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游戏《暴战机甲兵》」?

我来啦~就目前而言,《暴战机甲兵》依然是一款有着出色设想却在执行层面尚存瑕疵的策略游戏,它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也许经过几个补丁的打磨后,它才能够对得起所有殷切期待的玩家们。下面是详细的评测:

上世纪末正是策略游戏发展的黄金时代,原创IP频出的同时,也诞生了不少跨领域的改编作品,Battletech便是其中的一员。该系列的前身为著名战争桌游,作品以其庞大的世界观和风格各异的美式机甲形象著称。系列曾经在微软的协助下推出了诸多电子游戏作品,比如《机甲指挥官》和《机甲战士》等等。可惜的是,在类型游戏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颓的同时,该系列也遭遇了被打入冷宫的命运。

时隔多年后,该作桌游的创作者乔丹.威斯曼总算从微软那里赎回了系列游戏的制作权。并和曾经制作过《暗影狂奔:归来》的HBS合作,制作了一款重归原点的回合制策略游戏——《暴战机甲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暴战机甲兵》就是当年《机甲指挥官》的精神续作,在系列生父的亲手打磨下,这份续作能否重新唤醒玩家的热情呢?


平庸的星系景观

游戏的主舞台围绕着Aurigan Reach星区展开,区域之中的诸多星球也有着各自的生态体系:风雪肆虐的寒霜行星、寸草不生的恶劣沙地。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停留在视觉表现上,星球特性还会对玩家操控的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温度变化会影响机体的散热效率,直接关系到机体的运行状态。

但是另一方面,虽然丰富的环境差异在游戏性层面值得褒奖。但在纯粹的表现力方面却无法令人完全满意。采用了Unity引擎的本作在画面表现上实在谈不上出色,大部分场景中土黄的色调和单调的地形纹理也很难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好在游戏在特定的气氛渲染上又很懂得"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剧情过场由精致的2D插画完成,虽然在成本上相比CGI较为节省,却能与游戏中磅礴大气的音乐相互辉映,烘托出宇宙战争的史诗气氛。

当然,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机甲才是系列游戏最为值得关注的部分。虽然限于时代设定,不少系列经典的熟面孔(例如Mad Cat)都无奈缺席本作,但登场的机甲阵容在模型精度的表现上也的确可圈可点。

不过,放在机库里摆看是一回事,动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机甲之间的战斗场面本该展现出粗犷和极具冲击的力量与厚重感。尽管游戏设计了一些炫酷的近战处决技能,但是本作的大部分战斗和肢体动画都只能被称之为"累赘"。很多骨骼动画看上去十分僵硬,而且由于游戏中表现不佳的AI和低下的载入效率,机甲经常会出现原地打转或是慢半拍的愚蠢行为,而这也让游戏的战斗节奏变的极为迟缓。

钢铁之军

表面看来,《暴战机甲兵》与《XCOM》有着几分相似。但本作也以这些巨大的战争机器为中心,建立起了许多全新的游戏机制。

游戏的第一个特色体现在"打击面"上。机甲拥有多个判定部位,而且具有结构和装甲两项不同数值设定;每个部位又都拥有独特的装甲厚度。有些时候,玩家可以忽略整体装甲的数据,轻易击倒对手;但面对较有难度的敌人时,针对不同的部位的有效打击也是策略性的表现。比如:机甲的两侧经常是装载各种武器的地方,卸除机甲的双臂便可以有效地削减火力;炸毁双足则可以让敌方的推进器失效,让对手的机动性和稳定性遭受重创;破坏相应的装甲会暴露机体结构,针对对暴露部分的打击又可以给机甲造成巨大的损伤,甚至是直接击毙驾驶员。当然,不同机甲的装甲厚度和弱点分布都不同,针对不同的机型配置,打击策略也需要对症下药。

游戏中的机甲类型一共分为4种,分别为轻/中/重以及突击型。和部分策略游戏不同的是,本作的行动顺序是根据每个机甲的类型决定的。机甲类型同时也决定了它们在队伍中担任的职责。除此之外,机型还以吨位加以细分。推进配件/武器/和装甲厚度都和机体重量息息相关。合理分配、调出满意的机甲配置也是游戏的乐趣之一。

由于结构和装甲的设定,《暴战机甲兵》中的敌方单位在防御能力上普遍具有较高的强度。既然有坚实的盾,就要有锋利的矛,武器种类也是游戏机制的重要系统。游戏提供了三种主要的远程和近战武器,利用它们之间的特性来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是十分必要的:激光武器不会耗费弹药,但会制造大量热能。实弹和导弹都有弹药限制却可以给敌方机甲造成更强的伤害。

另一方面,武器属性直接与机甲的另外两大状态挂钩:过热和稳定度。过热的机甲会导致性能下降,甚至造成危急状态。而在不稳定状态下遭受大量冲击则可能影响机甲的机动性,甚至让机甲瞬间倒下,陷入不利状态。可以说,在《暴战机甲兵》中,权衡好防守和进攻的节奏,是让钢铁之军所向披靡的关键。

无名者的传奇

与先前作品不同的是,重启的《暴战机甲兵》的剧情背景设定在继承战争时期。在历史设定中这是一个较早的时间点。著名的氏族入侵尚未发生,主要事件依然围绕着星际联盟以及内天体的五大家族展开。

本作的剧情很容易理解,大体上仍是围绕着政治纷乱、权利斗争而展开的复仇故事:联盟的领导者驾崩之后,本该行使继承权的皇女卡梅阿被觊觎权利已久的亲信趁虚而入,发动政变。而皇女要在众叛亲离后,积蓄力量重新夺回她的王国。

游戏虽然设置成一个复仇故事,但玩家所处的立场却有些微妙:玩家角色在剧情中并非是一个运筹帷幄的领导角色,也不是身世显赫的英雄豪杰,而是一个雇佣兵。游戏在开场提供了一连串详细的身世背景设定,比如角色的出身经历、与五大联盟的关系等。选择这些历史背景会给主角带来一些操控属性上的差异,剧情分支中的一些对话也有些许不同。

但多数时候,剧情轴心主要还是围绕着皇女展开,游戏的叙事手法让玩家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旁观者。此外,因为雇佣兵的身份设定,游戏的另一些设定看上去也更为合理;所有东西都要你自己争取;整个星系中的派系互相林立,在这里,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战斗机甲会损坏,需要更替零件,修复机体也要花费很多资金。在不同派系之间斡旋周转,选择最适合的契约,赢得他们的好感,逐渐将自己的机甲军团变的日益强大。从无名雇佣兵到星际传奇,整个成长的过程也是游戏的"养成乐趣"之一。

当技术不及构想

作为一个经历了磕磕绊绊才最终重启的游戏而言,《暴战机甲兵》的内容还算的上扎实。主线战役和各种支线挑战需要50~60小时来完成。除此之外,游戏还提供了Skirmish模式,支持单人/多人对抗,玩家可以在格纳库中挑选自己中意的机师和机甲编队,在数十张地图上进行战斗。此外,在官方的未来规划中,游戏还会推进时间线,以便引入更多系列知名机甲。

但美中不足的是,虽然游戏的策略层看似非常复杂,饱含深度。但混乱的引导系统却让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折磨人的存在。游戏开场就甩出了一大堆复杂的历史背景设定,而序幕关卡也没有起到多少实际的教学意义:你只能在序章关卡中学会几个简单的操作指令,包括选中单位、冲刺、过热等等。但你不会明白冲刺后的闪避等级累计是如何计算运作,也没能弄懂过热和不同武器类型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加上游戏的UI设计颇具误导性,玩家在初期很难从各种数据分布中找到正确的信息以及相应的作用。

