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整体结构简介(一)

我打算在这篇文章中简单介绍一下张拉整体(Tensegrity)这种结构形式。


张拉整体是什么结构

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张拉整体,就算是学习土木学习结构的,知道它的也比较少。一个是因为它实际应用现在少见,另一个是因为有时候它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被起了其他名字。要描述什么是张拉整体还是挺不容易的,但是往往看一眼图就能明白个大概了。下面上图:


图1 (图片哪找的忘了。)


从图1我们就能得到一个朴素的理解:这里有两种结构组成部分,一个是杆,一个是绳索,它们都是直的。既然绳索是绷直的,那就说明这些绳索有内力,换句话说,就是这个结构有预应力。直观上,它与传统结构最大不同,就是这些组成部分放置的位置、角度、方向比较"神秘",而传统建筑各部分相对安排得比较规整,通常是互相垂直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对受过结构分析训练的人来说,传统结构还是相对容易看出力是如何传递的,而张拉整体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早期的定义就是从这种观察中来的,不过我们先不急着定义它,它的定义从一开始的比较具体的描述,随着发展逐渐在改变,约束也越来越少。

张拉整体据说最开始的时候长图2那样。这件艺术作品叫"Snelson's X",是根据Snelson当初的作品重制的。这个Snelson现在被一般认为是鼓捣出张拉整体结构的第一人。据他与Motro的通信中讲,他自己是个艺术生,1948年夏天在黑山学院(这个是美国曾经很有名的艺术学校)听过富勒(建筑师,就是那个富勒烯的富勒)的课。Snelson之后弄了一堆艺术作品,其中一个就是图2那个结构。他把这两个摞在一起的X给富勒看,富勒不怎么就意识到这个结构是他苦苦思索的"问题"的答案。富勒给这种结构起了个名,用"tensional"(张拉)和"integrity"(整体)掐头去尾合成了"tensegrity"(张拉整体)这个词。不过几年之后,富勒不再把发现这种类型结构归功于Snelson了,许多场合不再提Snelson的名字了。


图2. Snelson's X. (原图出处


图1和图2的结构有着相似的特征。它们都有两类不同的结构组成部分,只是在图2里,"杆"不是直的,而是X形状,或者说是有4个端点、2个方向的"杆"。杆和索,一个"硬",一个"软"。每两个"硬"的组成部分互相不接触,这导致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有种"这样也能保持平衡?!"的感觉。图3是Snelson坐在他的tensegrity tower上的照片,你可以看到,其实还是挺稳当的。这个tensegrity tower是多个图1的结构(叫做simplex)叠加成的,每一层的下面三个点落在下面一层顶部三角形的三条边上。


图3. Snelson坐在tensegrity tower上。(原图出处


Snelson仍然在继续创作很多匪夷所思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大型张拉整体艺术作品,比如下面图4这个。


图4. Snelson的作品"Fly"。(出处忘了。)


那到底什么是张拉整体?学术界在结构工程这边至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虽然有些地方不同,但大体上一致。主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是否允许杆与杆直接连接。图1、2、4都是属于杆的端点不互相接触。

而我个人对张拉整体的定义是"存在预应力才能自平衡的铰接结构"。下面来一一说明:

  1. 存在预应力。这一条要求普遍存在于各种定义中,有了预应力,索才能是绷紧的状态,才能提供刚度。有人可能会想,我加上外力,也能让索绷紧。这就说到了下一点。
  2. 自平衡。自平衡说的是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结构必须能处于平衡状态。这一条其实也是因为索的存在。
  3. 铰接。这一点也是普遍默认的,组件之间全部认为是铰接。

我的定义里没有硬性规定其他一些东西。

  1. 杆与杆是可以直接连接在一个点上的。最原始的定义里,一个点只能连有一个杆,其他必须为索。Adhikari,Skelton & Helton (1998)把它扩展为一个点连 k 个杆,根据连多少个,细分为不同的class。比如图1、2、4的结构都是Class 1,而一个点最多连了 k 个就是Class k . 注意是所有节点里,连最多的数量。如果有一个点连了两个杆,其他都是一个,也叫Class 2。图5画了Class 1和Class 2的张拉整体。


图5. 左边是Class 1,右边是Class 2。粗线代表bar(杆),细线代表cable(索)。注意中间的构件虽然交叉,但是它们没有连在一起。


2. 大部分研究都遵循构件只承受轴向力,是直的形状,但这不是必须的,有少数研究不是这样。典型例子就是图2那个Snelson's X,它的"杆"是个X。还有比如这样的:


图6. 承担压力的构件是3D的。(Frumar et al., 2009)


甚至这样的:


图7. 球形张拉整体机器人。(Böhm et al., 2016)


3. 通常默认是两种类型的构件:一种是cable(索),它只能承担拉力;一种是bar(杆),用它承担压力(尽管它也能承担拉力)。我觉得其实也完全不必拘泥于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只用cable和只用bar的结构包括进来。这样来看,全用cable的,比如索网结构,也算张拉整体;全用bar的,比如有预应力的桁架,也算张拉整体。

前面我说在结构工程这边没有统一定义,但在数学那边有一个,1980年Roth和Whiteley描述了一个抽象的张拉整体框架(framework)。简单说说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有一些顶点,这些顶点就是我们张拉整体构件铰接的节点,这些顶点放在一起构成一个集合V。然后把顶点集的一些元素取出某些,两两配对,分配到三个不同的集合B、C和S中,这三个集合的元素是张拉整体的构件(member),其实也就是每一个member是由它的两个端点来表示的。其中在B集合里的构件叫bar,在C集合里的构件叫cable,在S集合里的构件叫strut。这三种构件行为不一样。凡是cable的,它的两个端点间的距离可以无限接近,但是不能伸长;凡是bar的,它的两个端点间的距离既不能变长,也不能变短;凡是strut的,它的两个端点间的距离可以无限伸长,但是不能缩短。这四个集合构成了一个图(graph),然后我们为每个顶点赋上一个向量,代表这个顶点在某个空间中的坐标。这个带上了坐标的张拉整体图,就是张拉整体框架。

