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光明城出版的张永和《绘本非常建筑》这本书?

谢邀,这本是光明城在2013年年底出版的,现在来说已经不算新书了。

光明城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创立于2012年的一个城市/建筑/设计专业出版品牌,由群岛工作室负责全部策划与编辑工作。

作为一个专业的出版团队,我们一直致力于策划出版高品质的专业图书。然而提到所谓"专业",就建筑学领域而言,却常常给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即常见的建筑专业图书似乎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文字为主的理论、批评类;二是以图纸、照片为主的建筑作品集。

这两大类其实也对应了目前我们用以讨论建筑的两种方式,即话语与图像。可是,这两种方式却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读解建筑过程中的分裂。要么我们沉湎于理论的思辨,要么迷惑于炫目的图像,却与建筑原本的构思过程渐行渐远。因此,如何通过新形式的出版方式来弥合这一分裂,如何通过新的表达途径来揭示建筑背后的真实意图,是我们在出版过程中希望实现的。

《绘本非常建筑》是我们在创立"光明城"出版品牌之初,最先策划的书之一。2012年春,时值"非常建筑"成立近二十周年之际,我们拜访了张永和老师,希望能够为非常建筑策划出版一本特别的书,以作为对其二十年历程的回顾。意外的是,见到张老师时,他拿出一本样书说,他们自己已经花了两三年做了一本作品集了,并已有两家大社有意出版。我一方面当然感到有些失望,但在我看来,那本书真要出版的话,可能还远不够成熟。

没想到一个月后,鲁力佳老师(张永和太太)给我电话说,还是想把那本书交给我们做。当时挂掉电话真是既开心又忐忑,因为还并不知道能有多大空间去改动。随后我去仔细看了一遍样书:它是以图解的方式讲述非常建筑20年来的30多个代表作品,可是没有把那些真正吸引人的东西呈现出来,图面本身也不够漂亮;结果,图解叙事导致了信息的极大衰减,张永和/非常建筑最擅长的"讲故事"完全没能体现出来。

于是,我们开始做"改良"的方案——因为当时还想要赶在当年9月的非常建筑个展开幕出版,所以不可能完全重来。方案提交后,张老师很快叫我们去开会,说其实他也一直不满意之前的那个版本,但因为已经耗费太久的精力,又想赶在展览时出版,所以本想就这样交付出版,但我们的方案又激起了他的斗志,想要再次一搏。于是他开始和我们聊,其实他真正想要做的是一本"绘本",他搬出很多他最喜欢的"绘本",包括《孙温绘全本红楼梦》、Chris Ware的绘本等等。这一切让我们倍感兴奋,意识到这次合作也将是践行我们出版理想的一次绝好机会。

然而在进入到这本书的实质制作阶段后,我们才真切感受到所面对的巨大挑战。怎么把这些风格各异的手法捏合到一起?怎么用绘本来讲建筑?每一个作品具体的"情节"怎么串?







由于采用全新的形式,因此传统的编辑流程与方式已无法应对,我们为此组成了专门的编辑制作团队,成员来自非常建筑工作室、群岛工作室以及其他专业的设计工作室与建筑师等;而从分工上,团队又分为概念策划、资料搜集整理、脚本、图纸绘制、建模渲染、人物配景绘制、上色、平面设计与流程编辑等若干角色,其中"群岛工作室"承担的策划、组织协调、编辑任务,在某种程度上则有些类似于电影导演的工作,负责协调监督团队各部分的工作质量与进度。

最终经过整个团队接近2年的艰苦努力,一本新颖、信息量巨大、与众不同的作品集呈现在大家面前。











它可以说是建筑专业出版领域内的一次大胆尝试,它呈现了一种全新的言说建筑的方式,绘本的方式跨越了文字与图像之间表达建筑的鸿沟,图示思考其实就是建筑师构思建筑的最根本方式,在此意义上,《绘本非常建筑》是对建筑创作过程的一次还原,让无论是专业读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得以形象地了解建筑师创作过程中的全部故事。

