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拉有没有通俗易懂的教学?


本人就用较通俗,但略显啰嗦的文字说一下硬拉。
先讨论从地面拉起来的那种全程杠铃硬拉。
起始姿势
双脚站距:大致与肩同宽,稍窄或稍宽亦可(太宽,则难度会变大一些),脚尖向外15-30度左右。站距越宽,脚尖向外的度数应该越大,和深蹲一样,膝盖指向的方向应该与脚尖一致。(我发现某些教练在指导会员硬拉时会强调脚尖尽量向前,不要分开向外。哎,也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
双手握距:略大于肩宽,离小腿近一些(握距宽,那拉起的行程就长,等同于手变短,增加了难度。除非你目的就是宽拉,否则还是握距短一些)。手掌环握杠铃(拇指与其他四指不在同一边)。
屈膝屈髋幅度:建议先请仔细看下面图一图二硬拉起始姿态的区别,再看后继文字。

(图一)

(图二)
先了解两个名词(以后教别人硬拉可以提升逼格),髋角——大腿与身体的夹角。膝角——小腿与大腿的夹角。
图一,髋角约40度,膝角约105度。
图二,髋角约60度,膝角约85度。
两种起始姿态相比较,图一伸髋发力(腘绳肌与臀大肌发力为主)比图二多,图二伸膝发力(股四头肌)比图一多;图一臀部位置较高,图二臀部降低;图一肩部探出杠铃外,图二肩部在杠铃正上方。
你可能会问我,那到底该学图一还是图二呢?那得看你的训练目的与自身情况了。
图一那种更多的锻炼大腿后侧肌群(腘绳与臀部),但如果大腿后侧柔韧度缺乏,可能会导致动作变形(髋角到一定角度就不行了,容易使用弓背来代偿)。
图二那种更多的锻炼大腿前侧(股四头肌),但如果你大腿较长,会比较别扭与吃力。此类硬拉较常见于举重选手的训练。
我个人认为大部分初学者适合偏向于图一的起始动作——屈髋较多,臀部稍抬高些,肩部探出杠铃3-5厘米。
硬拉的起始姿势很重要,好的起始是成功动作的一半+。
抬升过程:
建议启动初期以伸膝为主,髋角几乎不变,待杠铃离地3-5厘米时,伸膝与伸髋同步进行直到伸直。要是觉得难以理解与感受,那就下半身一起发力得了,差异也不大。