有人可能想,数学怎么会研究这个?原因是,数学的离散几何里有个分支叫刚性理论(rigidity theory),它研究的是给定一堆几何约束,满足这些几何约束的解是不是唯一解?是局部唯一?全局唯一?等等。原本研究的对象是bar framework,也就是所有的member都是bar的framework,member之间全部铰接,基本是抽象了的桁架。而张拉整体刚好提供了一个把原本的研究对象扩展的机会。原来的bar相当于把某两点间距离施加了一个"等于"某个值的约束,现在cable则相当于给两点间距离施加了"小于"某个值的约束,而strut是给两点间施加了"大于"某个值的约束。

那么,大家都拿张拉整体来干嘛了呢?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Aaron Dong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拳击运动腕关节的损伤及康复

最近有学员和网友反映,在沙包和手靶的训练中手腕很疼,不敢发力,只能打空击和练步法,影响到正常的训练。这期公众号咱们就来说说拳击运动腕关节的损伤及康复。

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拳击爱好者,都会在训练中大量使用腕关节。在手靶、沙包、实战中,错误的握拳和发力都有可能造成腕关节的损伤。尤其专业运动员,一旦出现损伤会直接影响比赛中技战术的发挥和运动寿命,因此保护好手腕非常重要。


腕部和手部主要损伤类型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TFCC Injuries

拳击运动员最常见的腕关节损伤。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位于腕关节外侧,包括可缓冲压力的骨片与数条韧带(连接骨与骨的软组织)。这个复合体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经过腕部的压力,避免腕部及其周围骨骼受伤,以及稳定腕部两侧的骨骼。出拳击打时手腕如果不直,会导致这个位置的韧带和骨承受压力过大,从而受伤。


拳击手骨折
Boxer's Fracture

拳击手骨折是发生于掌骨的骨折,最常见的是第4和第5根掌骨。原因基本上是由于打野架、击打动作不标准,将冲击力转移到手掌,引起掌骨变弯。或使用不标准的姿势反复、快速击拳,并逐渐增大出拳的力度,最终引起掌骨骨折。


拳击手指节
Boxer's Knuckl

第一指节处,覆盖在肌腱上的韧带损伤,而引起伸屈手指过程中肌腱越过第一指节。致伤原因可能是非常用力的一击,或是长时间多次数的用拳峰击打。


如何预防上述损伤


正确的击打角度和发力技巧


无论你练拳是为了健身,还是比赛,你都应该掌握正确的出拳角度,发力技巧。比如出拳时"扣腕"、用食指和中指的拳峰击打目标、拳峰在接触目标的一瞬间攥紧拳头等训练技巧。


正确使用拳击护手布

学会自己缠护手布,这一点很重要,护手布缠的好坏决定了你手部损伤风险的大小。在每一次训练之前要认真的做好准备工作,认真仔细的缠好,水平越高的运动者,越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


小球放松

拿一个硬质的小球,比如棒球或者曲棍球,将其放置在硬的平面上。前臂按压小球并在球上前后滚动。持续至多2分钟(至少30秒)。轻微的不适是正常现象,注意不要太过用力按压而感到疼痛,否则身体会下意识收紧该处肌肉自我保护。


腕关节稳定性和力量


握拳俯卧撑

模拟出拳时腕关节与拳头保持同一直线的姿势。做握拳俯卧撑时,要保持腕关节与拳在同一直线,同时让肩关节和肘关节做全范围的活动。进阶动作:身体快到最高点时利用爆发力弹起上半身,然后还原到握拳直腕直肘撑地的姿势。进阶之前,确保自己能够正确完成20次普通的握拳俯卧撑,并能够顺利完成下面的两个练习。每次训练做2-3组。


屈腕俯卧撑

出拳时不可能保证每次的接触角度都是完美的,所以这个动作用来增强腕关节在每个可能的活动角度的力量。双手与肩同宽,手背抵住地面,做静力的支撑动作(坚持1分钟以上的时间)。进阶动作:在此动作基础上做膝关节支撑的俯卧撑,再进阶就是完整的标准俯卧撑。每次做2组,每组10个。


掌心靠墙俯卧撑

这个练习可以同时拉伸和强化伸腕力量。双手手掌抵住墙壁,手掌与肩同高、同宽。肘关节保持挺直,手指用力推墙,让手掌离开墙壁。在能够正确地做10次之后,身体退后一定距离以增加负荷。每次做2组,每组15个。


农夫行走

此练习不但有助于强化腕关节、增大抓握的力量,而且能有效增强下背及肩关节稳定性。


拳击训练注意


1.每次训练时要认真缠裹护手布,尤其注意几点:腕关节、大拇指近端关节、掌骨、拳峰部位。缠裹的时候要注意松紧有度,也可以配合拳峰凝胶使用。

2.准备活动不要忽略腕部的拉伸,有条件的情况下,大强度的训练结束后进行腕关节、肩关节的冰敷。

3.在击打沙包和手靶时注意要微微扣腕,在出拳的一瞬间手腕不要放松,更不要把拳头松开。

4.摆拳的练习一定要规范,尤其是拳心向下的摆拳和拳头立起来的平勾拳,不稳定和错误的出拳角度很容易造成腕关节的损伤。

5.沙包和手靶练习要循序渐进,在训练前一定要把所用肌群进行激活,在前1-2个回合主要做找击打点,找感觉的击打,不要发力打,慢慢找到节奏和速度再进行发力。

6.训练中,一旦感觉疼痛要及早处理。大多数人训练中感觉疼痛,第一反应都是忽略不管,我只能说你伤的还不够重。疼痛是出现错误的警示,及早发现并处理损伤意义重大,本来可以及时康复解决的问题,如果由于个人的不够重视,就可能会导致好几个月无法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圣明的拳击自习室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黄圣明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离职后,老东家一直给我打工资,从法律角度讲,该如何处理?

