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从 bilateral filter 到 HDRnet

这算是一篇写给自己看的笔记,所以记录思路为主,对于其中涉及到的算法细节不展开描述。

我一直对图像降噪方面感兴趣,在降噪这个事情上,几种比较有效的算法包括 bilateral filter、non-local means、BM3D。最近看到 Google 的 HDRnet 的工作,虽说这个工作与降噪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发现其思路与 bilateral filter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对 HDRnet 背后的思路做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调研,觉得作者在 bilateral filter 方面连贯的思路非常值得学习,正好趁此机会总结一下。


原始版本

Bilateral filter 算是比较早的滤镜,但是生命力很强,其内在的思想比较深刻。原始的思路比较简单,也很直观:

\tilde{I}(p)=\frac{\sum_qI(p)w(p,q)}{\sum_qw(p,q)}

这里 I(p) 代表图像, p , q 是图像上的坐标, w(p,q) 代表与位置相关的权重。一大类降噪算法其实都可以归结到这个公式,关键在于权重 w 的选择。这里,权重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 p , q 两点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权重越低;另一个是 p , q 两点之间的像素值相似程度,越相似权重越大。对 bilateral filter 来说,权重定义如下:

w(p,q)=g_{\sigma_s}(\|p-q\|)g_{\sigma_r}(\|I(p)-I(q)\|)

这里 g(\cdot) 表示高斯函数。原始版本的 bilateral filter 数据组织形式上能较有效地利用 data locality,效率较高。尽管如此,相比于早期其他 convolution based filter(比如 gaussian filter),计算量非常大,速度较慢。

PS. 这里 bilateral filter 是直接利用像素值的差异来衡量 p, q 两点之间的相似程度,如果换成两个中心位于 p, q 的小 patch 来度量相似度,就是 non-local means 的核心思想了。

近似加速算法

Durand 在 2006 年提出了近似加速算法(参见:https://dspace.mit.edu/bitstream/handle/1721.1/34876/MIT-CSAIL-TR-2006-073.pdf )通过引入额外的维度,极大加速了计算过程。

下图大致描绘了算法思路:

核心的思想有三个:

  1. 将像素值作为一个额外维度,使得 weight 的计算转变成在第三维度上的卷积,极大提高了 data locality 利用率
  2. 离散化,并用一个额外的 channel 记录分母,作者称其为 homogeneous coordinate(上面示意图右侧一列)
  3. 计算后使用 slicing 操作重新得到原数据空间的值

这三个思想给了后续进一步加速的空间。

承上启下的过渡:Bilateral Grid

此后 Durand 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思路,和 Jiawen Chen 一起做了优秀的工作,将空间域和像素值域都离散化、网格化,提出了 bilateral grid 数据结构,进一步加速了计算过程(参见:groups.csail.mit.edu/gr ),这篇文章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工作,把之前引入额外维度这个动作背后的思想进一步挖掘深化,为后来的工作铺平了道路。

在这个工作中,将之前提出的 fast approximate 算法中的核心思想提炼出来,总结成一个新的数据结构 bilateral grid,并且发现很多操作都可以归纳到这个框架内。普通的 bilateral filter 如下图所示:

利用这个数据结构还可以做很多其他的工作比如 local histogram equalization,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对之前工作中核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加速多种滤镜的速度:BGU

Chen 和 Durand 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利用 bilateral grid 的思想,加速其他滤镜,做出了 Bilateral Guided Upsample (BGU) 这样优秀的工作(参见:people.csail.mit.edu/ha

由于很多复杂的滤镜处理速度比较慢,一个很常用的解决思路是对原图 downsample 之后做处理,然后用 upsample 得到处理结果。这里 Kaiming He 的 guide filter 就是一个这种思路的很好的应用。而在 BGU 这个例子里,利用 bilateral grid 来做 downsample - upsample 的工作,使得效果更为出色。

其核心思想是:

  1. 任何滤镜效果,在局部小区域内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线性变换
  2. 利用 bilateral grid 可以从一个低分辨率的图上 slice 得到高分辨率的结果
  3. upsample 针对的是变换系数,而不是直接针对像素。这样对细节方面损失降低到最小

具体实现的步骤如下:

  1. 对原图 downsample 得到一个小图
  2. 在小图上应用滤镜
  3. 在小图上划分网格(bilateral graid),拟合每一个网格中的线性变换
  4. 线性变换的系数在网格间做平滑
  5. 利用这个网格,根据原始大图在这个网格上做 slicing,得到高分辨率的线性变换系数,进一步得到高分辨率的结果

这里有两点比较重要,一是利用 bilaeral grid 做 slicing 来 upsample,二是用线性变换的系数做中间媒介,而不是直接 upsample 小图,这样得到的结果更为自然,大图的细节损失很小。

集大成者:HDRnet

HDRnet 可以说是沿着 bilateral filter 这个思路的集大成者了。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段,与神经网络结合,使得表现力非常强大(参见:groups.csail.mit.edu/gr

这里沿用文章中的一幅图解释一下他的核心思想:

这里重点在右上角黄色背景的这个模块,利用神经网络提取出一系列特征,包括「低级特征」、「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所有特征综合起来,得到一系列特征图。从这些特征图,进一步得到每一张特征图对应的局部线性变换(参见上一小节),并利用 bilateral grid 存下这些线性变换的系数;注意,这里的系数对应的是 downsample 后的小图。

在下面蓝色的模块中,首先得到一张「引导图」,参照这个引导图,在 bilateral grid 中做 sliceing 操作,得到大图的 per pixel 的变换系数(参见上一小节,对系数 upsample)。最后 apply 这些系数,就得到变换后的输出图像。

我认为这个工作价值非常大,可以作为很多滤镜的终极形态。有以下优点:

  1. 神经网络提取出一系列特征,包含低级特征、局部特征、全局特征。对于图像处理来说,非常完整。考虑到人类摄影师修图的过程,也无非考虑这几方面的特征,因此这个方法适用范围非常广。
  2. 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能力,可以学习非常复杂的变换;局部线性变换的假设,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过拟合。这个方法鲁棒性很好。
  3. 相比 BGU 在像素上做线性变换,这里是在神经网络提取的特征上做变换,结果更稳定,并且能 handle 极为复杂、非线性极强的变换形式(我猜测,比如可以学习某一个特定摄影师的修图风格 ← 这种非常抽象很难定义的问题)
  4. 利用 bilateral grid 做 upsample,可以得到较高的质量,从而在前期可以放心做 downsample,一方面减少计算量加快计算速度,一方面也防止过拟合到一些局部细节上。

此外,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这个工作很大的一个现实意义在于,学习一些高耗时的操作,极大缩短计算时间,甚至可以让一些复杂的滤镜达到实时。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章佳杰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2018 年 5 月 24 日南京扬子江隧道渗漏是怎么回事?怎么处理可以保证安全?