(图三)
图三是硬拉完成了一半多的状态。图中已经过膝盖,在此状态,即使很重,基本上也不太会再失败了。

(图四)
完成
图四是硬拉完成锁定状态。膝角与髋角都在180度(伸直腿,站直身体),手臂也伸直,不要耸肩。
硬拉动作注意点
1.保持脊柱中立位。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要弯腰弓背,其次也不要过度反向弯曲脊柱(反弓)——有不少教练指导硬拉时要求学员反弓背部,其初衷可能是怕学员弯腰,但如果不解释清楚,可能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弯曲与反弓脊柱(一般是腰椎部分为主)都会使得脊柱的压力变大,导致急性或累积性损伤。你可以想象自己的臀部(髋关节)是一个铰链,髋角的变化就像铰链的开合过程,但铰链的上下两部分不应有弯曲形变,这就是脊柱中立。
2.杠铃全程贴近身体。全程,就是从起始到上升,再放下都尽量贴近身体。杠铃远离身体,不仅下背部压力会变大,拉起的重量也会变小(这一点如不明白,试试那根轻一些的空杆自己试几次)。为避免杠铃擦破小腿,硬拉时建议穿长裤或长筒袜。
3.手臂是钩子。好比吊车的钩子钩着重物,传递力但不做功。硬拉由下半身的肌群做功将杠铃抬起,手臂与整个上半身岁发力(静态发力,等长收缩),但不做功。在硬拉的整个过程中,手臂都是伸直的,不应曲肘(其实重量一旦大了,想曲肘都办不到)。
4.眼睛不要一直朝前看(特别是起始位)。这一点其实属于脊柱中立位的范畴,但犯错的训练者实在太多,不得不单独列出。在硬拉起始及前期,人体处于屈髋状态,如果要保持整体脊柱中立位(脊柱分颈椎、胸椎、腰椎、尾椎),那么髋角越小,眼睛因脊柱中立,越是要朝下看,只有最后站直了,才应该目视前方。如不理解,请再回到前文图一到图四看看模特在不同髋角时,眼睛看的哪里。当对着健身房镜子硬拉时,训练者很容易被自己的'靓影"吸引而过度抬头,所以,最好离开镜子。要检查自己的动作,最好用手机侧面拍摄。
其他:
  • 握力几乎是所有人的硬拉瓶颈。正反握可加大握力20-50%。如经常使用,最好双手交替正反握,给背部肌肉对称刺激;如果不是为了力量举比赛而硬拉(大多数比赛不允许助力带),小臂疲劳时使用助力带也无妨;擦镁粉可增加握力20-30%;戴手套可避免手痛,但多少会降低握力。
  • 下放过程可慢可快,甚至可以拉起后自由落体。硬拉的回程动作会带来很强烈的DOMS(训练后的肌肉酸痛),放的越慢酸痛越厉害,可能会影响恢复与其他训练,所以不太建议下放过慢,适当控制即可。自由落体仅限于有条件的馆子(如有举重台,全胶杠铃片,楼下不投诉等),否则被逐出馆子本人概不负责。
  • 训练频率不宜过高,新手一周1.5-2次足以,水平越高频率越是需要降低。
  • 每次训练总量不宜过大。新手总量一般控制在50次(比如6组,每组8次,11-12rm重量)以内,水平越高越是减少(比如5组,每组5次,6.5rm重量)。
  • 不太适合于深蹲一起练,两者都是屈伸膝髋为主的动作,一起练会影响效果或导致过度疲劳;若迫于客观条件,想要同日训练,请分主次。
如果你能理解以上这些,即使是初学,一般只要配合若干次训练,硬拉这动作基本就学会了;但如果你想硬拉个200公斤,那到后期还是有不少其他技术需要掌握的。
相对于学习杠铃深蹲,杠铃硬拉要简单不少。我教会员硬拉,一般2-3次训练可初步定型掌握;但杠铃深蹲,一般需要6-8次的训练。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练起来。不练的话,把这篇回答背出来都没卵用。

附赠
图五图六为杠铃相扑硬拉。站距较宽,一般至少1.5倍肩宽,双手在双腿内侧握住杠铃。相对普通硬拉而言,相扑拉做功距离较短,伸膝发力比例变大。相扑拉启动较难,但一旦拉起就不太可能失败。
图五中模特站距颇宽,因她能较好的控制杠铃并掌握杠铃落地时脚掌收回的技术,初学者请在脚掌与杠铃片间保持安全距离。

(图五)

(图六)
图七图八为更简单易学的壶铃相扑硬拉,非常适合初学者尝试。壶铃的特点是比杠铃重心稳定(杠铃可看做有两个重心,壶铃只有一个),重心更低,更容易与训练者的重心贴合,起始高度也稍高一些。
如果没有壶铃,哑铃竖立也可代替。

(图七)

(图八)
感谢模特刘雯周末冒雨赶到我们工作室训练且拍摄图片,奖励小红花一朵。
(别问我为什么自己不拍,我做模特,你们爱看吗?)
-----------------------(分隔线,12月22日补充一些问答)
Q:硬拉到底是练哪些肌肉的?
腘绳肌、股四头肌、臀大肌,这"三个火枪手"是做功的主力,肌纤维在硬拉时会往复伸展与收缩。
核心肌群(如竖脊肌、腹直肌)、上背部肌群(背阔肌、斜方肌)、手臂等肌肉传递杠铃的重力。它们会发力,但属于等长收缩(平板支撑与蹲马步时的发力也属于等长收缩),肌纤维长度不变。
Q:如果只有哑铃怎么练硬拉?
如下图,将哑铃垫高训练(若不垫高,大多数人的屈髋幅度不足,动作会变形)。垫高后,有些类似六角杆硬拉。

