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重要性水平、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和可容忍错报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实你的问题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因为不知道你是专业的还是自学的,同时也为了看这个答案的其他非专业朋友便于理解。所以我从头给你来说,可能比较啰嗦。


审计方法其实是不断发展的。最早叫做全面审计。人们认为报表没有错报的前提是账目没有记错,而想要保证账目没有记错的话就要无差别的检查所有凭证。全面审计的好处自然不用说,审计质量是最高的,凡是有一点错报都要进行调整,最后的报表完全没有差错。但是全面审计的缺点也是特别明显的,那就是成本太高。小企业还可以,现代企业凭证动辄几万,多的几百万,一年也看不完。全面审计完全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审计效率的追求了。所以为了偷懒,出现了第二种审计方法——抽样审计。


抽样审计是依托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通过统计抽样,在大大减少审计工作量的同时,科学合理的保证审计的质量。简单点说,凭证太多了,审计说老子看不过来了,老子要偷懒,就看一部分。因为统计上说了,样本的错报概率与整体错报概率大致相同,我抽的越多两者概率越接近。我抽了一半这个概率已经很接近了,我通过已经抽到的错报凭证比例就能推算出没抽到的凭证里面的错报凭证有多少,从而就能推断整体大概有多少凭证是错误的。所以剩下的那一半我就不看了。


抽样审计由于不检查全部凭证,所以不能精确的知道错报金额。所以审计师们想了一个办法来敷衍客户,那就是重要性水平。其本意就是随着经济发展,企业报表金额已经硕大无朋了。一百亿的资产差个一千两千影响不大,报表以千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再四舍五入一下舍掉的金额都不止这一两千。这样一来因为审计抽样带来的误差也就可以接受了。所以审计师在审计当中制定一个重要性水平,错报超过这个金额的要调整,不超过的就可以假装没看见,这样一来又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了。如果你仔细读过注会审计这本书,那么你在读第一章第一节里面关于保证程度时会发现,这段全都在说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全篇没有一个字提到全面保证。这就是抽样审计带来的审计保证的变化。


抽样审计虽然大大减轻了审计师的工作量,但是贪婪的审计师还是不满足。以四大为首的外国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了更新的审计理论——风险导向型审计。审计师认为,不同的公司由于各自情况不一样,其风险点也不一样。即使是同行业的公司,由于其所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资本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其风险点也不一样。举例子来说,制造企业重资产,审计师应当重点关注其资产以及成本核算。而零售企业由于收入没有发票,零散稀碎,收入以及现金的审查则是重中之重。审计师应当评估不同报表科目的风险,对风险高的科目分配更多时间,风险低的项目适当减少审计工作,保证整体的审计效率。


风险导向型审计把原来单一的重要性水平再次细分,认为不同的科目有着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即使单个科目没有超过标准,其他高风险的科目累加起来依然有超过整体重要性水平的可能,所以审计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制定审计策略的时候有一个倾斜。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不能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去套每一个科目,这样不但加大审计成本,还会增加审计风险。


说了以上这么多你应该对重要性水平是怎么来的有了一个印象。那么我们再来说说整体重要性水平,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以及可容忍错报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三者的关系如下:

整体重要性水平>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可容忍错报


我们从上面可以知道,由于审计不是全面审计而是抽样审计,所以肯定存在误差。整体重要性水平规定了只要我抽样的误差不超过这个标准,那么我报表整体的金额是可以认定的,不影响报表整体的使用。而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各个科目间的风险是不一样的,如果我的误差超过了实际执行的标准,那么算上统计抽样误差我肯定要超过整体重要性水平。所以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小于整体重要性水平。可容忍错报是审计抽样的概念,如果我在抽样时错报金额超过了一定金额(上限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那么我不用继续了,这个科目的错报肯定超过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了。为了不超过,我要再降低一点标准,让可容忍错报小于等于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这样即使我多个错报累加也不会让抽样错报大于实际执行的的重要性水平。


实际上因为非全面审计,审计认定金额和实际金额会有差异。为了将差异降低到一个可接受范围,审计师加上了重要性水平这一道保险丝。整体重要性水平是报表整体金额和实际金额间的保险丝。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是报表和各个项目间的保险丝,可容忍错报是审计抽样和各个项目实际金额间的保险丝。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你第二个问题,我引用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思路给你解释。由于不同项目间风险不一样,项目单独的重要性水平也不一样。风险高的项目重要性水平比例越低,风险低的项目重要性水平比例越高。低风险项目重要性水平金额等于或大于整体重要性水平金额,这时候单个项目超过单个项目重要性水平肯定也超过整体重要性水平。高风险项目重要性水平金额远低于整体重要性水平金额。很容易就超过这个标准,但是又远不到整体重要性水平金额,这么高的风险你说需不需要调整呢?另外审计报告是对整体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错报这种事情已经调整到整体重要性水平之下了,不肯调整的当然都是非标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任雪风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德勤咨询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怎么分辨内外账?如何发现内账?有必要审查内账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