这两天受到多人邀请,抽空作答。

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泥水渗漏得到有效的控制,后续应该并无大碍。

中新网南京5月24日电(记者 申冉)24日晚,南京市交通部门发布最新通报,当日该市扬子江隧道出现的渗漏情况,经专家调查,系已启用过的注浆孔堵头脱落所致。目前漏水情况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专家分析认为,此次漏水原因为隧道该处已启用过的注浆孔堵头脱落所致,并提出了注浆孔漏水处置建议方案。建设单位中交纬三路建设指挥部正根据建议处置方案,组织人员、调配设备对该注浆孔进行封堵,并同步开展扬子江隧道全线注浆孔排查。

根据视频,新闻采用漏水说法不太合适,准确说应该是泥浆渗漏。通过新闻,提取关键词:泥浆渗漏、注浆孔。

那么这个注浆孔是什么呢?

注浆孔位于每块管片内狐面的几何中心,是在管片生成时嵌入注浆管形成,注浆管为专业制作,内有砂浆止回阀。

注浆孔又有什么作用呢?

这先要从同步注浆说起。盾构掘进施工中,随着盾构机向前推进,管片脱离盾尾,在土体与管片之间会形成一道宽度为环行空隙。若不将这一空隙及时充填则管片周围的土体将会因为应力释放而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地表沉降等不良后果。同步注浆是指在盾构向前推进,盾尾空隙形成的同时,通过盾构机尾部的注浆孔向盾尾间隙注入浆液。浆液在盾尾空隙形成的瞬间及时起到充填作用,从而使周围土体获得及时的支撑,可有效地防止应力释放和变形,同步注浆示意如图所示。

盾构同步注浆目的主要有:①控制地表沉降。②控制管片的稳定性,提高管片与周围土体共同作用力。③提高隧道抗渗能力。④防止盾尾水源流入密封土仓。

二次注浆

盾构机穿越后考虑到环境保护和隧道稳定因素,如发现同步注浆有不足的地方,通过管片中部的注浆孔进行二次补注浆,补充一次注浆未填充部分和体积减少部分,从而减少盾构机通过后土体的后期沉降,减轻隧道的防水压力,提高止水效果。二次注浆使用盾构配套注浆泵,注浆前凿穿管片吊装孔外侧保护层,安装专用注浆用接头。


下面来看看本项目的情况。

工程概况

南京扬子江隧道(工程名: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设计采用双管双层盾构、南北线隧道分离布置的方案,上、下层均为 2 车道,对向布置,上层均为江北至江南方向,下层均为江南至江北方向。纬三路过江隧道为目前国内最长的双管双层盾构隧道, 北 线 和 南 线 盾 构 隧 道 长 度 分 别 达 到3557 m和 4135 m,盾构隧道内径为 13.3 m, 外径为14.5 m,隧道内部布置有双层行车道结构体系。

盾构隧道衬砌设计均采用外径:14.5m,宽2m,厚60cm的C60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管片分块采用"9+1"形式,抗渗等级为S12。

项目地质情况

地质情况较为复杂,主要穿越粉砂层,(从渗漏的泥浆表观特性可猜测渗漏段位于粉砂层)

超高水压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承受的最大水压力达 0.72 MPa(最高水位72.0 m),隧道直径(外径)为 14.5 m,管片厚度 0.6 m,环宽 2.0 m,为国内承受水压力最大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超高水压强透水层对盾构隧道管片衬砌接缝防水能力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

从事故报道来看,弹性密封垫并未失效。

渗漏情况分析

泥浆渗漏(初步估计有几立方的泥浆)

从渗漏图片的位置分析,可判断位于上层车道,如下图所示位置。图示黄色标注位移即为注浆孔渗漏部位。根据渗漏量可判断隧道外侧可能出现土层扰动与位移,扰动范围可如图①所示,因及时封堵注浆孔进行注浆处理,阻止了后续松动范围的扩展。若处理不及时,极有可能发展至②、③所示状态直至冒顶塌方。

前面所述隧道外围有同步注浆形成的素混凝土包裹,怎么会产生泥浆渗漏呢?事实上同步注浆通过多个盾尾注浆管注入浆液,由于并不是整个盾尾都分布有注浆管,如下图所示,同时盾构开挖也并非形成理想的圆形,浆液流动过程往往会形成较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大直径盾构隧道,由于注浆量大,地质条件变化多样(特别是注浆断面含砂卵石地层或复合多变地层,浆液流失情况不均),使同步注浆变为"非同步",更易形成不均匀的浆液分布情况,就目前的注浆技术而言,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盾构外径为15.02 m,管片外径为14.5m,理论环形空隙宽度达0.26m,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注浆方法、注浆材料对工程的结构安全、耐久性及隧道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同步注浆薄弱部位和注浆孔堵头脱落同时出现,形成渗漏通道,是造成渗漏的主要原因(个人观点)。从报道及视频来看,隧道结构没有破坏,且完成了渗漏通道的堵漏,初步判断隧道后续运营没有问题。

本次出现渗漏情况,表明同步注浆情况可能并不十分理想,超大直径盾构同步注浆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既然这个问题存在,有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呢?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①适当增加同步注浆管数量,且根据地质状况分区选择合理的浆液类型,并进行合理的浆液配比。②开展壁后注浆实时检测技术研究:通过研发雷达检测设备实现对盾构壁后注浆厚度检测。③二次注浆补浆。


在这次渗漏处理中,情况发现及时,处理快速,这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思考?

