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毛毛虫的皮肤也是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没有眼睛我们就看不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毫无疑问,眼睛是一个重要的器官,毕竟大脑中大约有80%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更喜欢用"看"来了解一个东西,而不是"听"或者"闻"。

眼睛 (图片来源:pixabay.com)

但其实有一些动物不用眼睛就能看到这个世界。比如,本文的主角:桦尺蠖—— 一种毛毛虫。

桦尺蠖 (图片来源:performance-vision.com)

小小"变色专家"——桦尺蠖

桦尺蠖大家应该不陌生,是一种在温带生活的夜行性蛾的幼虫。高中生物学上学到进化的专题时,书上用的例子就是桦尺蠖的成体——桦尺蛾,这是一种因为环境以及猎食它们的鸟类,而从白色群体中逐渐分化出黑色群体的虫子,并遗传了下来。

高中生物书上经典的一张关于生物进化的配图,随着工业化的出现,黑色桦尺蛾出现了 (图片来源:高中生物.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

虽说桦尺蛾的颜色变化是否用于拟态,还有争议。但它们的幼体桦尺蠖的确是可以通过改变自身体色,来隐藏自己(这也是拟态的含义),从而避免被鸟发现,在拟态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专家。刚刚孵化出来的幼虫都是又小又黑的,风一来,很容易就会被吹走。一旦落到其他树上或者其他植物上,它们就必须伪装自己,不然就会被饥饿的鸟吃掉。

不管落到的植物的颜色是桦木的白色,还是橡木的棕色,或又是柳条的绿色,桦尺蠖都可以生产出相应的色素,进而匹配落到该植物上的颜色。

桦尺蠖的拟态 (图片来源:Wikipedia)

曾有科学家用桦尺蠖做过一个实验,把桦尺蠖放到不同颜色的杆子上,然后观察它们的变化。果不其然,桦尺蠖爬到了不同的杆子上就能发生不同的颜色变化,哪怕是从深绿色变成浅绿色或者iPhone11 pro的午夜绿,它也能对体色进行微调,以尽可能地匹配颜色来隐藏自己,颜色变化可以说是相当精确了。

桦尺蠖在不同颜色杆子上的颜色变化 (图片来源:文献1)


为了更像一根枝条,桦尺蠖除了会变颜色外,还会把腰板挺直,模拟一根分叉出来的树枝。

(图片来源:bbc.co.uk)
(图片来源:bugguide.net)

单眼看世界,太难了

进行拟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它们能感知到外界的颜色。大家也许认为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那两颗小眼睛来感受颜色的,但科学家觉得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因为在幼虫阶段的桦尺蠖,它们的眼睛构造是十分简单的。

幼体的桦尺蠖只有单眼(ocellus),一种结构简单的光感受器。单眼由视觉细胞、六角形角膜和圆锥形晶体组成。只能感觉光的强弱,不能感受到物体的颜色也不能见物体的形状。一般来说,多存在于节肢动物上。

马蜂有五只眼睛,其中两侧是高级的2个复眼,头顶还有3个单眼 (图片来源:Wikipedia)

并且幼虫在静止的时候,杵直的身体令其头部是远离枝干的位置的,这使得它那原本弱小的单眼发挥的能力就更小了。


用"皮肤"也能看世界

正因如此,科学家不太相信桦尺蠖是单靠眼睛来完成拟态变化的,而是猜想它的身体一定还有额外的感光方式。所以科学家就开始做试验来验证他们的想法。

首先,科学家测试了桦尺蠖的眼睛是否含有一种叫做视蛋白的东西。光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种具有感光能力的蛋白,准确来说这种蛋白受体参与了光线光子到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然后它们才感受到了视觉信号。测试结果是,它们的眼睛是有视蛋白的。

视蛋白3d模型 (图片来源:Wikipedia)


然后,科学家对其体表的皮肤进行了同样的测试,发现体表竟然有差不多一样高的视蛋白表达量。换言之,它们的皮肤和眼睛一样,也能看到东西。

但这些都是对数据的简单判断,并没有实验来证明。所以为了测试桦尺蠖是否有眼睛以外的感光器官,科学家又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得把眼睛感受光的能力给排除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这些幼虫的眼睛给蒙上,科学家选择黑色丙烯酸涂料涂在它们的单眼上,这下就阻止了桦尺蠖通过眼睛接收信息。然后把它放到不同颜色的杆子上进行观察。