这个正如答主 @王若枫 而言,属于不当得利。对不当得利不了解的人,可以看下解释: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者有义务返还。这也就在双方之间产生一种债的关系。

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有四: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前面三个要件在这个案件上很好理解,对于第四点,没有法律上的根据,这里再进一步做下解释:

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之所以成立不当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无法律上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称为"没有合法根据"。无法律上的根据是指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指权利或者财产的取得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

在这个案件上,你离职后,合作契约已失效,所以你持续得到的工资是没有合法根据的,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害人。

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从法律意义上而言,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返还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当得利之债的基本内容便是受损人取得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该项请求权以使得利人返还其所受利益为目的,非以相对人所受损害的填补为目的。

所以,如果受益人的利益超过了受损者的损失,受益人只在损失的限度内,负返还义务;如果受益人的利益较受损者损失小,受益人也只于受益的限度内负返还义务,但受益人主观上为恶意的,受损者得请求损害赔偿。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善意受益人和恶意受益人的返还区别:

善意受益人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的受益人。也就是说,你在不知道所得的这笔钱是离职后老东家打给你的工资,而把这笔钱花了,或者说这笔钱被盗了,丢了。在这个前提下,你可以不负返还义务。

恶意受益人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受益人于受领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其后知晓的,自知晓之日起,成为恶意受益人。也就是说,你在明知已离职的情况下,老东家给你打工资是你的不当得利,应该全额息数返还。

这个其实可以类比为,你在取款机上取钱,吐出的金额比你设定的金额多,多出的金额你要全额返还是一个道理。因为你明知道这个是不当得利,所以是恶意受益人,需要全额返还。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法大大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6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作为公司唯一的一名法务要怎么开展工作?
代购到底是什么,是走私吗?代购的东西交税吗?

如何评价 NBA 17-18 赛季总决赛 G3 骑士 102:110 勇士,总分勇士 3:0?

勇士(3)110-102骑士(0)

高考作文问我们:2000年到2018年之间发生了什么?

2000年3月,筠子发布新专辑,收录了一首《青春》,7个月后,在家里自杀。与此同时,汪峰离开鲍家街,发布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并将这首歌收入到自己同年发布的专辑中。

筠子的《青春》里唱到:"继续走,继续忘记。"

汪峰改动了两个字,他唱的是:"继续走,继续失去。"

你比较喜欢哪个版本呢?

JR说,这是一场比G1更令人心碎的失利,无论你怎么评价这两场失利的区别,至少他们带来的痛苦等级确实不一样:

G1之后骑士面对的是失望,而这一场过后,骑士面对则是绝望。

这是骑士对着深渊的最后一瞥。

乐邦在季后赛第一场输给遛马后说,我见过0-2,见过1-3,只不过是0-1又能如何?

但现在,乐邦和他的骑士面对的数字变成了0-132,他们成为历史上第132支系列赛面对0-3落后的球队,和去年以及过去72年漫长的历史所表征的一样,再也不会有什么翻盘。就连比尔-拉塞尔都发推说"看起来我要去克利夫兰颁奖了",希望这一次他有机会亲手将奖杯递到那个人手上。

杜兰特命中那个三分之后,乐邦坐到场下,15年了,继续失去,看起来,他的心里什么都没有,就像没有痛苦,甚至露出一丝暧昧的微笑。



赛后有记者问他脚踝伤势如何,乐邦说:"想看看我是不是跛脚是吧?我就是受伤也不会让你看出来的。"

但高清摄像头和猫三的注视中,他最后时刻坐在那里抬头看回放的表情,却依然被捉奸在床:

一种终于结束了的解脱感扑面而来。

对不起,我就是这样重视细节,如果你注意到,我连续用了两场勇骑的标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机会将它变成骑勇。

骑士本有机会让我去修改这个该死的标题。

骑士一度拥有的,是他们几乎做到了自己能够做到的一切,包括入场时穿着便装。现场看球的米切尔所谓"令人印象深刻的骑士主场球迷能量"看起来深沉地注入到场内这帮球员的体内,只有这个时候你才认识到元气弹是真实的存在。JR和乐福开局就能够投进三分,胡德几乎把握住了泰伦卢给他的每一分钟,投进那些篮下转身抛投和中距离,乐福踩着库里的脸抢下前场篮板,他们让库里打得就像中国球场上那些野生库里们一样尴尬。

在这一切的基础,是乐邦的33分10篮板11助攻2抢断2盖帽,47分钟。

在利文斯顿投丢系列赛第一个球之后,骑士一度在半场还剩4分钟时将分差拉开到13分。

而克莱,则和库里一样干燥无比,无论骑士如何摩擦,他都展现出一种性冷淡的姿态,他说:"当我和斯蒂芬都投篮失准,却依然赢球了,那这就有点伤人了。……我和库里放了个假。"

是啊,当水花投出15中3的三分球时还会输球,确实很伤人,不要紧,我这里还有个数据,勇士今天在篮下3尺以内无人干扰的投篮21投18中,是不是骑士就会为此略感心安了?

