

"国内车企与国外有着显而易见的研发实力差距,对数据的处理权限也有一定程度放宽,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技术公司很大的存活空间。" 一位车企人士认为,如果放低身价,国内市场其实有一些可以发挥的想象空间,

"能坚持做L4级的,一定特有钱,或者不差钱,事实是很多大公司可能都撑不住了。

现在无论是养活技术团队,或者是自己完全负担几百辆车的部署,再或者采购自动驾驶需要的昂贵零部件(激光雷达,单颗高线数产品可能比一辆车还贵),都要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而持续烧钱望不到头,资本自然是吃不消的。"

AutoX创始人肖健雄在今年8月接受《日经亚洲观察》时也曾承认,公司是处于亏损状态,事实是没有哪家自动驾驶公司不处于亏损状态。

"没有多少人敢花光所有现金像Waymo那样建立一个完整的自动驾驶车队,毕竟他们背后有卖广告的谷歌。"

目前,整个国外的自动驾驶投资趋势是,资本们一方面也亲赖于那些更容易商业化的低速接驳车,譬如刚获得3100万美元的voyage,目标用户就在老人聚集的退休社区;

而另一方面,国外车厂与各路资本"拉帮结派",一起"凑钱"集中投资某一家头部技术公司,摆出"能多拉一个是一个,要死也一起死,绝不单独背黑锅"的架势。

譬如融资超过5亿美元,由谷歌前自动驾驶部门负责人创办的技术公司Aurora,就受到了红杉资本、亚马逊以及现代汽车与克莱斯勒等车企的集体眷顾;

再譬如分别被通用和福特分拆出来吸引外部投资的Cruise与Argo AI,还有Uber单独拿出来吸引资本外援的自动驾驶部门,背后都各自站了一队车企。

"融的资金量跟要做的事情有关,也跟技术成熟度有关。第一个是要看场景铺设的范围和规模,打一座城市还是十座城市,这个与拓展业务的野心相关,"一位自动驾驶投资人解释,这也是为何滴滴以及所有国内L4级自动驾驶公司总是宣称已经在多少个城市部署并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但实际上能城市内车能上路的范围很有限。

"第二个是做成达到产品级的技术,到底要花多少钱。两个指标一起决定了融资额的高低。在资本偏紧的情况下,一般出现大融资额的标的会多些,因为VC只敢扎堆投头部公司,其他公司不确定性太大都不敢投。"

而截至目前,即便是上面那些拥有先进技术,外加雄厚资本的技术公司,也依然没有推出一辆像样的能在普通道路上安全行驶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无论是量产车还是改装车)。

所以很好解释,面对那些总是在国内发布"一句话"新闻,落地车总是出现在某个特殊运营区内的技术公司;面对比地广人稀的美国严峻若干个级别的国内道路环境;面对还没有任何法律法规能够作为上路依据……

为什么曾在几年前还在公开场合大肆描述自动驾驶美好未来的投资者们,变得愈加沉默了。

早在2018年8月,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AutoX就与美国当地高端杂货店DeMartini Orchard合作,推出了杂货配送以及移动商店试点项目,但试点项目限制在圣何塞北部约400户家庭居住的地区。

"很多落地消息是给大众看的,一派喜气洋洋。

然而对于国内资本市场来说,大家对经济预期没信心,所以LP都不愿意出钱做高风险的投资",有不具名技术公司人士表示,今年融资环境真的"特别不好",

"爸爸的爸爸卡的很严格,基金都没钱了,所以要基金们回归理性,就要投那些有收入和几年内有上市预期的公司。"

另据消息人士告诉虎嗅,有L4级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已经与某资本就融资谈了近一年,但仍然没有实际结果,可见融资环境之严峻。

他认为,L4级自动驾驶车之前大火的时候,技术公司估值炒的太高,极度透支了预期,但最后又迟迟没落地,或者说落地可能只是新闻稿里的样子;与此同时,车企以及物流公司对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又长期处于一个试水阶段。