隧道结构健康监测(tunnel structural Heath monitoring)

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建成的隧道有相当比例存在衬砌裂缝和渗漏水等病害现象。运营期结构健康监测可准确判定不同类型、特征、严重程度的病害。
在国内,隧道的健康监测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重要的水下隧道工程也建立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比如玄武湖隧道、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南京纬七路长江隧道和广州市洲头咀隧道等。
现有规范对隧道施工期的监控量测涉及较多,而对隧道运营期、特别是水下隧道运营期的结构健康监测涉及很少。在新编的 《公路水下隧道设计规范》中纳入了结构健康监测的内容,使得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设计有据可循。
完整的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内容及系统功能一般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库以及实现诊断功能的数据分析与预报预警系统。数据采集包括自动化监测和电子化人工巡测。数据传输包括无线传输、光纤、光缆传输等;对于人工巡测数据则需要专人将巡测数据录入人工巡测管理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主要用于存储监测及巡测过程中采集的各种数据。数据分析与预报预警系统基于监测得到的隧道结构不同物理量,参考相应规范,辅助以数值计算、统计分析,结合监测物理量长期变化趋势,对隧道结构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估与预警。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结构健康监测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穿越的地质条件复杂,盾构隧道主要穿越的地层有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粉砂、粉细砂、中粗砂、砾砂、卵石、圆砾、强风化粉砂岩、中风化砂岩。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属于装配式衬砌,它与整体式衬砌的最大不同点是存在大量管片纵向接头和环向接头,影响衬砌的受力和变形。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盾构段管片采用错缝拼装,每环管片十块,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病害,主要有管片开裂、接缝张开度过大、衬砌漏水、土砂流入、盾构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和侵蚀性地下水对盾构隧道管片的腐蚀。

将自动化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与人工巡测技术相结合。这些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运营期面临的问题。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越江隧道坍塌事故

这次事故就没那么幸运了,本可完全避免的,由于冻结法施工方案存在缺陷,事故处理不及时,导致联络通道部位出现结构破坏,最终出现坍塌险情。

拓勇飞, 舒恒, 郭小红,等. 超高水压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设计与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s1):227-231.
舒恒, 吴树元, 李健,等. 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健康监测设计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 2015, 52(4):32-40.
苟长飞, 叶飞, 张金龙,等.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充填压力环向分布模型[J].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35(3):590-598.

注:以上内容根据公开发表资料整理,部分内容为个人经验判断,不代表任何立场!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Alan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前额叶漫游指南

文 / @东华君

我们经常会谈论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都知道它与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但是,如果要问前额叶皮层具体所在的位置及其所调控的认知功能的话,恐怕不少人并不能准确的说出来。因此,为了庆祝顺利的完成了博士学业,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将会撰写一系列的科普文章系统的介绍博士期间所研究的前额叶皮层及其功能。这次,我将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前额叶的解剖学位置以及其与其他脑区间的联系。

1、前额叶在哪里?

前额叶指的是额叶的前端。要了解前额叶的位置,我们应该先了解额叶的位置。大脑的两个半球通常被分为四个脑叶(图1),分别是额叶(Frontal lobe)、顶叶(Parie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和枕叶(Occipital lobe)。额叶和顶叶由中央沟(Central sulcus)隔开;外侧裂(Sylvian fissure)则将颞叶与额叶、顶叶分隔开;大脑背侧的顶枕沟(Parieto-occipital sulcus)和腹外侧的枕前切迹(Preoccipital notch)则将枕叶与顶叶、颞叶分隔开。

图1. 四个脑叶的位置及分界

根据所执行的功能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额叶划分为数个区域(图2)。简单的说,额叶的前端是前额叶,前额叶的表层便是前额叶皮层,主要与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相关;额叶后端的表层是运动皮层,主要与运动的控制相关。

运动皮层起自中央沟的深部并向前方延伸,在运动的准备和执行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与肢体运动相关的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前运动皮层(Premotor cortex)和辅助运动皮层(Supplementary motor area)。此外,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之间还有与语言(运动)相关的布洛卡区(Broca's area)和与眼睛运动相关的额叶眼动区(Frontal eye fields)。

图2. 大脑额叶的分区[1]

2、前额叶皮层与其他脑区的联系

前额叶皮层是在系统发生上最晚出现、在个体发育中最晚成熟的结构,占整个成年人类大脑皮层面积的29%左右。前额叶皮层是与许多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关键脑区。例如,在抽象规则的认知、工作记忆、注意力调控,以及行为的计划和策略、思维和推理等功能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这个举足轻重的"天选脑区"会是前额叶皮层,而不是其他脑区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神经环路的角度来看待前额叶皮层。

图3. 恒河猴前额叶皮层的解剖学联系[2]

前额叶皮层与其他的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具有广泛的神经投射联系(图3)。例如,前额叶皮层与纹状前视区、颞叶、顶叶有着交互纤维联系;与基底前脑、扣带回及海马有直接或间接的纤维联系;发出纤维投射到基底神经节;是唯一向下丘脑有直接投射的新皮层。并且,前额叶皮层有非常发达的颗粒第IV层,接受来自丘脑(信息进入大脑皮层的"门户")背内侧核的直接投射,是唯一与丘脑背内侧核有交互纤维联系的新皮层。

正是这种复杂的纤维联系模式决定了前额叶皮层功能上的复杂性,进而使其成为了"天选脑区",负责着我们的高级认知功能。

3、前额叶皮层的分区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前额叶的功能,以及其发生的原因,我们则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前额叶皮层的具体分区,以及这些区域与其他脑区的联系。

图4. 人类前额叶皮层的划分[3]

简单的说,依据各个区域的位置,我们通常将人类的前额叶皮层分为:额极(Rostral)、背外侧(Dorsolateral)、腹外侧(Ventrolateral)、内侧(Medial)和眶额(Orbitofrontal)皮层(图4)。

