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学的学科领域,能给未来出行带来哪些改变?

从事汽车设计行业,我所理解的汽车设计学科肩负着定义未来出行的重任。

先赞一波这个问题。这是个质量非常高的问题,回答可大可小、可深可浅,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大到交通规划,小到食品餐饮,都可参与讨论,对于理解自身所处领域大有裨益。

What? 食品餐饮?是的。我们可以这么想:随着无人驾驶的到来,快递到车服务将会逐渐普及,食品餐饮如何以更高效的服务模式融入未来出行的商业生态,难道不是一个很有探讨意义的话题吗?



回到我所在的汽车设计领域,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①汽车设计在未来出行中的定位变化,②汽车设计能为未来出行带来哪些改变。

1. 汽车设计在未来出行中的的定位变化

汽车设计扮演着整合用户需求和技术资源的角色,即便在电动化和无人驾驶时代,汽车设计的角色仍然不会改变。然而,未来出行的主要载体——汽车,将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为承载丰富出行场景的移动空间。

千万别小看人们对移动空间的需求。

未来,我们可以在汽车这个智能移动终端里工作、泡茶、冥想、观影、瑜伽,在以5G作为技术支撑的混合现实里,甚至我们可以以奶茶作为诱饵、邀请千里之外的周董为我们实时演唱《说好不哭》?哦,对了,请不动的话,请别哭。

针对这些场景,未来有可能会增加一些设计师的细分工种,如体验设计师、场景设计师等,与造型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协同工作。

相应的,汽车设计师的工作重心也将发生变化:以前的汽车设计在探讨"怎么美",未来的汽车设计要探讨"怎么用"。"怎么美"指的是汽车造型设计的发展史,"怎么用"是对未来出行场景的展望。

自哈利厄尔创立通用造型部以后,汽车开始在设计上进行"有计划的废止"。随后的几十年,设计师们在比例、姿态、线面、体量和特征等方面的造美与造新运动中前仆后继、乐此不疲,设计出大量经典车型。

即便如此,汽车设计也仅限于对汽车本身的雕琢打磨,车还是那个把人和物从A转移到B的交通工具,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


在未来移动出行领域,车企的定位也将发生变化: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型为出行服务提供商。 @史高拔 前辈的回答中有详细的介绍,建议收藏学习。

同样,全球顶级的交通工具设计院校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也在转型。RCA用Intelligent Mobility取代之前的Vehicle Design,也说明在汽车设计领域,未来出行已经从单纯关注汽车,变为关注智能移动出行,重在探讨出行与环境的关系。


2. 汽车设计能为未来出行带来哪些改变

先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今年上半年,我参与了公司的荣威Vision-i 未来出行5G概念车项目,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完成了概念车的设计解读和设计发布报告。

很荣幸,这个报告最终由上汽集团现任总裁王晓秋先生在上汽集团创行者大会上发布。同时,我也有幸在上海车展期间作为设计师代表接待了上海市市长等一行领导的参观。


正巧,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在项目中探讨的话题。

汽车设计能为未来出行带来的改变有三方面:①汽车本身造型的改变,②人与汽车交互关系的改变,③交通出行生态的改变。



先看第①个改变:汽车本身造型的改变。

在电动化和无人驾驶技术变革下,产品感与智能感是汽车设计要表达的确定趋势,这种策略能与传统燃油车进行显著的设计区分。

以荣威Vision-i概念车为例,"智能感"的外显式设计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 全车外饰布局自动驾驶灯组,分别位于轮毂、轮胞、侧面裙线以及车头和车尾的下部区域。2. 前脸运用参数化智能皮肤,以参数化灯光的形式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进气格栅。3. B柱的人脸识别模块等。

拜腾概念车传感器的外显式设计也是设计师基于技术变革对未来汽车设计的理解。

电动化和无人驾驶对外饰设计另一个较大的改变,是短前悬后悬的设计趋势,这影响了外饰的比例和姿态,我们不能再用燃油车的分类级别去套全新平台开发的电动车。

比如最近法兰克福车展新发布的大众ID.3,长宽高4261*1809*1552,看起来是个小紧凑,但轴距2756,达到了B级车的水平。可对比雅阁轴距2775,朗逸轴距2688。