B为被蒙上眼睛的桦尺蠖 (图片来源:文献4)

给桦尺蠖蒙上眼睛听上去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实际操作起来真的很难。因为桦尺蠖幼体的眼睛太小了,所以得在显微镜下,用足够小的画笔进行涂抹,而且实验的桦尺蠖数量足足有321只,这需要巨大的耐心才能完成。

并且,桦尺蠖的幼虫在蜕变为蛾子之前,就会进行多次蜕皮,每一次蜕皮就会把眼睛上的涂料给弄掉,所以光是在一个实验中就要进行多次涂抹。当然这也意味着实验结束后,桦尺蠖不会变成瞎子,因此也不用过多担心这个实验不够人道。

被蒙上眼睛的桦尺蠖 (图片来源:文献4)

蒙上眼睛的和没被蒙上眼睛的桦尺蠖,被放在了各种颜色的杆子上。首先,他们尝试了用绿色和棕色的杆子。在随后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又使用了黑色和白色的杆子。不出所料,被蒙住眼睛的桦尺蠖和没有蒙上眼睛的表现得没啥差别,它们都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改变了其颜色,完成了拟态。

实验中被蒙上眼睛的和蒙上眼睛在完成拟态上没有差别 (图片来源:文献4)

后面科学家甚至还准备了条纹的杆子,发现桦尺蠖也跟着变成条纹状。不过由于实验样本数量太小,就没放在论文里。

所以科学家得出结论,桦尺蠖在拟态过程中基本不依靠眼睛来看东西,更多是依靠体表皮肤。

不过对于桦尺蠖是如何通过皮肤接收信息和使用信息的,科学家目前还没搞清楚。

除了本文的主角桦尺蠖之外,科学家也在其他的一些动物的体表,如比目鱼、蝾螈、乌贼、蜥蜴等,发现了视蛋白,也就是说它们也可以通过体表看到东西。乌贼可以通过眼睛和体表一起看到东西


(图片来源:文献5)

原来,至少对于一些动物来说,眼睛并不是心灵的唯一窗口,还有皮肤。


参考文献:

1、Eacock A, Rowland H M, Edmonds N, et al. Colour change of twig-mimicking peppered moth larvae is a continuous reaction norm that increases camouflage against avian predators[J]. PeerJ, 2017, 5: e3999.

2、Ichikawa T, Tateda H. Distribution of color receptors in the larval eyes of four species of Lepidopter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1982, 149(3): 317-324.

3、Skelhorn J, Rowland H M, Speed M P, et al. Masquerade: camouflage without crypsis[J]. Science, 2010, 327(5961): 51-51.

4、Eacock, A., Rowland, H. M., van't Hof, A. E., Yung, C. J., Edmonds, N., & Saccheri, I. J. (2019). Adaptive colour change and background choice behaviour in peppered moth caterpillars is mediated by extraocular photoreception.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1). doi:10.1038/s42003-019-0502-7

5、Mäthger, L. M., Roberts, S. B., & Hanlon, R. T. (2010). Evidence for distributed light sensing in the skin of cuttlefish,Sepia officinalis. Biology Letters, 6(5), 600–603. doi:10.1098/rsbl.2010.0223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苏澄宇制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监制,"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苏澄宇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如何看待雷克萨斯全部车型十月份提高指导价这件事?

