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岁:也许是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成年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此前对读者的普查中我们了解到,Knowyourself的读者年龄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是18-25岁,紧接着是25-30岁。而18-30岁、特别是18-25岁这个年龄段,正是2000年以来学界关注很多的人生发展阶段。它被称为"成年初显期",字面翻译成"正在形成的成年期"(Emerging adulthood)则十分形象。它是一个人从十几岁的尾巴到二十多岁(from the late teens through the twenties)的发展阶段,尤其指代18-25岁。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个阶段正是许多重要的改变发生的时期。它既不是青春期,也不等于完全的成年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类面领着许多独特的处境和挑战,相信你们当中的很多人也已经体会到了。


成年初显:充满不确定的必经之路

"当我妈妈在我这个年龄时,她已经订婚了。他们那一代人,在这个年龄,对于自己的人生要做些什么至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而我现在呢?我还在读书,学了两个没有什么对口工作的专业(政治学和中文),我的手指上还没有戒指,我还不知道我是谁,至于我未来想做什么,我就更是没有头绪……不过,虽然压力很大,我也必须承认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纪。有时,当我想到我遥远的未来,我能从那种空白中感受到一些其他的东西。我会意识到,前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依靠,因此我从现在开始不得不依靠自己;我也意识到,没有任何方向,正意味着我必须锻造出属于自己的方向。"(Kristen,22岁)


上一代人,在18-25岁期间,通常已经完成了婚姻/家庭、事业的选择。这个阶段对那时的人们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进入稳定的成人角色的过渡阶段。他们很少(或者延后了很多年才)体会到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时期里经历的挣扎和阵痛。


我们面临的情形则完全不同——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婚姻和生育年龄普遍推迟到了25岁以后。在校读书的时间增长也是近几十年来发生的社会变化之一,大学毕业后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成人期该做出的许多承诺和责任都被推迟了,而从青春期开始的、人们对于自身角色的探索和实验,则持续开展。事实上,对这一代人来说,在成年初显期,我们对于自身角色的探索要比青春期更加剧烈。


18-30岁、尤其是18-25岁这个阶段,变成了一个独特的、与其他阶段有着显著差异性的生命阶段。频繁的变化、对人生可能性的探索是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而到了这个时期的末尾,也就是临近30岁时,大部分人都已经做出了对一生有持续后果的人生选择。研究显示,当成年人在后来回顾"自己一生中发生过哪些最重要的事件"时,他们经常追溯到那些在这个时期中发生的事。


18-25岁既不是青春期,也不是成年早期,而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人们已经开始摆脱完全的依附状态,但又还没有完全具备成年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在这个阶段,人生许多未知都还在发生,几乎没有什么是确定的,而对于自己人生独立探索的程度之广阔,是其它任何阶段都无法企及的。


心理学家 Keniston 这样描述这段时间:这个阶段的年轻人身上,始终存在一种"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对于被完全社会化的拒绝"


一生中最混乱的阶段


美国人口局1997年的数据显示,在12-17岁,有超过95%的人和父母一起在家中居住,超过98%的人没有结婚,只有少于10%的人有孩子,超过95%的人在上学,这是18岁以前的标准化生活规范。而到了30岁,另一种标准化的生活规范又会出现,在30岁以上的人中,超过75%的人已经结婚,大约75%已经成为父母,而只有少于10%的人还在上学(数据有些陈旧,现在的情况可能又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 。


然而,在这两个人生阶段之间,尤其是18-25岁,一个人很难单纯从年龄估计出Ta在其它人口学维度上的状态。Ta可能结婚了,也可能没有,可能还在上学,也可能没有。这种难以预测,显然体现了这个阶段的实验性的特征。心理学家Jeffrey Jensen Arnett引用了另一位学者Talcott Parsons在1942年提出的概念"the roleless role"(完全没有找到角色的身份)来描述人在成年初显期的状态。这个阶段里,他们还比较少受到例如丈夫/妻子、父亲/母亲这样的角色身份的限制。而这种无限制的状态,带来了他们生活状态的难测性。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活状态、角色身份是不稳定的、混乱的。美国的数据显示,有大约1/3的成年初显期的个体会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读书,在大学读书的这几年里,他们过着一种"独立生活"以及"继续依赖父母"两方面状态混合在一起的生活。例如,他们有时在宿舍或出租房里居住,有时又回家居住。这种状态被社会学家们称为"半自治"状态(semiautonomy),因为他们承担了一部分独立生活的责任,同时把另外一些责任留给了父母和其它成年人。


在成年初显期,人们离开父母家独自居住的原因主要是全职工作和与恋人同居,只有不到10%的男性和30%的女性一直到结婚前都住在家里。(美国1994年数据)成年初显期,是一个人搬家次数最频繁的人生阶段。这些变化显然和这个阶段的探索性特征有关,因为它们通常发生在一个阶段的探索结束,另一段探索开始之前(比如结束学业,开始新工作等)。


到了接近30岁的那几年,也就是成年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向成年早期(young adulthood)过渡的几年里,这种混乱、不稳定的状态才会得到缓解。人们通常在25-30岁间做出一些对自己的一生都会有持续影响的决定,比如伴侣的选择、事业道路的明确等等。





什么因素能让人感到自己终于是成年人?