再看第②个改变:人与汽车交互关系的改变

前面说了,汽车设计扮演着整合用户需求和技术资源的角色。在技术资源层面,5G是技术资源中的基础设施,5G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其他技术资源呢?日本总务省的5G宣传片能解答这个问题。

开眼-精品短视频

从中可以看到,无人驾驶、远程医疗、实时AR/VR、智能设备等,都会对未来出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无人驾驶后,汽车作为移动空间的价值点在哪里?人们可以在车里做什么?这些是设计师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对于荣威Vision-i未来出行概念车,在内饰布局维度,我们提出了"留白空间"的概念,在信息介质变革的维度,我们提出了"零即无穷"的概念,以此承载丰富无限的出行场景和因需而现的信息呈现。

我们以场景为载体,描绘了几种易于用户感知的出行场景。比如,未来的出行可以是一场冥想,可以是一场音乐会,可以是一场远程视频会议,也可以是一场美妆直播。为了适应不同场景,设计师要对全车氛围进行设计。


在具体的交互层面,以屏幕交互和语音交互为主的多模态交互仍将是中短期内汽车HMI设计的主流方向,手势交互、脑电波控制等将不断完善。

从长远来看,技术进步将推动车内的交互介质、交互方式产生重大变革,例如5G将改变信息传播介质、无人驾驶将改变车内布局,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未来汽车HMI的设计方向。

关于未来出行的交互设计趋势,我在下面的回答中有详细介绍。

汽车HMI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




最后看第③个改变:交通出行生态的改变。

设计为未来出行提供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

汽车设计师在未来出行生态中扮演着梦想家的角色,设计师可以用想象力优势对未来出行生态进行构建,一定程度倒逼技术的发展,就像很多科幻电影里的东西已经成真。

两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18年丰田发布的e-palette和雷诺发布的EZ-Pro concept,这是设计师对未来出行的构想。再一个,像这样的系统性设计在学生作品中非常常见,然而很多缺乏技术支撑。




对未来出行,国内的新造车势力有很多话要讲,如果没有对未来出行的畅想,这家企业看起来就不够有前瞻视野,也不值得投资。这也一定程度带动了学术界和商界对未来出行的思考,以"新出行"命名的论坛此起彼伏,共享出行(共享单车、分时租赁等)事业也轰轰烈烈。


毕福康在加入法拉第未来时表明,加入FF有三个原因:"一是贾跃亭先生。贾跃亭先生和我相识多年,并在过去四年中多次讨论过我的加盟,我个人非常欣赏他的企业家精神和对未来出行生态的高精准预判能力;二是FF行业领先的产品和技术;最后则是全球合伙人制度。"

注意看,毕福康是把贾跃亭对未来出行生态的预判能力放在第一位的。


对于未来出行生态,我有三个判断:1. 汽车将作为万物互联交通系统中的一个智能触点。2. 无人驾驶将是未来出行的基础形态。3. 共享出行将与私人出行形成互补。

目前看来,交通出行生态的问题更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关于V2X和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内容, @陈光 大佬的回答非常专业,建议收藏学习。




写在最后

未来出行是一个需要系统设计的复杂问题,需要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齐心协力。

从最近的法兰克福车展可以看出,在以新能源和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汽车行业技术变革背景下,欧洲车企在引领汽车行业浪潮上显得力不从心,中美车企正在逐渐掌握这场变革的领导权。从奔驰宝马组建自动驾驶联盟、大众希望换取福特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等事件上,可以看到欧洲车企其实慌得一批。在智能网联的发展上,以上汽斑马系统为代表的国产智能网联系统已经领先欧美日车企一大截,拜腾和蔚来等也是中国车企崛起的重要力量。

法兰克福车展失落背后,是一场汽车行业领导权的"权利转移",中国正在强势崛起。

未来出行逐步进入中国时间的过程,一定是曲折向前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作为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我们喜闻乐见,努力并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高绍杰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汽车的无人驾驶实现会对哪些领域造成影响?
苹果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具备哪些优势?