曾经参与豪华汽车品牌中国区产品/销售/市场策略相关工作,尝试从几个角度去解读/(猜测)此事。

  • Lexus总部角度:基于更高投资回报的目标基础,Lexus 中国团队在年底销量攀升过程中逆市涨价。本是一次Lexus中国团队认为"简单"的年款切换增配涨价的动作。可以在销量不变情况下,提升每月数千万利润,也可以略微"抑制"经销商加价情况。(甚至可以猜测这是一次三季度起的总部要求中国在产品供应量不大幅变化情况下,提升整体利润的任务)
  • 产品角度:涨价幅度超越了提供产品升值部分,即使后续通过销售政策弥补部分品牌精品和服务但补偿价值与涨价幅度相比有很大差距。况且部分信息反馈,增配的主力LSS+(全速域ACC和车道保持LTA)在7月产品切换动力时已经平价升级过。属于后续补涨价格,对于稍晚时间订车车主存在不公平的嫌疑。
  • 销售角度: 近几年Lexus由于产品投放及时,竞争力优秀且销量规划比较克制。在市场整体激烈竞争环境下取得了很不容易的量价齐升的好局面。(即单车价格稳定折扣少甚至加价,但销量和市占率依然上升)。目前这么好的局面下,但日本总部方面不能解决ES,RX等畅销车的供不应求,终端加价使得经销商利润提升高于厂家利润。基于此情况,销售团队同意/默许产品略增配但实际提升价格来提升至少3000-10000的厂家单车利润。(猜测销售会担心影响经销商情绪,但迫于管理层压力,必须实行。)
  • 品牌市场角度: 原本增配LSS+还可以继续吹一波产品配置好,科技感强。尤其是7月增配不加指导价时,更可以说明Lexus"厚道"。但现在10月涨价导致前序市场宣传工作立刻要转向公关灭火消毒工作。
  • 公关角度:原本提示过逆势涨价的舆论风险,尤其是销售团队不能指导经销商就之前订单做出稳妥安排的情况下。必然未提车车主会有不满乃至负面新闻。现在只能灭火,并要求进行销售政策补偿。
  • 经销商角度:ES等热销车资源不能提高供应。不少订单被要求提现车客户转到了别的品牌。虽然允许经销商加价。但好景不长,主机厂亲自涨价来抢利润了。能承受涨价的客户还好,不能承受的,经销商把加价减少来满足?那区域价格联盟岂不是要破了?主机厂到底想好没?


总的来说,一次有组织有目的的 Lexus 品牌 2019年利润提升行动。但由于没有将产品提升动作与年款切换有效结合,加之销售团队没有与经销商就既有老款订单,和未交付订单等问题妥善考虑,最终将也许可以平稳过渡的一次行动变成了一次近年来最大的 Lexus 负面新闻

看得出目前 Lexus 中国团队对销量和利润的追求甚至不惜冒一定品牌的风险,这也跟Lexus中国团队中方力量并不强有关,品牌在中国长久健康度美誉度很难被按几年一期任职的日方大boss特别放在心里。至于中方管理层和中层,缺乏持股等长期运营激励,短期即使不满,但反抗无效,不如照办。


(也许随着明年竞争激烈,会是 Lexus 品牌的一个拐点。多年后,品牌方会怀念。)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诸葛君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1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雷克萨斯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与同档次的车型比较如何?
35万以下 雷克萨斯NX200和 讴歌CDX 斯巴鲁森林人怎么选?

2019 年的汽车行业,有哪些惊喜和意外?

@石头 邀。

很显然,石头是想让我来吹一波MG的高性能运动品牌 MG XPOWER。

我偏不!

虽然2019还有一个季度,但聊起今年的收成,大概汽车行业的从业老铁们,说话都带着哭腔。


"我看,到上海去做工也不坏。我们村里的小王,不是么?在上海什么厂里做工,听说一个月工钱有十五块。十五块,照今天的价钱,就是三担米呢!"
  "你翻什么隔年旧历本!上海东洋人打仗,好多的厂关了门,小王在那里做叫化子了,你还不知道?"——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汽车行业的普遍心态,可能还比不上这些农民。


(一)

汽车行业今年,如实是不好过的。

大家都知道2018年是中国汽车销量十年首次下跌。19年呢,虽然才过了9个月,总量不好说,但从前9个月的销量来看,也只比18年前9个月略好一点点。

中国汽车,在经过了10多年的狂奔,在18年突然停滞,跌入寒冬。

Winter is coming!

我记得18年时还有不少人觉得这只是短期下挫,很快又会重新上扬。

但类比前几年国内煤钢行业的强化环保和去产能,汽车行业的寒冬显然并不会这么快结束。

参照煤钢行业利用环保条件大规模淘汰小弱产能,同时完成行业合并整合,迎来巨头时代。国内的汽车行业,海马ST疯狂卖房,国威科技传言被某利拖款至破产,这些新闻,只是个开头。

等到各个大小汽车公司纷纷st,各个大小供应商纷纷传言破产时,当新闻不再是新闻,当我们听到这些消息,甚至都不会皱一下眉头时,我觉得这一次的国内汽车行业寒冬,才会有冬去春来,春江破冰的迹象。