雪上加霜的是,大量的教学信息堆积在游戏前期,而《暴战机甲兵》的战斗节奏又相当缓慢,玩家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掌握消化。虽说万事开头难,但这样粗糙的引导还是很容易劝退新玩家。除此之外,游戏中的很多设想虽然新颖,但在具体的平衡性上仍然缺乏打磨:比如说游戏可以利用武器的动能冲击性来积累"不稳定状态",让敌方机甲陷入绊倒状态。然而,进入绊倒状态后的机甲会在极短时间内生龙活虎地爬起来,让玩家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另外,轻型机甲虽然具备优越的机动性,但这样的优势对比加装了强力武器的重型单位来说却微乎其微——上蹿下跳打了几回合游击远远不如行动缓慢的突击型机甲一发入魂。

总结

对于那些拥有曲折发展历史,时隔多年重回大众视线的作品而言,顺应新时代的进步和照顾老玩家的情怀一直是需要权衡的重点。某种意义上,《暴战机甲兵》在两方面都有所顾及。它提供了许多系列粉丝喜闻乐见的内容:遵循原著的庞大宇宙和派系设定,宏大的剧情背景,诸多面孔熟悉的经典机甲。加上精细的模型和史诗般的音乐衬托,在粉丝情怀方面的确令人满意。

在策略机制层面,《暴战机甲兵》借鉴经典策略游戏要素的同时,也以自身题材为基础,引入了许多新颖的创意与设定。围绕着这些钢铁巨兽的管理和定制是游戏最出彩的部分。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是战场上的制胜法宝;瞬息万变的环境和诸多复杂的战术要素让不少战斗都充满了挑战性;在星际之间的派系周旋,解决问题,妥善管理资源分配,让军队逐渐强大的过程也能让玩家获得不小的成就感。

虽然《暴战机甲兵》具有足够规模的框架,但可惜的是,限于成本与经验的不足,许多前卫的想法变成了激进的试验;它有着宏大的设想,却在细枝末节处丢三落四,不明不白的引导很容易让人感到混乱不堪。部分设定也欠缺打磨。同时,技术层面的问题成为了本作致命的缺陷:略显过时的画面和极为缓慢的加载速度让游戏的表现力大打折扣。而僵硬的机甲肢体动画和表现不佳的AI则让战斗变得愚蠢而迟缓。

就目前而言,《暴战机甲兵》依然是一款有着出色设想却在执行层面尚存瑕疵的策略游戏,它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也许经过几个补丁的打磨后,它才能够对得起所有殷切期待的玩家们。


更多主机/PC/手游评测,请关注网易爱玩的评测栏目,我们将持续带来客观权威的评测,引导玩家理性消费游戏。

原文链接 → 《暴战机甲兵》——钢铁机甲的星际传奇

文丨孤岛上眺望

关注网易爱玩,阅读更多精彩的原创内容~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网易爱玩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2018MSI,第一日:紧张和窒息

KZ和FNC给了其他队伍一个答案,那就是怎么打RNG。

今天重点要说的就是RNG的比赛,所以开篇先不谈别的比赛,我们只说RNG打FNC还有KZ的。

两场看下来给我的感受就是,这俩队都很明白RNG的弱点。

FNC没敢做那么绝,同时他们使用了更冒险的打法。KZ就狠了,直接就朝你的心脏来了一枪,然后慢慢的把你脏到死。

可能是舟车劳累吧,所以战术布置上问题非常的大。

第一局被人限制了中路的推线,一个亚索秀的飞起,二塔下是不是bug连续吹风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第一局确实是uzi把局面捞了回来。

我们也确实被fnc秀了。

他们战术执行不好而已,如果执行的够好,可能第一局就交代了。

我还以为,RNG第二局会上卡萨试试的,顺便也缓一缓自己的状态。

没想到的是没有,就直接硬怼KZ,所以...就是被人利用英雄池套路了全部,LPL常规赛最擅长的塔姆被KZ玩出了新高度。

KZ很惊艳。

如果用我们RNG的角度想问题,那就是很心酸。

解说全程只敢提uzi这一个人,是因为他们知道,从下路塔失去的开始,就只能等寒冰去创造奇迹。

小伙子们去德国那么晚,状态不好也正常。

等等看吧。

-

RNGvsFNC

第一局

BP上,扇子妈就不解释了,就是防止中路推线,也能防止下路给的压力太大。其他的慎也好,露露也罢,就是不想你下路在这一局前期的权重太大。

简单说就是想RNG前期尽量的少围绕下路做事。

RNG的BAN人比较传统,版本怎么厉害就怎么去BAN,我们拿出的阵容也是很传统的版本强势阵容。

FNC在选人上,他所有的奖最终压到了亚索身上。

其他的都是围绕亚索展开的战术。

这局我们站在FNC的角度看问题,看他们怎么运营这一局的,他们在这一局的表现有可取的地方。

-

FNC下路打不过RNG,所以他们在知道下塔必然丢失的情况下紧急转到中路抓没有闪现的瑞兹,并且他们理所当然的抓到了。

止损最好的办法就是击杀。

如果能拿到中路外塔做交换,那就是血赚。

RNG有塔姆,中路外塔支援的足够快,所以就还好,瑞兹挂了的情况下还是有一点赚的。

在没有办法对大嘴做事的时候,FNC该让的资源就让一下,让亚索稳定发育就行。FNC知道自己的阵容到后期防盗门加风墙的话,太变态了。

在这里,瑞兹本身的任务应该是守兵线就行的,不确定能单杀的情况下突然出马是有风险的。没想到的是,直接被亚索秀了一波以后斩杀在了塔下,亚索越来越肥。

更可怕的是,亚索是连续两次击杀流浪。

因为录像上没有回放,所以那个像bug的镜头就不重复了,当时能确定的是没闪现,又有柱子减速,所以基本不可能逃走。

亚索吃了二塔,亚索起飞。

..

亚索能顺利发育成这样,根本原因是他不怕你打野来抢我的蓝,并且他推线能力就是猛,能锁定你们的中单。

当然,更多的还是流浪打的太大意了。

虽然RNG有针对亚索做事,但他们的风墙体系还是起来了,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是可以顺利赢下这局比赛的。

这时候,已经起飞的亚索浪了一波。

在自己有闪现的情况下,他选择入党了。

理论上来说,你没闪现跟着队伍走就行了,没必要去骚一下的,这场面你让谁的亚索来了都走不了,因为亚索还把自己的风墙用了。

在大虫子放技能的时候乱用了。

有风墙的话或许能乱秀一波,没风墙就只能生被A死。

队伍的核心死了,紧跟着FNC只能把大龙让掉。

FNC的阵容等于有俩风墙,大嘴完全没输出空间的。

同时,RNG前排入场也扛不住伤害,布隆加亚索这种高爆发还有收割的阵容,RNG拿大龙也没办法接团。

所以,在上野阵亡以后,RNG只能把高地也让了。

这时候,理论上说RNG没有接团能力了,但是神之手出现了。

大嘴大招把没有补给的和状态的fnc照了出来。同时,fnc自己也慌了,亚索的风墙很真实的放到了墙上,巨魔也硬着头皮乱上。

如果FNC不慌的话,一边撤一边打不至于被完美消灭四个人的。

他们如果老实找个安全的位置回家,什么事也没有,团队没有应对突变的能力,本身应该是想埋伏一下拿红的ADC的。

FNC,GG。

-

KZvsRNG

在BP对话的时候。

RNG第一手针对的全是硬货。

什么是硬货?

强开,强支援,强打团。RNG会针对硬货做事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知道自己队伍在强度上差KZ有一定距离。

KZ呢?

