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层以上开始设计建筑有什么好处?

题目描述过短,并无法准确判断老师提出这一观点时候的语境是什么,针对的是哪些问题,所以或许本文并非一篇答案,而是一点点想法的借题发挥。

并非所有建筑都适用从二层以上开始设计,然而,从二层以上开始设计,或者说,从高处开始的设计在建筑史上却并不少见,甚至自上而下的建造也数见不鲜。


1·文化问题:从ground floor到first story

从小学英语开始说起。

似乎每个小孩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都会被告知在英国与美国的不同环境下,first
floor/first story 所指代的并不是同一个楼层:在欧洲地区,一层被称作ground floor,而first floor/story则是指二层。关于first story的用法,在《巴黎圣母院》中开始,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写到:现在这个正面缺少了三样重要的东西。首先是原来把那十一级台阶从地面上加高了;其次是三座拱门神龛里下方的一系列雕像;还有装饰着二楼长廊、神龛上方从前历代二十八位法兰西国王的一系列雕像,从希勒德贝尔起,到手执"皇柄"的菲利浦———奥古·斯都。
英文原文为:Three important things are to-day lacking in that façade: in the first
place, the staircase of eleven steps which formerly raised it above the soil;next, the lower series of statues which occupied the niches of the three portals; and lastly the upper series, of the twenty-eight most ancient kings of France, which garnished the gallery of the first story,be-ginning with Childebert, and ending with Phillip Augustus, holding in his
hand "the imperial apple."
川芳男在他的《实用英语词源辞典》中,作了如下解释: "stor(e)y 层,楼层。与story(故事)出自同一词根。来自为了区分不同的楼层而镶嵌在各层外侧的storied
windows(绘有描述历史著名事件场景故事的窗户)。" 也就是说,storey一词,最早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楼层,而是侧廊周边一层层的彩窗和雕塑。二层名为first storey,则地面名为ground floor 也就十分自然了。或许可以这样理解,storey 更像建筑本身的一部分,而建筑则是建立在ground floor之上的。
重心放在神权色彩浓重的建筑上未免有失偏颇,不过考虑到早期民用建筑的规模与重要性,应该还不需要层的概念,所以此词从宗教建筑而来从逻辑上是合理的,而此后人们沿用这个习惯不变,也说得通。
而北美方案的形成,大概是发现新大陆的产物。当不同地区、不同人种聚在一起,准备开辟新天地的时候,制定统一的新标准非常必要。而此时的房屋,由于底层与其他楼层无异,又无需凸显神权,那么将底层和其他楼层统一编号就水到渠成了。同时,也可能有类似美式英语产生的原因的影响。而此后,两种方案由于殖民、贸易等等原因,在世界各地传播,则与它本身的产生原因无关了。)

上文所说的是first story的文化来源,而我们在此则可以从建筑学的角度猜想,将一层称为Ground floor,意味着其只需要对地面作处理,而无需考虑如何架设楼板的结构问题。真正首次面对 Floor的建造问题时,其才被称之为First Floor——如下所示的两个苏格兰塔楼的图纸,可见First Floor,即我们所说的二层所示的结构层不仅仅要考虑地面的做法与划分,还同时要考虑其下拱券的形式与构造,设计量要比一层大很多——当然,这也跟需要住在二层及以上以保证一定的防御性有关。

2·空间问题:从苏格兰塔楼的一视同仁到圆厅别墅的突出表现

既然First Floor与Ground Floor之间的区别问题指向首次面对楼板层的跨度问题,那么其所隐含的设计考量的重要性则开始呈现,与此同时,空间如何布置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如果说在苏格兰塔楼中,仅仅是对其内使用方式的考量导致的上下重点不同,并未探讨至表现的问题,那么圆厅别墅则是对从二层开始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的回应。

帕拉第奥设计的这一建筑是如此地符合西方建筑师对造型、比例等的认识,而将穹顶柱廊等要素完美地整合并给人而非神居住,使得这一建筑千古留名。人们津津乐道于其比例、构成、体量关系甚至说不清的虚实搭配,也不厌其烦地讨论它高度对称的平面形式,却经常忽略一个重要问题——圆厅别墅实际有几层?如果找到其剖面则不难发现,我们通常所讨论的、帕拉第奥主要考虑的平面,实际正是它的二层。一层则作为辅助的各类小空间的并置并承担二层主要空间的基座功能,并不在空间的表现范畴之内。主要做二层的设计,在这一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视点问题:gallery——从被迫上楼(哥特)到主动抬高(四方美术馆)

