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界发现新物种有多大学术价值?

坦白讲,发现新种的学术贡献并不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杂志都不愿意发新种,或者把发表新种的文章放在附录里面,以免影响杂志的影响因子。发现新种的困难程度和类群有关,大型动物最难,植物还行,昆虫最容易。我就在Smithsonian见过这样的广告:

这个小伙儿是个实习的本科生,为了找到合适的租房,他愿意把一个昆虫新种以房东的名字命名。

虽然发现新种的学术价值一般不大,但是作为一种对大自然的忠实记录,它本身有着特殊的意义。这种意义可能短期并不明显,但从长期来说,可能会演绎出传奇的故事。下面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1904年2月,德国探险家威廉·菲尔希纳(Wilhelm Filchner)在从西安到安康的路上看到一种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它的花萼膨大成小灯笼状,花朵异常美丽,因此就采集了标本送回德国。

后来植物学家Knuth看到标本,认为这是报春花属的一个新种,于1905年发表了该种。为了纪念Wilhelm Filchner,将新种命名为Primula filchnerae(中文名字叫陕西羽叶报春,这是后来起的)。发表时还配有细致的线条图(这个太重要了)。

当时的模式标本就保存在柏林植物标本馆。然而,二战中的该标本馆损毁严重,很多馆藏毁于战火,陕西羽叶报春的标本也不例外。此后,人们再也没有在野外见到过这种植物。很多人认为它已经在野外灭绝,但至少我们知道在陕西的南部,曾经存在着这样一种植物,它属于报春花属,它的花萼膨大。

本来故事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但无巧不成书。有一群喜欢成天钻秦岭的植物学家(就是我们啦)在2015年陕西的洋县(具体在哪儿我不说,我怕你们去采)发现了几十株报春花属的植物。起初觉得这个植物有点奇怪,就把标本寄送广州华南植物园的报春花属专家葛学军教授,请求鉴定。葛教授一看,立即兴奋起来。这就是已经被认为是灭绝了的陕西羽叶报春!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二话不说再次到洋县拍了大量的照片,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

从1905年被植物学家描述,再到模式标本被毁,一度在野外绝迹,再到植物学家在模式产地(模式标本的采集地)再次发现,这就是陕西羽叶报春的传奇故事。

以上。


参考资料:

张建强, 党高弟, 李智军, & 任毅. (2015). 珍稀濒危植物陕西羽叶报春在陕西重新发现. 西北植物学报, 35(9), 1913-1915.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张建强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5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生命科学这个专业的现状和发展究竟是怎样的?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太阳上有碳基生命或硅基生命的存在或是能说明不可能存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