新能源电动汽车续航越长会不会越危险?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得看。

引用苏轼的一句话,"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续航里程的计算公式如下:

续航里程 = 能量 ÷ 能耗

显然,提高续航里程有两种方式,一是降低行驶能耗;二是增加电池能量。

一、关于降低行驶能耗,仔细分解,大体包括以下方式:

  1. 降低整车行驶阻力
  2. 降低整车质量
  3. 提高电驱系统效率
  4. 增加能量回收
  5. 降低车辆附件能耗

二、关于增加电池能量,大体有如下思路:

  1. 优化动力电池的结构,提高电池包能量密度
  2. 更换电池类型
  3. 优化单体电芯,提高单体电芯能量密度


好了,罗列了以上的内容,接下来逐个分析。

关于降低整车行驶阻力:

降低整车行驶阻力的方法有:降低空气阻力、降低滚动阻力。

其中,空气阻力的计算:

显然,迎风面积越大,则阻力越大。最典型的,相同级别的轿车与SUV比较,轿车的风阻相对小。熟悉Tesla的朋友,可参考对比Model 3与还未正式上市的Model Y。

而降低滚动阻力,可从优化轮胎阻力、制动卡钳阻力、电驱系统传动链阻力才实现。滚动阻力降低的同时,需要确保安全的制动距离。

关于降低整车质量:

相信大家骑自行车的时候,自己骑的话能骑很远,载一个人的时候就要打点折扣了。所以,车辆做好轻量化,降低整车质量也是一个提高续航里程的方法。

关于提高电驱系统效率:

说白了就是提高电池能量利用率,不必要的损耗少了,用于驱动行驶的能量多了,当然可以跑得更远。

关于增加能量回收:

电动汽车相对于燃油汽车,最大的区别就是动力源。电机既可以当电动机来驱动行驶,也可以当发电机来回收能量。在行驶过程中,适当增加能量回收,也可提高续航里程。

关于降低车辆附件能耗: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的电气系统会消耗一部分电能。除了用户可操作的空调、娱乐系统、照明系统等等外,还有车辆运行本身需要消耗的电能,比如各个控制器的供电消耗,热管理系统消耗(比如冷却电机,需要开水泵、开散热风扇)等等。在保证车辆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降低这部分的附件能耗,也有利于提高续航里程。

可见,降低车辆行驶阻力这块,几乎不会带来安全风险。


相信题主更为担忧的,还是电池安全。那我们继续分析:

对于优化动力电池的结构,提高电池包能量密度:

打个比方,如图1所示,相同空间的长方体放球。按每一层放4个球的方式,放满只能放16个。按一层放4个,一层放3个的方式,最终可以放18个。

同理,优化动力电池的空间排布,相同的空间放更多的电芯,是可以增加续航里程的。这个方法带来的安全风险也非常低,就是多了几颗电芯,最主要的还是电池的单体电芯安全稳定。

对于更换电池类型:

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看,一是单体电芯结构的不同;而是电池的化学体系不同。

从单体电芯结构来看,如图2,分为圆柱电芯、方形电芯和软包电芯。目前三种电芯均有车厂使用,现阶段三种电芯做成整包时,能量密度差异不大。

从长远来看,随着软包技术的发展,动力电池包提高能量密度使用软包电芯的优势明显。原因在于其包装是由软包装材料构成,相比钢壳、铝壳,具有轻量化优势。

从电池的化学体系来看,不同的化学体系组成,会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同。

电池的能量密度受制于由电池的正负极。由于目前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远大于正极,所以提高能量密度就要不断升级正极材料。对这块感兴趣的朋友,可查阅相关材料深入了解。

所以呢,更换电池类型,其实是一种现成好用的方法,相对来说安全风险也低。说句门外汉的话:哪种电芯安全可靠性价比高,大家都在用,那就用它了。

对于优化单体电芯,提高单体电芯能量密度:

其实这个话题有点类似更换电池类型,即是优化原方案的电芯,做一些结构优化或化学材料配比优化等措施,来使得原有电芯升级换代,提高单体电芯的性能。需要有充分的试验证明升级换代后的电芯足够安全,才可量产使用。

总而言之,电动汽车提高续航里程方法有多种,总体安全风险较小,不需要太过担忧。同时,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也不会无限地增大(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就像燃油车一样油箱不会无限增大,通常一箱油的续航跑500~600km。

最后,你会担忧燃油车续航越来越长,而油箱越做越大,万一烧起来,火势更大更危险吗?