关注点拉回宗教建筑。随着技术不断发展,飞扶壁和肋骨拱的出现解放了曾经不得不做得极厚以支撑筒拱的墙体。由飞扶壁及肋骨拱组成的类似框架结构的建筑出现,我们称之为哥特。技术进步,教堂越盖越高,这就出现了框架之间填充何物的一个问题——出于对宗教的理解,森林意向以及对轻盈的追求在此越发重要,这就需要有光线对空间进行协同表达,窗的大面积使用于是成为了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答案。但,允许光线进入的同时,又不能让信徒有向外看的机会——毕竟那样不虔诚——同时又需要对不识字的信徒有教化作用,所以,画满了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花窗成了进一步的答案。由于教堂足够高,为获得容纳更多信徒的机会,同时也为让人看清楚高处花窗中画的圣经故事,二层侧廊随之产生,这一空间,被我们称之为Gallery,这也是该词同时具有侧廊、画廊、旁听席和大量观众几个看似有些不相关意项的原因。

从词源梳理转向建筑案例,如果将高处的一条廊子作为画廊这件事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并赋予其一个必须位于高处的意义,就可能出现一个特别的设计,比如南京佛手湖的四方当代美术馆。从霍尔的描述上看,他首先考虑的是寻找一个观看南京的最好位置,最佳视点。既然这个位置在高处,那么就从此处开始设计——如果单独做个瞭望塔显得特别蠢,那么不妨大胆滴把整个画廊架到高空(至少没那么难以接受了……)。所以,此设计优先考量甚至主要考量的部分显然也不会是一层平面——尽管它同样重要。

4·施工问题:古崖居与云岗石窟的营造策略

既然案例已经拉回了中国,那么不妨继续看几个中国的例子。

如果将视野从石头砌筑的空间转向在石头中挖出的空间,会发现从上部开始设计的现象同样甚至更为普遍。在延庆的古崖居中,通过对山体外层的长度测量和室内长度的测量大致可以推算出分室墙的厚度 ,它的厚度和隔墙基本上一致,这个数据在400毫米左右,吻合石墙的材料性能。这说明这么一个庞大的挖凿的工程,如果从受力的角度来分析,那么,它应该是自上而下的一个建造过程——毕竟只有自上而下开挖才能不断减少荷载以最小化各处结构的尺寸从而获得最大的空间。这种自上而下的建造所需的控制力,说明建造者们一定是在建造之前就在头脑中有了极其清晰的"设计图(至少是设计意图)",抑或,他们对山体有着极其全面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

无独有偶,云冈石窟中的种种迹象也表明其开凿过程是自上而下的。无论是斩山痕迹(窟外断面)、雕凿造像的过程(自上而下才能做出精细加工,若自下而上,则上部雕凿时碎石会将下方工作砸坏)、乃至造像的比例(坐像比较正常而站像普遍腿短,且有站像之窟地面较其他窟更低,可推测此现象或因自上而下建造时控制力还不够精准导致),均指向了自上而下考量所有要素的方式。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彭明浩的博士论文十分细致地论述了这一系列现象的成因,已出版成书,名为《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不过这件事对建筑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醒我们可以从上方开始设计,而同时指向了窗/运料口的设计:不仅仅可以让光进来,也可以让废料出去。这意味着其位置安排的本身也是极大的设计——也正如丰岛美术馆那样。

诚然该美术馆是西泽立卫为内藤礼的一个水滴作品而设计,着重考虑材质与空间,但在实际设计及施工中,几个洞口,尤其上方这个最大洞口的位置、大小、方向等属性的考量重要性似乎更大于地面空间——由于是一个整体的混凝土壳,其施工工艺为先堆土而后铺设钢筋浇筑再将图挖走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其洞口除了要在合适的位置为展品提供适宜的光线与视觉环境,还要承担内部土堆清除的重要意义,如何在两个方向之间选择到最合适的平衡点,成为了此案中十分关键的一步。

从形式上讲,很多人将其与万神庙比肩,但从工艺及窗的意义角度继续思索,实际这就是一个极简版的云冈石窟。

5·效率问题:应县木塔的基准面定位与现代建筑标准层的意义

传统建筑中,楼阁等多层建筑在向上建造时,由于需要拼接叠加,通常会令柱脚逐层内收,形成上小下大的形态,以利结构稳定。我们也都知道,为了高效,古代建筑是大量构件同时加工的,这就意味着需要高度的模数化设计。那么,从何处开始确定这个数值,变成了一个首要问题。

或许对于两三层的建筑而言,自底层开始设计并非难事,但对于五层建筑来讲,若以底层为基准进行尺度设计,对各层构件材料使用及榫卯尺度等整体的换算就会过于繁琐。这时,选择中间层作为基准取整,而后向上向下分别计算显然是更为合理而高效的。在应县木塔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选择的真实应用情况:具体而言,木塔的尺度构成以第三层为基准,其通面阔与层高直接取整而选择三十尺,而后以其1/20,即1.5尺为折变率,上下递加减而形成了各层的尺度。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工匠们在加工构件之时,不会被过于琐碎而复杂的尺寸所困扰。这种是出于效率考量的结构优化问题带来的设计基准面的抬升。

