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二三事——匠与匠心。

营造。匠与匠心。

从图纸设计到最终效果呈现,营造过程格外重要。

传统意义上的营造,是一种身心一致的谋划(营)与建造(造)活动。尤其古典造园活动中,文人指导原则,工匠则负责对建造的研究

近些年,由于专业的细分,通常讲的营造,往往偏重于造,指的是设计图纸完成后到现场施工完成这个阶段。

营造分离。从教育体系到工作模式,大多数设计师接触现场的机会甚少与工人基本无交流。工匠的工作就是在现场按图纸浇筑混凝土,他们也几乎没有交流与了解设计理念的契机……这种现行系统导致设计意图不能完全落地,传统意义上追求"自然"的建造法日渐式微。

关于"自然"建造法。

园林景观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造园四要素:山水、地形、植物和建筑。除了建筑可以用图纸准确表达,其余元素均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调整。

设计,是空间从无到有的过程。现场营造,则是对空间的理解与深化,如何适宜地建造,是一种"见微知著"的过程。不同工人的理解,指向最终效果的无数种可能性。绿城"三分设计七分营造"的论断,正是基于此。

风华就是这样一个项目。

从立意到图纸,再到现场营造,那些景致背后的情感,以细节来一一还原。





月庭。

树,是最早确定的空间意向。空旷庭院中,有一棵姿态飘逸的树,偏冠。树冠恰恰好在硬质平台上方形成一片浓荫。

有"月庭"的命名,故而有了象征阴晴圆缺的月形蒲团。正好选棵开花的树,取"花前月下"的意境。

还原这个设计推导过程:

风华示范区两进庭院,四处焦点位置,均需特选苗木。设计在图纸阶段,选择2-3种备选品种,后期根据实际情况深化确认。

先根据空间的尺度,确定苗木形态和规格要求。

确定空间意境后,根据施工方提供的开花苗木照片,最终确定品种为八棱海棠。必须是河北怀来的海棠,因为在风口上,树形飘逸,树皮纹理苍劲,正符合项目的定位要求。

怀来海棠,不同于常规印象中椭圆树形。姿态飘逸,树干苍劲。

下图是月庭苗木的演变过程:

左一,是施工方提供的八棱海棠照片。拍摄于两年前。形态、规格与分枝点均符合设计初期设想。是整个项目最先确定的苗木意向。

左二,2016年4月初,怀来县。北方海棠林没有明显标识区分。为了这棵两年前的树,我们在田间反复转悠三个多小时。然而,再见到它,因为炎夏缺水,树枯死大半,唯余顶部数枝绿叶……却是不能再用了。

左三,最终确定的替换苗。胜在满树花芜,姿态轻盈。

左四,长途运输导致的苗木过度修剪。原本能填满整个院子的蔓长枝条,只余两个枝杈。甚为痛心。

最终景观效果。用小朴树替换修剪太过的八棱海棠。依旧月下,不见花前。是关于月庭的一个小遗憾。

营造是这样的过程:以什么姿态去做永远比用什么方法去做要重要的多。接受践行过程中的一切变数,并尽可能的去展现效果。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哲学态度。



山庭。

纳山势于方寸之间。是山庭的空间立意。

山。最初设想是类似盆景的方式。传统叠石,利用新材料,比如镜面不锈钢,做反差处理?形式创新,还是材料创新?

山庭,在思考和探讨过程中日渐清晰。

我们刻意避开了条石、片岩及叠石等常规做法,而是采用几块泰山石,利用原石外皮起伏的形式,切片、整形、重排。取其自然真趣

调整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先期对于景石用量的估算不足,原石切片体量偏厚重,现场山势不明显……会让人疑惑甚至怀疑这样的尝试是否可行。我和设计团队,在现场,根据片石的落位继续调整、优化,用炭笔在片石上画出需要修整的轮廓……日复一日。修形和调整落位是一个枯燥而痛苦的过程。我们孜孜不倦。因为热爱。更因为相信。景致,会引领我们,逐渐找到,它原本应该呈现的样子。

调整好片石落位,现场依旧是一片杂乱——建筑垃圾、碎石和包装纸。随着一声"哐当",凿子应声而断。完成它的最终使命。而片石,已然有了山的起伏……

片岩完成后,进入植物营造阶段。

一棵树,还是两棵树。

最终数量,取决于现场空间尺度,以及选定苗木的树形与规格。

主景树,结合片岩,形成相迎姿态。树冠稍稍高过屋檐,做视线的延伸与引导。而整个庭院空间,沿用国画的留白技法,将植物控制在画面一角。

空间设计确定,树形及规格要求也相应确定:廊高3.6米,故而主景树高度4.5-5米。主景树,不论一棵,还是一组,占据空间约1/3的位置,将大面留白……亦是源自幼时临摹山水画的经验。

选苗:

花木市场的造型松,多偏匠气。它们大多做成迎客松的姿态,枝叶层层分明,如云。美,却缺乏风骨。

我更偏好形态自然的,依稀可见生长于野的不羁。树皮斑驳。松针疯长。

树干宜苍劲,树冠宜飘逸。

逛遍花木市场,终于在墙角看到一棵黑松,疏影横斜,枝干微曲。独株成景。奈何被人捷足先登,早半个月下了定金。

选苗往往如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何尝不是中国古人"顺其自然"处世哲学的某种投射。

退求其次,最终选定一棵约5米高的黑松,枝干偏向一侧,苍劲挺拔。只是主干无分枝,冠下稍空。故而在庭院一角增加一株小松,与其呼应……

片岩。苍松。清理完现场,洒上砾石的那一瞬间……忐忑。惊喜。相互交织。呼吸停滞——眼前,景致简洁。意境深远。正是期待中的样子。

我宁愿相信,所有的景致,一直都在。设计,是景致的回归……营造的过程,与其说是设计意图的最终落地,不如说是景致的返乡之路




作为甲方设计师,我更愿意将自己定位成一名匠人。以贯穿项目始终的探究之心,把"自我"搁置进"空间",去停留,去感受,去质疑,去推敲。

亲手去实践。

"匠",是一种态度。执著。一切的可能性。以及,第101种尝试。

从树的朝向,到片石的落位及起伏形态调整……细节,是对意向的还原与升华

"匠",亦是一种顺其自然。

营造过程中,有一个现象——越是想表现"自我",真正的"空间"就越造不出来。我们常常说的匠气,是看似完美的形式下神的缺失。它更像一种对自我的苛刻要求。

触景生情。兴发感动之后,接受不完美的永恒,类似禅的精神。那种自然而深远的空寂。有形的美得以欠缺,却可以有深层,无形之美的追求

正如那些景致背后……

山庭中一大一小两相宜的黑松。

月庭曾经的"花前"。

水庭,鸡爪槭的前世今生。

……

前世:初进场的鸡爪槭,曾被诟病偏冠、形态太野。

今生:经过疏枝处理,鸡爪槭形态飘逸、洒脱。


现场,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更要有包容错误的弹性

那些完美与不完美之间的纠结……最终落成,与其说是一种妥协,不如说是顺其自然。一种朴素的情感回归。

所有文明的伟大之处都在于其差异丰富的细节。

项目的落成,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而另一种意义上的空间营造才刚刚开始。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暗示多种可能性的场所,但并未决定它。后续使用者的使用和阅读将成为它带来的真正震撼的效果。

原本,风华无边……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窈慕颜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