我们研究前额叶皮层的结构与功能时,最合适的模式动物是恒河猴。恒河猴的大脑结构和人类的很相似,但是要简单的多(图5)。它们的前额叶皮层依据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可以分为:背外侧、腹外侧、内侧和眶额皮层。

图5. 恒河猴前额叶皮层的划分[4]

前额叶皮层的不同分区不仅在位置分布上不同,在具体所负责的功能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研究表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与工作记忆、规则学习、计划、注意力和动机等功能相关;腹外侧前额叶皮层参与了空间注意、行为抑制、语言等功能的执行;眶额皮层与行为抑制、行为决策、情绪与社交控制等相关;内侧前额叶皮层被认为与情绪、动机、学习、注意力调控、社交和行为决策等功能相关;额极是目前了解较少的部分,该脑区损伤的病人往往会表现出创造力、心智化能力、元认知等较抽象的认知功能的损害。

4、前额叶皮层各区之间及与其他脑区的联系

那么为什么这些毗邻的前额叶分区在功能上会存在这些差异呢?近些年研究表明,这可能是由于这些脑区与其他脑区之间的联系的差异所造成的。

图6. 恒河猴前额叶皮层的一些内在和外在联系的示意图[5]

如图6所示,外侧前额叶皮层与感觉皮层的联系较强,从枕叶、颞叶和顶叶接受着来自视觉、声音和体感的信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与运动皮层有直接的联系,负责将前额叶皮层对其他行为的控制转变成实际的行动(运动输出)。额极和内侧前额叶皮层与颞叶内侧(Medial temporal)的边缘系统关系密切,因而在长期记忆、情感和动机方面的作用较强。

并且,前额叶这些分区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这导致各个分区所接收到的信息可以高效地分配到其他的分区中去。因此,前额叶皮层就犹如我们脑中的一个信息整合的平台,来自其他脑区的不同信息可以通过这个紧密联系的局部神经环路进行汇聚和交互作用,进而产生高级的认知功能。这也是前额叶之所以是"天选脑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5、前额叶皮层的组织形式

图7. 人和猴前额叶皮层的分区及其首尾轴(Rostro-caudal axis)[6]

近些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被提出,该理论认为前额叶皮层在从头部(Rostral)到尾部(Caudal)以从高到地的等级组织着,即越是前端的脑区控制着越是抽象的信息。这一理论已经得到了不少实验结果的支持。比如,前额叶皮层的前端控制着抽象的认知能力,后端控制着运动功能。

前额叶皮层的不同的分区与其他脑区的连接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大部分都是重叠的;并且,这些分区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虽然如上文介绍的那样,不同的分区在特定的功能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是前额叶皮层发挥作用时多是由多个分区协同合作的结果。也就是说,各个分区虽然分别控制着认知功能的不同方面,但是具体执行某一认知功能时,这些分区会以整体的形式协同运作,起到"1+1>2"的作用。因此,某种意义上说,前额叶皮层的内部既是分离的也是统一的。

参考资料:

1. socratic.org/questions/

2. Kandel ER, Schwartz JH, Jessell TM, Siegelbaum SA, Hudspeth AJ: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vol 4: McGraw-hill New York; 2000.

3. Szczepanski SM, Knight RT: Insights into human behavior from lesions to the prefrontal cortex. Neuron 2014, 83:1002-1018.

4. Wallis JD, Anderson KC, Miller EK: Single neurons in prefrontal cortex encode abstract rules. Nature 2001, 411:953-956.

5. Miller EK, Cohen JD: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prefrontal cortex function. Annu Rev Neurosci 2001, 24:167-202.

6. Badre D, D'Esposito M: Is the rostro-caudal axis of the frontal lobe hierarchical?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09, 10:659-669.

《前额叶是个好东西专题中其他文章:

欢迎大家阅读本人的其他文章:

东华君的知乎《文章目录》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其他平台:

微信公众号:脑人言(ibrain-talk)

小密圈、新浪微博:脑人言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东华君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贫穷影响你的大脑:不但阻碍思维发展,还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我们经常将财务困境归咎于糟糕的人生决定:为什么不继续读大学?为什么不选择报酬更高的职业?为什么要生这么多孩子?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拥有更少的财富实际上会对思维和记忆力产生不利影响。

在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这项研究中,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重要长寿中心(Center for Vital Longevity)的研究人员扫描了 304 名年龄在 20 岁至 89 岁之间的人的大脑。

研究人员在探寻两个问题:第一,受试者脑中有多少灰质;第二,他们的大脑网络是如何组织的。在大脑中,具有相关功能的区域通常表现出类似的活动:例如,控制言语的区域彼此相互作用更多,而与涉及不同身体功能的区域则相互作用较少。一般认为,大脑网络以这种方式"隔离"是一件好事。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研究人员随后将这些大脑图像与受试者的教育和就业史联系起来,教育和就业史一起组成他们的总体社会经济状况。结果显示,在中年人(35 至 64岁)中,地位较高的受试者在大脑网络中拥有更多的灰质和更多的有益"隔离"。这两个特点都与更好的记忆力相关,并被认为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和其他大脑老化现象。

即使在作者控制了诸如心理和身体健康、认知能力等因素,甚至是童年时期而非成年的社会经济地位之后,这种联系依然存在。也就是说,成长过程中的贫富状况不一定会影响中年人的大脑健康。真正起作用的似乎是他们成年生活中的一些因素。

那些因素会是什么?那些工资较低的人可能更难获得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食品。他们可能生活在污染较严重的社区,或者生活麻木枯燥、缺乏智力上的刺激。处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压力提高了身体调试负荷的水平——一种压力荷尔蒙的量度,可导致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损耗。

"我们开始更多地了解压力和持续学习对大脑的影响,"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神经科学家、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 GaganWig 说,"这与终身体验可能影响大脑健康的想法是一致的。"