同样,现当代的高层建筑中,从标准层而非一层开始设计,也是出于效率的考虑。但与施工效率不同,这里更多强调的是空间利用的效率。诚然底层更具有公共价值,而顶层也更容易做出空间质量,但对高层设计中,占据主导的功能空间以及使用最多的部分实际却几种于标准层。将标准层的空间质量以及使用效率优先保证对使用者的意义显然更大,将柱网、管线等限制条件放于标准层设计中确定,而后再进行底层和顶层的协调相对更容易也更合理。

6·表现问题:多米诺带来的盲区

上图截自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可以看出柯布在讨论古典的空间时,尽管在讲述平面的重要性,但选择的角度却是仰轴侧,这或许在说明了平面受制于结构关系的同时,上部设计对空间感知的重要性。而尽管多米诺体系的示意图同样绘制了空间的上部界面,但其目的却是为了在此强调"板"的属性,从而彻底不再考虑上部的设计。"自由平面"带来的,是剖面在一定程度上的固定。

钢混材料的出现,或者更直接地说,"多米诺体系"这一概念的产生与"建筑五点"流传,不仅仅在建筑设计上造成了巨大影响,对建筑教育,尤其建筑制图的改变也是巨大的:人们不再绘制仰视平面,哪怕是虚线。

由于装饰退化及自由立面的产生,学生们对几何工具性的认识逐步退化;由于强调平面的自由性以及对"建筑物体"的迷恋,对多米诺的柱-板体系或吊顶的依赖不断加深,以至于逐步不再绘制仰视平面——然而空间上方的形式对感知的影响却一直存在,而单一剖面却只能描述高度,无法描述周围关系,更遑论设计操作。这就极容易让设计者忽视屋顶形式及梁架本身的设计对空间感知的影响,而永远仅将其当做能藏便藏支撑对待,结构沦为了空间中的冗余。

在这种绘图方式潜意识中带来的设计流程下,Kerez的强调结构对空间感知影响的华沙艺术中心的设计几乎不可能出现——毕竟从俯视平面上看,一层跟停车场似乎没什么不同。但正是从上部梁架开始的设计带来了梁-墙之间意义的置换,使结构本身参与到空间体验中,并且巧妙地承担了展示的功能。中村竜治的展示装置"Beam"的设计也同样是对墙-梁之间意义置换的探索,正如他在其书中写到:

The act of building a wall is unique to architecture and can't be found in any other field. I'm always overwhelmed by what a strong influence this can have a space. It has two main effects. One is visual in that we can no longer see the opposite side, and the other is physical in that we can no longer access the other side. But if you come up with a different way of making the wall, you can create a situation in which you can see the other side
without being able to access it or access it without being able to see it. Whether you can see or access the other side or not is also connected to a variety of other aspects. For example, the borrowed landscapes in a Japanese garden make it possible to draw a distant scene close to you.

7·回到开始:从何处开始设计,以及一些画图的建议

行文至此并非想说从上部开始的设计就一定是好的,而只是想聊一聊那些设计阶段常被忽视的问题:默认的从底层、从平面开始的设计,无法帮助我们解决全部问题。设计的基准面选择,取决于设计中的优先级考量。面对不同问题自上而下从其他角度讨论空间,可以带来新的思路。

而图纸的绘制也并不应局限于俯视剖切的平面,在相当多的建筑设计中,也建议重拾仰视平面的绘制手段,横-纵两个方向的剖面极难描述结构与空间在转角处碰到的问题,也能更好地与结构等其他专业进行沟通与交流,而最为重要的是,梁底标高对空间感知影响而带来的设计不应被被动的降低吊顶的方式从此干掉。

设计隐匿于对习惯的反思。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弹跳力怎么练——实操篇

上一篇弹跳力文章吐槽了一些市面上广为流传但是并不那么靠谱的弹跳力训练法。篮球弹跳力的训练并非仅仅是强化下肢力量与爆发力这么简单,首先要拥有足够的核心稳定性,然后还要在力量的基础上增加下肢弹性和控制能力,这三者缺一不可。

一、核心稳定性

什么是核心?从人体动力链整体观出发,以关节为最小单位考虑,所定位的核心就是腰椎骨盆带所围成的包含深浅层所有肌肉的整体。核心的功能主要有三,承重、稳定和传力。

对于篮球起跳动作来说,主要体现在承重和稳定上,其中稳定尤为重要。(承重,稳定,传力,大多数情况下三者同时存在,只不过在不同动作中各自体现的程度不同,比如跑步体现更多的稳定,而棒球挥棒体现更多传力。)

对于不同功能,训练方法也不同,承重训练想必是最好解决的,大家熟知的深蹲、硬拉等经典力量训练就可以很好地实现承重的锻炼效果。而稳定训练则相对比较复杂。


1. 什么是稳定?