国内汽车行业,这些年虽进步明显,但离正面硬刚合资车企,总觉得还差一丢丢。

危机倒逼改革。

四顾汽车强国,美日德法韩意,经历过的跌宕起伏,都成传奇故事了。我倒很期待,国内汽车行业的头部玩家们,在这一次的寒冬中能把内功修炼到什么高度。


(二)

要说惊喜,在2019的车市寒冬下,其实还真有一些。

2019年上海车展,我在馆里呆了整整两天。最大的感触是,无论中国品牌,还是国外品牌,都把运动化举到了C位。

现代直接把自家的展台布置成了赛道,外观刚在赛道上被撞坏的热乎i20N赛车直接摆在了展台正中。经历了前两年中韩关系冰点的韩国现代,直接把压箱底的赛车功底,不加修饰地拍在了桌面。

而宝马,简单来说,就是全场M化,以2系举例,除了有传统的MPOWER的M2,还有买菜一点M-performance的M240i,更夸张的是所有参展的BMW车,都至少带了M外观套件,如225i M。

除了X1,BMW目前在售的绝大多数车,即便最买菜的版本,也有了M套件版可选。

至于梅奔,更简单粗暴的扔出了北京奔驰国产AMG A35-L。

AMG A35-L的定位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家用+装逼,两个词就可以概括。家用,需要一个加长的L,满足小家庭日常出行买菜需求。而AMG的前缀,充分满足了拍摄媳妇当车模照片的日常需求,以及红灯起步秒杀隔壁凯美瑞的追求。AMG和L的天生矛盾感,在目前中国市场的现实情况下,却显出完美的契合度。

国外品牌车企如此夸张的跳进运动车/运动感车圈的姿态,我觉得,大概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

(1).如上文提到,从2018年开始的中国国内车市寒冬,汽车销量快速上涨趋势不再,汽车销售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

什么叫增量?你好我好大家好,人傻钱多速来呗,大家和和气气地就把钱给挣了。

什么叫存量?有你吃的就没我吃的,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最近浙江某利起诉上海威某马21亿天价索赔的案子想必大家也都听说了,威某马不重要,没有威某马对某利很重要。

(2).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汽车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千人保有量到了接近200。虽然这个数值,相比先行发达国家,甚至东南亚和拉美等中等陷阱国家,都还不够看。但考虑到中国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其实东部高消费能力省份,对汽车的理解和消费需求,已不是单单一个乘用车170的千人保有量可以解释的了。在消费能力较高的东部省份,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需求,已经开始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优转变。所以,传统意义上代表着更高价位更具个性的运动型汽车,开始受到更多选择。这就是近些年BBA开始着力在国内推广RS/M/AMG的原因之一。

当然,如果这些真·运动车太贵,你还可以有AMG A35-L,225i M套件和S-line可选。


(三)

面对车市寒冬,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中国汽车品牌是怎么应对的呢。

领克の野望

我们看到,领克在上半年推出了一整套的高性能计划:

从量产版本的1.5T/2.0T 03,到性能街车03+,再到WTCR 03赛车,最后用刚刷完纽北的03 Cyan concept封顶。

进击の MG

而MG也在上海车展发布了 XPOWER计划:

作为一个自认为还比较热爱汽车,想为中国汽车品牌做出贡献的汽车人,我承认,当我在公司食堂看到这样的海报时,真的有点激动。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中国汽车一直大而不强,知乎er们提起国内的汽车品牌,也往往爱之深恨之切。

作为一个生长于斯的爱国宅男,我自己每天上下班开着一辆三代马自达MX-5:

真的是一辆好车,我非常喜欢。

但我又何尝不渴望自己能够亲身参与开发一辆像马自达MX-5一样优秀的好车呢。

大概有无数中国车迷,可能也像我一样,无限向往上个世纪末,邻居东瀛的辉煌汽车时代吧。

可是,那个时代,注定已经远去。而且,就算我们有幸生在那个年代,那也只能是日本汽车从业者的狂欢,而我们也只是隔海的旁观者。

作为汽车行业从业者,我想做个亲历者。

所以,当我身处2019年TCR-china的MG XPOWER车队p房时,我的心情,身为车迷的你应该懂。

领克也好,MG也好,在2019的车市寒冬下,没有单纯地退缩防守,他们在尝试进攻。想成为强大的汽车公司,想拥有自己的"四大天王",并没有捷径可走。

唯有迎难而上,正面突破。

MG XPOWER到底能走多远?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如果我们都全力以赴了,MG XPOWER应该可以走得更远。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卡日曲的狼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9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北京车展马上就到了,如果车展没有了车模,还有社会性的话题和看点吗?
大车司机说遇到事故了老板还给奖励?