至于那个省略号中没有被我敲出来的原话,是"杜兰特带着"。

赛后被问及杜兰特的单打价值,库里说:"他们看今晚的比赛了吗?如果看了,那么他们会找到答案的。"

答案就在杜兰特的一次次低位转身跳投中,在他的体前双变向晃动中,在他的左路突破后面对南斯的漂移后仰单手打板2+1中,这正是乐邦所谓请勿模仿的危险动作。

里奇蒙德在给勇士队颁发总决赛入场券的时候说:"恭喜勇士队和杜兰特。"我们所了解的这句戏谑的背后另有深意,那是从西决前两场到后五场之间的巨大转折,是科尔嘴里的乔丹式信任,是一种关于篮球究竟该如何打的基本命题在最高舞台上的悖论演绎。

但这一切和今日无关。杜兰特明白去年和今年的区别,"去年我们是一支全新的球队,但今年,很多球队都研究过我们的打法了。"

杜兰特承接了那些来自队内或者队外的议论,差不多整整7场球他都没有打出我们熟悉的杜兰特式比赛,他只是成为了我们想要的杜兰特,在场上刻意送出传球仿佛在场上开了一个小号。

和世人对保罗的无尽诉求一样,这是又一次要我美艳还要我杀人不眨眼的现实映照,仔细想想,我们已经教这个世界上最会打球的那拨人该怎么打球很久了。

有人曾经问过科尔为什么勇士第三节打得那么好,他说我们就是回去看录像,然后指出哪里打得好,哪里打得不够好。今天勇士的第三节,又一次净胜8分,很难想象科尔今年的中场对这支勇士指点了些什么,也许只是走到杜兰特耳畔柔声一句"忘记他妈的乔丹"吧?

勇士队的安全阀动起来,就很难再回座了,特里斯坦投进欧文附体式篮下大回环都不行,在第三节瞬间被翻盘之后,他们得以控制勇士压力的,是追梦无法投进那些底角三分和杜兰特选择更多传球而非自己干。

从第三节最后6分37秒到比赛最后2分38秒,整整16分钟时间内,勇士只有一个回合将分差拉开到5分,其余时间,双方没有人能够领先到3分。

直到库里投进了那个面前空无一人的三分球,分差来到4分。

在自媒体写手们还没有来得及删除诸如"虽然库里之前三分球9投0中但在这个时候放空他简直是历史级的错误"之前,乐邦在底角回应了一个三分球。今天乐邦在三分线外的表现几乎达到了库里的同等水准,此前5投全失,现在他投进了这个三分球。

否则,我们应该在耳边听见的是穿越时空而来的现场解说:

"科比投篮不中!奥尼尔抢到进攻篮板!补篮也没有!!迪瓦茨将球拨出禁区……"

赛后,杜兰特强调:"库里的这个三分球是最重要的一球。"

当然,但是没人记得这个球,就像没人记得今天刚刚复出一度拐着脚离场的伊戈达拉随后送上了一个突破扣篮一样。

这个突破来自勇士执行了一整场的挡拆,和骑士执行了一整场的被巴克利称之为最蠢的防挡拆策略,双人包夹杜兰特,早拆的伊戈达拉空切,在特里斯坦头上扣进了这个球。

之所以这些都会被迅速遗忘,还是因为杜兰特随后投进了那个球。科尔比谁都忘得更快,他说:"没人能像杜兰特一样投进那种球。"

在杜兰特命中了5个宛如夫の目前犯干拔三分之后,剧情终于走到了最后。速贷球馆的观众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已被无聊的篮球之神再度写定在剧本中,他们打开了那扇门。门缝中,他们目睹了一切,他们手中的包跌落在地,他们瞠目结舌,他们哑口无言。

最后49.8秒,所有骑蜜嘴型高呼着的"不要啊"终于成为落袋为实,场馆里一片死寂,只有内心角落里逐渐响起的那句"老公不要看"显得那么真实而又遥远。

仿佛何时在何处听过。

乐福说:"杜兰特的这次出手让我产生了既视感(It was like deja vu seeing that shot go in)。"

既视感,源自法语Déjà vu,指人在清醒的状态下第一次见到某场景,却感到"已经看过""似曾相识",是一种常见于大多数人的生理现象。既视感可被理解为遇到了之前见过的场景,但是不知道此场景的来源的结果。

但乐福应该知道,因为这个场景不是什么神经处理的问题,而是确实发生过的事情,就在一年前G3的最后45秒。

也许,些微有些不同吧。乐邦又一次拿出了他机器人般的记忆力,"那是不一样的投篮。今晚这个比去年远1.2米-1.5米。"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今年这个球不是在我面前投进的。"

对于我来说,这个三分球最大的不同是,去年杜兰特投进之后,说自己不过是"喘了口气",实际上,当时他那口气喘得有点大,一般我们把那种喘气定义为嘶吼。



而今年,他真正做到了喘一口气,甚至有些叹息的意味。



所以,2035年你回头再看这场比赛的时候,你还会记得什么?

对于自己的这个三分球,杜兰特仍在装逼:"我还没有退役,所以我不希望这就是我职业生涯的定义了。"看起来,他并不喜欢皮尔斯给他的"Mr G3"的绰号,他看起来也不在意自己的40+10+5,他是历史上第六个能在总决赛做到这一点的人,当然,其中乐邦做到过3次。

真正值得注意的也许是杜兰特对库里那个三分球的评价:"他出手时并不感到自责,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克利夫兰的太阳确实要比奥克兰下山得更早一些,却落入了死神最频繁出没的时间,杜兰特用两年时间将自己身上的偶像外衣层层剥去,却又给世人展示出一副又臭又硬的肉体,最初在网络开小号讲述"阿猫阿狗"的心路历程时,我们看到的仍是一个试图辩解的阿杜,他拿下第一个冠军后仍然没有得到内心的安宁,他说自己"很奇怪"、"没有感觉"。今年他在球场上成为拉希德以来最擅长博取驱逐出场的男子,为此他曾经在发布会上说:"对此,我很抱歉……"

然后他做出了一个秋名山式转折:"不,我不抱歉。"

"我不抱歉",和"我喜欢那种不自责的出手",其实都暗示着同一种心态的变化,而在一切从场上到场外围绕着杜兰特产生的那些指责和怀疑中,我们很难找到一条清晰的线索,来告诉我们杜兰特究竟失去了什么,才能在抱歉和自责之前,加上一个不字。