我们可以将"稳定"定义为维持关节之间相对位置的能力。以这个定义为原点将其放大,核心稳定可以定位为维持躯干结构形态的能力。将其放大到整个人体中去考虑,从动力链角度,动态的层面去分析,核心稳定就成了为人体上下肢运动提供稳定基础的能力。

我们上肢或者下肢动力的产生,一定是双方向的,即存在对外的力,也存在对内的力。此时我们的核心是一个稳定体,那么四肢运动产生的力将不会对内产生位移,而全部表现在对外上。

如果此时我们的核心是一个非稳定体,那么内外将会产生位移,会表现出躯干的扭曲以及四肢的运动。可是总的合力就那么多,对内多一点,对外就少一点。所以说,稳定的核心,是我们暴力起跳的前提;稳定的核心,是为了让我们下肢蹬伸所产生的力量全部作用于地面。


2. 稳定的核心怎么练?


Plank?没错,plank是一个非常好的核心稳定练习,但是,它太过于基础,远远不够。不过,不要因为这样就不练基础了。基础不仅代表能力,还代表技术。我们所谓的高级训练,也都是基于基础的东西升级演化而成的。


篮球核心稳定性训练之条件功能训练


plank2.0

俯卧支撑位暴力提膝

跑步式侧桥

所谓条件功能就是在限定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动作的功能性要求。比如我们核心的稳定性是在动态中体现的,而且是在我们四肢发力运动中体现的。


篮球核心稳定性训练之进阶功能训练


侧抗阻剪蹲侧蹲

侧抗阻台阶蹬伸

单臂剪蹲划船

所谓进阶功能训练,就是在条件功能训练的基础之上,放开条件限制,尽可能的符合实际运动的需求,并且会在可控范围内增加训练的难度,强度。

这些训练动作肌肉刺激强度一般,但是神经控制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数量可以控制在10~20次左右。贵精不贵多,做一次标准动作要好过做两百次不标准动作的效果。


二、下肢力量与爆发力


力量与爆发力这两个词想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简单说力量代表最大产力能力;而爆发力代表快速产力加速的能力,在弹跳力中属于决定性因素。其中爆发力与弹跳的高度直接相关,而基础力量是我们发展爆发力的前提条件。


1. 下肢力量


基础力量训练几乎所有运动都需要,但是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训练方法也会随之变化。对于篮球来说,我们既需要力量基础为我们的爆发力训练提供支持,又要考虑到这是一个飞起来的运动,所以要在合适的体重下发展相对力量,即我们要选对负荷,还要考虑篮球并不是一个待在原地不动就可以稳定的双腿起跳的运动,因此我们还需要功能训练来提高力量的使用效率。

2. 爆发力


爆发力与我们的实际动作需求直接相关,表现出各种跳跃能力。但是对于爆发力的训练,单纯的跳可能并不会有太好的训练效果,我们需要各种加难或者助力的训练方法,来突破我们跳跃的极限。

爆发力训练一般来说有两种思路:


  • 通过爆发力训练来提高爆发力,我们常用举重练习以及各种跳跃动作;
  • 通过力量训练来提高爆发力,在这里我们需要假设练习者已经具备足够的基础力量,那么极限强度的力量训练则可以提高我们的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肌肉系统协调性,以及并不会增加我们的体重。

同样,根据体能训练的金字塔规律,弹跳力的力量与爆发力训练也有一个先后顺序。

3. 常用练习


A. 基础力量


对于发展基础力量来说,最直接有效的练习非深蹲硬拉等力量经典训练莫属。深蹲肯定是最直接有效的动作,无论是动作模式、涉及肌肉、发力结构都完美符合起跳的需求。

但是考虑到篮球运动多是高大运动员参与,难免有些人存在下蹲困难的情况,那么我们将会用箱蹲、硬拉、腿举、臀推等练习的组合来弥补这个缺陷。当然,能深蹲的人这些练习也要做,只不过比例可以少一点。

在基础力量训练阶段中,除了早期的耐力和围度储备期之外,建议以3~5RM的负荷为主,因为10RM左右的负荷比较容易长肉,而体重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对我们有利。为了获得更深度的刺激,可以增加训练的组数,比如主要练习6~8组,次要联系4~6组。


B. 功能训练


在我们进行突破"人类"极限的训练中,可能功能训练永远也不会成为主角,但是它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所进行的基础训练虽然可以突破我们的极限,但是和实际运动之间仍然有诸多差距,那么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桥梁连接他们,而功能训练就是这个桥梁。


负重剪蹲

负重台阶蹲

保加利亚蹲

跳箱单腿蹲

C. 爆发力训练


根据前面的分析,爆发力训练板块至少包括三个部分:


  • 极限力量训练:旨在提高神经系统功能;
  • 举重训练:可以归类为负重跳跃范畴,旨在提高爆发力上限;
  • 跳跃训练:通过加难、助力、目标物等方法来提高弹跳力表现。


极限力量训练主要是1~2RM深蹲的挑战,一般来说也就做个2~3组,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讨论,重点分享一下负重跳跃练习和一般跳跃练习的方法。


负重跳跃练习


高翻与下蹲翻

杠铃负重跳箱

一般跳跃练习


台阶立定跳

单脚台阶立定跳

极限高度跳箱

座位启动跳箱

注意:


1. 爆发力训练在精不在多,每个动作每组3~5次,3~5组足矣,一次可以训练3个动作左右。

2. 爆发力训练要安排好周期,有点耐心,刚开始就上强度不见得是好事。

今天的动作就分享到这里,这些只不过是诸多训练方法的冰山一角,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弹性与控制力的训练我们下篇见啦~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邵苏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一个 10*10 的正方形里,最多可以放多少个直径为 1 的圆?

可以放106个, 你可能会觉得, 一个框只能放一个怎么突破100个呢?

试着突破定势思维.

想想一个硬币最多可以和几个硬币相邻?

六个, 如果一个格子占一个才几个?

四个, 所以有大量的空间被浪费了.

这样, 就一共有105个了.

然后聪明的你发现还有点空隙, 能不能利用起来呢?

当然是可以的

这样安排就又多了个10排的, 神奇的又插了一个进去.

那么, 还能不能再用什么神奇的方法再搞一个进去呢?

不可能了...


但是如何在数学上证明不能放下107个圆呢? 有两种思路

  • 1.把正方形看做一个框, 把圆看成光滑的小球, 然后你取一个球, 使劲压, 看看能不能压进去.

当然现实中是没有绝对光滑小球的, 你实际没法做这个实验.

但数学上可以定义小球与小球, 小球与方框之间的势能, 然后用各种算法降低势能, 看看最小值能不能降到零即可.

  • 2.取n个小球, 然后放进一个方框, 方框使劲收缩, 收缩到无法再收缩为止.

最终结果就是最优平面圆堆积.这种方法比上一种要复杂一些

但是数学家一般喜欢研究第二个, 因为至少对于正方形等圆嵌入来说, 解决了第二个也就解决了第一个.对于矩形才会用第一种方法.

但这个思路说得轻巧, 可数学上怎么定义使劲收缩呢?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Formulation Space Search for two-dimensional Packing Problems

这本书整理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72页讨论了圆塞入正方形, 后面还有更难的不相等图形塞进不规则边框

书中没给结果, 算法都是伪代码, 不用完全看懂公式也能复现.

运算时间要有心理准备, 一次差不多要跑半个小时.

计算结果表明106个直径为1的圆能放进边长9.996960840529825的正方形

但是如果要放置107个直径为1的圆就要边长10.09975184413619的正方形

所以确实10*10的正方形只能塞下106个直径为1的圆.

注意有轻微的形变, 比如右下那个没对齐, 上边框第五个圆脱离了边框, 但是只有0.4%, 整体上和原来差不多.

附全部的绘图代码:

  t1=Flatten[Table[{i,j},{i,1,19,2},{j,1,19,2}],1];  Append[Circle/@t1,          {EdgeForm[Dashed],RGBColor[0,0,0,0],Rectangle[{0,0},{20,20}]}  ]//Graphics  f10=Circle/@Table[{i,#},{i,1,19,2}]&;  f9=Circle/@Table[{i,#},{i,2,18,2}]&;  Join[          Table[{f10[1+(i-1)Sqrt[3]]},{i,1,11,2}],          Table[{f9[1+i Sqrt[3]]},{i,1,10,2}],          {EdgeForm[Dashed],RGBColor[0,0,0,0],Rectangle[{0,0},{20,20}]}  ]//Graphics  Join[          Table[{f10[1+(i-1)Sqrt[3]]},{i,1,5,2}],          Table[{f9[1+i Sqrt[3]]},{i,1,4,2}],          Table[{f10[4Sqrt[3]+3+(i-1)Sqrt[3]]},{i,1,5,2}],          Table[{f9[4Sqrt[3]+3+i Sqrt[3]]},{i,1,4,2}],          {f10[19]},          {EdgeForm[Dashed],RGBColor[0,0,0,0],Rectangle[{0,0},{20,20}]}  ]//Graphics  pts={          {-8.99696,-8.99696},{-8.99696,-5.39534},{-8.99696,-1.93124},{-8.99696,0.0687576},{-8.99696,3.53286},          {-8.99696,6.99696},{-8.99696,8.99696},{-8.03644,-7.23071},{-7.99696,-3.66329},{-7.99696,1.80081},          {-7.99696,5.26491},{-7.,-5.50556},{-6.99713,-8.97132},{-6.99696,-1.93124},{-6.99696,0.0687576},          {-6.99696,3.53286},{-6.99696,6.99696},{-6.99696,8.99696},{-6.,-7.23761},{-6.,-3.77351},{-5.99696,1.80081},          {-5.99696,5.26491},{-5.,-5.50556},{-5.,-2.04146},{-5.,-0.0414576},{-4.99729,-8.99696},{-4.99696,3.53286},          {-4.99696,6.99696},{-4.99696,8.99696},{-4.,-7.23961},{-4.,-3.77351},{-4.,1.69059},{-3.99696,5.26491},          {-3.,-5.50556},{-3.,-2.04146},{-3.,-0.0414576},{-3.,3.42264},{-2.99746,-8.97113},{-2.99696,6.99696},          {-2.99696,8.99696},{-2.,-7.23761},{-2.,-3.77351},{-2.,1.69059},{-2.,5.15469},{-1.,-5.50556},{-1.,-2.04146},          {-1.,-0.0414576},{-1.,3.42264},{-1.,6.88675},{-1.,8.88675},{-0.997623,-8.99696},{0.,-7.23961},{0.,-3.77351},          {0.,1.69059},{0.,5.15469},{0.996961,6.99696},{0.996961,8.99696},{1.,-5.50556},{1.,-2.04146},{1.,-0.0414576},          {1.,3.42264},{1.00221,-8.97093},{1.99696,5.26491},{2.,-7.23761},{2.,-3.77351},{2.,1.69059},{2.99696,3.53286},          {2.99696,6.99696},{2.99696,8.99696},{3.,-5.50556},{3.,-2.04146},{3.,-0.0414576},{3.00204,-8.99696},          {3.99696,1.80081},{3.99696,5.26491},{4.,-7.23961},{4.,-3.77351},{4.99696,-1.93124},{4.99696,0.0687576},          {4.99696,3.53286},{4.99696,6.99696},{4.99696,8.99696},{5.,-5.50556},{5.00187,-8.97074},{5.99696,-3.66329},          {5.99696,1.80081},{5.99696,5.26491},{6.,-7.23761},{6.99696,-5.39534},{6.99696,-1.93124},{6.99696,0.0687576},          {6.99696,3.53286},{6.99696,6.99696},{6.99696,8.99696},{7.00169,-8.99696},{7.99696,-7.12739},{7.99696,-3.66329},          {7.99696,1.80081},{7.99696,5.26491},{8.99696,-8.85945},{8.99696,-5.39534},{8.99696,-1.93124},{8.99696,0.0687576},          {8.99696,3.53286},{8.99696,6.99696},{8.99696,8.99696}  };  Echo[m = Max@First@Transpose@pts + 1, "Min: "];  Append[    Circle /@ pts,    {EdgeForm[Dashed], RGBColor[0, 0, 0, 0], Rectangle[{-m, -m}, {m, m}]}    ] // Graphics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酱紫君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用简单易懂的例子解释隐马尔可夫模型?
国际象棋棋盘是8*8的,假如有一种牌占两个格子,两个格子一黑一白,那么把32块这样的牌填满棋盘有多少填法?

香港大学研究出了能攻克艾滋病的新药?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药物?

HIV的高突变率和抗病毒药物无法清除的潜伏库,是目前最大的两项挑战。因为在人体内极难利用合适的抗原诱导出具有抑制各种艾滋病变异病毒的广谱中和抗体,只能用现存抗体进行被动免疫。

而香港大学的研究主要是用一种广谱抗体,他们命名为BiIA-SG,通过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CD4蛋白,在细胞上可以抗HIV病毒,进而保护CD4+T细胞不被感染;在老鼠体内可以清除已被HIV感染的细胞。请注意,这些作用主要是在细胞内和老鼠体内进行。

目前处于临床试验前的动物试验阶段的药物何止千万,未来需要通过3期临床研究之后才能批准上市,并且还要持续监测药物在大范围人群中应用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其实离投放市场还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研发投入。


这个药物,距离治疗人类的艾滋病还有多远?


一期临床试验

一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又称为早期人体试验。就是说,一种药物从细胞或者动物身上产生了作用之后首次应用到人体。主要是看人类吃了这个药会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简单说,如果艾滋病只好了,诱发了肝功能衰竭?诱发了癌症?或者人直接被免疫风暴带走了,这样的药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试验还是需要冒着很大的风险,虽说这个药对于动物(通常是小白鼠)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是人类吃下之后会如何,会不会威胁生命,会不会变异成外星人,没有人知道。所以一期临床试验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给药,而且受试人群也非常少(大多只有10〜100例)。参加一期试验的这批人群通常有非常高额的补贴。如果不是这么高额的经济补贴,谁没事做会愿意去当试验品?