一系列研究显示,处于成年初显期的人,从自身的主观感受上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完全成为一个成年人。甚至到二十八、九和三十一、二岁,还有接近1/3的人感觉自己没有"完全进入成年期"。大部分人觉得自己在一些方面进入了成年期,而在一些方面还没有。他们觉得自己既不像是青春期,也不像是成年人,他们处于二者之间。


我们可能会以为,人们之所以会觉得自己没有完全成年,是受到了我们前文谈到的那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我们会觉得,也许对年轻人来说,要让他们在获得稳定的住所、完成学业、找到事业发展的道路以及结婚(或者至少有一段长期稳定的恋人关系)之前,他们很难觉得自己完全成年。但事实上,这些因素和年轻人的自我认知关系很小。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能够让我们觉得我们真正成年了呢?


研究发现,个体主义相关的特质,尤其是以下三个特质对"我们认为自己是否成年"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

1. 接受自己对自己该负起的责任(have been accepting responsibility for one's self)

2. 独立地做出决定(making independent decisions)。

3. 实现经济独立(becoming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这几个特质的重要性,反映出在成年初显期,个人发展的重点是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人(a self-sufficient person)。只有在这一点实现之后,我们才会发生主观感受上的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成为父母"这一点,虽然在成年初显期不太常见,但成年初显期的年轻人一旦成为父母,就会极大影响到他们的主观体验,成年初显期的各种探索会立刻被父母这一身份所限制。 因为成为父母之后,这些个体的关注重点从为自己负责,转向了为他们的孩子负责。这个因素能极大缩短年轻人探索、实验的时间,快速实现主体感觉上的"完全成年"。

我们在成年初显期要完成哪些自我探索?


在成年初显期,我们主要要在3个方面完成自我身份的探索:爱、工作和世界观。自我身份的形成涉及到在这3个方面都尝试各种可能,然后逐步做出那些影响会持续更久的决定(比如选定事业发展的道路,选定更长期的伴侣等)。


爱情方面,美国的青少年通常在12-14岁开始约会,但那时他们离严肃的婚姻考虑还很远,他们成群地开展约会,经常参加派对、舞会等。对青少年来说,约会能够带来陪伴,以及对于浪漫爱情和性的初体验。但很少有人能和青春期的恋人走到最后。而到了成年初显期,关于爱的探索变得更加亲密和严肃。此时,约会更多地会只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开展,约会带来的娱乐休闲不再被看重,年轻人开始更多地探索情感、身体上彼此亲密的可能性。


在这个年龄阶段,大部分人的浪漫关系会比青春期更持久,也更有可能出现性行为,同居也可能会出现。因此,在青春期,爱的探索是尝试性和短暂性的,青少年们问自己的问题是,此时此地,我更享受和谁待在一起?而在成年初显期,爱的探索涉及更深层次的亲密感,这个阶段的人该问自己的问题是,考虑到我自己是哪个类型的人,我希望选择什么类型的人作为我一生的伴侣?


事业也是这个阶段的关键词。年轻人正是在成人初显期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和训练,这些教育和训练提供了他们未来成人生涯中收入和事业发展的基础。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工作经验是为了未来的工作角色/身份做准备的。他们开始考虑,这些工作经验会如何为未来在整个成人期想要从事的工作奠定基础。他们需要问自己,我擅长做什么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我长期做也会觉得满意?我有哪些机会去获得最适合我的领域内的工作?


在成年初显期,一个有意识的年轻人会充分尝试多种多样的课程和专业,以此为未来做准备。在美国,大学生转专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转专业不止一次。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感受各种可能的职业未来,放弃它们,然后追求其他的。此外,如今本科学位以上的教育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硕士、博士学习为年轻人转变职业方向再一次提供了机会。年轻人在设计自己的教育道路时,不应该盲目出于随大流的心理做选择,而要想清楚自己想要通过这个选择获得怎样的未来。


不过,不管是爱还是工作,在成年初显期,人们对于它们的探索都不会只是为未来做准备,也不该是。更多时候,人们也是为了在自己受到"成年人的责任"的束缚之前,获得更广阔的人生经历。此时,长期固定的角色身份和承诺还没有出现,年轻人还有机会实验一些很难有机会的事。对于那些渴望大量浪漫和性经历的人来说,成年初显期是探索的好时机——此时父母的监视下降了,而此时又还没有到社会期望的婚姻年龄。此外,这个阶段也是人们尝试不同寻常的工作和教育的好时机,间隔年、支教等经历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发生是最多的,远多于其他任何一个人生阶段。