和杜兰特一样,对于坐在场边的乐邦来说,系列赛仿佛还没有结束,但我们续费了一整个季后赛的速贷球馆门票看上去后天就将余额清零,对于他和骑士来说,这一部《四年高考四年勇骑》可能要做到最后一页,而且答案欠奉,这一曲《青春》看上去也终于唱到最后。

这一次我选择汪峰的版本:

继续走,继续失去。

而不是忘记。


微信公众号:猫三的大排档

一支烟,点起又熄灭。

我不喜欢讲战术,我只负责事后点根烟和你聊聊。

你不来,我哪儿来的烟钱。

如何评价 NBA 17-18 赛季总决赛 G1 骑士加时 114:124 勇士,总分勇士 1:0?​www.zhihu.com如何评价 NBA 17-18 赛季总决赛 G2 勇士 122:103 骑士,总分勇士 2:0?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猫三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993 个回答,查看全部。

药物发明之前,体内能与之结合的受体就存在了吗?

这题其实挺有趣的。

题主的想法在于"明明过去没有药,那为什么会有这个对应的受体"

但其实现代药学做的事情之一恰恰是"找他娘的受体"

确切来说是找靶点,受体只是一种靶点,酶、离子通道、核酸等也是靶点,靶点中受体占了一大半,酶占了20%,酶抑制剂还是不容忽略的,其他的会比较少。

事实上我们的研究方向不会一来就是"让药物和受体结合",也不是"药物一诞生就可以和受体结合"

所以说到底,现代的新药研究是做什么的呢,是找靶点,再去根据这个靶点设计药物——到目前为止其实也就找到了五百多个。

追根溯源,从医药发展的历程看,这个过程应该是人生病——很多人生病——发现这种病——寻找病灶,弄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才会得这种病——发现药物在体内潜在的结合位点——找到了这个靶点才能去设计药物。

不过靶点不一定是1v1的,靶点可以是1vn的,简单来说,靶点是一把钥匙,可以解锁的门却不一定只有一个,所以能对应的适应症其实不止五百多个。

题主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PD-1,这几年比较热,应该能找到不少资料,这个靶点对应的肿瘤适应症挺多的,目前有两种针对这个靶点开发的新药(顺便说明一下,目前国际上靶点不能申请专利,靶点本身就存在,发现人只是发现了它,而不是创造了它)

这是第一种情况:我们知道你有病,我们尝试找靶点,我们找到了,我们制造出了药,我们治病。

但为什么说现代药学做的事情之一是找靶点呢,因为还有一些药其实这么多年了也没找到靶点。但这些药的确有用。

这就是第二种情况:我不知道你有病,我就是想做个化学实验,结果我发明了一种药,治好了你的病,现在我知道这种药有用,但我其实也不知道他的机制,不过管他呢,有用就好。

当然也有第三种情况:我得了病,我用这药治好了,你也得了病,也用这药治好了,我们知道这个药能治好病,但谁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好的,不过管他呢,有用就好。

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其实还存在着困惑,那就是这些药到底是有靶点性但没找到靶点,还是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有的药有靶点,有的药不需要靶点。

总结:

生物体内的靶点一直存在,但尚未发现,需要科学家进行无数次尝试,带着自家不争气的儿子(病)天天去相亲角,找那个唯一适合自家傻儿子的靶点,花了老鼻子钱和时间找到了靶点,再继续花老鼻子钱和时间做药。为啥要花老鼻子钱和时间呢,因为爱情不能凑合。找不到命中注定的靶点,得不到爱情,就不能产生爱情的结晶。

你说有没有一见钟情,有啊,但没试几次就成了这种事,在相亲角一直都是个传说。

以上,希望题主在两年的今天后仍然想得到答案_(:з」∠)_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花菌子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药物是如何发明的?
滥用抗生素将会对人类未来造成什么影响?

攀岩会不会伤膝关节?

当谈到攀岩带来的伤病时,人们一般会首先想到上半身:手指,手肘和肩膀等等。上半身的关节和肌肉在攀岩时确实担负重任,但下半身也同样面临着受伤的风险——尤其是大家都关心的膝盖。


膝盖容易受伤,要掌握正确的使用和保养方法,就可以开心攀岩啦。


膝盖是一个连接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肉两大肌群的铰链关节,由缆线般的韧带支撑。前十字韧带( ACL )和后十字韧带( PCL )提供前后向稳定性(例如高速短跑的骤停等动作),内侧副韧带( MCL )和外侧副韧带( LCL )则提供侧向稳定性(例如稳定膝盖扭转,旋转等动作)。在攀岩中,不安全的落地容易引发前后十字韧带的损伤,而挂脚和折膝动作则容易引发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攀岩中对膝盖的风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来自抱石等练习中的意外落地时造成的膝盖受伤,另一类则来自挂脚( Heel hook )和折膝( Drop knee )这些会要"用到膝盖"的动作。



膝盖损伤常常来得毫无征兆,然而后果却十分沉重,常伴随着必须的手术治疗和长达数月的停攀。美国抱石肌肉女 Alex Puccio 在 2015 年世界杯比赛中膝盖遭遇的前十字韧带断裂( ACL Tear )便是其中一例(相关故事可参见岩点对 Alex Puccio 的人物报道:训练 003 | 告别攀岩运动伤害 Alex Puccio 也在用的四招瑜伽动作)。


本文结合 Climbing.com 对于 Matthew Smith( Revo Physiotherapy and Sports Performance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采访的编译,整理了关于维持膝盖健康的一些干货和建议。

纠正下落动作——臀部向后,膝盖打开

防止攀岩(尤其是抱石)中落地损伤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正确的落地姿势!臀部应该向后撅在脚跟以后,而双脚则应该打开稍宽过臀距。这样的姿势可以让膝盖处在一个健康的位置,防止在双脚落地时膝盖姿势不当,产生内扣或弹响等。在抱石中跌落常常毫无前兆突然发生,所以最好能让身体自然而然地无意识调整成正确的姿势。