一期临床试验通常要求志愿者在研究期间住院,每天对其进行24h的密切监护。慢慢的增加一些药量,但是这个增加也很难把握,虽说谨慎的加量,但是不良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这些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皮疹、疼痛之类,或者是常见血清学检查的改变,并不会对长期的影响进行评估。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通过一期试验的药物,是绝对不安全的。即使通过了,也只能说暂时的相对安全。

一期临床试验还需要评价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等问题,比如药物吃下去之后多久会吸收,多久会在血液里达到峰值,多久失去疗效。所以需要不停的抽血、测量各种指标,所以参加一期临床试验绝不会太舒服。


二期临床试验

药物通过了一期试验,就可以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除了继续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最佳剂量之外,重点是研究药物的疗效。

需要应用安慰剂或已上市药物作为对照药物对新药的疗效进行评价,很多药物在动物身上有效,在人体却收效甚微。简单来说就是看看这个新的药物到底能不能治病。


三期临床试验

能够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药物在所有药物中已经微乎其微,而三期临床试验的投入也要远远高于前两期。所以说批准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应该是十分谨慎的。

三期临床试验需要充分评价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三期临床试验不仅要增加受试者的人数,还要增加受试者用药的时间。国内很多医院都参加到了三期临床试验中来,因为中国的病人多,样本量大,很多国外的药物都把中国作为三期药物试验的重要基地。

尤其是针对许多抗肿瘤药物、血液病、风湿免疫疾病,很多大型医院都会提供三期临床试验的机会。很多病人因为走投无路,现有药物又取得不了理想的效果,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积极地参加临床试验。这样的临床试验,一般是免费,有些需要支付一些基础的费用,有的会赠送部分药物,还有的不仅分文不取,甚至还有补助。


四期临床试验

也就是新药在获准上市后,在全球广泛使用的情况下,了解其不良反应情况。此前的临床试验,常常只有几周,最多几年的研究。对于药物的长期效果或者是不良反应无法做出评判。有的药物,在全球上市之后,各地的医疗机构会频繁的报道这种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FDA经过数据的收集,会再次评估该药物的安全性。简单来说,某个药物可能用3-5年都没事,但是用到10年,很多患者都会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说吃到10年这个药物就没什么用了。这样的情况,是药物上市前无法了解的。

很多药物都因为出现了长期的不良反应,被FDA禁售。



虽然这个研究很有想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距离攻克艾滋病还有十万八千里。如果在细胞和动物上的试验算数的话,那么癌症早就攻克了。


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更多医学内容,欢迎关注【医学江湖】!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Dr.X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我的秘密花园3: 天桥记忆之菜市跤场

文:李宝如 《百年京跤》

在我年纪尚轻的那个年代,前门外天桥一直是京城的乐园。是平民娱乐之所,同时呢,这里也是南半城生活用品的集散地。 珠市口北有肉市、果子市、粮食店、珠宝市。珠市口南有铺陈市和草市。天桥有菜市、布巷子、粮食市等行业批发市场。北京解放以前,天桥电车总站对面的马路东边儿有一个大菜市,菜市向南是六合宫平民住宅,延伸直至天坛西门北。民国初年,宋哲元为了表现亲民的一面,就在永定门外候庄南厂和天桥地区建了一批低矮的平房称作"平民住宅",房子修成排一排的,很是规整。爱廉馆官南边儿到天坛西门是粮食市场,在那儿我经常看到一些闲散的人嘴里不停地员手里拿着几块银元,一边走一一边掂着手里的钱发出清脆的声响,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买两块,卖两块,买两块,,卖两块......"1948年,社会动荡,货币贬值,银元是当时人们比较信赖的货币。于是就有了这些倒卖银元的小贩,这一情形在北京解放后就没有了。 在平民住宅的北头,也就是六合宫的北口, 是南城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每天早展,南郊的菜农们顶着城门将菜品用排子车拉到天桥菜市,再由菜行负责将这些菜品对外批发,主要是批发给南城的各大菜店,叫"菜床"。这便是菜农——菜行——菜床的一整套模式,其中菜行在中间起着中介的作用。

每天早晨是菜市最为热闹的时间。菜农要卖菜,菜摊、小贩、各大饭庄以及机关食堂等要买菜,这一卖一买还不能直接进行,菜农只负责把菜运过来,所以中间得有个替他们卖菜的中介,就是菜行了。菜行又叫"菜经纪"。菜农把新鲜的蔬菜运到某个菜行,就由那个菜行负责销售,先把菜分等定价,然后过称收钱,收完了以后给菜农应得的那部分,菜农拿了钱以后就可以吃饭、洗澡、逛天桥了,下午再回家去。

