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布局,阿里领先了百度腾讯多少?

算是跟BAT三家的车联网相关事业部都有过长期亲密接触,匿名来说些不算内幕的内幕。

这三家的车联网进程,看时间轴就很清楚了:

阿里选择了从操作系统切入,2010年开始做,2014年聚焦到车上并命名为AliOS;百度无人驾驶车项目于2013年起步,由百度研究院主导研发,称其技术核心为"百度汽车大脑";而腾讯则表示:你们先做,我看看。

几年后的今天,腾讯说:好的,我都来抄一份。另外两家呢,百度看到阿里互联网汽车的巨大商业前景和领先性,开始跟;阿里看到百度越吹越大的无人驾驶,也要布局。最终,BAT三家在车上再一起相遇,同时发现车里还坐着一个华为。

具体到车联网,以BAT三家的实力而言,任何一家只要决定了投入车联网这一领域,我相信他们都有这个实力、人力、物力能保证做好。但为什么腾讯和百度一直在打酱油呢?一个当然与汽车行业的周期较长有关,另一方面而言,其实该领域的收益与投入极其不对称,现如今的投入可能上亿,可能两三年后才能卖出个一两万辆。因此权衡利弊后,各家的选择不同,阿里不同的地方在于马云、王坚等人战略狂人的大胆。

先来说说在知乎舆论不佳的百度,但其实必须承认的是,百度在车联网的布局上做的是相对较为完整的,无论是网联化、智能化都有涉足。但相应而来的问题也就是——每块都做的一般,更像是卡位之举,缺乏深入挖掘的后劲;

智能化领域,百度宣传的已经非常多了:他的Apollo自动驾驶,就目前而言依然还是demo阶段,但在国内已经算是做的不错的。现在在自动驾驶的赛道上,几乎所有玩家都在急于弯道超车。大家都很急,如果说,之前还是通过字斟句酌的方式让L4级别的无人车实现量产,现在则是扭曲事实自证更多的"第一",这样的做法似乎已经超出了"急"的范畴。在PR对产品和技术大幅透支的情况下,下一次百度大会百度还能再讲什么?如果处理不好产品与人、人与PPT的关系,怕是总要迎接泡沫的消亡。

至于网联化领域,百度的小度OS其实并称不上真正的OS,也不是什么专为汽车打造的操作系统,说白了哇,这就是一个以语音交互为主,基于安卓开发的超级app;小度OS虽然从技术上而言只是一个超级app,相对较为浅层,对于车的改造几乎可以认为没有。但对车企而言,也是一个较为轻量化的快速解决方案。而且不得不说,现在的部分车企对于智能网联的诉求只是一些好用的产品功能,例如地图,例如语音。(关于这部分我后面也想着重地来综合谈一下,不同车企对于目前的诉求与放眼未来,都是有着截然不同的诉求的。)

对了,现在他对外宣传小度OS装机量非常的大,其实是模糊了一个概念:因为目前主要来源可能只是语音等单点的功能。所以从宣传角度来说也是非常的鸡贼。但这对于他打通用户实用的所有场景,包括家居等,提供一整套AI服务来说,也是有一定价值的。

当然也必须要承认,在语音识别领域,百度已经做到基本与科大讯飞比肩,语音的交互体验也应该是BAT种做得最好的;另一块呢估计少有人知,就是百度地图的车载版地图导航,这是他对标高德地图的车载版做的,没什么太多好说的哈哈。

好了,差不多说完了百度,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下次来说说腾讯。



第二更:

腾讯:

总的来说啊,腾讯其实就是在走百度的老路。

腾讯新发布的TAI,其实就是原来的微信小微,也是语音识别助手;后来呢,改名为微信小叮当,也是一个以语音为入口,基于安卓二次开发的超级app。所以我们有时候内部戏称,TAI就是一套没有自动驾驶的Apollo计划的缩小版。

哦对了,腾讯地图也学百度做了个车载版,但他不仅比百度晚了半年,还依然和手机版一样难用。。。

偷偷吐槽一句,内部组织架构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腾讯整个车联网发展:腾讯小叮当归属于腾讯云,而地图呢也有专门的地图事业部。腾讯虽然是大型互联网公司,文化上却没有一般互联网公司的强整合意识,各个事业部领地意识特别重。如果想要好好整合成一套体系来对外输出,估计没个三四年都很难做到。

当然也有人说了,腾讯最近不是刚跟长安合资了一个类似"斑马"的"梧桐车联"出来吗?还说合作车型即将上市呢。呐,梧桐车联成功与否的基础设施都没有啊各位。缺失了这一重要环节,保准"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阿里布局最早,内容也有些多,有时间了再来更。



第三更:

阿里:

阿里做操作系统其实从2014年就开始了。说句实话,无论是百度还是腾讯,个个都想做OS,谁想做个半成品?他们的超级app其实都是过渡产物,最终目标还是有自己完整的OS即操作系统。但目前来看,除了阿里,另外两家完全从0做一个OS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毕竟操作系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ppt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说实话就是……长期的入不敷出。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是云计算还是操作系统,阿里的前瞻性与不计收益的长期投入,都让我很是佩服。