这里有一个实用训练小技巧:通过练习和下落姿势相仿的臀部孤立动作,来让臀部肌肉在下落时被激活而自然形成正确的落地姿势。像深蹲就是很好的选择。它不在于要上大重量,而是通过对动作的反复训练形成肌肉记忆。可从自重深蹲或是小重量背部负重深蹲开始,进阶以后或尝试单腿深蹲或平衡球单腿深蹲来增加挑战性,这些训练还能增强关节稳定性和平衡感。



完善折膝和挂脚动作——健膝先看臀

膝盖作为一个铰链关节,没有什么膝盖相关的动作是完全孤立的。从膝盖向上延伸便是胯、臀、髋关节——"其实膝盖是臀部动作的表现型",Smith 这样说道。

因为折膝而受伤,其实很可能是臀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足,使你不得不让膝盖过度扭曲来拆东补西。挂脚也是类似的情况,如果髋关节很紧,或臀肌太弱不足以支撑挂脚,那么多余的应力就会不得不给膝关节来承受了。

想要增强臀部的稳定性,又要提深蹲了。这里单腿深蹲是很好的试水动作:在做单腿深蹲时,另一条腿可以伸出去自我平衡或是轻轻架在椅子上;对着镜子练习,在下蹲时观察一下:臀部的状况,两边是保持水平,还是一高一低?支撑腿的膝关节是内扣还是外翻?正确的动作应是臀部保持水平,支撑腿的膝关节与臀胯在同一直线上。

加强相关肌群——阻力带训练

很多朋友应该都听说过阻力带。阻力带也叫弹力带,适合多种防止损伤的强健防御性练习,便携好用,可谓是居家旅行踢馆必备。

阻力带俯卧屈腿增强腿筋(腘绳肌, 即大腿后侧的肌群)和臀部肌肉的有效动作。阻力带俯卧屈腿:俯卧于地,将阻力带一端固定在靠近地面的地方,例如结实的家具腿等,另一端则穿过一只脚的脚踝上部。向着臀部弯曲该脚脚跟并抬腿。


若想针对膝盖来进行增强训练,可以尝试阻力带侧向行走这个动作。阻力带侧向行走:将阻力带环绕双腿脚踝上方,保持深蹲姿势,侧向迈步打开阻力带。每侧重复数步,而后转向另一侧,途中注意保持膝盖朝向与臀部和脚连线平行。

正确热身防损伤——"Motion is Lotion"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热身,热身,热身!在抱石之前用简单的动作进行热身可以促进血液流通输送至肌肉,增强局部身体血液循环,降低运动中肌肉撕裂或拉伤的风险。

在攀岩或是训练中,一段时间的暂停之后(比如在攀爬不同绳段间轮换给小伙伴打保护,或是在困难的抱石线之间休息),应当重新进行热身。对下半身进行正确、充足的热身有助于减少关节拧伤或撕裂。在场地附近慢跑一分钟,试试开合跳,都有助于在大段休息之后重新让血液流通起来。

熟能生巧——想要折膝好,好好练折膝

Dave Macleod 是一个来自苏格兰的攀岩作家和跨领域实践者。多年前他曾在一次折膝动作中不幸受伤,忍受内侧副韧带断裂和腿筋轻伤。

在他的博文分析中他写道: "我非常注意集中精力,并且去'感受'膝盖的反馈,确认我的姿势是正确和安全的,然后才去执行下一个手部动作。"他分析自己受伤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身体过度疲惫,而且热身不足。在超过二十年的攀岩生涯中他经历了两次膝盖轻伤,他认为防止在大动作中受伤的最好方法就是将这些困难、有风险的动作融入日常训练中,通过在低压力的环境下熟悉和练习动作,来让自己在高压力磕难线时游刃有余,而不至于猛磕受伤。

"不要因为怕受伤而放弃折膝动作——它很可能是你完成某条难度线路的杀手锏。但是同时,你应该谨慎地折膝。要注意力集中,确认自己在已热身状态,并且日常进行正确地折膝训练来维持健康有力的膝盖。"

总而言之,想要在磕线时安全地折膝挂脚,那么就将它们融入日常训练中,安全地练习和掌握它们,不要想着磕大线的时候临时抱佛脚。


部分图片来源:
vimeo.com/165892322
health.harvard.edu/knee
womenshealthmag.com/fit
原文: climbing.com/skills/a-c
编译: Karin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岩点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保罗乔治的小腿开放性骨折一般多久能好?会影响其职业生涯吗?
打球崴脚为什么会肿,肿起来的是什么?

写给潜水小白的一点装备建议(下)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casualtalking

序言

经常看到一些经验很少的ow甚至是仅仅有考潜水证想法的朋友问装备的建议,我本人其实也是个刚刚脱离小白行列的新手,发现网上给的装备建议实在是五花八门不知道该听谁的,慢慢学了技术潜水入门后认识了些长期潜水的朋友们,开始对装备略有一二了解,也实在不忍心看大家被各个"利益相关"的教练或者某宝店主推荐一些性价比很低的东西,于是决定总结一些大神和个人建议,做了一些信息整合和各位喜欢潜水的朋友们沟通讨论一下潜水装备。

写在前面

本文涉及大部分内容均为各大论坛的潜水爱好者们的经验分享,结合本人的一些使用心得总结而得,其中不乏 @雪夜叉这样的半神级和海军这种超神级人物的经验分享(我的教练们好像不玩知乎,就干脆不提了),有些可能直接涉及品牌推荐,如引起不适请及时关闭,欢迎互相讨论。老鸟肯定会觉得我说的内容太浅,说不定还嗤之以鼻,也同样欢迎讨论,毕竟我写这篇主要是给新手一些建议,老鸟们自然有自己的装备见解不再需要看这样的文章了。