我想,不会。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小鹏汽车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为什么纯电动车不搞装电池的那种,这样不就解决了续航问题吗?
电动汽车前舱放入风力发电机后可以大大提高续航里程吗?

2020 年秋季校招,最值得去的地产公司有哪些?

本狗作为地产管培生,并且从事了5年管培生招聘,也定向挖过很多其他标杆公司的管培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现在各家地产公司都在打管培生这张牌,其实最根本的动力在于地产公司近几年尤其是2015年后这几年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今后对于规模扩展的迫切追求;另外一方面,因为市场上的人才培养满足不了地产公司的发展需求。当然,也跟地产公司不差钱有关。现在甚至连排名100名以后的公司都有管培生项目。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的。

培养体系

目前相对来说管培生做的比较成熟的公司,除了传统的中海、万科和龙湖外,还有世茂,旭辉也算是后起之秀

当然,那么我们如何评价一个公司管培生项目的成败或者是否成熟呢?其实有几个简单的标准:

  • 从培养结果看,管培生项目出苗率或者说是否培养出晋升到地区公司管理层甚至集团管理层的领袖。上述几家公司除了旭辉的管培生项目起步稍晚,标杆效应还不明显外,海之子、新动力、仕官生和新世力都已经培养出批量城市总、地区总甚至集团副总裁级别的人物(比如万科超过30%的总经理出身新动力;龙湖深圳总经理张智聪;世茂千亿地区公司董事长吕翼等)。即便是旭辉,管培生项目已经培养出大量中层管理干部,对社招员工形成了明显挤压效应。
  • 从市场认可看,这几家公司培养出来的管培生市场认可度最高或者更直白地说,是个家公司挖角的对象。因为综合素质强、成长潜力大。基本上3年以上的管培生出去后身价翻倍、职级也会提升很多。期中最著名的挖角计划就是万科从2000年开始的针对中海定向挖角的"海盗计划"。以及2016年开始某些公司针对龙湖和世茂3年以上管培生的挖角计划。
  • 从培养体系看,上述几家公司除了旭辉起步晚,其他几家公司的管培生培养体系已经沉淀了十几年,期中万科最早,基本形成了清晰地培养路线和成长路径:三年基层经理、六年中层、十年高层。比如龙湖两年"一小片儿"、六年"一小块儿"、十年"变成腕儿"的路径;比如世茂3年成才率50%等。要支撑这些成长成长目标,需要完善的培养体系。比如旭辉的集团轮岗计划

任何一家公司的管培生项目初衷都是导向公司未来的战略,与之对应的对管培生的定位都是作为"公司未来的管理者"。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管培生3年、5年都没有成才,没有其他公司来定向挖角,一定意义上宣告了这个项目的失败。

而对于那些刚刚起步的公司来讲,对应的培养体系可能都不成熟,也很难谈得上清晰的培养路线。现在还没看到结果,也就很难预料结果;甚至按照现在的行情,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了。

薪酬待遇

不过,很多小公司为了吸引优质生源,开出了很具有诱惑力的条件:年薪20万甚至30万、两年成长为项目总等。

两年给你一个项目总的岗位,你真的敢去做吗?很多学生可能并没有想清楚,对于第一份工作,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最终的成本不会是公司埋单,而是你自己(一般而言,薪酬和风险成正比,和体系健全度成反比)。。。

上表中有几家公司上半年已经暴雷,情况比去年某禾甚至更严重。某禾出现资金链压力后,将大量资产包打包出售,世茂成了最大赢家(听说某城董事长被抓后,公司融资出现困难,也将部分项目出售给了世茂)。

所以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建议大家今年校招选择offer阶段(不是海投阶段喔!),务必多了解该公司的负债率情况,毕竟融资收紧后,很多大公司也很难熬,尤其是高周转公司这方面压力最大。这个时候,稳健经营的优势就显现了。连高周转之王碧桂园从今年年初开始也已经主动放慢了脚步,进行内部流程重塑、组织架构调整。

