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个关于范特西的小讲堂,运用高阶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挑选球员,或者说是玩范特西的一些小技巧。不论是对范特西还是普通的比赛都有一定的参考性,希望能对各位有帮助
范特西游戏本质上是数据的游戏,以球员在实际比赛中所获得的得分、篮板、助攻……等等数据来堆砌其游戏的主体内容。从而,在这个由数据组成的游戏里,对于各类数据的分析能力则是影响玩家在游戏中表现的因素之一。
但是,范特西游戏并不局限于常规的得分、篮板、助攻、三分、抢断、封盖、失误、命中率、罚球等数据,在这些数据背后,还有一系列的高阶数据可以成为玩家的工具。如何将数据供应商所提供的各类高阶数据加以利用、分析,对于玩家来说则是一种 "进阶升级" 的方式。
就用 "投篮命中率" 来作为例子,高阶数据对于玩家分析球员的投篮命中率有怎样的应用呢?
"靠篮筐越近,投篮命中率越高"
离篮筐距离越近的投篮,相对而言命中投篮的难度也越低,这大概是篮球运动里的共识。例如联盟投篮命中率较高的球员大多都是内线球员——本赛季常规赛出场次数过整体一半的球员里,投篮命中率最高的前24位球员都是内线球员;而排名第25位的欧米尔-卡斯比也是场均只有0.4次三分球出手的侧翼。
那么,大概可以认为 "近框出手越多,投篮命中率越高"。但我们还需要更细致的划分,不是简单地通过球员的近框投篮次数,而是通过球员的活动区域。
比如,突破也是一项创造近框出手得分的进攻方式。但突破越多的球员,并不代表着他们的投篮命中率越高。因为突破在战术意义上更多是作为后场球员的进攻手段,也更多在离篮筐距离较远的位置发起。但,作为后场球员,普遍意义上也有更多中远距离投篮,而不是像现在篮球环境下的 "吃饼型内线" 利用 easy two 来完成得分,在某种程度上这也会拉低整体投篮命中率。
但另一方面,联盟里突破次数最多的几位球员,和内线也有相似之处——能获得更多的罚球机会。如下图:
所以,更多的油漆区触球,则代表这位球员的比赛活动范围更靠近篮筐。例如下图所示:
从图表中大概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投篮命中率和油漆区触球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正相关的态势。或许我们也可以大概认为——"更多的油漆区触球,让球员获得更多的近篮筐出手机会,也证明这位球员更多在禁区内活动,从而提升了球员的命中率"。
而这也为我们在范特西游戏中选择 "更高命中率" 的球员提供了帮助,一方面这也是利用数据分析球员,从他们的比赛习惯入手,选择投篮方式对数据更 "温和" 的球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克林特-卡佩拉、鲁迪-戈贝尔、史蒂文-亚当斯、德安德烈-乔丹。但同样的,"规律"不是完全照搬套用的,例如安德烈-德拉蒙德和德怀特-霍华德,虽然他们有大量的油漆区触球,但这两位球员都不属于完全的"吃饼型内线";一些近框的勾手、低位单打都是他们常用的进攻方式,而粗糙的近框技巧则影响了他们的投篮命中率。
还有和"粗糙技巧"为反例的样本,例如拉马库斯-阿尔德里奇和安东尼-戴维斯,虽然阿尔德里奇是常规赛低位单打次数最多的球员,而且效率也比较高。但另一方面,他的投篮水准也决定了他的进攻手段不局限于近框范围,中远距离的投篮同样也是他常用的投篮方式——他也是常规赛中距离投篮最多的球员。而常规意义上,中远距离的投篮对近框攻篮的技术要求是要更高的。
安东尼-戴维斯也是如此,一对一面框持球突破、中远距离的投篮也是安东尼-戴维斯的常用进攻方式。
"离篮筐越远,投篮命中率就越低?"
从上一段的内容延伸,那么是不是 "离篮筐越远,投篮命中率就越低呢?" 。如果在理想情况下,那么这个结论或许能够成立。但在实际的比赛情况下,战术的布置、球员的技术习惯、防守的倾向……都让比赛成为了一个客观条件在动态变化的环境。
以常规认知中 "低效" 的投篮方式——中远距离投篮、运球跳投为例子进行对比,如下图: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反而 "中远距离投篮次数少、运球跳投次数少" 的区间内,聚集了更多投篮命中率低的球员。但利用 "低效" 投篮方式更多的球员,投篮命中率反倒是都在水准线附近,而且不乏德玛尔-德罗赞、维克托-奥拉迪波这类投篮命中率较为高的球员。
关键的一点是:有更多中远距离投篮、运球跳投的球员,往往都是准全明星级别以上的球星。另一层含义就是——他们拥有更强的个人能力、更好的处理球技术来修正投篮命中率,或者有更多的其他进攻方式来弥补这类 "低效" 投篮方式带来的影响。
而在动态的比赛环境中,个人能力似乎更能决定球员的投篮命中率高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球星在范特西游戏里的价值。
所以,越多远距离投篮并不一定代表球员的投篮命中率低,最好的例子就是克莱-汤普森、拉马库斯-阿尔德里奇这类球员。
"你认为中远距离投篮和运球跳投多会影响球员的命中率么?"
本文首发于NBA中文官网「范特西情报局」专栏。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Brad Zeng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