*****部分产品图片来自某宝,可能带有店家水印,我又不太会处理,如有直接转载部分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修改或删除内容*****

正文

书接上回,继续写后面的装备写给潜水小白的一点装备建议(上)

4,BCD;

BCD(Buoyancy Compensator Device)即浮力调整设备,分为夹克式、背飞式和侧挂式。我们在东南亚学潜水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传统的夹克式,如下图。

夹克式BCD被广泛用于潜水教学和潜店的装备租赁中,但是我所认识的大部分人在购买自己的装备时候都优先选择背飞,相比夹克背飞更结实、而且也有很便宜的品牌,不清楚为什么潜店还依然在选用夹克。有种说法是夹克更容易调节,不像背飞调整尺寸那么费时费力,而且更类似于救生衣的形态,对姿态要求不高的休闲潜水来说,更有利于新手对自己的控制,毕竟在水面上,背飞提供浮力的位置会把新人压在水里。


背飞是潜水员对翼式浮力调节装置(Wing BCD)的爱称。由于在水中它像一对长在潜水员背上的翅膀,因此被冠以"背飞"的美名。与夹克相比,背飞对于初入休闲潜水领域的人相对陌生,却是老鸟和技术潜水员必备的装备之一,更有利于保持TRIM姿态。

背囊根据形状有"多纳圈型(Donut)"和"马蹄型(Horseshoe)"之分:前者基本呈连通的圆形,气体在囊内自由流动,对潜水员的水中姿态反应灵敏;后者只通过上部的连接流通背囊里的空气,一旦潜水员保持水平,气囊左右两侧比较容易保持原有的气量)根据浮力大小有各种磅数级别之分。目前大部分主流使用的背飞都是多纳圈型,马蹄型的经典是OMS的一款背飞,气囊呈U型状。

跟夹克相比,背飞更加简化,且更耐用。夹克式BCD采用全身环绕型气囊设计,整个气囊参与承重,承重过大容易造成气囊破损;而背飞仅背负系统参与承重,气囊保持独立。此外,背飞的气囊所采用的纤维最低为1000D(Denier,是缝线最早的英制单位。表示在公定回潮率下,9000米长纱线或纤维所具有的克数,是线密度数值。它是定长制单位,克重越大纱线或纤维越粗,常用于化纤长丝、真丝等),夹克式BCD的纤维最高仅有1000D,多数在420D左右。因此,背飞对承重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上大大超过一般夹克,可以支持悬挂数个气瓶,适合减压潜水、洞穴潜水和沉船潜水。

背飞的价格从2000-8000不等,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款品牌的背飞。

HOG背飞,我本人在使用的。官方介绍气囊外层1680D,内囊220D,先不说有无达到1680D的水平,至少气囊的质量是信得过的,比休闲潜水用的夹克BCD好很多,能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只不过,有朋友对比了Halcyon,Hollis和Light Monkey这三款同样标称是1680D尼龙的气囊,HOG的气囊用料要明显比前面这三个牌子的薄,手感不够这三款结实和细腻。但重点是,这款背飞仅仅售价2000元左右,HOG的产品质量完全能够保证开放水域中的休闲潜水和技术潜水的需要,而且,它的设计思路属于Horgathian Configuration,也就是说,无论你跟着TDI和PSAI这类对装备要求比较灵活的组织,还是跟着GUE,UTD,NAUI这类对装备配置有明确规定的组织学习,HOG背飞只需要很小的改动就能符合要求,无需换来换去。

信仰牌背飞,halcyon infinity。大部分背飞的背负系统需要在背板后用日字扣来固定肩带长度,调整一次劳民伤财。infinity独有的cinch系统可以快速调整肩带长度,而且是严格按照GUE理念设计的,D环五个,右腰不配D环留出分体灯电池位置。价格比较高,大概5-6000左右。



AKUANA(貌似原来叫做EZ),是WUD创始人王远自己开发的品牌。黑色外囊1680D,彩色因为技术原因织数略低,价格大概4000来块,一样坚固耐用。重点是颜色多样,还可选择免费刺字,避免大家装备长得都一样拿错。

侧挂(Side Mount),凡是训练过使用双瓶加减压瓶的潜水员,都能使用侧挂。侧挂是从背飞演化而来,侧挂的背带、档带包括D环的位置都与背飞完全一致,只是没有背板,背囊更加贴身而已。值得注意的是,背飞可以通过改装变成侧挂,但是侧挂无法改成背飞。价格从贵一些的Razor(6k)到便宜些的Akuana(3k)都有。我本人对侧挂持保守态度,因为我仍然是GUE的灵魂:如果背挂都进不去的洞穴,就建议侧挂潜水员不要去了。

BCD总结:

1.不推荐BCD具有多功能性,什么又能背挂又能侧挂,兼具背飞和普通BC的,居然还能设计成背包,最简单最直接的才是最好的!这点上,很欣赏Halcyon的理念。

2.推荐首选背飞,夹克的大小合身性、质量牢固性都不如背飞,而且不利于TRIM姿态保持。而且背飞的改造性比较好,可以随时更换背负、铝板、钢板、碳纤维板、气囊,以适应不同时期的要求。

3.背飞尽量选择只有两根带子贯穿的,意思就是一条裆带+一整条的肩带,避免选择"改良式"的各种快卸扣带子。虽然穿脱和调整费力一点,但是要知道,在水下每多一个程序就多一份风险,而且快卸扣不够流线,容易挂上绳子水草一类的东西。如果你准备买BCD了,说明你打算在潜水这个行列里发展下去。相信我,迟早有一天你会萌生进洞的想法,那么这类背飞会是你的不二选择,那些满是快卸扣看似方便的背飞会被洞潜淘汰的。



5、脚蹼;