2020年秋招形势:无疑又将是最为困难的一年

自18年7月份政治局会议"住房不炒"的定调以后,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迅速转冷。从万科的"活下去"(先让很多入职1年内的新动力活不下去;18年校招大幅控规模的同时,将很多新动力编制放到了产城、长租公寓等非地产组织),到某禾的大裁员(也是先从管培生入手的),再到席卷整个行业的裁员,整个行业迅速进入到了寒冬。

今年上半年的小阳春没有几乎没出现,而7月份,整个行业销售业绩甚至大跌24%。

随着7月份中央经济会议的召开,形势进一步收紧:国家一方面收紧房地产公司的融资(这可是地产公司的血库),另一方面收紧买房个人贷款(这是地产公司的口粮),甚至连供应链融资都要收紧(这算是地产公司的乞讨来的残羹剩饭了)。那些资金链不健康的公司,简直元气大伤

所以,根据圈内分享的消息,今年秋招大部分前20公司的招聘规模大幅减少。

不要看很多宣讲会很热闹,正如去年某海一样,在浙大只有宣讲会,但几乎没有录用计划。。。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看待2019年万科校招新动力里没有地产类的岗位?
在如今的房地产形势下,为什么地产校招还会给这么高的待遇?

再见Easyhoon:日暮风沙定,途远载歌行

采访:丹尼二狗、轻辞

文:轻辞

图:丹尼二狗、苏宁电子竞技俱乐部、VG英雄联盟、T1 LoL、Easyhoon


2019年9月9日晚,李知勋拖着行李箱,坐上了去往首尔的飞机。

此时LPL夏决的余热尚未散去,四个赛区的S赛名额刚刚确定,对S赛紧张又期待的情绪萦绕在许多从业者和观众心里。然而这些跟我们的主人公都没有什么关系。结束了近四年的远征,恕瑞玛的皇帝就要回到他的故乡。



一、"我们的人生来自选择"


时间要追溯到2012年,那时候还没有"Easyhoon",有的只是韩国国民大学数学系大一新生李知勋。如果没有《英雄联盟》,他大概率会按部就班读完大学、服完兵役,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数学老师或者公司职员。然而,《英雄联盟》这款游戏横空出世随后席卷全球,很多人的命运就此转向。李知勋也是其中一个。

放弃大学的学业固然可惜,不过李知勋表示自己并不是传闻中的"名校数学天才",他认真地解释:"我考的其实是很普通的大学啦,看到别人说我的学校很好,我会害羞得要死。"虽然他高中时代最好的科目是数学,但升入大学后,李知勋猛然发现"大学数学的和高中数学完全不是一种东西",而《英雄联盟》显然比微积分更让他快乐,计算伤害也比计算题目有趣得多,再加上天赋所在,他很快在韩服中打到了很高的分数,随后他办理了休学,踏上了成为职业选手的道路。



李知勋的第一支队伍是GSG,这支队伍很快被MVP收购,也就是三星蓝队的前身。然而他的第一个赛季,连8强都没进去。那时候韩国社会对电竞的看法还不像现在这样开放,队伍又没打出足以让他瞭望未来的成绩,春季赛结束,李知勋本打算回去接着念大学,但那时候的队友Heart劝他先打完夏季赛再做决定。可是夏季赛依旧惨淡收场,他对Heart说:"哥哥,我是真的不行了。"Acorn、Spirit、Easyhoon、Deft、Heart……这份名单现在看起来堪称超豪华的全明星阵容,但在当时就是没打出与ID相称的效果来,就这样,李知勋离队了。而与此同时,在远隔重洋的洛杉矶,SKT摘得了他们的第一个,也是LCK的第一个S赛冠军。之后,SKT将队伍更名为SKT T1 K,并着手组建新的兄弟队伍SKT T1 S。冠军俱乐部的诱惑力有点强,李知勋抱着"过了就继续职业,不过就回家念书"的想法去参加试训,那时候的他不会想到,"Easyhoon"这个ID,也将在日后成为SKT不朽传奇中的一个章节。

在SKT T1S,Easyhoon遇到了MaRin、Bang、Wolf,以及教练kkOma,后来那支传奇之旅三分之二的队员从这里就开始并肩而战。然而2014年不属于SKT,两支队伍都没能进入S赛,那一年夺魁的队伍叫做三星白,是李知勋前东家的兄弟队。2015年,那个改变LCK乃至全世界LOL比赛格局的决策出台,SKT双队合并,Easyhoon和Faker开始共同担任中单位。



