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不懂的名画, 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那么贵?

艺术品,简直是现代版的炼金术。

本来一堆毫无价值的纸和涂料,经艺术家之手,就可能变成价值连城、权贵们都想挂屋里的物品。

名画好在哪里?作品的价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何有富豪愿意买?

我试图边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边回答这些问题。


  • 名画不仅要拼爹,还要拼干爹

"爹"指的是谁画的,"干爹"指谁收藏过。

下面这幅罗斯科(Mark Rothko) 的抽象画,名为《中间留白》,最终以7284万美金(约4亿7千7百万人民币)被拍卖了,成为世界前十贵的名画。

有评论家说:"艺术史上,很少有人能画出我们从未见过的东西,罗斯科算一个。"

在他的作品里,"形"消失了。罗斯科选择"无形"地使用纯净色彩来传递情感。

站在他作品前,你不得不抛弃以往的赏画规则,完全让画面无形的情绪感染你、笼罩你,就像我们会让抽象而纯粹的古典乐感染我们一样。


罗斯科显然是艺术界大咖,但最终这幅画能卖这个价位,与它的"干爹"密切相关。

前一位收藏《中间留白》的人,是让王健林都感觉自己穷的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先生。


20世纪初,洛克菲勒垄断全美90%的石油市场,个人财富折合今天的货币约3万亿人民币(也就是3后面加12个零)。

他的人生目标很实在:"尽力挣钱、尽力存钱、尽力捐钱"。秉承这个思想,洛克菲勒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亿万富翁和最伟大的慈善家,开创了美国富豪行善的先河。

就是这么一位可爱老头,60年代入手了罗斯科这幅《中间留白》,当时花了1万美金。

大半个世纪后,当洛克菲勒家族拍卖此画时,它已不止是一件艺术品了。

大家把这幅《中间留白》重新取名为 《洛克菲勒的罗斯科》。你买了这幅画,就好像跟艺术大咖罗斯科,以及商界大咖洛克菲勒都扯上了关系。

其实,《中间留白》不见得比罗斯科的其他作品高明,但只因被世界首富收藏过,就成了罗斯科最"值钱"的作品,价格比他别的作品高不止3倍。

当中道理很好懂,正如一条卡地亚项链,如果凯特王妃戴过,那肯定比我戴过然后拿出来拍卖贵很多。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两点:

1)名画拍卖的价格高低,并不能反映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

2)一件艺术品落入超级大咖手里,下一次转手的升值空间是呈指数的。


  • 物以稀为贵

有些画家的作品无懈可击,就是出活很慢。这种低产艺术家一旦被追捧,价格就能上天。

比如说荷兰大师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他在世时每年只出一两幅画作,41岁仙逝,现存作品仅35幅。

除了国家博物馆和英女王,真没谁买得起他的作品了。

给艺术小白的插播:

维米尔是17世纪最会画女人的画家之一,善于精细地描绘一个空间,然后不紧不慢地体现女人细腻的心思和质感。

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平民,整个画面宁静、温暖、平衡、又略带神秘感。虽然画的是俗人纯朴的状态,但他在光影和布局上的非凡处理,使画面有种脱俗美感。

代表作是这幅《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


其实近20年,已少有18世纪以前的一等作品活跃在交易市场,因为这些old masters的作品,大多只藏于艺术馆中。

所以在2002年,当一幅16世纪鲁本斯大神(Peter Paul Rubens)的画被拿出来拍卖时,艺术收藏圈顿时炸了。

最终,加拿大首富汤姆森(Kenneth Thomson)以超过5亿人民币将其收入囊中。

在此引伸出两点:

1)画家仙逝后,作品价格通常会疯涨,因为死者不会有新作了。

2)最顶级画家的作品大多都收在博物馆中了,你再有钱也买不到,这就是为何有人用偷的。每年都有上百亿的艺术藏品被盗,然后在黑市转卖。


  • 品牌效应

艺术收藏界也有"品牌效应",人们感觉牌子越大,逼格越高。

比如毕加索,就是一线富豪心中的"终极奢侈品牌"。

说个毕加索的小趣事:

毕爷是首个活着看到了自己作品被收入罗浮宫的画家。

他晚年买东西都用支票,因为支票上有他的签名,店员都会留作纪念,不舍得兑现,所以毕加索的户头一分钱没被划走,相当于免费买了东西。

由此可见毕爷当年就有品牌效应。

土豪大多对艺术一知半解,只知道毕加索如同艺术界的爱马仕,所以出高价争破头也要占为己有。

这里必须介绍赌王Wynn-- 最让人斜眼的土豪收藏家。

Wynn拥有多家豪华赌场,是个典型的土豪。他在2001年, 看中了毕加索的这幅《梦》。

众所周知,毕加索性欲旺盛,情妇换不停,他的很多作品都有性暗示。这幅《梦》也不例外。

画中模特是毕爷的小情人。只见姑娘的脸侧向一边,像个做着白日梦的女孩。老司机评论家说,这其实是女孩给毕加索 "吹箫"的姿势

所以画名《梦》,很可能是指毕加索和全天下男人的"梦"。

总之,赌王Wynn高价买下这幅"内涵图"后, 常秀给朋友看。有一回,他一激动,胳膊肘把画撞了一个洞。

换了别人得心疼死,可赌王很淡定:"一张画而已, 毕加索不过花了5小时就搞定了,没什么大不了。"