因此说好听一些,汽车以及整个交通行业都处于一个技术应用的过渡期;不好听一点,就是大家都面对着一个比较尴尬,进退两难的局面。

但他并不是"唱衰"L4,而是觉得"这些项目真的不适合创业公司去干"。

"烧完钱又接着融资,不断稀释创始人的股份,最后公司假如实在不行了,大公司可能就会坐收渔利,低价收购团队的人才和专利。"

这些话,似乎直指几个月前硅谷自动驾驶明星创业公司Drive.ai的"结局"。

Drive. ai曾在2018年7月大力宣传过在德克萨斯州部分地区落地的打车服务试点项目

这家由前百度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全球计算机科学领域权威人物吴恩达担任董事,且已经在德克萨斯州开始提供自动驾驶打车服务的技术公司,曾经在2017年因发布了一个雨夜路测视频而引起圈内轰动; 然而仅仅不到3年时间,他们就开始为生存挣扎,并在2019年初四处寻求卖身,最终以低于估值的价格被苹果公司收购。

据了解这笔交易的消息人士指出,苹果公司其实只想"收购"其中几十位关键的工程师,并无意接收所有人。

这样的落幕,显然不是技术创业者最想看到的,但却已经是目前表现最好的方式。

自动驾驶发展进入泡沫低谷期

事实上,目前自动驾驶领域最为真实的现状,亦如1年前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的CEO John Krafcik 所说:"即便是未来几十年内,自动驾驶汽车也做不到无处不在,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更无可能。"

这位现实主义派领导者从2016年上位起,就不断主动公开"下调"大众对自动驾驶的预期,与他站在同一战线的,还有近期主动承认犯了"眼高手低"错误的一众国外车企们。

而这也曾让我产生了一个持续的疑问:为何国外做的最厉害的自动驾驶企业(你可以diss我,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谷歌自动驾驶技术一直都处于第一军团)反而一直在劝说大众放低预期;而国内的做L4级自动驾驶的大小企业一直在近年来发布各种"皆大欢喜"的落地消息,努力营造出一种技术异常牛逼,而且马上遍地都能打到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氛围。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自动驾驶,且曾经非常希望能看到无人车落地的科技爱好者,我始终相信自动驾驶孕育着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这项技术应用的确与一场巨大的交通变革有着直接且密切关系。

但所有想了解自动驾驶技术,或者关注技术发展的人,都应该先了解和运用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

这个诞生于硅谷的技术成熟度推演定律,其实也代表了新技术的媒体曝光度随时间的变化起伏。很显然,目前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正处于"泡沫化的低谷期"(也被称为"幻灭的低谷"。

它紧随"期望膨胀的最高峰"之后,对很多技术公司都是一段异常难熬的日子。

因为大众已经听了太多的成功创业故事,然而大量所谓的成功必然伴随着更大量的失败。这个阶段,正是技术生产者要么退出,要么失败,要么改进产品满足客户继续存活,投资才会继续的关键时期。

而国外的诸多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甚至先于国内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不再虚张旗鼓,也不再热衷于向大众不厌其烦地输出"技术改变世界"的单薄概念,而是埋头工作以实现之前许下的承诺,目的是能够更快进入"稳步的爬坡期",成为最幸运的那一小群人。

令人鼓舞的迹象已经出现,譬如L2~L3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体验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升级。但是,距离我们想象中的自动驾驶汽车,我只能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

"在热捧期的时候,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尖,连带着人、资源、供应链、合作伙伴等会涨价,也会变得稀缺。

现在我们冷静地用脑子想一下,人才就那么一些,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靠谱技术公司呢?" 一位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人士表示,他很乐意看到整个经济环境不好迫使资本也回归理性。

"各界人士回归理性,让资源被合理分配并继续推动技术进步。漫长无聊且难熬的产品打磨期和技术积累期才是创业公司真正的常态。特别是硬技术,真的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而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而言,其实也需要一个长期资本的陪伴,这个很关键。投资心态会影响公司的决策和布局。但与国外相比,国内基金能做到这一点的其实很少。

因此,现在不是说技术公司能不能挺过这道坎,而是要等着这道坎过了,看哪些留了下来,哪些就是真正具备价值的技术公司了。"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虎嗅APP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