扇子妈,大嘴,卡莎。

同时KZ马上拿了流浪和EZ这种双C组合。RNG一手的时候想拿亡灵的,犹豫了一会儿拿了巨魔这种野区主动性更强的人。

在确定KZ拿出EZ以后,RNG拿了寒冰和乌鸦双C。

乌鸦寒冰这个组合前中期团战很厉害,但他们没想到,KZ根本不打算跟你打前中期团。

KZ接下来就是把下路的速度一降再降,奶妈莫甘娜前期能做事的全BAN了,RNG知道你意欲何为,RNG拿出了露露和奥恩。

奥恩七级以前在上路绝对的强势,露露能提升前期的速度。

表面上,不看深度战术执行的话,RNG优势阵容。

KZ嘻嘻一笑,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

巨魔的弱点很简单,也是跟我双排的打野经常说的,巨魔前期红蓝丢任何一个都会很伤的。表面上RNG觉得,KZ只是骚扰打蓝,没想到男枪早就埋伏好了。

有河流之王这个很黏人的英雄在,巨魔只能强行放弃蓝buff和大蟾蜍。KZ的EZ有TP,他们完全没想跟你下路硬碰硬,他们就想你打野野区彻底熄火。

这个时候,他们就能跟你打中上线上的强势。

他们通过这个办法获利太多了,同时河流之王传送上线。

..

在判定上,男枪都不用想,他知道巨魔绝对不敢去自己红区的,巨魔想找回节奏只能来拿蓝,所以流浪提前放好了眼。

为了绝对的套路安全,男枪打了F6升到了3级。

拼CJ上男枪赢了,巨魔陷入劣势。

这样的话,下路没办法过多的压制KZ,奥恩六级前的强势期什么也做不了。巨魔还得疯狂补发育,如果奥恩强势期也没了,RNG会越来越被动的。

你这波拼也得拼,不拼也得拼。

这是机会,就得打,如果塔姆没TP的话,卡密尔没TP,回家的话要亏兵的,巨魔可以吃兵补发育。

卡蜜尔不回家,可以越塔搞事。

从地理位置上说,就是很想捞巨魔一手。

没想到,塔姆的TP让唯一能翻身的点儿破产了,同时奥恩结束了自己的强势期。

我最近一直玩上路,一手鳄鱼也从零开始90胜率上了白金一呢,虽然是打野捞着走上去的,但是上路基本知识我全知道的。

这时候,RNG完全逆风了。

想赢就只能等KZ犯错。

我们来看下一个关键镜头吧。

他们等到了机会。塔姆脸探草丛,随后阵亡,稳健一点的话,应该赶紧给下路塔压力。自己上路逆风了,中路只能等团。

没想到的时候,香锅闪现跟EZ。

不仅仅自己闪现和状态全没了,下路还交了双招保护他。

KZ的反映非常的快,就是极端快的那种。

男枪连犹豫都没犹豫,直接把RNG下路双人组壁咚到了塔下。

走,走不了。

打,打不过。

在上路也被单吃的情况下,RNG面对KZ的五人包剿...RNG人塔尽失。也是从这里开始,解说心心念念的是UZI站出来吧。

再后面的推进太惨烈啦,没什么可说的。

RNG,GG。

-

总结点评:没有办法的,休息不够吧,想的太少。第一局BP被压制了,第二局套路压制不说,还打的太紧张了。

那个闪现一交,这局就成了死局。

KZ表现的压制力,就是很强很强,他们抓机会能力太强了。

运筹帷幄,谈笑间就把RNG完全破解了。

RNG目前的核心体系被破解的差不多了,我们硬批评没意思,外战不吵吵。

先赢的都是纸,打完再批评也不晚,对吧。

他们还是有东西的。

也希望明天能找回状态。

..

这个时候我们看一些有意思的事情。TL队员临场操作出问题,输KZ那场,就是KZ四保一EZ完美32分钟打完,FW比想象中的厉害一些,但只是打FNC和越南队也不多评价了。

听说越南队还准备了骚东西来对付RNG。

那换句话说,在今天的比赛里,最正常的只有KZ和FW,KZ今天表现,他自己是独一档。

FW也好,越南大兄弟也好,RNG明天都不能轻视。

要加油去打。

希望mid虎和香锅都不要紧张太多。

大家晚安。

我自己很紧张...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三千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2018MSI长毛专栏:正赛第一日,我解说的RNG就输了……

巴渣嘿殿:《英雄联盟》世界级大赛的正赛开始之日,潜行在世间的LOLer苏醒之时——LPL三月度过了五年周年庆,MSI季中冠军赛也迎来了第三年的正赛阶段。将你、我、长毛和这个专栏关联在一起的,是新一年季中冠军们的争夺。

三年前的MSI,邀请长毛来共同开这个大赛专栏的时候,长毛欣然答应的时候,他其实都不太知道这个"PentaQ"到底是谁。三年之间,从MSI到世界赛,每逢世界级大赛,几乎每个比赛日晚都必有酒,有对谈,然后展开这个专栏……


文: @解说长毛 / 巴渣嘿殿 @青熙

整理:丹尼二狗

头图:《解说长毛和女儿》"近照没有,我只有给你这个照片啦"

配图:一村、LOL官方赛事图库



当小狗在成都捧起他第一座LPL冠军奖杯,解说们也结束了史上最忙碌的一个春季赛——主客场需要飞来飞去,不仅对队伍,对解说们来说也是全新的体验。到MSI在德法开打,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留在了上海演播室做后方解说,虽然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但毕竟站在顶级比赛的现场感觉才是最好的,解说们未免当然是有一些小难过。

在顶级比赛的现场,和在上海演播室进行解说,因为无法亲临现场感受气氛,就需要解说们自己就High起来,来带动着屏幕前观赛的各位——只是无法再借助现场观众的能量了!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因为是在上海的演播厅,更多的解说可以一起上阵碰头,那么这么丰富的多样性应该可以满足各位观众的不同喜好。



  • 嗅到那些熟悉的味道


第一天的比赛,从揭幕战的RNG取胜,到越南兄弟战胜美军——整体的比赛水平还不错,参赛的队伍们都表现出了自己强悍的一面,唯有TL看上去可能力度还不太够。

说实话,再次看到越南队登上世界舞台,一样带给我们熟悉的越南味道,真是蛮令人"安心"的。每年跟他们见面,每年的血腥风格比赛,已经从最初的"惊喜感"蜕变成为一种老朋友又见面的"熟悉感":

"你好越南赛区,吃了吗?"

"吃了!"越南大兄弟抹着嘴在第一天回答:"TL的味道还可以!"