二、"帝王从无对手,唯有责任"


2015年的春天是属于Easyhoon的,春季赛决赛时,他首发出场3比0直落GE Tigers,获颁FMVP。然而他过于稳健的打法不如Faker的具有观赏性,在两个人都能给队伍带来胜利的情况下,绝大部分观众还是倾向于看Faker在场上神出鬼没大开杀戒。S5世界赛四强赛对阵OG,李知勋首发两局后,SKT选择换上Faker,李知勋逆着人流下台,满场都在高呼Faker的名字。解说对此的反应是"他们连Easyhoon都无法战胜,又怎么能赢Faker呢",虽然他们想要强调的是Faker的可怖,可是听起来李知勋仿佛只是触发关底boss前的小怪。在之后的决赛,李知勋并未出场,只在颁奖仪式时上台,他微笑着和队友们一同举杯、握手、鞠躬,但笑容和身边的人、和春天夺冠时的他自己,似乎还是有所不同。

如果李知勋因此对Faker心存芥蒂,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但在被问及"最喜欢的职业选手"时,李知勋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是'喜欢',用'崇拜'比较恰当……我最崇拜的选手是Faker。"身为看重长幼次序的韩国人,李知勋在提及比自己年轻四岁的Faker时,用词却十分谦逊。"虽然我们俩的性格私下不会太多沟通,但只是看着他打职业的样子,就能学到很多很多东西。"



对曾经的"竞争对手"寄予盛赞的李知勋, 却在"Faker选手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一面"的提问话音未落之时就捂住了嘴,但还是没忍住笑出了声,随后却沉吟许久都没有开口。

"没关系,你可以慢慢想。"

"噢,我不是没想起来,这种太多啦……"他笑着解释道,"我是在想会不会对他的形象不好……"

李知勋举止沉稳,脸上始终挂着的笑容也是端端正正的,而此时他的笑意从遥远岁月里夹带出几分无奈,反倒让他整个人鲜活起来。让对手闻风丧胆、队友心悦诚服的大魔王,也是他记忆里打赌输掉会试图赖账的西蓝花少年。



李知勋看得很通透,不会因为自己的名字总要有Faker作为注脚而不平:"观众对于Easyhoon这个选手的记忆就是这样,没什么对错。"不仅没有针锋相对,两个优秀自律的选手之间,甚至有一种微妙而无言的默契。由于性格所致,即便当初还是队友的时候,两人私下也不会频繁交流,但李知勋从不吝于对Faker的赞誉,讲起Faker的趣闻轶事来细节记得清清楚楚;而Faker也会在纪录片里脱口而出"这本书我的前队友Easyhoon很喜欢,虽然他没跟我说过,但我在他的访谈里看到了",即便那篇报道已经是两年前的旧闻,即便他们两个再未在赛场上遇见。

看起来Faker并没有成为李知勋的心结,Faker是他尊敬的选手和有趣的同僚,而不是类似于"一生之敌"这种为了继续向前必须翻越的山峰。他所注视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更高层面的东西,比如时间,比如价值。

生于1992年的李知勋在2015年夺冠时,已经将近23岁。由于兵役制度的限制,他职业生涯所剩的光阴屈指可数。李知勋认为他已经不再是这支队伍不可或缺的力量,而在SKT"躺"更多的冠军也不是他想要的。

而此时,大洋彼岸的VG对他表现出了足够强烈的意愿,于是李知勋明白,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即便当前这条路的延长线看起来无限光明,他还是毫不迟疑地给SKT Easyhoon判定了结局,头也不回地翻开了新的一页。

他来到了LPL,成为VG Easyhoon。



三、"世界即是沙漠,而我则是绿洲"


在VG的日子有点"兵荒马乱"的味道,成绩不好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都是这个韩国人从未经历过的。2017年春季赛队伍掉级,队员来来去去,但李知勋没有走,硬是带着队伍从LSPL又杀回了LPL。在VG最需要他的岁月里,他从未离开。