本书的编辑制作以及后期各环节工作都超乎想象地艰难。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参与全书各个环节工作的每一个人。首先要感谢张永和老师对我们的充分信任,将本书交给我们制作出版,并全程引导我们的工作,给出最重要的意见和指引;感谢非常建筑的项目负责人张丝甜、MAX Office平面设计章寿品、韩建伟、脚本创作杨帆、Vince Ho、人物绘制戴盼盼、上色李涵、胡妍、翟畅、编辑晁艳等等,没有他们每一位的坚持,这本书就不会得以出版。

文/秦蕾 同济大学出版社·光明城负责人,群岛工作室主持人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光明城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有哪些为动物建的建筑?
在建筑师的眼中,什么是好的医院建筑?

听说女人一生要吃掉近1公斤口红?!不伤身体吗?

相信很多爱美女性都有类似的困扰
每次化了美美的妆
一吃饭口红就都被蹭掉了



据说,女人一生要吃掉差不多1公斤的口红,口红的成分也不知道安不安全,吃到肚子里面会不会对身体不好吗?


贾宝玉吃胭脂,你敢吃口红么?


《红楼梦》里有描述过贾宝玉吃胭脂的桥段,当时的胭脂水粉应该都是绿色无污染的原料制成的,而现代社会的口红产品却不一定那么安全。


口红其实是所有唇部彩妆的总称,包括了唇膏、唇棒、唇彩、唇釉等等。主要成分是蜡、油、色素、香料等。


目前市面上用来制作口红的常用成分有:芦荟油、牛油果树果脂提取物、霍霍巴籽油、澳洲坚果籽油、坚果籽油、橄榄油、茶树油、乳木果油、生育酚、角鲨烷、凡士林、羊毛脂、棕榈酸乙基己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蜂蜡等。除此之外,大部分唇部产品还会添加一定的防腐剂。



一支合格的口红要经历原料和包装物料验收、配料、混合、调色、调香、注塑、冲压、灌装、包装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微生物、重金属等项目检验合格验收后才能出厂。


一支质量过关的口红,从外观上看应该是膏体光滑无气孔,而质量差的口红则可能出现表面不平滑,有微小膨胀或有膏体出汗现象。


含有重金属,还能引发唇炎?

口红还真不能乱吃


曾经有报道,美国的研究人员在检测的32种唇部产品中发现了9种重金属超标,包括铅、铬、镉、铝等。而这些金属的含量和人体摄入量是决定其是否有害健康的关键指标。


比如铅通过皮肤吸收后有可能出现神经、消化等系统的问题。而镉则会对心、肝、肾、骨骼造成一定损害。因此消费者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唇膏。



当然,一支唇膏中是否含有重金属,我们从外观上是无法辨别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选用优质唇膏,避免劣质及三无产品。


还有部分消费者因涂抹口红后会出现嘴唇干裂、肿胀、瘙痒、表皮脱落、轻微疼痛等症状,称为化妆品唇炎,属于一种过敏反应。因为口红中的成分复杂,含有各种脂质、色素、香料以及防腐剂,这些成分都很容易引起过敏。


另外,口红中的脂质成分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将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等吸附在口唇粘膜上,当人们进食时就可能将口红及附着物带进口中,日积月累可能对机体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建议进食前先把嘴上的口红清除掉。


总而言之,口红的优劣关系着我们的健康,成分越简单越好,没有哪种口红能保证吃下去百分之百的安全。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风险投资近期对医药行业创业企业的关注点有哪些?