Liquid这支北美队,也是大家熟悉的老朋友,如果是看过这几年大赛的LOLer,会感觉里面的队员几乎每一个大家也都很熟,整个队伍是"新瓶装旧酒"。FNC、FW,更是大家熟得不能再熟的面孔。

2018 MSI欧洲现场——也是LCS EU的比赛场馆


在开打之前,我对这几支队伍的实力排序是KZ、RNG、FNC、闪电狼、TL和越南兄弟,但实际打起来之后,在第一天结束的此刻来说,FNC的不在状态显得这件事情不合理:主场作战,这到底是在干嘛啊?北美的那几个人表现也不太合理:这几个人,怎么都该是国际赛事经验非常丰富,怎么?唯有越南的味道,是一如既往的血腥搏杀:D

而对于LPL和LCK,这两个赛区今年我都有解说他们的春季赛,感觉KZ的实力还是要高RNG一级。但是RNG属于爆发力非常强的队伍,状态好的时候能够达到极高的上限,所在从赛前我并非认为RNG没有机会,但实际上由于LPL赛区决赛结束得最晚,准备时间多少有点仓促,在首日的交锋上很明显准备不如对手。反之,KZ的准备要比RNG来得更完善,很明显进行过规划,甚至进行过周密的测试,他们击败RNG让我们输得心服口服——解说们都一致如此认为。



  • UZI:心态变强,稳健让他的发挥更好


从整个春季赛的情况来看,今年LPL的水准至少维持了跟去年一样的水准。但如果要讲哪里比去年更强了,说句实在话,UZI的心态变强了。

如果我们以"年"为单位来看,Uzi作为最受欢迎的LPL职业选手,他的心态有了一个极大幅度的成长。也许还称不上宠辱不惊,但Uzi很明显的确是多了一份沉稳,心态不再容易"崩"了。

从整个春天打下来,到后半段他的入场,我们能够感受到小狗的心态变得稳健,也让他的发挥变得更好了。如果说RNG这个春天代表了LPL的最高强度,那么UZI的心态变得更强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巴渣嘿殿补充:从今年春开始,RNG的后勤团队非常齐全,其中除教练组外,还加入了去年世界赛心理团队老师们的工作)

RNG后场:UZI选手、孙大勇教练

一个选手在场上的心态是否沉稳,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能够明显感受到。通常在经验丰富的老将身上,"心态沉稳"这一点会表现在不急不躁,不易"爆炸"。一个直接的例子:在对KZ的比赛里,香锅前期被压制得相当惨,所以闪现追EZ显得有些爆炸——被压得不爽,抓住机会急躁了一波。但冷静下来看,那完全不算是个机会,不可能追死EZ还导致自己深入腹地,队友也救不了,后撤过程中还浪费掉自己的血量和队友Ming的虚弱,导致接下来己方直接被贯穿下路。

以前的Uzi比较容易在前期的时候,当他自认为应该打出优势、或建立优势的情况下,被对方反过来打掉一波就进入"上头"状态,但现在的Uzi出现在场上时,你都会感觉到:哦,他已经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如今现在的这支RNG,历经两年LPL名教头们的调教,其实很少再犯类似的错误。即使是我刚才用香锅举例,但这样的行为他整场比赛也就这么一次。


时间的沉淀,终于获得的LPL冠军,大赛的历练,多多少少都洗礼了这些年轻的职业选手。我相信这些东西改变了他们,也在改变着LPL——我是相信这些的。



  • KZ:"边打架边运营",LCK也仅此一家


昨夜KZ带四TP的节奏,其实可能都不是专门为了针对RNG,而是一套专门为男枪而设计的打法。

男枪有刷野、反野的能力,还能够一级穿墙,他们就设计出来一个塔姆TP。这个设计主要围绕在一级的强行野区入侵,利用你没有发现的"三个加一个"、你一定得放弃蓝BUFF所展开。而ADC的位置上一定是EZ,刚好搭配上双水滴物法混伤,再有塔姆TP打法,这就全部设计都"扣"到了一起。

在这套设计里中单的选择就有很多,瑞兹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岩雀、卡尔玛同样奏效。这一手主要在他强迫你得跟他打对线,因为你的打野已经被逼得非常落后,而KZ在强迫的对线中极快的速度反复完成各路突袭或支援——且这都是他们根据场上局势开展的临场应变。


RNG失势的一波就源于塔姆的被抓,这完全不是KZ自己预设好的。塔姆被抓,香锅错误地交闪追击,璐璐的双招没有:这样的情势下,塔姆复活后直接带了瑞兹去支援——这一切都是临场的应变,而不会是设计好的剧本去演。

KZ在对局中的逆风起势,给香锅和他的队友们展示了LCK最强的实力

这套灵活高机动4TP阵容的强,主要来源于KZ这支队伍自身的素质。这支队伍的前身龙珠,去年虽然表现出打线能力强悍,但也只是如此而已。但今年的KZ更加厉害:他们打架的能力强之余,"边打架边运营"的思考速度还比你快一倍左右!而运营这件事,本来就是LCK赛区的祖传秘方。


在我春季赛解说的KZ比赛中,他们都是这样一边揍你:越你塔、残杀你,同时还在运营上完全领先你一步。KZ在转线、换线、兵线处理、推塔节奏……全都比对手更快。这个大量TP的体系,就建立在他能够充分发挥出选手们强悍到可以"边打架边运营"的这种特质——即使是在LCK,也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我们说KZ来自于另一个次元,其实正因为此。我们拿常规赛时"打架无双"的IG为例,他们能够在几乎任何"看起来不能打"的情况下各种硬打,硬是都能够把你打下去,但打架无双的时候,在运营方面并没有达到无缝完美链接的感觉。


四TP男枪体系,支持了KZ的快速变动节奏,而他们的队员临场反应、快速决策能力都非常出众,还同时擅长打架和运营。所以当他们在对阵RNG时,起手为他们带来领先,就从头到尾拉着你跑,这样的节奏你找不到点能把他扯回来,除非他们自己犯错

——但当他们青钢影在后期带线过深送了自己的春哥甲和命,推线推过头,即使如此,他们其他的点依旧高速运转,足以弥补这个错误的损失。



  • 天衣无缝?没有完美无破绽的战术


KZ的内核在于看似打架为主,但实际是以此高速驱动其运营,甚至运营才是他们打架的目的性。打架和运营就像一个队伍的两套武功,如果这两套你都练到了个八九成,用出来的时候就感觉是"左右开弓"、"左右互补"。

但这支队伍乃至这个高速运转的战术就天衣无缝完美无缺?我并不是这样认为,我们每年的专栏谈到强队在场上极强的表现,都会讲这个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破绽的——只是说你还没有把他的破绽逼出来。

今年的KZ,以"超越次元"的更强能力踏入世界赛场

昨儿是MSI的第一天,KZ设计的这个一级起手,第一次可能没有料到,会被直接打个冷不防。但是之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能不能从他们打架和运营里找出破绽?这其实是未知之数,也是职业电竞引人入胜的地方:选手们在场上斗智斗勇,教练团队们在背后博弈——未来的比赛始终是未知之数。

RNG再对阵KZ,需要拿出他们的更高上限,那就需要小虎的状态更好——在那样的情况下,RNG既能够打4-1,也能打1-3-1,甚至3-2,乃至跑图,现在的RNG有相当广的战术选择。只是今天对KZ的尝试中,有点刚抬手就被拍回去,刚踢脚又被拍回去,一拳一脚都被对方更快封住,让人比较难受。这种强强对抗的精彩之处也在于这里:你有丰富的战术可能,但我也有,那见招拆招中看各自的应对和反击吧。



  • 谈谈其他队伍:赶紧我要去吃夜宵了!


