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博超同学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H.Ebbinghaous提出了著名的Ebbinghaus curve,新学到的知识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复习巩固,很快我们便会将其遗忘。Ebbinghaous的研究成果——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被广泛地应用于学校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中学时英语老师课前抽查英语单词时的场景,现如今各类背单词软件也都喜欢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帮助其用户完成学习任务。
Ebbinghaous在实验中发现,对无意义的音节词汇的学习,【例如:zog, xot, gij, nov,这有点类似于汉字中的生僻词,例如:蠡、聱、膻、旰】(偷笑,你能读出来几个,中学语文都还给老师了吧),学习后的20分钟会遗忘41.8%,1小时会遗忘55.8%,8.8小时会遗忘64.2%,1天后遗忘66.3%,2天会遗忘72.2%,6天会遗忘74.6%,31天会遗忘78.9%。针对学习后的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示我们,在学习之后的5分钟,30分钟,12小时,1天,2天,4天,7天,15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能有效地防止遗忘。
为什么是2.1%?
真的勇士敢于提不同的观点,更敢于质疑大牛的发现。
有好事者Karl M. Dallenbach(卡尔·达伦巴哈)和John G. Jenkins(詹金斯)发现,学习后的8.8小时与24小时的遗忘率相比只相差2.1%,而其他任意两个相邻时刻间遗忘率之差都显著大于2.1%,而Ebbinghaous在他的论文里也一再强调实验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而其他研究记忆的实验也都证实了Ebbinghaous的实验结论的真实性。
睡眠与清醒状态下的遗忘有所差别。
Ebbinghaous在后来的著作中提到,这样的差异可能是他忽略了睡眠中遗忘对实验的影响。而Dallenbach和Jenkins基于这一点提出了假设:睡眠与清醒状态下的遗忘有所差别。
于是乎,他们设计了实验。
首先他们在康奈尔大学招募了两名志愿者Hodell(H)和McGraw(M),在对志愿者进行了简单的训练之后,实验人员用无意义的音节(辅音+元音,例如:muy, kir, deq)作为记忆任务,以0.7s/个的速度将音节呈现给志愿者,由志愿者对音节进行朗读,如果志愿者能正确地朗读音节,则留下音节作为记忆巩固的材料,之后对音节进行重复朗读。白天在记忆任务之后的1、2、4、8小时对记忆进行测试,晚上在入睡前学习音节,在入睡后的1、2、4、8小时将志愿者唤醒,进行记忆测试。
在进行了9周的实验之后,得到了如下数据:
对数据进行总和平均之后得到了如下结果:
1.H和Mc在睡眠后分别平均重复出5.8和6.0个音节,在清醒状态下分别平均重复出2.4和2.8个音节。总的说来,睡眠后重复出的音节数是清醒后重复出音节数的2倍。
2.将睡眠和清醒状态下各个分组记忆结果进行对比,各组睡眠后重复音节数都多于清醒状态。
3.随着睡眠与测试间隔的延长,睡眠后记忆保有量的优越性更加明显。
对数据进行作图:
1. 睡眠中的遗忘远小于清醒时的遗忘,其记忆效果也远好于清醒时的记忆效果。
2. 随着学习与测试间隔的延长,遗忘的速度逐渐减缓,睡眠与清醒2h时后遗忘速度都显著减缓,特别是在睡眠中。
最后,再聊点题外话:
1. 上世纪初,实验人员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和简陋的情况下,仅在康奈尔大学招募到了两名志愿者,在1923.4.14-6.7的9周时间里,实验人员与志愿者共同生活在由一间寝室改造成的实验室内,实验之外还需照料志愿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意外发生时他们只能中断实验,颇为不易。
2. 由于实验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实验人员有时需要根据志愿者的状态对实验持续时间进行调整(实验结果中音节重复数有多又少),好在两位志愿者都完整的做完了夜晚实验,白天的实验Hodell有两个没有完成,McGraw有一个没有完成。
3. 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和实验过程中志愿者对待记忆任务的态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十分显著,特别是在睡眠中。
4. 嗯,再画一下重点,睡觉有多重要,你知道的。
参考文献:
John G. Jenkins and Karl M. Dallenbach, Obliviscence during Sleep and Wak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35, No. 4 (Oct., 1924), pp. 605-612
我的其他文章,都在这里,等你来看喔。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其他平台:
微信公众号:脑人言(ibrain-talk)
新浪微博:脑人言 美女博士,等你来勾搭。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博超同学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