基本三大主题,一是精准医疗,二是国产替代(其实也是中国制造2025),三是医疗体制改革。

个人认为精准医疗应当有多层次的概念,从基因层面到细胞层面到病程的不同阶段都有更加"精确"的需求存在,这里说的更多是关于肿瘤的领域。另外对于不同个体求医的需求,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等也都有往更精准提升的空间。其实精准医疗的类似概念是科学决策,科学的决策是基于信息和实证的决策而非经验式的决策。因此精准医疗的基础工程就是信息收集和管理的工作。这一方面的热点主要就是基因检测和电子病历。尤其是基因检测其实是个不小的产业链,目前的热点(也是不得已的选择)主要在中下游。信息收集和管理的基础层面以上,如何在场景内具体的时间空间以更加准确高效的方式收集到信息,为疾病预防,临床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服务,也是精准医疗更高层次的追求。相关的投资热点有液体活检,POCT,伴随诊断等。当然了这些概念互相都有些交叉,不过这就是资本市场的尿性,所谓风口从来不是新技术而是新概念。

与以上"信息-决策"这一逻辑链条不太相关的另一大和精准医疗相关的领域就是免疫治疗,主要的热点是各种抗体类药物和Car-T或类似疗法。退一步说,大分子的抗体类药物小分子靶向药谁比谁更"精准"似乎有些矛盾,但是面对癌细胞的各种异质性,突变,转移,精准性和普适性的统一应该是未来的方向。

再说国产替代,这一块更多关注的是医疗器械领域,因为它的制造业属性更强。医疗器械的高端化一方面依赖临床一线经验的反馈和设计创新(这个说法主要适用于高值耗材),另一方面也非常依赖其背靠的供应链,离不开机械,电子,材料,化工等行业的支持。与其他制造业(电子,汽车等)类似,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国产化往往是从2C端开始的,2C端的高速发展产生巨头,再养活大的2B或以外延式并购来实现2B企业的国产化。如果说汽车和电子的上游企业一些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已经拉开了大幕,那医疗器械行业的这一步还基本没有开始。目前的国产替代还是比较集中在终端产品这一块,无论是影像类设备还是高值耗材,体外诊断,这一过程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最后说说医疗体制改革方面。我国的医疗体系的一些特点,如公立医疗在医疗服务供给中的压倒性地位,医疗资源地域分配严重不均,人均医疗保费低且重社保轻商业保险等,决定了它与全体人民需要的医疗服务之间仍有很大差距。风险投资机构当然不可能去投资政府改革,但是风险投资机构对于医疗服务的投资却有至少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投资的服务实体可以作为现有体系的补充,例如民营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连锁体检机构等,这一块仍然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是如果在某个方面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一起创造了更有效率的资源分配方式,也会倒逼公立体制去做一些调整以维持自己的活力和地位(参考支付宝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故事),这一方面在城市的医疗服务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案例,例如挂号预约系统。在更多的基层缺乏医疗服务的地区仍有很多空间可以挖掘。

补充一下:医疗领域和TMT领域的投资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我认为用风口的方式去思考医疗本身就不是很正确。首先因为医疗本身绝大多数时候是一个被动需求,而TMT的很多机会其实是具有娱乐属性的。娱乐的消费需求可以被教育被创造,但是医疗只有真正的刚需才能实现价值兑现。另一方面,医疗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很多验证不仅是商业模式的验证更需要学术的验证(不少风口项目投资的假设已经走到了基础科研前沿的前面去了),因此这样的风口可能就会试错成本非常高。总之,我认为医疗类的投资始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真正的需求和现实的矛盾在哪,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机会所在。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raymondj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创业者通过哪些方面来判断一个投资人的好坏?
风险投资为什么会不断投「离钱很远」的应用?原因一般是什么?

【战术谈】霍福德挡拆外切(Pick&Pop)系列,及费城迟来的应对

三场球看罢,我印象尤其深的是,决胜时刻,霍福德出现在小球中锋位,挡拆外切,费城不换防,大帝归位不及,霍福德频频命中关键三分,或者送出关键助攻。


以下正文。


先从次战的这个关键上篮开始吧。



这球在系列赛第二场的复盘里专门拿出来讲过。霍福德三分线外一步拿球,恩比德大跨步提上,刚刹车,重心来不及收回,霍福德已经启动突破,直入篮下。

素以球商高超、防守移动不多余却极见效果的恩比德,何以这般如临大敌?