除了基础技术和产品的领先,还有就是商业的成功。。2016年就成功把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实现量产,市场反响非常之好。熟悉汽车行业的应该都知道这款车对行业认知的冲击。

阿里的打法也很有特点。AliOS做操作系统,斑马做解决方案,这样就能够在车型规划阶段介入,完成基于系统级的软硬一体创新。

当然,这也有不足。有些车企需要的只是"从无到有"的功能点,你给他一整套东西会被吓跑的,而且底层还需要替换掉全球车厂默认的安卓。这除了勇气以外,还有内部沟通的问题,以及企业本身开放的程度。

那么打造OS,或者说阿里的最大的核心价值在哪儿呢?专为智能车操作系统的核心价值:并不是解决单一的功能问题,而是整体推动行业的进化。

如何推动行业进化?这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车企对于目前的诉求与放眼未来,都是有着截然不同的诉求的。目前他们急需单点的功能,但放眼未来,部分车企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了——就是运营能力。目前,无论是蔚来还是民企的领头羊吉利,都已经越来越重视这一点。但他们依然没有摸索出来运营用户的最有方法。车厂与斑马、阿里都在共同探索把车卖出去以后的动作,即用户的后续维护与运营。车厂不再把重点仅仅放在交易的瞬间,而是越来越重视后续的运营。把汽车变成像手机一样可运营,才是阿里最大的财富与竞争力,也是对行业最大的贡献。

毕竟,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化,只有帮助车企打造运营能力才是可持续的,单纯的产品只在某个时间点才有一定的竞争能力,而且会逐步同质化。只有运营能力才能对车企具有可持续的价值。

所以综合来说,你问我,阿里比腾讯和百度领先了多少年?这个答案,似乎从2014年阿里下定决心打造专为汽车服务的操作系统开始,就奠定了。


看到底下评论和其他回答,大家似乎对车后座上的华为也很有兴趣,所以也应大家要求写一写这个问题。

首先想解释一下,之前没有写华为的原因——个人认为,华为在车联网的布局和BAT三家的路线差别挺大的,并没有太直接的竞争或对立关系。车企们其实都把华为当作自己的Tier1,即供应商身份,而不是像BAT三家那样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当然这一点从华为自身的出发点来说也相当契合,华为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如此。

这张图是从官网上扒下来的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单纯来看其战略高度是不差于马云家的AliOS,这个解决方案基于OceanConnect物联网平台,将车内信息传递到云端形成数字资产再开放给应用开发。大家在网上找一找,就会惊喜地发现:几乎每家涉足或者试图涉足车联网行业的企业,都有一张和上图差不离的方案图。对于车企来说,能提供如此完整的车联网解决方案的企业,绝对是休戚相关的合作伙伴,这个地位无论是在做超级APP的腾讯百度、还是自造汽车操作系统的阿里都在追逐的目标。而华为是一家聪明的公司,不会选择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所以在其IoT官网上,华为明确承诺不向客户提供IoT应用,不开发也不转售行业终端设备,更不做IoT行业解决方案的端到端集成,这张车联网方案图多少有点跟风和烟雾弹的意味在里面。

在车联网的发展中,华为最终还是要回到在通信技术和硬件制造上的传统优势上: 其车联网的技术前提是LTE-V和5G,技术路径大致可分为:在现有LTE上加强LTE-V的研发、在LTE-V(通俗来说就是4.5G技术)基础上推动5G应用、在5G后实现5G V2X(X代表任何可能的"人或物")的三步走战略;在硬件方面,2018年一季度华为发布了LTE-V2X芯片,并在6月份发布了首款商用C-2X解决方案RSU(路边单元)。这两个优势使得华为近年来与诸多整车制作、销售企业达成了合作,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全球汽车提供商PSA,也为包括奔驰、奥迪提供车载通信模块海思芯片。这些具体的动作不难看出在整个车联网的布局里,华为依然维持着自身Tier1的身份,并未产生任何偏差,也和BAT在做的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就没啥好说好对比的啊摔!

当然咯,在国内凭借通信与硬件这两个先天优势,华为有可能成为车企们首选的Tier1。但内无饿狼无奈外有猛虎:由于当前国际贸易的紧张背景,5G国际标准的制定华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硬件领域,竞争对手高通还是要更快一步。2017年9月,高通就发布了首款C-V2X商用芯片组解决方案——9150 C-V2X芯片组,并与多家汽车制造商、供应商达成合作,应用落地时间上的的毫厘之差可能就是天上地下的结果。华为在车联网市场的影响力立足于通信和硬件优势,这两个优势如果不能继续保有,那华为目前的成果能否壮大甚至保住都是一个疑问。

暂时就说这些啦,如果觉得我说得还算靠谱(真诚脸),你们多点些赞啊~写得好辛苦….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匿名用户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0 个回答,查看全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