李知勋给自己取的国服ID"日暮途远",就是想到兵役日益逼近,时间在追赶着他。"如果没有兵役这回事的话,至少2016年我肯定会留在韩国。"李知勋把自己背井离乡精打细算的最后的时间,全部供奉给了这支队伍。他为VG效力了整整三年,VG也成了他职业生涯里服役最久的俱乐部,但在大部分LPL观众的心里,李知勋在这支队伍三年里的留下的印象,可能就只剩下解说声嘶力竭的那一句:"Easyhoon!VG的救世主!"可惜五杀冰女救得了一时,却救不了一世,也没能成为什么队史重要转折点,就只是他投掷了三载岁月后的一声残响。



他因为SKT不需要他而离开,因为VG需要他而留下。直到进入和在SKT时相似的节奏,轮换、替补……直到这支队伍不再那么需要他。

2018年11月2日,VG官宣Easyhoon离队。12月14日,Easyhoon宣布加盟SN,不是以选手,而是以助理教练的身份。选手Easyhoon的职业生涯就这样告一段落。他最后一次上场,是夏季赛面对iG时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被换上,然而还是平淡地输掉了,平淡得和大部分职业选手的落幕一样。

"退役"对于粉丝来说,是不亚于晴天霹雳的字眼,但如果无缝"转职教练",打击就会降低到最小,他还在这个圈子里,高兴的时候还可以挽起袖子上个王者,顺手"暴揍"一下队里的小朋友,这么一想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于是在队服和军装之间,李知勋选择以西装作为缓冲。



四、"我们,是历史的执笔人"


李知勋给SKT的关键词是"感谢","SKT是让全世界的粉丝有机会知道我的名字的恩人队";给VG的关键词是"抱歉","待了最久但是没能出成绩,不管是对老板还是整个队伍,都有点对不起";而给SN的关键词,则是"满足","我第一次做助理教练,遇到的Maple和Angel两位中单选手,不管是职业态度,还是实力和性格都特别特别好。他们不会让我产生'唉,打得还不如我呢'的想法"。李知勋半开玩笑地说,满足得如同一个真正的王侯,在给令他安心而骄傲的后辈分封他挚爱的中路国土。

当然,一方面由于李知勋担任的是助理教练,更多地是反馈意见给主教练,而不会越过主教练去对队员做要求,另一方面他和队员的年龄也没有相差太多,所以他和队员之间并没有那么等级森严。前段时间Angel还把自己买的轻小说推荐给他看,李知勋正好用那本书测试自己的中文水准,让我们暂且忽略一位韩国人读日本轻小说练中文的违和感,测试结果是虽然许多字不知道读音,但看懂内容是毫无问题的。



李知勋初来中国的时候,一句中文都不会。然而身为没有大量时间系统学习语言的职业选手,他对中文的学习速度和掌握程度都让人惊叹。虽然发音仍有瑕疵,有时候用词不够规范,但已经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和正常语速的中国人对话也不成问题。说起来李知勋学中文的路子比较"野",他刚来的时候,就对群里的中国粉丝说"你们不要开翻译器说韩文,说中文就好",然后他窥屏粉丝聊天,自己开着翻译器一句一句对照着,几百上千条地看下来。他说兵役期间最重要的事是"要好好学中文",在中国的几年里没能进一步精进中文是他的一大遗憾,在兵役结束后有合适机会的话,他也很想回到中国工作,甚至可能尝试就读中国的大学。

数学专业出身,又有不错的语言天赋,取个ID典出《史记》,做个采访引用《Justice》,李知勋的"文化人"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对于"很厉害"的称赞,他连连否认:"我没有看很多书啦,《史记》是上中学的时候看的,中国学校也有那种'青少年必读书目'吧?……其实当了职业选手以后一年差不多只能读一本书,没有时间,都是坐飞机的时候读,所以真的不厉害。"



"那最近有比较喜欢的书可以给粉丝们推荐一下吗?"

"Shelly Kagan的《Death》。"

"……这不还是很厉害吗?!为什么会去看这本书呢?"