这就要从首战的两记挡拆外切三分说起了。



第三节末,霍福德几乎一模一样的动作,恩比德几乎一模一样的防守脚步。霍福德扬手飙中三分。




这一球,拉金快速突破,极大压缩防守。再回传艾尔-霍福德。这一次大帝协防篮下,霍福德得到大空位。大帝唯有往洋兴叹。


爵士的球迷也许会熟悉类似的场景。火箭或者勇士的球迷,可能要问了,为什么不换防?对呀,布朗教练,为什么不换防呢?

似乎是布朗教练的锅,但实际上是护框中锋普遍的命门所致,布朗教练也是迫不得已。

季后赛对位,博大放小。于费城76人和犹他爵士,他们的大中锋,护框、成功建立油漆区禁飞区就是要博的大。但同时,对于波士顿凯尔特人和休斯顿火箭,逼换防,将对手的大中锋吊出禁区则是要博的大。

于是,针对与反针对,最终比的是谁先叫疼。

绿军前两战,霍福德挡拆外切打得费城76人不可谓不疼,但战略上这些固执有时候是必须的。


回到霍福德挡拆外切上。

如第一幅动图所见,霍福德不单单会投射三分。再绿军广泛拉开的空间里,霍福德还极擅长突破分球。



次战末节,熟悉的斯玛特霍福德挡拆。熟悉的假动作,熟悉的大帝防守。霍福德中路突破,面对协防,突分罗齐儿命中三分。

对了,最近两场,骑士对付瓦兰丘纳斯也是这个路数。勒布朗-詹姆斯和凯文-乐福挡拆,乐福也能点起来瓦蓝突那么几个。你看家的都出来巡逻了,攻击禁区正当时。


再来一张。



霍福德再次外切,假动作点、骗过防守重心之后左手突破。篮下有补防,恩比德有追防,霍福德上篮不中,但是抢到了前场篮板,强势补中。


费城也不是每一个球都这么头铁地不换防。在次战的有些回合里,他们尝试过换防,但效果不佳。



比如这个回合,挡拆,麦康奈尔换防霍福德,霍福德突破,面对严阵以待的恩比德。这时候强上是不明智的。

霍福德突分马库斯-斯玛特。麦康奈尔做出了正确的换防。但是西蒙斯犯了错——西蒙斯在正确换防和挡拆防守方面进步的空间还很大。西蒙斯这个回合应该去换防罗齐儿——诚然这一场斯玛特三分投得准,但一是要有防守纪律,二是罗齐儿再更大的统计样本里是一个更有威胁的三分手。

最终罗齐儿三分出手不中。但由于西蒙斯的错误轮转,沙里奇不得不去补位,然后恩比德再去补莫里斯。于是在篮板争抢中霍福德对上了麦康奈尔,霍福德笑纳前场板,再传三分线外的罗齐儿。罗齐儿不会再第二次投失大空位了。

所以,换防这事儿,如果平素缺乏练习,仓促行之,很容易忙中出错,一个人出错,全队着忙。当然,当你的队中拥有多个德雷蒙德-格林、杜兰特、斯玛特、霍福德类型的补防怪物则另当别论。


前边提到过,史蒂文斯教练在战术里给霍福德挡拆外切之后突破的支撑。看一个实例。



左一右二,均有投射能力,充分拉开。留下右侧四十五度角。这是最终出现机会的地方。球几经轮转之后,斯玛特三分命中。球比人快的最好写照。


挡拆外切除了远投、突破、突分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战术效果呢?当然有,记得霍福德那个错位单打贝里内利的暴扣吗?教科书级别的找错位单打。