从全生命周期看锂电池寿命衰减 | 论文导读01

虽然已经博士毕业多年,但仍保持着阅读论文的习惯,主要原因是从信息获取的角度来看,学术论文写得是真TM良心啊!体现在两点:

  1. 语言精炼、插图精美:一篇好论文从调研、构思、写作、修改、发表,至少要花费高水平人才几十小时时间,那图文质量肯定比几十分钟一篇的媒体文章好太多啦!
  2. 有迹可循、躲开私货: 媒体文章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或以偏概全、或诡辩之术、或干脆伪造信息,将读者思维带偏;而学术文章讲究严谨的逻辑、全面标出引用,可以帮助读者更有效率地获取知识。

论文虽好,但普通人一般也不具备高效阅读论文的能力。

因此,我打算定期分享一些电动汽车相关的经典论文,将论文中的亮点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想深究的可以去看论文原文,不想深究的也能看个乐呵

分享的第一篇论文是<A review on the key issues of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degradation among the whole life cycle>[1],翻译成中文就是"全生命周期分析锂电池寿命衰减的综述"。

综述(Review)是个好东西: 要研究一个领域,原本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搜索、阅读、整理上百篇论文,而现在只需要看一篇综述就行了!

如何通俗地理解锂电池寿命衰减?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与电动汽车两个行业的广泛应用,普通吃瓜群众也都认识到一个常识: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越用越少,学术上叫Battery degradation.

追问一:那锂电池为啥会衰退呢

吃瓜群众直观上还可以理解,就像人会老一样,时间长了肯定会衰退。这是自然规律,有什么奇怪的呢?

追问二:那锂电池有几种衰退形式

这就进入吃瓜群众的知识盲区了:不管你是男是女,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年纪大了都会老,都是一个道理,哪还有不同的衰老形式呢?

这篇论文画了一张经典的图:红框圈住的部分是锂离子电池的不同衰退机理。大概有十几种吧,每种衰退形式都标出了引用文献,想深究的读者按图索骥就可以深入研究。

上图很经典,但不是给吃瓜群众看的。对吃瓜群众来说,也有直观地理解方法

  • 水箱(Tank)模型:左手拿一个杯子,是负极;右手拿一个杯子,是正极;水就是锂离子。将左杯的水倒入右杯,是充电;把右杯的水倒入左杯,是放电 —— 就是这么简单!
锂离子电池衰退的水箱模型
  • 容量衰减:倒水过程中,不小心把水洒掉了,下次可以倒的水就少了,这叫LLI(loss of lithium ion inventory)形式的衰退;水杯结垢了、水杯上沿磕坏了,那样水虽然没少但能倒的水也变少了,这叫LAM(loss of active materials)形式的衰退。
除此之外还有internal resistance increase (RI) and loss of electrolyte (LE)两种衰退形式,原谅我不知道怎么比喻。

那么问题来了:

  • 向上说: 不同形式的衰退,是分别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 向下说: 不同形式的衰退,会分别带来什么后果呢?

嗯…… 很复杂,都在下图中了,大家瞅一眼就行吧!

三元锂电池,镍锰钴分别是干嘛的?

普通消费者,一般是这么认知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的:

  • 第一,有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种: 前者是比亚迪的绝活,后者则是行业主流。
  • 第二,三元锂分NCA(镍钴铝)与NCM(镍钴锰)两种:前者是特斯拉专用,后者则是行业主流。
  • 第三,NCM分为523、622、811: 以前都用622,19年之后向811过渡,能量密度越来越高。

此论文中有个图,就把上面这些信息全概括了:

  • 电解液稳定区: 浅绿色为稳定区,也就是安全。传说中的钛酸锂电池(LTO)稳稳地坐在浅绿色中央,非常稳定、非常安全! 格力董小姐收购银隆新能源,想必是看中了LTO的这一点吧? 但是,等等,似乎有个重大问题:LTO能量密度怎么这么低(横坐标乘以纵坐标),为何之前没人告诉我这一点,是哪个小人要害哀家??!!
董小姐与银隆新能源
  • 主流三元锂:NCM与NCA占据着行业主流地位,比磷酸铁锂(LFP)、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的能量密度都高。二者相比,特斯拉的NCA比其它企业用的NCM更高一些。
  • 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图中,比三元锂能量密度更高的,就是富锂材料(Li-rich)了。然而,富锂材料一只脚都跨到浅绿稳定区的外面区了 —— 这也就是所谓的能量密度与安全的trade-off关系。唉,锂电行业不容易啊!
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

好了,理解了上面这些之后,如果有人再追问一句……

追问:三元锂的镍钴锰元素,分别做啥用的?

回应:一脸懵圈

这篇论文通俗地概括了一下:

  • 加大容量的镍Ni:镍提供大房子,可以装很多锂离子,但是热稳定性与循环寿命差。
  • 保障安全的锰Mn:锰增强循环寿命、提高稳定性保障安全。其实很好记,医学上都用高锰酸钾药水呢,看来锰Mn就是个保障安全的元素啊(戏言)!!
医用高锰酸钾药水
  • 提高功率的钴Co:可以提高电导率,简单地说就是让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穿梭得更顺畅,从而提高功率密度。

这么一来,是不是就很好记了?

混动与纯电,电池衰退形式一样吗?

论文给出了一张图,直观地表现出混动与纯电的锂电池使用条件 不同:

  • 纯电车(BEV):充电时SOC一直向上,放电时一直向下。
  • 混动车(HEV):与之不同,而是在一个区间里频繁地充放电。
  • 插混车(PHEV):介于二者之间,电足的时候像纯电,先放电;电量不足时像混动,在一个区间里频繁充放电。

那不同的使用条件,对锂电池的寿命会有不同的影响吗?

先说纯电动车。

提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若条件允许,是每次用到80%就充满电好呢,还是每次用到20%再充满电好呢

答案并非很符合直觉,有两个效应:

  • SOC效应:电池处于高SOC的时间越长,意味着容量衰退越快 —— 高SOC对电池来说是一种"非自然"的状态,它渴望释放以达到低SOC状态,否则就会憋得减寿,你懂的。如果在80%-100%之间循环,平均SOC就是90%,更容易衰减;如果在20%-100%之间循环,平均SOC就是60%,好得多。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想到:每天晚上到家就充电,相当于后半夜都处于满SOC状态,岂不是对电池寿命不好? 为啥不设置成后半夜开始充电,早晨充满呢?
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充电策略问题与电网负载问题,前者在我之前的文章[2]有讨论,后者在另外一篇文章[3]中有讨论。
  • DOD(放电深度)效应:20%-100%之间循环,虽然平均SOC降下来了,但是由于DOD比较大,正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分子结构变化比较大:一会撑开,一会松下去,这样也会导致寿命衰减。

在SOC效应与DOC效应综合作用上,理论上来说存在一个最优DOD,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某个试验显示出:大概是40%DOD,也就是从100%SOC放电到60%左右。

混动的话,规律比较复杂……总体上来说,在低SOC循环的话寿命会高一些。

论文亮点

上面介绍的,是论文中一些比较容易懂的点。

从学术上来说,这篇Review的主要贡献是:已有的Review大部分是概括了factors(影响因素)、aging mechanisms(衰退机理), degradation models(衰退模型)和diagnostic methods(诊断方法)的其中一个方面,而本论文是从综合的角度都概况了,更全面、更综合。

论文下载

本论文源自Elsevier期刊国际交通电动化杂志(eTransportation)第一期,一年内可以免费下载:sciencedirect.com/journ

欢迎汽车电动化的科研大佬们投稿!

论文导读不易,如果对您有帮助,就点个赞吧!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张抗抗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湖人新赛季点兵:没有见过的全新爵士,我们应该底气十足吗?