过去的研究也表明,低社会经济地位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2013 年《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发现,"一个人为了应对钱不够的即时影响而作出的持久、耗费心神的努力,例如想方设法支付账单和削减开支,会削弱他的认知功能"。该研究发现,贫困的认知成本,就像是失去了一整夜的睡眠。去年的另一项研究发现,那些曾在贫困中生活的人在言语记忆、处理速度和执行功能测试中表现得比那些从未贫穷过的人更差。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2013 年研究的合作者 JiayingZhao 说,"我认为这篇文章(PNAS 论文)建立在过去关于认知功能和贫困研究的基础之上","它揭示了慢性贫困如何影响大脑构造。这篇论文提供了神经层面的证据。"

在 PNAS 的研究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脑测量之间的关系并不适用于样本中年龄最小的成年人(年龄在 20 岁至 34 岁之间)或年龄最大的成年人(超过 64 岁的人)。可能的原因是,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中只有最健康的人存活到老年,或者在人们达到七八十岁时,社会和经济因素对他们的大脑健康的影响不及生物老化过程重要。此外,这项研究只包括极少数贫困线以下的人,这是早期论文的主要研究条件。

尽管如此,这一系列研究表明,贫穷(或者至少不富裕)可能至少部分是自我延续的循环。较为贫穷的人费力负担他们的开支,他们压力大、记忆力变差,因此会在可以增加财富的同一个工作上表现更差。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DeepTech深科技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跑步时躯干一定要纹丝不动吗?轻度自然地旋转也许效率更高

在学习跑步姿势时,教练都会告诉跑友,跑步过程中躯干要保持稳定,不要晃动,避免躯干产生旋转,减少这样无效动作会让你跑得更快。这样的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实际的跑步过程中,无论是大众跑者还是精英运动员,相当比例的人躯干不会铁板一块,而是会发生轻度旋转,更为重要的是,跑步技术流派中也有强调躯干旋转的跑步技术,例如日本跑步专家铃木清和发明的骨骼跑法中就有"扭转型"技术。也就是说,观点就是被用来打破的,我们越是习以为常的观念,往往越会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被颠覆,跑步中躯干是否会发生旋转,是否需要进行旋转,还的从躯干的功能说起。

一、躯干除了屈伸,还有重要的旋转功能。

躯干是指除头颅、颈、四肢以外的身体部分,简单的说就是胸部、腹部、背部。整个躯干是由脊柱作为支柱支撑起来,因此躯干的功能就是脊柱的功能。在日常锻炼中,我们更加注重躯干的屈伸功能,例如腹部常用锻炼动作卷腹、仰卧起坐、俯卧两头起等等,因为每一个跑友都想拥有六块强壮结实的腹肌,露出"人鱼线""马甲线",或者进行躯干的抗屈伸训练来锻炼躯干的核心的稳定性,例如平板支撑、侧平板支撑、仰卧臀桥等。

但是我们忽略了躯干的另一项功能—旋转,躯干的旋转功能是指躯干围绕脊柱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进行的活动,例如在田径中的投掷项目投掷动作、网球中正手技术动作、高尔夫击球动作等等,这些动作都是通过躯干的旋转功能增加做功距离产生更大的加速度,使投掷类的出手速度、击球速度更快,因此旋转动作也是躯干的重要功能。

二、在运动中躯干的功能有时是帮助旋转,有时是对抗旋转

虽然我们训练躯干,多以屈伸练习为主,但在多数的体育运动项目中躯干的动作模式却不是屈伸,更多的动作模式是躯干旋转。在躯干旋转动作模式中分为两类:抗旋转、助旋转。抗旋转是指核心区发力方向与肢体发力向相反,起稳定效果。躯干的抗旋转能力也是指核心的稳定性。

助旋转是指躯干运动方向与肢体加速方向相同,起到增益效果,扮演辅助发力角色。例如铅球的投掷动作、网球的击球动作、拳击的前手拳、后手拳、摆拳等等。跑步是一个是一项典型的左右肢体交替的运动项目,在跑步中对于躯干保持稳定的说法,我们可以称为跑步时躯干对抗旋转,对于跑步中躯干要进行旋转的说法,可以称为跑步中躯干帮助旋转。

三、跑步中躯干是如何对抗抗旋的

我们上学时的体育课中,老师经常强调跑步时身体不要晃动,保持核心稳定,这就是跑步躯干抗旋转的说法。跑步抗旋转的说法是,其一,认为跑步中躯干的旋转是一个无效动作,
不能够提升跑步速度,而且躯干的旋转需要消耗一定能量,因此跑步中避免躯干旋转晃动,能够较少一定量的能量损失;其二,躯干的下端链接的下肢,跑步中躯干旋转晃动会造成核心不稳,影响下肢力量传送效率,从而影响跑步经济性。

美国著名短跑名将迈克尔.约翰逊认为,博尔特在冲刺的躯干旋转晃动拖累了他。也就是说如果博尔特在冲刺时能够减少躯干的晃动,保持躯干稳定,短跑成绩更好。当然这只是迈克尔.约翰逊的一种想法,博尔特也许是用冲刺时躯干的旋转晃动成为世界飞人。

四、跑步中躯干是如何帮助旋转的

跑步中躯干要进行旋转的说法可能大多数跑友很少听说。跑步中躯干要进行旋转的原因有二,其一,增加力臂,提升末端速度和力量。跑友可以想象以下原地踢足球的两种动作模式,第一种动作模式,固定臀部,在踢球过程中臀部尽量保持不动,然后尽力的踢球,记录球滚动的距离;第二种不固定臀部,通过躯干的旋转加大腿后伸的幅度,然后尽力踢球,同样记录下球滚动的距离。你会发现第二种的踢动的动作模式,足球滚动的更远。主要是因为固定臀部时发力的起点在于髋关节处,不固定臀部时,发力的起点在于身体的腹部,通过躯干的旋转延长了下肢的做功距离,增加了脚踢球的速度。其二,正确激活肌肉的发力顺序,增加末端力量。其实"手臂的鞭打"动作,就是这样的道理,身体躯干是发力源泉,手臂则是力量放大器,通过躯干快速小幅度的旋转可以使手掌产生更大的力,下肢的道理也是如此。