这球是霍福德抢下篮板之后,快速推进至前场。交球跟进的拉金,挡拆外切。费城贝里内利选择换防。

霍福德带着贝里内利落入低位,拉开单打。某些球队,可能弱侧的射手就站住了,注意绿军弱侧的塔图姆、罗齐儿和莫里斯,一直在移动。于是,霍福德没有遇到任何有效的补防。


以上,显然,让恩比德来应对霍福德的挡拆外切不是个好主意。

输了两场之后,布莱特-布朗教练主动求变。



贝里内利换防。弧顶位置干扰投篮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霍福德不是专业射手。而恩比德篮下虎视眈眈,突破也不好。霍福德硬着头皮投一个,贝里内利遮眼防守有效干扰。

注意,这个回合里,恩比德被安排了去防守马库斯-莫里斯。而正常的对位,是伊利亚索外去对付霍福德。


伊利亚索瓦整体上干得不错。




防守外围三分成功。




防守突破,大帝极好地形成了补防。不过这球,看,霍福德突分之后,马上卡位恩比德,给莫里斯制造了一个完美的空位机会,可惜不中。这球进了,技术统计里会记霍福德一次助攻,但基础统计里是不会记一次掩护助攻的。




这一球,教科书般的防守。一点没有失位,在任何一次投篮假动作时伸长手臂干扰。这球最终吹了伊利亚索瓦犯规,但不能说他的防守有任何犯错的地方。

伊利亚索瓦可以说是一个全面弱化般霍福德。他们是一个类型的。这轮系列赛的录像值得达里奥-沙里奇仔细琢磨琢磨。


布莱特-布朗教练调整,布拉德-史蒂文斯教练的调整也来得很快。你想让恩比德以逸待劳,我偏要让他疲于奔命。




莫里斯是个攻击武器很多的锋线摇摆人。于是,底角定位掩护,莫里斯绕切,大空位。不过莫里斯没能命中。

话说恩比德在这个回合里的跑位太耿直了。窃以为陛下应该从掩护上方绕过提前封堵,如果莫里斯在底角接球,则由麦康奈尔换防干扰投篮。当然这个过程还要防止掩护人slip(滑近篮筐)。




这一次如法炮制,不过杰伦-布朗的掩护把雷迪克推太远了,没能阻挡大帝的追防路线——当然也是为了防止换防。莫里斯面框挑战大帝,被防了一个蓝外空心。

不过,这个战术的重大意义还是在于让大帝在防守端劳碌起来。大帝很懂得节省体能,但最终体能槽还是告急。


三比零。

费城已然是死刑缓期执行的态势。

但他们也在逐渐找到赢球的方法。如果他们细节做得好一点,也许现在处境会全然不同。当然如果永远不会发生。就期待费城和绿军在成长中纠缠,在纠缠中继续成长吧!


最后,问个问题,大家觉得:乔尔-恩比德究竟是传统中锋,还是小球中锋?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学为圣人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北师大极地团队:我们在中山站的50天

一直有知友催我更新去南极参加考察的经历,鉴于个人比较懒……所以,直接把赵晨师姐公众号的文章copy过来了,对极地研究有兴趣的朋友推荐关注:北师大极地团队:我们在中山站的50天from 晨说南北极


无人机就像我们的眼睛,带我们看到了中山站最美丽的样子!


今天,"晨说南北极"请来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的极地科学研究者赵剑和李腾,一起听他们讲述,他们在中山站(中国在南极的第二个科学考察站)的50天!

1我们是如何抵达南极中山站的呢?

我们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程晓教授麾下的极地遥感团队,正在攻读极地遥感研究的博士学位。2017年12月12日,带着4台先进的无人机,我们踏上了人生中第一次南极考察之路!