闪电狼那场是我做解说,当时也谈到在大龙区的"闪电狼之纠结":他们在那边纠结了至少两轮、大概五分钟,也的确造成了他们场上局势不太好的影响。或许电狼的指挥在战场上进入到某个时刻,就有些太执着于大龙的影响,反而导致在大龙期的决策不太明智。上个月或者更早,和牛排(前闪电狼教练)吃饭聊天,牛排也讲到确实有这样的情况。

但昨天的比赛里,电狼纠结之后就及时清醒过来,离开了大龙区,也不在纠结于大龙池。对比过去三年,这是电狼的进步。他们现在的问题是,目前展现出来的战术广度还不够,看起来战术相对单一:正线对局,野区入侵有一些,藉由辅助的跑线资源和团战处理来获取优势——目前为止看到电狼的打法如此,显得有些单调。往后面走的话,就看他们怎么发展了。毕竟我们解说这次也不在现场,能看到的东西就跟大家一样

欧成Rekkles和他所在的FNC,东道主第一日的表现并不如意

看FNC之前的比赛,其实会觉得Rekkles团战的走位相当不错,但昨天的两场他一场卡莎没有走位空间,第二场是烬谈不上有什么走位可言。他很习惯和擅长于小炮,但如果小炮没拿到,表现空间有些狭窄。

他的表现不佳,有一点"国际赛惯例软"的意思,这不是他真实的全部实力。如果我们倒回去看LCS欧洲决赛,他的实力是比昨天的两场表现得更高很多。未来他是继续软下去,还是突然就发挥出真实水平,这就超出了我的预测能力范畴之外。但对付FNC,始终他可能都会被封锁小炮,在没有小炮情况下的发挥,有待Rekkles自己去突破。


新的世界赛格局,每一年都是新的。但解说长毛是个老人,所以对每一位老选手又都有一份额外的情深。四大元老AD都齐聚一堂,今年的MSI又能看到他们的表演,对我而言这是情分的持续增加。只是大师兄今天到底在搞啥?我是看不懂他两场拿出烬,没错这个英雄成型之后是很强,但世界赛场上快战高手云集,没给你成型的时间又怎么办?


今天第二天的比赛里,焦点在于LPL对LMS,以及欧美之争。

第一天我解说的RNG比赛输了,精神坚强如我,都只能结束比赛后不去看微博评论和私信——我知道会有怎样的一些言论在里面,让坚强如我其实也很难接受,只有选择不看。

好在有这个专栏,能够让我和那些至少不是上来就开黑的观众们对话。

也许在把失败迁怒于选手、迁怒于教练、迁怒于解说的人眼里,我们这些人都值得一颗燃烧弹。但天亮之后的第二天比赛,这些人依旧会认真、努力地站上他们的位置,迎接电竞比赛未知的结果,或是皆大欢喜的时刻,或是难以接受的结局。

——而从比赛后到这个专栏结束,我还没有吃东西,现在我要去吃宵夜啦……


(12日凌晨1:20)


PentaQ专栏嘉宾: @解说长毛

真名李伯彦。

2015-2017《英雄联盟》世界总决赛LPL官方解说。

就职于RIOT拳头中国,英雄联盟解说与战队管理。因魔兽世界竞技场选手而加入电竞,《英雄联盟》台湾公司Garena当家解说,14年受腾讯邀请,加入LPL解说阵容。2015年加入RIOT拳头游戏。




  • 后记: 5月11日的三年絮语


巴渣嘿殿

2018 MSI第一日专栏,对谈始于比赛结束后的深夜23:56,结束于凌晨1:20分。二狗协助我完成整理和配图在凌晨2:00,成稿完成时间清晨6:20……今天喝的白兰地。

三年前的5月11日,对PentaQ来说是正式拿到这个小公司营业执照的日子。从此,职业电竞不再是这群人的业余爱好,而成为需要认真竭力的未来事业。

三年后的5月11日,和长毛昨夜聊到这些,表示了对他的感谢:很感谢他三年前的时候,不明就里就给予我们的信任,也因此打开我们和行业交流的窗口;三年后的现在,德国前线、上海/长沙/重庆的同事们,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于三年前我们就希望面对的各位:以我们方式,向各位展现职业电竞的世界,让这个行业加入那些我们所期望的"品质、温度和专业"。

感谢这个专栏一直以来的读者,和P社一直以来的读者们

——MSI正赛再开,那么,我们继续~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PentaQ刺猬电竞社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NBA 17-18 赛季东部决赛骑士对凯尔特人谁会胜出?为什么?

季后赛首轮,双方都经历了抢七大战晋级了第二轮,这让双方的阵容和信心都得到了升华。第二轮绿军4-1战胜了76人,骑士4-0横扫东部第一猛龙队。对于绿军来说让人认识到了他们整体实力的可怕,和少帅史蒂文斯的执教能力之强。而骑士则更多的让人看到了他们的潜力以及詹姆斯的伟大。此番属于矛与盾之争,骑士能攻,绿军擅守,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呢?

就双方阵容来说,凯尔特人强在锋线上,塔图姆、杰伦-布朗、霍福德、莫里斯等等,但是由于詹姆斯的存在,绿军的这个位置将会被弱化,当然,也会给勒布朗带来麻烦。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骑士仍将会采用五小的阵容,由勒夫出任首发中锋,詹姆斯和JR出任前锋,其余两个位置是科沃尔和希尔,这是一套攻强守弱的阵容。双方的阵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能投三分,空间拉的都很大,所以比的就是谁投的更准,谁突的更厉害。

两轮比赛过后,罗奇尔让人看到了他的三分跟犀利的突破,所以骑士的后卫线能不能防住他是个很大的问题。不过对于绿军的阵容来说却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上不上贝恩斯?如果上贝恩斯了,绿军的速度肯定跟不上骑士,就好比猛龙的瓦兰丘纳斯,何况贝恩斯的攻击能力跟瓦兰比还差了不少。但若不用,一来是本就缺兵少将的绿军更会增加阵容轮转的难度,二来詹姆斯最喜欢的就是对方没有高大内线的阵容,有球迷可能说我们有霍福德呀,答:在外面看着勒夫呢!这就是为什么骑士不到万不得已不让TT首发的原因,就是要拉开空间,让对方内线出来,因为这是詹姆斯最喜欢也是效率最高的比赛方式,卢指导更相信靠着詹姆斯能获胜而不是别人。

除去阵容上对比之外,我觉得绿军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比骑士多了一个主场!能否利用好主场优势对于绿军来说是个关键。但是骑士胜在心理,这跟打猛龙差不多,过去有2个赛季相遇都是骑士淘汰绿军。14-15赛季4-0、16-17赛季4-1,可以说打的都比较轻松,对于骑士来讲这是巨大的心理优势,虽然缺少了欧文,但却有了新的补充。不过说的再多还是能否防住詹姆斯的问题,就绿军现有人员来看,想要防住季后赛场均34.3+9.5+9的勒布朗,难度可想而知。

综上,双方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机会的把握很关键,史蒂文斯是个好教练,是他让绿军更擅长打硬仗、把握机会,但是骑士由于詹姆斯的存在使得他们在这方面做的也相当出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场比赛的结果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属于定调的比赛。如果骑士赢了那就是4-0最多4-1晋级。如果骑士输了那就是4-2晋级,不会有第七场比赛。最后,希望双方球员都能保证健康,打出高水平的比赛。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马健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7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建筑学的「形式」指的是什么?

自问自答。


任何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在本质上都是将作者的初衷通过某种表达方式传达给受众。

这种表达方式必须尽可能清晰与全面地把初始意向传递给受众。格式塔心理学所尤为强调的清晰性(clarity)和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对任何交流方式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诸如尺度(scale)、和谐(harmony)和模式(pattern)等因素应当主要被看作是对表达过程中的可理解性的辅助。 所以,形式秩序本身不应被视为目的,而仅应从属于清晰性。

建筑,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可以集合若干要素来使其"建筑学等式"得以成立。这些要素可被归结为:概念或意向;功能;结构;技艺;形式

我们经常在建筑学中陷入这种困惑,其根源是对各种要素进行不协调或者非理性的援用。这一问题并不容易解决:譬如,形式法则有时与功能要求格格不入;而同一功能在一种文化眼里有着象征意味,在另一种文化眼里却可能是关于实用性的。但这并不是说前述要素在本质上是互相对立的,而是说如果将它们一视同仁,它们那些重要的个性就会丢失,因而必然得不偿失。所以说,一个以理性方式为这些要素构想出来的等级(hierarchy) ,是解决、更是明确阐述任何建筑学问题的必要条件。这种等级可能源自该建筑学问题所施加的"特定需求"和"一般需求"。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建筑学中建立一个基本的"优先次序"(priority),而它是由"相对目的"与"绝对目的"之间的辩证关系演化而来的。