"想要了解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对死亡的观点。"李知勋这样回答。

从五花八门的书籍中获取帮助的李知勋,坦言个人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除了电竞选手他最想从事的职业就是作家,也想要写出"对其他人有哪怕稍微一点点帮助的书"。其实像李知勋这样被冠以"老将" 称呼的选手们,往往也不过二三十岁而已,人生还有无数的选项,虽然他自己连连表示"不行啦",但谁知道呢?说不定在未来某天,李知勋的名字就会出现在哪本书的书脊上。不过在此之前,他需要先服完20个月左右的兵役。由于体重过轻,他将不会进入军队,而是以"社区服务要员"的身份服役。虽然召唤师峡谷里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Easyhoon的身影,但在博物馆、地铁站,机关……韩国任何一个公共场所,都有可能看到李知勋温和的面容。



五、"你不需要追随,但你必须见证"


在回忆自己职业生涯里做的最好的地方时,他没有提冠军,也没有讲坚持,而是说:"这么多年职业也好,自己私下打游戏也好,我从来没有骂过人。骂人只是消耗自己的感情而已嘛,我不会去做这种事情,"他的脸上显现出一点骄傲的神情,"虽然被人骂的时候也会生气,但吵架这种事情,一次也没有"。

"如果有一次可以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选择电竞这条路,还是想要过另一种人生呢?"

"有现在的记忆吗?没有的话,肯定还是会来打职业啊。"

"如果有呢?"

"有现在的记忆,当然是回到过去靠这个赚!大!钱!啦!"李知勋使出一手"偷梁换柱"。

"不是让你记住彩票号码穿越回去买彩票啦!"

"……那我还是选当职业选手。"他收敛起玩笑的神色,认真地说。"我到现在还觉得电竞很美丽的地方,就是实力至上,不会被外力干涉……职业生涯是很美丽的。"



"那你的职业生涯还有什么遗憾吗?"

"遗憾?"他短暂地思考了两秒,"没有。没有遗憾。虽然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但是我已经把我的能力百分之一百地交出来了,所以没有遗憾"。

在李知勋身上,有"尽人事,听天命"的通达,但是在"听天命"之前,他为了"尽人事"所付出的努力,可以俯仰无愧。

虽然被一度认为是"粉丝文化的牺牲者",但实际上在日后酿成金雨的每一滴汗水,都终会被看见。正是由于粉丝的奔走呼吁,李知勋,还有此后的冠军队伍中出场过的替补选手,才能和首发阵容一样获得冠军皮肤。而也正如S5 冠军皮肤原画所绘,流浪法师与沙漠皇帝相背而立,相互支撑,Easyhoon从来不是影子,他是SKT的坚实后盾。


有趣的一点是,S2时李知勋曾在为数不多的选择里选下"其中比较好看的"沙漠中的金字塔作为韩服头像并沿用下去,甚至与K队的玫瑰花相对应,金字塔后来成为了S队的标志,如同一个冥冥之中埋下的伏笔。2012年的一堆沙,不会知道2014年会有一位沙元素的英雄诞生,更不会知道这位英雄将在一年后,由头像的主人亲手为其加冕。



李知勋也如他的冠名皮肤的鹰隼那样爱惜羽毛,整个职业生涯从未传出过一点负面新闻。对于一个职业选手来说,触碰过山巅,跋涉过谷底,书写过历史,照亮过未来,在生涯结束之时能够说出"我已经尽了自己百分之一百的努力,所以没有遗憾",完美的职业生涯不过如此。

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外援,作为一位"非典型性选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感动与乐趣,深受LPL观众喜爱。"能一直以来支持我,是件很'过分'的事情,我很感谢,只能说感谢吧。"在最后,李知勋用他独特的语言体系同粉丝道别,"回到韩国也还是会跟粉丝联络的,有什么就说什么呗"。

LPL观众从他ID的谐音出发,赠他的绰号"侯爷",与他的气质还蛮相称。对于这位即将离开沙场的"儒将",当以长歌作别。就改一句《圣经》里的话送给侯爷:"那美好的仗你已打过了,应行的路你已行尽了,所信的道你已守住了,从此以后,有恕瑞玛的冠冕为你永存。"

日暮途远,下一个路口见。



*注:本文小标题出处均为沙漠皇帝阿兹尔台词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PentaQ刺猬电竞社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