2017-2018年是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年。科考人员通常都会乘坐中国的破冰船"雪龙"号,从上海出发,一路向南,到达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进行补给,然后再进入南极,单程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行程一万多公里。

在南极,考察有两个时间周期,叫做度夏和越冬。度夏就是在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2、3月份——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天进行科学考察;越冬就相对要苦一些,要从每年11月一直工作到后年的2、3月份,和下一次考察队中的度夏考察队员一起回去。

我们参加的就是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中山站度夏考察队。但由于34次队科考任务艰巨,要完成在东南极罗斯冰架附近建立中国第五个科学考察站的任务,所以在中山站任务较多的研究单位可以进行申请搭乘固定翼飞机进出南极,以争取更多宝贵的科研时间,北师大极地遥感团队就属于其中一只。所以我们于去年12月12日从北京出发,从墨尔本转机到达霍巴特,在参加了澳大利亚南极局的体检和培训后,于12月15日乘坐澳大利亚南极局的A19,和澳大利亚的南极考察队员一起到达澳大利亚在凯西站的沃尔斯金蓝冰机场,再转乘中国的雪鹰601前往中山站,从霍巴特到中山站,总行程仅耗时10个小时左右。

2 我们此次去南极要完成什么任务呢?

我们参加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任务是对中山站及周边环境进行遥感调查。说白了,就是通过无人机平台搭载可见光相机、激光雷达,对中山站周边的达尔克冰川、拉斯曼丘陵、固定冰和企鹅岛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从而监测企鹅种群的数量变化,站区附近冰山的运动情况、冰川的运动情况等,以探寻全球气候变化的量化依据。

李腾在中山站附近记录GPS观测数据

说实话,在极地进行科研活动的难度要远远高于坐在研究机构的科研室里。虽然我们是在南极的夏季开展科学考察,但是中山站在白天的气温也仅仅是在0度左右。虽然中山站的风稍显温和,但还是存在许多的困难。

为了获取无人机观测内陆冰盖的数据,我们不得不亲自来到冰盖上面,这就意味着我们很有可能被无处不在的冰裂隙所吞噬,但即便这样,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获取高精度的观测数据,我们还是要迎难而上。

操作无人机最关键的要数起飞和降落,如果在操作无人机的时候出现什么意外,比如无人机在巡航的时候跌落在地势险要的冰盖上或冰裂隙里,我们是根本没有办法取回无人机的!这不仅仅是科研上的损失,也是对极地环境的一种破坏。因此我们会在工作的前一天晚上确认设备的完整性,每次起飞前反复检查设备,有无损坏,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赵剑手抛式起飞无人机

另一方面,为了数据的后期处理,我们需要置身到无人机巡航区,设置GPS控制点。为了保证控制点的均匀分布,我们需要在安全区域内走很长一段距离,从一坐山头爬到另一座山头。要知道,在厚厚的积雪上走路,深一脚浅一脚,对体力消耗是极大的。然而,最大的挑战并不在此,而是南极的天气像极了女朋友的心情,真的是说变就变啊!

像我们这种靠天吃饭的无人机工作方式,真的是每天都在祈祷,大晴天,大晴天,大晴天…

好在天公眷顾努力工作的人,让我们在短短的50天里,获取了很多高分辨率的数据。每当我们完成无人机飞行任务打道回府时,踏着凌晨一两点的阳光(对,没错,这里不是月光),抬头一看,温柔的阳光撒在一座座冰山上,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和美好。

中山站的黄昏
中山站的满月

3中山站的衣食住行

想要做好科学研究,高效的后勤保障绝对是必不可少哒。在当今的南极科考站,后勤保障要比30多年前建设长城站的时候好太多了。下面,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中山站的衣食住行!

先来说"穿",可能大家在纪录片和电影中看到的都是这种样子的

李腾在中山站六角楼

站上为每位考察队员都配备了一套连体的保暖服,我们亲切地叫它"企鹅服",再加上从头到脚的全副武装:帽子、墨镜、面罩、手套、防水高帮登山靴……这些全是在极地进行野外工作的必备之物。尤其是在强风大雪的恶劣天气下...