菜行不需要投资,它不像其他行业那样需要有一个门面店铺,"硬件"方面,就只需要拿-一杆秤站块空地就可以了。当然,同其他行业一样,在菜行混得有营业执照,早年叫帖,由官府发放,又叫龙票,这就是菜行的营业执照了。菜行的龙票可以传辈。据说早年在菜市站住脚要得到龙票很难,要长时间持有龙票就更难了,几代人要在菜行站住脚都得有一一定基础。所以,想在菜行干,开始时很容易,但要立住脚扎下根就没那么容易了。当然,有龙票只是一个基本条件,指望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就能挣钱养家是不现实的,干莱行的还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一:要有人缘。对谁都要笑脸相迎, 说话要和气,也要看场合,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随机应变。

二、要稳得住菜价。 菜价涨涨落落的,要从中看得出行情,这个就叫作"快马赶不上青菜行"。

三、要舍得花钱。仗义疏财,广交朋友、官私酒吃,这些也是必备条件。

四、要镇的住场,必须粗暴蛮横,北京话叫作"耍胳膊根"或者"耍大胳膊",遇到闹事的即刻摆平,所以菜行人都能练武摔跤。

五、要公平交易,一碗水端平,要叫菜农不少卖钱,买家不多花钱。稳得住菜农才能拐来买家,才会一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天桥菜市中有很多人是习武练跤出身,所以天桥菜市也是一个摔跤高手云集之地。每天中午之前卖完菜了,大家就聚在一起练跤,后来菜市跤场搬到了先农坛,大伙儿也仍旧坚持练。1957年崇文区组建摔跤队,菜蔬公司有侯水奎、张景云、付有才等人选。天桥菜市经纪人里头练武的也很多。早年的天桥有六家菜行,每一家都有习武的背景。第一家是林文华、林文方兄弟俩开的华方园菜行。林家兄弟自幼习武练跤,凭着一身好功夫在天桥称霸一方。新中国成立后林文华兄弟俩被镇压了。第二家是义和菜行,掌柜的叫常三,家住三里河,掌秤的是绰号"一撮毛"的梁四,他也是从小习武练跤,每天打赤膊穿靴子,下午到宝跤场帮场。第三家是永兴菜行,这家菜行,连同德盛轩剧场前边儿的存车场是由一一家人经营的。妹妹张九姑娘经营菜行,哥哥张八(张德泉)经营存车场。每天早上郊区来的菜农把菜卸在菜市,车就停在路西的张八车场,连带着做生意,所以兄妹两家的生意都做得很兴旺。张德泉也是从小练武的,一身功夫还是由名家传授,师傅是民国初年京城武术名家"大枪候"。他长拳短打无一不精,尤其善练大枪,条枪一丈多长,连枪头带枪把杆得有几十斤,练起来虎虎生风。其单手握枪三起三落堪称一绝。张德泉的儿子(张文元)随父亲从小练武,在宝三跤场和天桥股场练摔跤,也练出了一身好功夫。第四家是正大菜行由大友二友兄弟二人掌管,行里头的经纪人叫孙殿忠。他的大哥是耍人的,在社会上混饭,三弟是宝三跤场的伙计孙殿启,人称"小奔头"。孙殿忠人称"二瞪眼",他和他弟弟孙殿启长得很像,都前额骨发达,一说话就瞪眼。在新中国成立前孙殿忠有个让人吃惊的身份,他是地下共产党员。他在菜行一直

直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凭借自己的身份以及家庭和社会影响,为解放北京做了很多工作,每天他在菜市拿秤开票,散市以后就在跤场说跤练功,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开始自己的地下革命工作,勤勤恳恳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他熟悉京城来行又没什么文化,就一直在菜现公司做党委书记,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后病故。第五家是兴龙莱行,掌柜的是刘文启。这刘文启算得上是奇人一个。他从小学武术,一身好功夫,但他在穿着上十分另类。一年四季都穿着灯笼裤,脚上穿着一双小圆口布鞋,鞋面上挂有五毒弯子图案。他每日就以这身"招风"的装扮招摇过市,对旁人诧异的眼光浑然不在意。他同外五区的警察和燕儿胡同的侦组队是朋友,都打成了一片,还和杂吧地儿的混混为伍,每日跑到天桥把式场和摔跤场玩,和人聊天,同武行跤友拜把兄弟,人家都欢迎他,因为他大方,看玩意儿大把地给钱。大家都称他作假侦缉队,他乐呵呵的倒是挺自得。第六家是红兴菜行,掌柜的叫王西亭,这人是个好财买脸的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抽大烟啥都干,世人称他是大烟鬼。其他的菜行还有吉祥和山药行。每天山药上市专由山药行开秤定价,这就形成了专卖,叫山药专卖。

整个南半城的菜蔬都由天桥菜市来供应,新中国成立以后菜市搬到了天桥南纬路南上坡按行归口,各行独立成市,天桥的六家菜行仍旧经营着,一直到1956年六家菜行归并成为崇文区菜蔬公司。至此,天桥菜市成为了历史。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李宝如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