Q:握距不同的区别好像不大啊?
见如下两图。宽握明显比普通握距抬升距离长(注意衣服下摆)。

Q:垫人拉与垫铃拉是什么?
垫人拉:在脚下垫物体(如杠铃片),使得硬拉行程变长,做功增加,启动变难。
垫铃拉:在杠铃下垫物体,使硬拉行程变短,做功减少,启动容易。如果使用的杠铃片直径太小或者训练者屈髋能力较差,可适当将杠铃整体垫高训练;当杠铃过膝后锁定困难,也可将杠铃垫高到与动作粘滞点相近的高度强化后半程能力。
如果有框式深蹲架,可将杠铃放在深蹲架的保护杆上(一般可自由调节高度)做垫铃拉。

Q:六角杆硬拉是怎样的?
六角杆的好处:
1.更能贴近训练者的重心。
2.对下背压力小(屈髋幅度相对普通杠铃硬拉要小)。
3.双手对握,握力更大,力量传递更自然(人体自然站立时双手是对握的状态,正握杠铃需要腕、肘、肩三个关节加以旋转)。
4.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深蹲。相对深蹲,更安全容易(不需要深蹲架,动作失败也不太会有危险)。
5.动作简单易学。


(如上图,和杠铃硬拉一样,六角杆硬拉也可自行调节起始状态的髋角与膝角)

(几种起始高度对比,六角杆起始高度最高,其次为竞技壶铃,接着是装了奥片的杠铃,最低的是装了普通训练片的杠铃)
Q:环握,对握,锁握,傻傻分不清楚?
下图右为对握(正反握)。
下图左为锁握。锁握一般在举重类训练使用(爆发力训练动作速度较快,锁握可防止杠铃脱手),硬拉训练一般不需要。而且锁握较难习得(手小的更难),刚开始尝试时,拇指指甲受压可不是一般的痛。

Q:助力带怎么用?哪种手套好?
下图左上与左下为带防滑片的助力带,这一类的好处是除了将重力部分分配到手腕外,还能代替手套的作用,但防滑片会使得握力下降,不太适合较大重量。
下图右为普通棉质助力带,适合较大重量使用。

下图中的手套是我使用及对比几十种手套后觉得相对最好的,代尔塔(deltaplus)的高端劳保手套——够薄,全掌,耐用,轻便,防滑强,不算丑,而且只要15块不到哦!好过上百的耐克手套。


Q:硬拉时握力瓶颈明显,怎么练?
握力的练法很多,分享几个高效易行的。
1.用粗杠铃训练。
2.硅胶加粗套。
3.哑铃农夫行走(杠铃、壶铃也行,但哑铃在走时两头会不断摆动,对握力的挑战尤其大)。
4.毛巾或粗绳引体。

(不同直径的杠铃。左为26mm,女子举重杆;中间为28mm,男子举重杆标准;右为32mm,加粗力量举训练杆)

(蓝色普通硅胶加粗套。我们还有更厚的,装上后直径65mm,堪称丧心病狂)
Q:铁链硬拉与弹力带硬拉怎么练?
这两项训练偏高手向,男性1rm没到180公斤的,建议还是老老实实练常规的硬拉吧。
下图的这种弹力带硬拉适合缺少杠铃片时使用,但注意弹力带的阻力不宜过大。

Q:硬拉训练的计划是怎样的?
其实我不太喜欢给出计划,因每人的个体差异、训练水平、锻炼诉求、工作与生活的节奏等大相径庭。我大致给出几个不同的计划吧。
初学者:一周1.5-2次训练。不含热身组,正式组5-6组,每组10-12次,使用12-16rm的重量,组间歇2-3分钟。
进阶训练者:每周1-2次训练。不含热身组,正式组4-5组,每组8次,使用10-12rm的重量,组间歇2-3分钟。
中级训练者(1rm重量达到1.6倍体重):每周0.7-1.5次训练。不含热身组,总次数25次以内(4*6,6*4,5*5)。
高级训练者(1rm重量达到2.5倍体重):不用我教了,早自己探索了。

PS: 本人近期多个回答被某些健身微信号改换图片后抄袭,我暂时也懒得维权。谁抄这篇文章,一年内硬拉必定腰突3度以上!

(公司股东说我长期不务正业上知乎,以后发回答超过800字必需在文章末尾宣传公司的公众号)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谢奕炜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没舞蹈基础的人可通过练芭蕾来达到塑身的效果吗?
是什么支撑你跑完五公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