五、跑步时中躯干适度协调地旋转是完全正常的,跑步时躯干纹丝不动并不自然

人体在走路动作中,迈左腿,伸右臂,迈右腿,伸左臂,在走路正常步幅中其实躯干就会存在一点点旋转,只是我们察觉不到,当我们加大步幅和摆臂幅度时,躯干的旋转就会非常明显。在跑步中也是如此,当配速比较慢时,不易发现躯干的旋转,配速较快时,躯干的旋转幅度会明显一点。

在筋膜链—螺旋链理论解释走路、跑步躯干的旋转原因,人体存在两条左右相反的螺旋链,他从颅骨两侧穿过上背部连接到对侧的肩部,然后环绕肋部到身体前面,从肚脐部位交叉回到颅骨同侧髋关节,然后沿着大腿外侧,越过胫骨到内侧足弓。走路时人体因单脚支撑身体会发生扭转产生不稳定,螺旋链的通过躯干旋转加到手臂的摆动,调整身体的扭转,避免以躯干和下肢的扭转而摔倒。因此说在快走或者跑步过程中为了维持身体的稳定,躯干本身就存在轻度的旋转动作。

六、合理协调地运用旋转让跑步更轻松

在这并不是说提醒跑友在跑步时躯干一定要进行旋转,因为在跑步中绝对的稳定是不存在,而且跑步过程中本身也存在躯干旋转这个动作。以往我们认为这只是发挥平衡作用,其实除了平衡,适度摆臂加上躯干旋转也有助于发力,我们上体育课跑步跑不动的时候,体育老师都会提醒我们加强摆臂,潜意识就会通过躯干旋转加强摆臂。另外有效的运动躯干的旋转会在跑步时看起来更加轻松、流畅,这是因为跑步中专注优先激活的躯干核心区域能创造一个从身体重心开始,近端到远端的肌肉发力顺序。正确的肌肉做功顺序会使整个跑步动作更加流畅轻松。

七、"骨骼跑法"同样认为有些跑者适合在跑步时伴随躯干旋转

铃木清和,日本人,年轻时是一名中长跑运动员,曾经是日本著名接力耐力赛——"箱根驿传"名校驹泽大学接力队的一员猛将,他是日本著名跑步专家,高产跑步书籍作者,他发明了"骨骼跑法",骨骼跑法共有三种典型跑姿,铃木清和强调要根据个人身材特点和习惯来选择不同跑姿。

骨骼跑法有一种典型跑法称为"扭转型":这种跑姿强调适当增加上半身的左右旋转,这样可以让上肢和下肢更有效的配合,此时,利用上肢摆臂带动上半身适度旋转,可以利用鞭打效应将力量往下肢传导,增加发力效果。换句话说,跑步是躯干绝对的稳定是不存在的,在迈出左腿时,右侧肩会带动上半身往左轻度旋转,反之亦然,目的是保持身体平衡,以往我们认为这只是发挥平衡作用,其实除了平衡,适度摆臂加上躯干旋转也有助于发力,我们上体育课跑步跑不动的时候,体育老师都会提醒我们加强摆臂,其实加强摆臂在骨骼跑法中就

当然,在跑步中不要刻意进行躯干旋转动作,过度的旋转一定会影响正常的跑步技术动作,但是如果跑友能够协调并且很好发力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去感受躯干的旋转。本文的最终目到并不让跑友在跑步中加大躯干旋转,而是让广大的跑者了解凡事并无绝对,让大家更加多元更加全面地理解跑姿,换句话说,也许没有所谓最佳跑姿一说,只有适合自己的,跑起来舒服的,无伤的,才是好的跑姿。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陈钢锐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咨询行业的面试里面,案例分析如何下手?

欧阳笠的回答非常好,有道理也有条理。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准备一个周十个Mock Interview,就可以拿到MBB的offer呢?

为了让辛苦总结的答案增加些许说服力,请容我厚颜得瑟一下自己的经历:PhD申请,之前没有任何咨询经历,接到面试通知后练习了一个周的Case Interview,大概十个;通过面试,拿到BCG大中华区Summer Consultant的实习Offer;两个月的实习后得到全职Consultant(C1)的Return Offer。

相信这个时间和数量,比起正在看这个帖子的大多数人都要少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大家坚定信心:准备面试,即使是MBB的面试,质量比数量重要很多。回想起来,可能正因为留给我准备面试的时间非常短,让我不得不非常注重mock的质量,反而有助于我最后的提高。帮我mock的小伙伴mock过很多人,据他所说,我在mock 3、4个面试后的进步,相当于很多人mock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的进步。

这其实也不意外,毕竟咨询公司留给大家准备面试的时间很充裕,市面上材料也很多,光是朋友给我看的各个商学院总结的资料里大概就有200、300个case可以练习。准备咨询的过程可以很焦虑,缓解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停练习、不停看资料。我们可能心里都清楚,case练多了,每个case的边际效益会下降。但是更糟的是,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向,练习更多的case可能反而会让自己变得失去重点、套路化、甚至confused,有害无益。而对于我,每一个mock interview之后,小伙伴的反馈和建议我都要努力消化,并在下一次mock中改正,自己都能体会到对应的进步。这篇答案主要就是综合这些反馈、建议,和我自身的体会。

当然,我并非鼓励大家花更少的时间准备case interview,而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希望能帮大家在一团焦虑的乱麻中,蒸馏出一些有效的进步。这篇答案里很多例子和理解都有我个人的色彩,因为我认为把自己的方法讲出来,可以帮助大家取长补短。我会尽量阐明自己为什么这样想,希望大家批判性地,而不是盲目地接受。还有,这答案的受众是已经在准备申请咨询的小伙伴,假定都读过"Case in Point",起码看过甚至mock过一两个case了。


第一,Case Interview是什么?