没有这些专业装备的严密保护,我们肯定会受伤哒,什么冻手冻脚、皮肤皲裂、雪盲症…

但是,有时候为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不得不摘下手套徒手进行各种操作。

赵剑在操作无人机,为了保持手指对操纵杆的敏感性不能戴手套

好啦好啦,不吓唬大家啦!其实,在风和日丽的情况下,穿个普通的毛衣或者羽绒服就可以来个中山站一日游啦!

接下来就是"住"的问题了。对南极科学考察不太了解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我们在南极还处于一种原始社会,其实,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国基础设施的强大早已经为中国南极科考队员改善了住宿条件。中山站一共有新老两栋宿舍楼,老楼主要安排度夏队员,新楼则安排给最辛苦的越冬队员。

中山站鸟瞰图



度夏期间基本上两人一间宿舍,我们所在的宿舍不仅有独立卫生间和热水,还有WiFi信号呢,虽然信号……但是,聊胜于无啊!

由于中山站在南极圈以内,所以度夏考察季节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极昼状态。为了帮助一些没有黑夜就睡不着的队员营造睡眠的气氛,每个房间都安装了遮光效果极佳的窗帘,拉上窗帘马上就能伸手不见五指,宝宝再也不怕失眠啦!

再来聊一聊中山站的"交通"。虽然南极出门就是白茫茫一片,但也得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打造良好的交通环境。说起站区交通,简直就是一个重型机械厂,起重机、全地形、越野卡车、牵引车、PistenBully、挖掘机,甚至是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所有你在极地纪录片里看到的炫酷机械,在中山站你都能见到!

中山站的机组人员正在为生活舱除雪

虽然很多机械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各个都大有用武之地。比如我们经常乘坐的"北极星"卡车,据说单单它在冰岛的改装就耗费了超过160万的资金,改装后的"北极星"能在软雪、蓝冰、泥坑、陡坡、碎石各种路况下毫不减速,性能可以说远远超过了普通的越野车。

只可惜啊,再有经验的老司机也有翻车的时候,下图就是一个例子。

全地形越野车虽然速度比不上越野卡车,但优势就在于爬陡坡和涉深水的能力,虽然看似笨重实则掌握了轻功"水上漂"的本领

机械师正在保养全地形越野车

机械师正在保养全地形越野车

但我们最中意的要数"小四轮"雪地摩托啦,特别适合要经常在冰盖上驰骋的我们。

中山站机组人员驾驶"小四轮"运输物资

最后聊聊广大吃货最关心的问题——中山站的科考人员都吃什么呢?

在南极,食材这一点可难坏了咱们中山站的大厨。雪龙号科考船每年都会来到中山站进行补给,但也是一年只来一次,所以一整年的粮食补给会在每年的11月份一次性卸下。所以啊,我们平时吃到新鲜蔬菜水果,对于南极的科考队员来说变成了最大的奢侈品。即使放在冷库中,也很难保持新鲜,这意味着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山站的科考队员基本吃不上新鲜的蔬菜水果,尤其到越冬队员度过的后半年,食物主要是以容易长期冷藏保存的肉类、土豆、白菜为主了。

不过别担心,咱中山的大厨那可不是一般的厨师!

瞧,我们吃着火锅唱着歌,中山站的生活就是这么美!

虽然在中山站的各种条件有限,但短短两个月的站区生活真真切切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中山站的每一个人都像家人一样,互相关系,互相鼓励。在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下,中山站的科研工作者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

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中山站队合影
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中山站队在"雪鹰"前的合影

而我们,作为南极科研道路上的晚辈,短短的50天,将会是我们此生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而无人机带回来的数据资料,也将为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南极冰盖冰面融池提供了一份十分宝贵的研究资料!

50天很短,50天又很长,中山站,我们再见!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