在我们社会经济与技术环境的势不可挡的膨胀中,个体已经无法察觉任何有意义的秩序(order)。更何况,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增加,以至于建筑师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已经难以理性地利用新技术的全部潜能。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学似乎在手法主义(mannerism)及狂热的自我表达中求得庇护,对全然不顾整体秩序(totalorder)的孤立创作陷入不可自拔的沉迷。这种个体表达属于正当需求,但若想保证整体局面的可理解性不被损坏,就需要为优先次序提出一套一般性系统,这一系统必须优先考虑"绝对目的"而非"暂存目的"(temporal ends)

建筑在本质上就是为意向、功能、结构和技术赋予形式("形式"本身即其中一个要素)的过程。故形式高居各要素等级之首。尽管延续至 20 世纪的所有学院式与理性主义思想大抵都会给予形式思考以首要的地位 ,但如本文这般把形式奉为至高无上仍可以算是另辟蹊径。然而,他们的那些形式思考属于另外一种范畴:沉溺于"为形式而形式"、多轴线构成、人工的对称美学;它们从根本上对功能的公然无视迫使现代建筑师们开始了当初对全新表达方式的寻求。不过,如果要求形式为我们提供理解整体环境的途径,那么自然地,赋形(form-giving)过程中就必须彰显明确的优先次序。这么看来,单体建筑物的形式并不需要对其意向或功能进行表达,它只需要有助于整体环境的秩序、尺度、和谐及模式即可。

若要维持以上立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将"形式"这一总类别细分为两类:"一般的"(generic)和"具体的"(specific)。"一般形式"一词在此处应根据柏拉图式意义理解为自身具有内在法则并被这些法则所界定的实体;另一方面,"具体形式"一词则可以被视为是为回应具体意向及功能而实现的实实在在的物质的构型。一般形式,因其超验的(transcendent)或者说普遍的本质,必然优先于其他四要素。但即使当形式是以其具体意义出现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看到,它仍是参照或派生自一般形式的;而这一关联或参照关系是理解它的必要条件。在建筑学语境之下,一般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型:线型(the linear)和形心型(the cen-troidal)。

立方体和球体是形心型;双立方体(double cube)和圆柱体是线型。每一个这样的基本实体在本质上都具有其特定的内在动力(inherent dynamics)。我们如果想要对某个特定实体进行语法运用或诠释,就必须理解和遵循其内在动力。立方体作为形心形式,是自一指定中心(centrum)向垂直、水平两个方向等量发散而来的。这一性质对于其理解至关重要。其次重要的就是竖直轴线与水平轴线相等、所有面相等、对角线、所有角的位置。但这里最需要注意的是,立方体的这些性质,如同任何其他一般形式一样,位于一切审美偏好之上。说白了,它们就是只存在于客观意义上的内在特征 ;它们建立的是一般形式的"绝对"本质,顾名思义,即超越了具体形式。

当我们考虑形式与功能之间广受议论的相互关系的时候,亦能得出相同结论。由于不论哪种功能都仅仅只能示意(亦即,不能决定)某种具体形式,或者换句话说,不存在一种服务于所有功能的形式,所以,具体形式可以被认为在本质上是" 相对的"(这里的相对性指的是对某一功能要求的特定诠释)。因而,具体形式相较于一般形式就不那么重要了。具体形式要求某种审美或者主观层面的感知回应,即,这种回应所针对的是比例、表面性质、结构、象征意义这类因素。而一般形式则无须过问这些方面。我们喜不喜欢一个立方体,这不构成问题;一般形式关心的是我们是否承认立方体的存在以及辨明其内在属性等问题。但是,具体形式与"建筑学等式"中的其他各要素是紧密共生的,因此,对具体形式的分析亦脱离不了其他要素。然而,一方面,"未来模式"这一概念是允许不断生长的,而另一方面,一般形式这一概念就其本身而言是静态的整体、是不容许改变的;这显然就产生了矛盾。不过这一矛盾是可以调和的,只要意识到任何一般形式都拥有累加或复制的性质,从而得以生成和倍增,那么,即便某个单一立方体的属性已经被表述和分析过了,我们仍然可以在其上添加另外一个或一系列立方体,只要保证这些后来新加的立方体给原来立方体的状态造成可感知的变化。

在建筑学情形之下,一般形式的出现总是从以上条件出发的。一座建筑物最初并不是由某个柏拉图式概念或形式发展而来的,而是要基于对意向和功能的考量。其后才有具体形式的组合,进而具体形式又可以在其同源的(cognate)一般形式的参照下被批判和修正。所以,譬如说,当我们从某个意向和功能出发,得到一个作为具体形式的带有中庭的立方体之后,必须从"一般性"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才能合理解释这种具体形式最初的来由并给予其适当的发展。

建筑学中一切具体形式最初都是对五要素中的意向和功能这两大要素进行批判的思想结果,这一事实清楚地表明,对于意向和功能的思考应当优先于对结构和技术的考虑。对"意向"更深入的定义或许可以支持以上论点:本词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对事物的原始构想。例如,在建造一座神庙之前,我们必须事先具有"神庙"这个想法或概念。由于我们在经验上和历史上的联想,我们很难把"神庙" 这一概念从神庙的功能或任何跟神庙相关的具体形式上区分开来。因而,意向与功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必然先有事物的概念,才能赋予它功能。举例说明:同样是"神庙"这一概念,很明显对于希腊人、罗马人,又或者是中世纪的人们,它所产生的是各不相同的具体形式。显然,"功能"一词有着过于宽泛的意义和用途:我们必须在此阶段就将其物质上的或实用上的意义和其形而上的或象征性的意义区分开来。"功能"最为显而易见的一层意义就是指适用于事物的行为或用途。假设给定的功能是"垂直运动",那么我们可以回应以楼梯、坡道或电梯,就具体形式而言,它们均能够产生几乎恒定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生成是对功能加上意向的共同回应,而不是单纯针对意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特定的实用性功能可以导致产生具体形式,而象征性功能则大概不能。但在某些时候,"垂直运动"还可能具有纯粹的实用性以外的意义。这种情况是当"坡道""楼梯""电梯"被视为一种过渡的时候,即,一种连接两个主体空间的次级空间。如此一来,该空间的功能将不再只为实用性而存在,而是会迈入"象征"的领域。这时,单纯往楼层中间添插楼梯或者电梯的做法就不够了;我们必须从更广泛的含义上来思考楼梯或电梯给人的体验,从它们作为由一个空间到下一个空间的"象征性"过渡这一角色来思考。