给大家看看Wynn的傲娇脸~


有种算法说,毕爷的作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价格攀升了195倍。看来,艺术投资不但能给富豪带来巨额回报,还能满足他们各种心(xuan)理(fu)需求。

这年头,超级土豪必须整些毕加索这个级别的名画,才能和满街戴名表、开名车、上名校的人区分开来。

由此看出:

1)在不少土豪眼里,艺术品最大的功效就是排他性。

2)艺术品本身并不一定高级,它只是小众,然后人们再给这份小众附加高级感。


  • 富翁的冲动和欲望

有些艺术品大众看会觉得没啥美感,而且寓意也扭曲(比如下图),但就是能卖出天价。这就与富豪的冲动和欲望脱不了干系。

购入这幅大胖妞的,是俄罗斯商人阿布拉莫维奇。没错,就是买下切尔西足球队的那个土豪。

阿布在最近10年,高价入手了一堆奇奇怪怪的现代画,捧红了像Lucien Freud, Francis Bacon等非主流画家。

土豪阿布砸钱买画的原因,全因这个酷女人:达莎Ÿ朱可娃(Dasha Zhukova)。

她是俄国石油大亨的女儿。这个It girl执爱艺术,当年阿布与她热恋,各种冲动买名画,就是为了给她送礼,支持女友创办当代艺术馆。

说实话,阿布这样买画还不算疯狂的。

20世纪的日本大亨齐藤良平(Ryoei Saito),那才叫让人震惊。

齐藤曾在两天内,砸了约10亿5千多万人民币买下两副大作:雷诺阿的《加莱特磨坊的舞会》,以及梵高的《加舍医生的肖像》。

那可是在1990年呀!!两天花10亿5千多万买两幅画是什么概念?!

不幸的是,齐藤买画后就开始厄运不断:公司破产、因债务问题被捕、身体各种出毛病……

传闻说,迷信的齐藤觉得两幅画太不吉利,一怒之下不是把它卖了,而是把它烧了。幸好毕加索和雷诺阿都画了不止一个版本,所以我们还是能在博物馆中看到这两幅作品的其他版本。

对于齐藤,或许只是烧掉10亿5千多万,但对于整个艺术世界,就是永不可弥补的痛心和损失。

(齐藤良平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完全看不出他对艺术品这么狠)


这里稍把话题岔开说两点:

1)名画一旦被个人收藏,很可能就远离大众的视线了,所以不少人士很反感名画落入土豪手中。

2)艺术品能卖那么贵,也有包括拍卖行等多方操纵的原因。这个水很深,下回再分解。


  • 家国情怀也能影响物价

当名画因历史原因,有了超越表象的深重含义,便有可能成为无价之宝。

克里姆(Gustav Klimt)的这幅《鲍尔夫人肖像》就是最极端的例子。

为凸显上层社会女人的荣华富贵,这位19世纪的大师特地用贴金箔这样特殊的方法来创作。所以画中金光闪闪,确实是用了真金。

另外有没发现,画中人的头还是走写实风格的,可下半身就很"象征主义"了-- 金色衣裳全是象征情欲和偷窥的寓意符号。

据说这位鲍尔夫人也是画家的情妇,克里姆想借此表达这个女人上半身和下半身脱节、不被同一个男人拥有的事实。

此画的价格(1.35亿美金,约8亿8千5百万RMB),曾一度超过所有大师的作品。可是,特林姆和梵高、莫奈等画圣,明明不是一个等级的艺术家呀,为啥这作品能卖天价?

这是因为,作品承载了一个跌宕的历史故事。

1907年,犹太富商请克林姆为爱妻绘制画像,之后一切都安好。

然而二战时期,纳粹军侵略奥地利,抢夺了这幅画像,之后还在欧洲大陆杀害了6百万犹太人。

半个多世纪后,这幅画才重新回到犹太后裔的手中。因为战争、掠夺、屠杀和回归,作品有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感。

所以,这副《鲍尔夫人肖像》真的值1.35亿美金吗?

买下这幅画的犹太收藏家说:"一件艺术品,如果代表了社会正义感和犹太民族的延续,那它便是无价的。"


读了这么多名画背后的故事,多多少少能了解富豪的一些心态:

他们收藏艺术品,有为了炫富泡妞的,有为了满足艺术需求的,有出于爱国之心的,也有以投资升值为目的的......

艺术史上,很多最伟大的画家都贫困潦倒,而最后收藏他们作品的人,却是世上最最富裕的一小撮人,真是讽刺。

作为艺术爱好者和永远收藏不起这些画的吃瓜群众,我们的心声大概与某博物馆长是雷同的:

"愿天下艺术家都远离贫困,永远不必为了生计而创作。"

以上。


*本着「文章不是迷你裙,并非越短越好」的原则,这次写了好长,特别感谢耐着性子把文章读完的知友~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Emma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