比起为你未来想要做出的长期选择做直接的准备,获得更多元、更多彩的经历和体验十分重要。它让你在进入长期、不变的选择之前,更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而让你为自己做出更好的决定。而成年初显期是经历这些的黄金时期,错过将很令人遗憾。


而在价值观方面,心理学家William Perry研究发现,成年初显期,世界观的改变是认知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他指出,成年初显期的年轻人在进入高校时,往往携带着它们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学到的世界观,而高校里的教育则会向他们展现出多种不同的世界观。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会发现自己开始质疑过去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年轻人在大学毕业时会 发现自己获得了和自己过去不同的世界观,同时,这个世界观还会在未来被不断地继续修正。


研究显示,越高程度的教育水平,越会带来对世界观的探索和重新考量。


需要指出的是,成年初显期的自我探索,并不总是愉快的。对于爱的探索可能以失望、理想破灭、被拒绝为结局。对于工作的探索可能以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为结局。对于世界观的探索可能带来对儿时信念的颠覆,有时自己所信仰的一切都被摧毁了,却又还没有新的信念被建立起来。


此外,这也是一生中最孤独的时期。在成年初显期,年轻人对于自己身份的探索往往是自己一个人开展的。他们已经不再有原初家庭的日常陪伴,但也还没有组建新的家庭。19-29岁的美国人,是除了老年人之外,所有年龄阶段中,在闲暇时间独自一人情况最多的。也是在所有40岁以下的人中,独自完成课业、工作的情况最多的。简而言之,这个年龄段,独身一人是常常出现、不可避免的情况。


这个年龄段也是各种高危行为高发的年龄,例如酒驾、危险性行为等。他们比起青少年受到更少的监管,又没有被成人的身份角色所约束。数据显示,进入婚姻、生育孩子之后,人们的高危行为会显著降低。




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18-25岁的年轻人,大部分不认同自己已经完全成年,而超过30岁的人,大部分都认同自己已经完全成年。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强调,年龄只是一个粗略的预测方式。18岁是一个明确的分界线,是因为大多数人在这一年结束了高中的学习,离开了父母的家,获得了法律赋予的成人权利。但,从成年初显期到成年早期的转换,年龄就不再是明确的分界了。有的人在19岁就完全达到了成年人的状态,也有29岁的人仍然没有达到。大部分人会在30岁前后完成这个过程。



通过今天的文章,相信你已经看到,成年初显期是一个没有什么确定性的阶段。一切都是蓄势待发,一切都是悬而未决。需要指出,每个人在这个阶段经历的探索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没有必要在看完今天的文章后,因为觉得自己错过了许多而惶恐。成年初显期最好的地方之一,可能就是它没有限制,也没有标准范式存在。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以及条件,追求自己想要且能够追求的东西。


2015年,我(Knowyourself主创中的某一位)最重要的一条感悟是:曾经也恐慌过,觉得自己可能无法只依靠自己的双脚去站立在大地上;但逐渐地,你会发现其实你是可以的,你还是会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怀着满心的恐惧去开始尝试。


最后送给Knowyourself所有处于成年初显期的粉丝一句话:


"Take your time and be patient. Life itself will eventually answer all those questions it once raised for you."

(慢慢来、不要着急。生活曾经带来给你的问题,都有一个答案在未来等你。)


以上。





References:

Amett, J. J. (1994a). Are college students adults? Their conceptions of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 1, 154-168.

Arnett, J. J. (1997). Young people's conceptions of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Youth & Society, 29, 1-23.

Arnett, J. J. (l 998). Learning to stand alone: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in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Human Development, 41, 295-315.

Arnett, J. J. (2000a). Emerging adulthood: Prospects Jbr the 21st century. Manuscript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Arnett, J. J. (2000b). High hopes in a grim world: Emerging adults' views of their futures and of "Generation X." Youth & Society, 31,267-286.

Arnett, J. J. (in press). Conceptions of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from adolescence through midlife. 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

Ben-Amos, I. K. (1994). Adolescence and youth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E. H. (1950).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orton.

E. H.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Norton.

P., & Tanner, J. (1976). Worldwide variation in human growth.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gan, D. P., & Astone, N. M. (1986).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2, 109-130.

Keniston, K. (1971). Youth and dissent: The rise of a new oppositio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erry, W. G. (1999). Forms of ethical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in the college years: A schem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70)


作者/编辑:Knowyourself主创们


想要了解更多的心理学专业回答,请关注:KnowYourself知乎专栏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有哪些看似聪明,实则很傻的行为?
为什么一部分女性不喜欢生孩子?
有哪些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KnowYourself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