象征性功能必定不能与意向相混淆,因为前者是某种超验观念(transcendentalidea)的再现。建筑学中生发的一个内在难题是,常用的具体形式的类型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因此它们作为象征符号的意义对于每个时代都不尽相同。就对观者的影响而言,一座哥特式大教堂在当下的象征性功能显然会不同于它在中世纪人们心目中的意义。具体建筑象征物的主观性与暂存性(temporal)特质决定它们难以成为理性讨论的基础。再者,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必须涉及象征性功能,也不是一定要满足这一要求。 "垂直运动就是指楼梯"这种想法并不需要象征性表现,但是一座神庙的设计中对精神理想、道德理想或者是知性理想的体现则是需要的。此外,如前文所述,对实用性功能的回应往往导致产生具体形式,而对象征性功能的回应往往导致产生一般形式:柏拉图实体和柏拉图式理念是息息相关的。使情况复杂化的是,某些具体形式源自实用性功能,却被用来制造象征性意义。因此,我们会在现代建筑中发现这样一些形式,它们最初服务于实用性目的,但最终却象征性地指代了"现代社会"这一理念。这种赋予某些具体形式以"准超验论"价值(quasi-transcendentalvalues)的做法,似乎是现代建筑所独有的。用潘诺夫斯基的话来说,正是这种转移,导致了形式的一般性意义的贬值。流线型就是一个例子,它最初只是对极端风应力效应的实用性回应。正如许多批评家已经指出的那样,诸如此类的形式从那时起就被当作是对 20 世纪姿态与洞察力的象征性呼唤,被随意地、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设计情形之下。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论点,我们可以再一次引用神庙的例子。很明显,两种类型(实用性以及象征性)的功能在任何特定情况下都必然由"神庙"这个一般性概念得来。以纯实用性意义来讲,"神庙"这一功能可以等同于"供大量人群集会的场所"。这就会引人联想到一个扣着屋顶的大型空间的画面。但是如果该"神庙"想要进一步成为"社群朝拜的中心",那其中就被注入了象征性功能。作为回应的具体形式就不能再是"扣着屋顶的空间"了。现在这个屋顶跟邻近的其他所有屋顶都不一样了。它有可能是采用了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结构,或是由不同的材料构成,这些通通倾向于将它从周遭环境中区分出来,从而促使它被视为一个视觉中心。很明显,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对象征性功能需求的一种回应。最初,对实用性功能的回应可以由"屋顶"这一概念生成"穹顶"这一具体形式而非任何其他形式。同一个穹顶会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从这一事实中也可以看到具体形式的暂存性和主观性本质。工程师看到的有可能仅仅是它的支撑方式,以及例如边缘应力和连续受力面等建造中的固有问题 ;宗教领袖从这同一座构造物中想到的有可能是其神秘内涵以及它和教会仪式的关联 ;而心理学家则有可能从中获得性联想,等等。这些全部都是针对作为具体形式的"穹顶"这一感知对象(percept)的回应类型。但同时,还有一系列回应是针对"穹顶"这一概念(concept)的,而它们则具有一般性本质。穹顶是形心型的,它在各个方向上都保持等量扩张。这意味着离心运动。这些都是形式的绝对性质,诚然,它们必须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才能够得以实现;其后我们方可以说,它们恰当的具体形式,即穹顶的实际形状,在其所处的具体场合之下是恰当的。比如,如果一块场地的四周不是同等可及的,我们就很难解释为什么要优先选择形心形式而不是线型形式。同样地,我们很难合理解释为什么要在一个转角的场地上置放十字型或风车型平面的建筑物

只有当具体形式是基于我们对实用性功能的考量而建立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分析一般形式的内在属性,从而检验它与具体情形是否适切。其实这完全没有听上去的那么苛刻。在任何既定条件下,一般形式都可以推导出各种各样的复杂系统。我会在第三章中对这一点进行详细的演示。(此处第三章指光明城最新出版埃森曼中文版博士论文《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

关于形式,我们现在应当结合它与结构及技术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研究。结构可以说是任何一栋建筑物的骨骼与动静脉。它是将意向和功能转化为物质实体的框架。它不仅包括结构中的柱和板,还包括了机械设备的管道和线路。既然我们如此比喻结构,那么技术便可以说是建筑物的韧带 :它是用来连接、表述与巩固结构的方法;由此可以清楚得知,在各要素等级关系中,技术是从属于结构的。那么现在,我们应该结合其他各要素来思考结构。柱和板的正交关系,在其抽象与绝对的状态下,可以是任何尺寸的;一旦它变得具体,它唯一的限制便来自于所选材料的物理属性。柱的简洁性、规则性以及尺度感此刻还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柱子不为意向、功能或形式而改变,此时它们唯独遵从其自身组织形式所必需的绝对条件。这就进一步证明了一般条件对具体条件的超越,因为在这一意义上的结构可以被视为是具有一般性特质的。

只有当我们开始着手思考意向和功能的时候,才能确定结构的单元尺寸(unit-size);这不仅要就结构的经济性而言,还要考虑到能够最大限度地容纳具体功能所需要的合适尺度。这两个需求同等迫切却又很可能互相冲突,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优先次序"或者要素等级这一整套机制必须开始运作。假设一开始我们优先考虑内部功能,那么,柱子的布局就会发生"形变"(distortion)以满足功能的要求,而柱子材料的选择则会基于必要的开间尺寸。这里的"暂存目的"被赋予了高于"绝对目的"的优先次序,而内部功能的考量所引发的这种柱子布局方式的"形变"就是例证之一。不过 ,若是想要校正最开始发生的这一形变,又要兼顾内部功能,那么这就相当于试图重新建立一种以"绝对目的"为首的优先次序。

因此,有关具体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应当被视作是源于一般形式的。一根柱子是圆的、方的、十字形的还是矩形的,这些无疑均不取决于其他各要素的限定。其决定因素唯独可能源自整体秩序的迫切需求,或者某些特定的一般形式的迫切需求。



如果对角线得到体现,就会形成对称,进而需要在弱对角线上施加平衡。



技术是建筑的细节和方法:它是制造和生产的方式,以及接合、密封和固定的方法。技术的实用性本质决定它几乎完全只涉及具体问题而非一般问题,因此,它在要素等级中是最为次要的。这看上去似乎与当下有关标准化和预制化的思考互相矛盾。但是,技术在优先次序上的较低地位,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其重要性,反而是要试图将其与一种绝对的价值维度联系起来。很明显,越复杂的社会就需要本质上越复杂的功能,继而反过来产生对更为精细的技术的诉求。在任何过程当中,各部分之间往往都存在一个"反馈"关系。所以,随着方式方法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亦会延伸开来,进而启发新的形式和功能。例如,一旦一个新产品被开发出来,我们就会相应地产生想去使用它的冲动。此中危险不在于技术时代会产生属于它自己的形式,而是,这些由纯粹的实用性、技术性流程演化而来的形式会被注入象征性意义。不过首先,技术确实是可以影响系统化发展方式的,这在下一章中会有所说明。一个通过混凝土来构思的立方体和一个通过钢铁来构思的立方体不可能触发相同的系统化回应。混凝土立方体可以被看作"体块"(mass),也可以被看作"表面"( surface ),然而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钢立方体被视为"体块",因其蕴含着柱的秩序(columnarorder)。但是反之,我们可以说,由于要素等级的缘故,一个一般性立方体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受到钢和混凝土技术所施加的具体层面的约束。

不过,在有些情况下,技术显然会得到更多重视,这将取决于建筑设计任务的要求。所谓"显赫"的建筑物,只要是作为整体环境框架下的视觉中心而存在,就不必达到像大规模住宅和工业项目那般的标准化和预制化程度。但是,"技艺"(technique)这一概念是指对技术(technics)的精确实施,相比在大规模开发之中,它在单体建筑物中应该会获得更多的重视。我们必须切记,"技艺"和"技术" 绝不仅仅只是建筑的点缀。被赋予"技术"的具体形式,以及通过技术将各部分结合在一起而演化出来的形式,必须从属于某种整体秩序;技术不应该被强加于概念、功能、结构和形式之上。只有基于一般形式的建筑学逻辑才能实现这一秩序; 不过,我们也不能将其过分强调,因为最终的产物只可能是形式和"建筑学等式" 中其他各要素的综合。