原以为没有必要赘述这段,但后来在帮助朋友mock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倾向于在Case Interview的时候解决问题。表现在于很快下结论,或者很快提出解决方案。我一开始也有类似的问题,因为我以为提出好的解决方案,才能体现自己的能力。但Case Interview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分析问题

Case Interview之所以侧重分析问题,是有原因的。这一点我也在两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有很显著的体会。毕竟咨询公司面对的问题很复杂,是甲方的专家们都没答案的,轻言解决未免轻佻。很多情况下,能听懂甲方的明的暗的需求,始终保持项目目标与甲方期待一致,已经是合伙人级的素质了。

所以,在我看来,Case Interview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读完问题后,理解好问题,抓住问题的重点,向面试官通过交流的方式把重点交流出来。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 第一,可以展示你的思考,如果重点抓得准、总结得当,会让面试官产生一种"回答走在正轨上"的感觉,并对你智商产生信心。在我帮朋友mock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面试者并没有get到问题的重点就开始侃侃而谈,那我瞬间就失去了交流的欲望。
  • 第二,开启一个自己与面试官交流的模式,营造共同分析问题的氛围,比一问一答要有效得多。映射到真实咨询项目里,如果有能engage甲方人员一起的能力,项目也会受益匪浅。
  • 第三,向面试官复述问题重点,自然而然地为第二步——提出你的Framework/Issue Tree——做好了铺垫。比如,"这个案例中,A希望解决问题B,我认为问题B的关键/第一步是分析清楚C,(因为D)。而我认为用E方法可以比较清楚地分解C,让我们分析关键所在。"

接下来第二步就是使用大家反复练习过的Framework去打开问题分析了。在这一步,我一开始练习的时候没有做好,被小伙伴提醒要做好的地方是,我没有把我的思路向面试官主动沟通。怎么样主动沟通呢?比如,一个公司需要增加盈利,研究revenue或者cost,我有一些背景知识让我猜测这家公司的薄弱环节可能是cost而不是revenue,于是我选择先分析cost。但是这些背景知识、我判断的理由、逻辑,都没有向面试官沟通,于是面试官看到的,只是我revenue和cost简单的二选一。当他指出来这一点以后,我发现这些我没有沟通的内容,其实是展现自己商业直觉的宝贵机会。


第二,Mock Case是最重要的提高手段,但是……

但是宁缺毋滥。一定要练习靠谱的Case,一定要找靠谱的Case Partner。

关于Mock Case的重要,相信我毋需多言。以我自己的经历,一周的准备时间里,我用了一天半时间看了"Case in Point",着重记忆了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Framework,在YouTube上看了一些tutorial。剩下的时间,基本都是白天对着摄像头自己练习Case,晚上小伙伴有时间了,去找小伙伴帮我Mock。现在回想,如果当时我有更多的时间,我也会用来Mock Case,总结Mock经验,思考提高方法,用更多的Mock实践;而不是把时间花在别的地方。换而言之,我认为花两天的时间去了解咨询、了解Case Interview,已经足够了,剩下的时间都应该拿来Mock Interview

关于Case:

当小伙伴拿着各个商学院总结的材料在mock我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很多Case质量明显优于其他Case。后来发现这些质量好的Case一般都是咨询公司提供的,基于真实案例的Case;而那些质量比较差的Case,一般都是MBA们自己编出来的Case。

这些差的Case有挺多共通点,就像是高中力学题里总是忽略一些外在的条件,非常理想化,甚至是幼稚。:比如问题有明显的"正确答案";比如Case和Framework对应地很好,仿佛是为Framework量身定做的;比如Case有些假设或者场景完全不符合商业常识;等等。这样的Case练多了,就很容易走火入魔:因为你会从从"正确解答Case","套用了完美的Framework",或者"指点江山"中获得成就感。但那遇到一个真实、复杂、没有正确答案的Case时候,不免慌神。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学校里的Consulting Clubs里面,总有人练过几百个Case,记得住几十个Framework,张口闭口value proposition,据我小样本观察,这些人的面试结果一般都不太好。因为咨询真的是一个很聪明的行业,客户付那么多钱,不是为了让你套Framework的。商业直觉不好,没有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很难在这一行混下去。我的建议是,只拿高质量的Case练习,练习的时候多动脑,能别碰就别碰那些编出来的假Case

关于Partner:

一个靠谱的partner能起多大作用?我的经验是,对于一个本身已经是不错材料的人,能起40%+的作用。

本身的材料是长期积累的,比如商业直觉、气场、逻辑、口才、词汇、阅读量、学历、学校,等等。但是很多interview过程中的错误单凭自己是很难意识到的。我自己就有一长串的问题,自己意识不到,而经小伙伴指正:比如,脑子里的逻辑没有向面试官沟通;草稿纸的presentation功能没有利用;Assumptions没有跟面试官确认是否成立;说话要简洁;说之前要多想,不要怕沉默;等等。每一个意见都带来我面试技巧的巨大飞跃。

除此以外,靠谱的partner能帮你模拟面试的场景,创造足够压力,从而让你适应面试的场景。毕竟Case Interview是两个人坐着,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我可以想象,如果面试时我没有适应这些压力,就没法做到跟面试官平等、自在地交流,会从"谈笑风生"变成"唯唯诺诺",发挥也无从谈起。同样重要的是,咨询面试的套路还是挺多的,比如会考察你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境下能不能自圆其说,被质疑时能不能坚定自己正确的观点,真的错了能否勇于承认并为纠正。如果没有期待,任何一个套路都可能打乱你的阵脚。

所以理想的Case Partner应该能区分好的和不好的面试表现,能模拟真正的Case Interview的环境和面试官的压力,最好还能熟悉咨询面试的各种套路。其实,自己能进MBB的人,理应能通过mock interview,帮助一个资质很好的面试者通过MBB的面试。当然,这样的partner可遇不可求,因为MBB的顾问们很忙,而自己申不上MBB的职业培训师们,我也不太信……


第三,功夫在诗外

帮我Mock的小伙伴也是拿了BCG全职Offer,我俩的共同点是在读书的时候一起运营了一个生鲜外卖的生意。事后,我们俩都认为这经历对我们申请咨询帮助极大。事非经过不知难,在我们撸起袖子做一件事情之前,商业直觉只能凭想象。而真正趟过创业的一个个坑之后,才对什么事情好做难做,有了一些不那么幼稚的看法。同样,我也鼓励有志进咨询的大家,多上手,多体验,多思考。


以上

曾经有一个小伙伴问过某MBB合伙人,为什么甲方都是自己行业的专家,还要请咨询公司?合伙人的回答很禅:"我们是镜子。"

希望我总结自己的经历经验,能为准备面试的大家做面镜子。有什么问题、想法、批评,请在留言区不吝赐教,祝大家面试顺利!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孙煜征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着手分析一个行业?
中小企业如何做管理咨询,与大企业的不一样在哪里?