首发于公众号:Die Qiu

作者:Bryantian

如果要时光倒流,给这几年爵士做一个赛季前瞻,把"他们阵容不错,但是季后赛估计走不远"放进过去几年的赛季预热里头都没有问题。他们的优点鲜明,缺陷也同样致命,这个赛季再次被火箭轻松扫下的经历也深深刺痛了盐湖城球迷。

但对于一支最近三年在狂野西部两次进入次轮的队伍,他们自然有做得出色的地方。

他们的内线终结优势明显,海拔高度和终结能力成为了球队进攻的一大利器。

戈贝尔和费沃斯这样不能自主进攻但可以吃饼的内线在挡拆进攻中展示着"皇家吃饼团"的高效,上赛季爵士有着联盟第一档的挡拆大个子顺下能力,挡拆中大个子得分效率联盟第一,他们的大体型和高效率的内线威胁也是在与火箭的系列赛中为数不多的优势了。

爵士上赛季有英格尔斯、科沃尔这样"看起来起跳高度只有五公分"的选手,但却展示了与运动能力不符的空切水准。斯奈德教练布置了不少围绕侧翼球员的空切,这个数据上他们的表现是超过预期的,空切每回合得分能排在全联盟第12。

再者就是一如既往的海拔优势下,由戈贝尔们创造的高水准篮板表现。爵士上赛季是控制防守篮板最卓绝的队伍,75.9%的防守篮板率排在全联盟第1,进攻篮板率虽然只排在12,但考虑到他们是一只注重退防的球队,这个排名也足够出色。

但说到底,他们最擅长的是利用自己的海拔来做文章,我们可以列举出爵士上赛季的防守控制有多么优秀,告诉大家这是一支禁区禁飞,且外围协防轮转默契,侧翼擅长补位切球的全能型防守队伍,但全联盟第2的防守效率到了季后赛被火箭不由分说拆解掉,是因为优质防守没能带动起进攻端里的种种问题。

作为一支百回合净胜分排第4的队伍,搭配上最顶级的防守高阶数据最终却只拿到50场常规赛胜利,他们进攻端的隐患不言而喻了。尽管拥有米切尔这个追风少年,但这并不能改变球队身体天赋和绝对速度的缺失,这一点在他们的转换效率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一支季后赛球队在常规赛打出联盟倒数第六的快攻命中率,作为一支能推速度的队伍,他们不是快不起来,而是低效率限制了打快的信心。

作为一支拥有不错掩护资源的球队,他们在利用无球掩护时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饶掩护后出手效率排在了全联盟倒数第三,球队在赛季中补强了科沃尔后也没有引来改观。球队的绕掩护不行,一是斯奈德教练向来注重纵深,但横向的细节似乎不那么在乎。再就是球队的空间环境太糟,影响了球队绕掩护的选择和出手。

粗略地看,他们的三分命中数看起来还可以,整个赛季命中了993个三分排在第9,但对于爵士来说绝对是不够的。他们扔不进追身三分球,在有人防守下的接球投篮命中率排全联盟倒数第6,暂且不说远投一向不稳定的卢比奥,米切尔的身高劣势注定会放大他在强投时的成功率,其他球员在有人防守时的接球投篮完成也不好,于是他们有超过6成的接球出手都是在无人防守下完成的,如果不是他们在完成空位的效率还不错,这支队伍的空间环境将会时一场噩梦,但不可否认,他们并没有真正优秀的空间环境去给一个尚未成熟的矮个二号位提供良好的攻坚条件。

他们只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攻坚手——二年级生米切尔,考虑到如今的篮球风格,说米切尔面对的挑战比同期科比还要多都不为过。

再者,虽然他们的大个子在挡拆中表现出色,但对于一直把进攻发起点高度集中于后卫线的球队来说,盐湖城对挡拆的依赖程度自然不低,爵士上赛季在进攻中持球人在挡拆后完成的出手占总出手的21.5%,季后赛球队里只有快船比爵士高。换句话说,爵士是联盟最依赖挡拆的队伍之一,考虑到他们是一只常年季后赛球队,且前文提高他们的大个子在挡拆中表现不错,相比起来,他们持球人的表现确实太糟糕了。作为一个极度依赖挡拆的球队,他的每回合挡拆得分是0.86分,一个比较惨淡的数字,下面的这幅图可以清晰的反映出常规赛爵士的持球人挡拆时量大而低效的真实表现:

在季后赛里面对整体身高不足的火箭,他们的这一项数据从0.86分骤降到了0.74分。

在这几项致命弱点背后,爵士的进攻频频受挫,一支50胜球队的百回合失误高居联盟第四,前面的三支队伍没有季后赛球队。太诡异了。所以上赛季与火箭的系列赛里,米切尔真的太难了,太要承担太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表现就不需挑剔。