我们将通常属于形心型的塔楼与通常属于线型的板楼作比较,就会对这一综合有所领会。塔楼板楼这两者均是由"多个单元的垂直叠加"这一意向和功能演化而来的。它们各自都必须明确地表达出其自身是如何由形心型或者线型等一般构型衍生而来的。垂直流线是二者共同的问题,解决了这一问题,似乎就为它们提供了逻辑基础,用以解释它们的演化过程以及它们与一般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电梯简单地植入二者中任何一个(有的人以为只要这样做,那么垂直方向上的表达就明确了),只相当于对实用性功能的"如画"式展现(picturesquemani- festation )。 不过,若是我们能够针对上述垂直流线推导出某一具体形式,并且该具体形式不仅满足它的实用性功能,而且作为由地平面上升到更高层之间的过渡空间,一同满足了其象征性功能,并且进一步表达了线型的一般性质,那么,它就表现了我们所追求的综合。于是,层与层之间的螺旋运动可以用来定义塔楼的形心型特性,而垂落的、连续的运动则可以定义板楼的线型特性;不论在哪种情况下,连续的楼层与贯穿其间的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都没有被刻意切断。



如此就清楚地说明了,形式的赋予远不止于形状的创造,也不仅仅是创造漂亮、美观的物体而已,因为这些都只能满足感知而非概念层面的需求。赋形必然意味着对某种秩序的表现,不论这一秩序是指向具体建筑物意向和功能的清晰表达,还是指向单体建筑物与整体环境之间关系的清晰表达。因此,形式既是具体的,同时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为建筑学提供了表达意向和承载功能的具体方式,以及创造有序环境的普遍方法。


本文节选自埃森曼中文版博士论文《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已经由光明城出版发行。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光明城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如何完成标准的俯卧撑?

俯卧撑,作为最受欢迎的自重训练动作之一,它不仅能够塑造上肢肌肉线条,锻炼到胸部肌群、肩部三角肌、大臂后侧肱三头肌,还能对腰腹肌群带来明显的训练效果。俯卧撑有各种变式和进阶,包括宽距/窄距俯卧撑、击掌俯卧撑等等。但要学会这些,都需要先掌握标准俯卧撑。

俯卧撑看似简单,却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动作细节和训练技巧。有的训练者会在练习俯卧撑的过程中出现手腕疼、肩膀疼等不良反应,其实都是不注重动作质量的结果。掌握动作细节和训练技巧,能够让大家练习俯卧撑时更安全、更有效。


下面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如何完成标准俯卧撑。

俯卧撑训练要领一:做最适合自己的俯卧撑

不同训练者上肢力量不同,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难度来找到适合自己的俯卧撑练习方式,以下难度依次递增。

1.抬高俯卧撑

2.跪姿俯卧撑

3.标准俯卧撑

俯卧撑训练要领二:找到适合自己的手支撑位置

1.如何找手支撑的位置?

俯身趴在地面上,双手放在胸的两侧,向外打开,打开至小臂垂直地面为止。此时大臂与躯干的夹角为75度左右。如下图——

2.什么是标准的"错误位置"?

肘关节与肩在同一水平线上,甚至肘的位置比肩还要高。

错误位置下练习俯卧撑时会产生肩峰撞击,引发肩部的疼痛和肌肉炎症。


俯卧撑训练要领三:保证身体笔直

保证身体笔直的四个要点:夹臀、收腹、沉肩、挺胸。

如何确保训练时一直保持身体笔直?

背杆撑:背杆练习俯卧撑,练习过程中确保头、后背、臀贴住杆。


俯卧撑训练要领:四控制运动幅度

下落幅度:胸与地面有一拳的距离

如何保证下落幅度?

胸下放置与手掌同宽的物体,下落至胸轻碰物体即可。(比如软垫、书本)

上推幅度:肘关节微曲

以上就是俯卧撑训练的四个要领。只要在训练过程中牢记并掌握它们,就一定可以完成标准俯卧撑~


另外很多小伙伴在刚刚开始练习俯卧撑时都会有一些疑问。最常见的有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一开始练俯卧撑时为什么手臂很酸,胸部没有发力感?


俯卧撑属于多肌肉群参与的动作,练习之初,身体会不由自主地调动那些生活中使用频率更高的手臂肌肉群参与发力,从而练完手臂酸,胸部发力感并不明显。这里给大家分享两种提高胸部发力感的练习方法。


练习方法1:练习俯卧撑前先练习斯万推胸,激活胸部肌群。

注意在练习斯万推胸时将肩膀下压并后收,时刻保持挺胸的姿势。背紧贴墙壁,练习效果会更明显。


练习方法2:适当增加手距,练习宽距俯卧撑。

原理:宽手距在俯卧撑下落过程中胸肌会被拉得更长,胸发力感会更明显。


问题二:练习俯卧撑时如何避免手腕疼?


练习俯卧撑时若出现手腕疼的现象,首先要注意双手支撑的位置是否合适(前文要领2)。另外支撑手还可以做"手弓"支撑来减少腕关节压力。

文章的最后教练要提醒大家,俯卧撑力竭时千万不要硬撑,一定要主动下落结束训练。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抬高俯卧撑力竭时的下落方式,因为做抬高俯卧撑的同学往往是新手或女生,力量储备较小,缺乏经验。学会这个动作,会保证你的安全——

抬高俯卧撑力竭时,单脚向前迈一步,降低下落速度。


总之,训练一定要以安全为前提,并且要始终追求动作的精确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图文 / CommonStrength教练 孙立、谢宁


【相关阅读】

如何完成标准的深蹲?如何做标准的卧推?如何完成标准的硬拉?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CommonStrength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是什么支撑你跑完五公里?
你跑步的时候在想什么?

周俊武:文化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法律“三板斧”


日前,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产业政策解读及法治保障高峰论坛"在深圳拉开帷幕。包括中宣部、文化部、商务部等部委领导,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官员、法律领域专家等在内的近两百人参与了本次论坛。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俊武应邀出席并作主题演讲。以下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相关报道:



周俊武:文化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法律"三板斧"
(周俊武律师在会上发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圳5月10日讯 近几年,我国文旅行业的海外并购尤其火热。但相关数据显示,从整体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完成率仅为67%,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80%—90%的成功率。那么,从法律上如何应对文化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高风险及较低的成功率?在9日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产业政策解读及法治保障研讨会"上,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俊武律师就该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周俊武认为,在海外贸易合作交流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方为海外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而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就需要掌握以下三板斧:

第一,了解海外投资的法律环境,要对被并购方公司所在国的外资准入制度、公司法律框架、税务体制、知识产权、劳动法律制度、环保要求等于企业运营和收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做详尽的调研和确认。

第二,做好尽职调查,要对被投资主体、目标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充分评估,确认未来合作方、被投资主体的法律资质、合规性,目标股权或目标资产是否存在瑕疵及问题,充分进行法律尽职调研工作,提前发展并解决问题。

第三、设计交易方案,要针对本国和被投资并购所在国的法律、政策,根据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交易目标及各自实际情况,设计合法合规、高效实用的交易架构、交易模式和交易方案。

"落实好法律三板斧,最重要的是文化娱乐法律师团队,国内对于律师在文娱公司中的作用往往只是修改审核合同或者打官司,但在国外,好莱坞的娱乐法律师不仅是重大项目标配,甚至是掌管项目合作命脉的人,是好莱坞工业化体系重要的支撑着和维护者"周俊武如是说。

此外,周俊武还谈到,版权保护需要重视技术保护措施,尽量避免类似"功夫"和"熊猫"这样优秀文化资源"流失"海外,同时在国际合作过程中,也要树立"产品未动,商标先行"的商标保护意识,必要时候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周公观娱",由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俊武率领的精英律师团队倾力出品。"周公团队"主要从事知识产权及文娱业投融资法律业务,在文化娱乐、影视游戏、互联网等多领域有极为丰富的经验,系中国最早及领先的专业娱乐法团队之一。联系方式:zhou_junwu@jtnfa.com 010-57068585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周俊武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