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意象与心理疗法e——《心理疗法入门》(河合隼雄)第一章

[版权声明]该系列的文章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请尊重作者个人劳动,谢谢!

五、置身于意象 イメージを生きる

对意象做出简单的解释,反而是有害的。不过,实际上给出无用解释的人并不少。将医学模型带入到心理治疗模型的人,会像"医生治愈病人"一样,认为心理治疗"应该为了治疗而工作"。就像是给病人药物一样,认为给出解释就会有疗效。但是,心理治疗的核心在于来访者潜在的自愈能力。话虽如此,自愈力和承载着无意识的工作有时对自我而言有破坏作用,这点治疗师必须注意。

在这里,倘若重视来访者的自愈力,那么不去干扰这个作业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沙盘治疗中,在这样的工作进行中途一不留神给了个"解释",莫名与自我产生关联的话,治疗就会停滞下来。故而当治疗的进程开始发生,在一旁不去做解释,静静的关注是很重要的。这在游戏治疗当中也很重要。笔者在欧美提出该主张曾遇到过强烈的反对,但最终也渐渐地取得理解,并得到了国际沙盘疗法学会的全体接受。那些最初反对的人在他们看到成功的临床案例以及亲身体验过之后,也达成了理解。

不过,在(游戏)治疗完成之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复盘,治疗师与来访者展开对话时,治疗师会给出自己思考后的"解释",然后两人对此进行探讨。但不管怎么说,制作沙盘这一过程的"体验"是第一位的。

提到沙盘,那么也说说梦。梦的话,也要不去解释、把做梦的"体验"放在第一位。笔者基本上是这么想的。但是要注意,梦和沙盘还是有诸多不同。

极端点说,不仅做梦,还将梦特意拿出来进行梦的解析工作,并把语言介入其中的必要性在哪里?

本章最早有提到,作为"违背自然"的人类,把各种各样的东西强行重叠在一块。与作为全体的自然建立关系的作业,则在睡眠中进行。这个作业倘若数显意识化,其一部分将会以梦境的方式记忆。因此也可以说,倘若自然的调整作用良好,那么将没有特意做梦或者特意记住梦境的需要。但是,当有问题出现,或者当事人的精神可能存在问题时,为了促进调整作用的良好运转,就有必要分析梦。

关注梦,并且认真地展开对话,意味着多少放下自我的中心作用,活化作为全体的心的工作。在沙盘里,意识也参与其中,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作品",故意识和无意识在其过程中有了适度的合作,在一定范围内得其结果。哪怕不怎么进行言语化工作,来访者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体验收为己用。相对的,做梦的话,由于无意识的工作更强,哪怕将其记忆了下来,对于那一份"作业",也不如沙盘时的体验强烈。因此,倘若无法好好感受到梦的意义,就很难像沙盘那样在没有解释的情况下继续进程。

为此,分析梦总是必要的。但是到底要进行何种程度谈话才算好,实际上非常困难。这时,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解释,而是在多大程度上切身体验到梦中无意识的工作。换言之,是否能产生体验。

在日本仓镰时代,有一位名僧法号明惠,少有地将其一生的梦进行了记录。作者研究了他的生平和梦笔记后出版了《明惠夢を生きる(高山寺的夢僧)》。该书认为,明惠并非单纯对梦抱有兴趣,他的人生就是其梦境的真实体验。

再多的描述和解释都是无用的,必须要置身于意象其中(イメージを生きる)。

联系到作者提出过的"带着发现的眼光前行",德田提出了治疗师的工作与其说是回答来访者的提问,不如说是"对提问进行转化"。

也就是说,心理治疗并非对来访者关于自身的疑问给予最终的答案,而是将看起来无法以一己之力处理的问题转变成看起来可以通过自己身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目标并非"答案的获得",而是"问题的转化"。尽管有不少人是奔着消除烦恼来做心理治疗,但是比起将烦恼消除,将其转变成更容易处理的形态才是心理治疗的实际状况。治疗师的作用,或许是陪伴来访者直到其问题成功转变成自身能力可以解决的形态吧。像这样,心理治疗的"答案"其实是新的"问题",可以说是又一次遇到了两义性了吧。

可以说,心理治疗师在对意象进行言语化的时候,并非给予静止的"答案",而是提出能够生出新的变化的"提问"。


(第一章内容完)

--------------------------

往期链接:

  1. [读书笔记]意象与心理疗法a——《心理疗法入门》(河合隼雄)第一章
  2. [读书笔记]意象与心理疗法b——《心理疗法入门》(河合隼雄)第一章
  3. [读书笔记]意象与心理疗法c——《心理疗法入门》(河合隼雄)第一章
  4. [读书笔记]意象与心理疗法d——《心理疗法入门》(河合隼雄)第一章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