作为一位速度出色的选手,他本应该成为这支不善转换的球队中较好的快下手,但事实是他的快攻命中率比联盟中87%的球员要差,低于球队均值。米球场均3.2次助攻看起来还不错,可是实际情况却是当他持球时,总有一场"我再拿一会球待会准给你直接传出机会来",他有时非常执着于一下导到得分机会,又不经意错过了传球机会,又或者导致进攻停滞。上赛季季后赛的一个画面:

这个回合米切尔突破后进入了火箭的包围圈,塔克、戈登和卡佩拉一拥而上,米球被团团围住无路可走,不过就在他向外运了一步之后,底角的奥尼尔身处空位并示意要求,但米切尔没有给,半秒后哈登到位,空位三分的机会转瞬即逝。

换言之,米切尔是一位已经展示出不错能力的攻坚手,但他在支配球上依旧需要学习。所以这个夏天爵士用巨大代价引进康利,意义可以说是很重大了。

迈克-康利,打了超过50场季后赛了,没怎么出过意外糟糕的表现,可靠、有经验以及在季后赛证明过自己的老将,这些是米切尔不具备的。康利生涯前35场季后赛都是在莱昂内尔-霍林斯先生手下完成的,霍林斯在今年夏天加入了沃格尔的教练组,对康利是非常熟悉了。

除了一直以为都非常稳定的挡拆进攻和比卢比奥要出色得多的外线投篮,康利之于爵士,同样可以成为关键回合的终结点。于是他们在拥有了一个更好的后场之后,在决胜时刻也有了双保险。

除了康利,他们从印第安纳找来博扬,他和乔-约翰逊曾经在篮网搭档过,单打乔也曾被盐湖城寄予厚望,但当时的他年纪实在偏大了。博扬是处于巅峰年龄的射手,他的射程是爵士急缺的。

博扬的绕掩护进攻排联盟第四,前面三位:汤普森、库里、乔哈里斯。前面提到了,爵士的绕掩护也是糟糕透顶,这两个补强后,爵士一直遭诟病的空间似乎一下解决了。康利——上赛季三分命中率36.4%,有自主进攻后出手三分的能力。米切尔——上赛季三分命中率36.2%,新赛季有望减少强投次数了。乔-英格尔斯——上赛季三分命中率39.1%,有两个赛季三分命中率超过44%。博扬—上赛季接球投篮三分命中率高达44.9%,一个对手不敢放空的点。施耐德教练执教爵士的第六个赛季,迎来了也许是队史上空间最好的一季。

这支爵士,是想创些功绩的。乔英格尔斯、博扬、康利、杰夫格林、埃迪戴维斯都已经年过三十,没老去但也是处于巅峰尾巴,队内无人曾经夺冠。可以预见的是,他们的常规赛目标不会只是50胜了,我们真的能拍着胸脯说这支爵士在与我们七场胜的系列赛里没有胜算吗?

湖人和爵士一样,都在夏天进行了重大的人员调整,在常规赛争取好名次之余,拼球队默契更是关键,而对于爵士来说,他们排兵布阵上的选择一下多了起来。眼下,他们很可能会把罗伊斯奥尼尔拿上首发,搭档康利、米球、博扬和戈贝尔首先上阵,让英格尔斯在第二阵容提供支配球,衔接段摆出穆迪埃和杰夫格林,甚至是一套可以换防的阵容了,然后再收官段拿上英格尔斯提供射程。对于湖人来说,这支全面升级的爵士会非常考验球队的轮转默契,对于对方来说也是如此。双方转移球和防守轮转的竞赛,会成为比赛的重要成分。

爵士可以用四大一小创造出空前的空间,但是为了补强,他们的4号位非常单薄,博扬和英格尔斯都是标准三号位的身材,杰夫格林也扛不住重型四号位,湖人预计会有大量的时间把戴维斯+麦基/霍华德的组合放在场上,爵士的依旧存在阵容缺陷会暴露出无法弥补的天然错位,在面对湖人时,戈贝尔的三头六臂可能也挡不住四号位的羸弱。

相对来说,除了三号位确实不够厚实,湖人不存在某个位置上的绝对劣势,我们可以摆出的阵容更多,应变的招数也更多,面对全新爵士,我们也有十足底气。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Bryantian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