你刚做律师的前几年有多惨?

看到这个问题,内心百味杂陈,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先介绍本人的背景吧,十八线城市贫困县农村出身,高中一边上学一边还要下田割稗子,若论家庭困难,除了部分边疆地区的人,不会有人比我条件更差了。

补充一点,父母长期吵架,对我的教育以摧残心理为主,多次在我上大学前因吵架要求我退学打工。

所以我对家庭毫无归属感,宁死都不愿回家工作,哪怕是老家所在省份或者相邻省份的工作我都不考虑,我最终在天津的律师事务所找了工作。

刚实习时极其困难,房租1000一个月,工资一个月1500你敢信吗?妈个鸡靠蚂蚁借呗度日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我没有退路,我那时眼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工作,除了工作我什么都不想,加班到夜里两点怎么样?周六日不休息又怎么样?直接去工地现场工作又怎么样?100页的合同文件又怎么样?

我都不在乎,只要能让自己提升工作能力,我什么都愿意做,什么都可以学。

可能是因为确实适合律师这一行吧,我进步的很快,实习半年以后我的文件初稿就已经不需要别的律师审核,可以直接发给客户了。

一年实习期结束时,我已经能够独立负责房地产项目了,工资水平也提升的很快,女朋友也有了,我同学知道我的工资以后都表示实习律师不可能这么高、律师执业证正在办理中,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我错了,我的底子太薄,我获得前面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以透支身体为前提的,所以我的身体撑不住了。

我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需要手术治疗,病因我到现在都不清楚,可能是久坐工作外加休息不好受凉之类的,我只知道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忍受针扎一样的痛苦。

病情在我这个答案里:吴棋棋:有腰椎间盘突出后仍在从事法律、IT或设计等长时间伏案工作的吗?

虽然工资上涨了,但是实习前期的花费加上照顾女朋友,还了蚂蚁借呗之后,手头基本上没有什么钱。

而我父母答应出钱让我做手术的前提,就是我放弃现在的工作,回老家工作。

当时我万念俱灰,真的不想再活下去了。

我已经很努力了,我已经拼上了全部,为什么我还是倒下了。

我让我女朋友回家,不要再管我了,我和她在一起是为了让她过得更轻松而不是拖累她的。

我告诉我的父母,我宁肯不做手术,变成一个残废沿街乞讨,我都不会回家工作。

我在住院交费的那一天,我父母没有把手术费转给我。

住院时预交的一万块是我们所主任给我的,事务所的两位主任告诉我好好养病,事务所永远欢迎我。

住院的手续是我女朋友陪我一起办的,她忽然从一个需要我照顾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家庭主妇一样的人,她会细心的帮我买生病需要的翻身布、夜壶之类的东西,往来于医院和我们租的房子之间。

我做完手术之后,我看着我女朋友,脑袋中像走马灯一样回放她成为我女朋友至今的所有事。我一边哭一边把我所有记得的事都说了一遍。

我女朋友一脸担心地让我不要再说了。

我从那个时候再次下定了决心,我这一辈子必须成功,我要娶在我身边的这个女孩,我要让我的妻子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我要让我的父母无法再干涉我的生活。

我的身体很争气,一场微创手术竟然只花了两万五,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我休息了三个月,于2017年春节后重新开始工作。

我拿到了律师执业证,

我开始独立负责服务大量客户。

我独立处理了三个标的额超过一千万元的案件与数十个小案件,全都大获全胜。

案件的胜负不是评判律师能力的标准,但是我从执业至今,不知是因为运气还是对方太弱鸡了,即便毫无希望的案子,我做到了逼迫对方撤诉;即便法官明确告诉我判我方输的判决已经写好,结果对方答应调解了。

我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先竭尽全力,再听天由命。每个案子我都在开庭前会写庭审备忘,有时候一个案子写了几十页的庭审备忘,预判所有可能导致我输掉的点,再逐一排除。

其实我写的最好的文件是风险提示,曾经把不少客户吓得不行,但是接触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发现因为我在,这些风险都得以解决。

我结婚了,她为我做的够多了,以后她可以成为一个啥都不用干,只负责玩的人了,为她做任何事我都心甘情愿。

我买房了,在我妻子家买了一套学区房,但是我的收入上涨的太快,以致于我觉得当初太保守了,每个月需要还的贷款根本没法给我压力,我一直埋怨自己为什么当初不买个更好的房子。

补充一点,首付是我父母出的,他们现在对我妻子倒是挺好的,也许是因为他们知道我把自己的妻子看得比任何人都重要吧。

2018年年初,有房地产公司主动以年薪40万挖我去做法务主管,也有三个服务的客户对我开出了类似的价码,我都予以婉拒,因为事务所主任在我生病的时候于我有恩,在我觉得自己做的事足以报答两位主任之前,我不会换工作。

如今,我成为了一个能够让人依靠的人,也有一个愿意依靠我一生的人陪在我身边。

我所主任说过一句话:律师是一个没有上限的职业。

我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是啊,律师很苦很累,即便成为一个成功的律师后也会很辛苦,但是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足以让你摆脱过去的生活。

所以不用比惨,只要现在的辛苦确有收获,那就足够了。

2018年5月29日,一个不再是萌新但仍不够成熟的律师,与诸君共勉。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吴棋棋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0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不同行业的真实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刚毕业做诉讼律师助理,经常被老板说我写的法律文书书生气太重,怎么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