脚蹼种类很多,分类方式相对复杂。大类可分为套脚式和调整式,还可以分为正浮力、中性浮力、负浮力,又可分jet fin、split fin、force fin等等。

套脚式,套脚式大小可调整性很小,是不穿潜靴直接套在脚上用的,适合于热带水域。优点是便于发力、好控制,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只能船潜且不适用在冷水区域。

调整式,同样款式的调整式脚蹼,能够调整大小,需要配合潜靴,岸潜时可以拎着脚蹼穿着潜靴在岸上走,因为多了一双鞋所以发力点不如套脚式那么直接。我本人在用这款脚蹼,也可以算是force fin的一种吧,感觉蛙踢和自由踢都可以用,只不过脚蹼太长精准控制较差。


Split fin,中间有分叉的脚蹼。这类脚蹼在小幅度高频率自由踢时会保持很高的推进效率,据说很省力气。缺点是只能用于自由踢,没法蛙踢、倒踢和直升机踢。



jet fin,大部分老鸟的选择。长度不是很长,硬度高,更适合精准控制。蛙踢、倒踢、直升机踢易控制,不太适合自由踢。

谈脚蹼不得不谈的四线金刚。很多人在推荐脚蹼的时候,除了jet fin的首选就是四线,适合大部分新手,自由踢蛙踢均无压力。Steve Bogaerts那套行云流水眼花缭乱的踢法就是四线完成的。但是我上REC1课程的时候用的是这个脚蹼,个人感觉是太软了,自由踢的推进力不如super mew,倒踢和直升机踢的控制力不如jet fin,蛙踢倒是很给力。不过这不失为一个综合性能非常好的fin


脚蹼总结:

1.首先最好确定自己的踢法、脚力,来选择合适自己的 fin。

2.关于jet fin。如果迟早要往技术领域发展或者潜时间长了会发现,蛙踢比自由踢省力很多,为了更精准的进行控制,大部分技潜教练会推荐jet fin。

3.关于品牌。其实很多时候,不管什么fin,很多牌子的外观都差不多,更多的是需要考虑整体的浮力配重状态。不同品牌的fin可能是正浮力、负浮力也可能是中性浮力。以jet fin为例,如果配湿衣,最好的配重选择是OMS的jet fin,中性偏负浮力,更有利于保持TRIM姿态。干衣的不二选择是scubapro的jet fin,强大的负浮力抵消干衣裤管中的空气提供的正浮力。


6、湿衣;

@雪夜叉 叉总说湿衣是所有器材里他最没有追求的一个东西,选择标准是去潜店试了穿着合适的最便宜的可靠牌子,只在热带和夏天热的穿干衣会死人的时候用,完全是消耗品,给湿衣加这个防护加那个图层这个皮那个甲的看看就行了。

我基本持相同意见,湿衣是我最不愿意买的东西,因为又占地方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出国一趟潜完水累的半死还要把湿衣冲洗干净晒干(有时候半干不干的)打包带回国太麻烦了。

但是,如果你有洁癖或者皮肤敏感,还是买一套自己的放心,因为毕竟潜店的每一套湿衣,是每一套都是被尿过的。

湿衣是用来保暖的,一般分为3mm、5mm、7mm,用于不同的水温环境。厚度约厚,保暖效果越好,东南亚一般使用3mm的湿衣。

值得注意的是,湿衣是正负力的,这意味着配重时候需要考虑给湿衣建立负浮力。但随着深度的增加,湿衣被压缩后浮力会减小,以30米的深度为例,如果使用3mm的湿衣会丧失1kg的浮力,如果使用7mm湿衣则浮力丧失会变为4kg,也就是说如果你穿着7mm的湿衣下到30米的深度,开始你要为这件湿衣多带4kg的配重块,而到了30米的深度后,你需要充气抵消这4kg丧失的浮力。这也是不推荐使用厚湿衣的原因。

如果在穿着3mm湿衣会冷,带了头套仍然会冷的地方潜水,建议直接换成干衣。

湿衣的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我的建议是不需要超过500块钱就可以了。


7、干衣

我觉得干衣需要另开一篇来写,以免篇幅过长,而且干衣不是新手能用的到的东西,就等有空再来开一篇干衣选购的专栏吧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casualtalking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散步的虾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聪明的狐猴惹猴爱,“看,跟着我有葡萄吃!”

编译: @陈梁杰

校对和审稿: @闲看花落


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 ——泰 勒《原始文化》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了文化,原意是"灵魂的培养",它包括人类社会通过社会学习传播的一系列现象。一般来说,文字、语言、建筑、饮食、知识、习俗等都会被包含在文化的范畴下。除了人类,其他动物往往也存在"类文化"的行为与现象。许多人类学、社会学与生物学家会通过这些简化版的现象对人类的文化行为作出推演与解释。长久以来,关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问题上,一直是诸多学者兴趣的热点。

在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中曾描述到,作为人类的表亲,黑猩猩有一种社会阶层结构,族群内的集团成员会每天进行肢体接触,像是拥抱抚摸、接吻、理毛、相互帮助等。这种集团形式的行为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一集团的黑猩猩会彼此相处、分享食物,并且相互帮忙。这些行为在不同的族群和集团中十分常见。如同人类一样,某些特定的行为能够在同代与后代间进行延续,那么这种对于特定的行为(某文化形式)进行保存和传播是如何进行的呢?


(一般认为理毛是黑猩猩族群中重要的社交行为)



最近,生命科学的两个研究领域动物文化(animal culture)和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开始出现结合,它们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了颇有新异的见解。动物文化是一门比较成熟的科学,它起源于上世纪中叶,通过观察动物中的社会学习过程进行其间信息传递的研究。近年来,它在大量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物种的觅食、迁徙和交流的观察中,发现了社会学习和重要功能行为传递的存在。而动物社会网络是一个较年轻的领域,主要是在过去二十年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建立一系列复杂的数字和统计工具来分析社会关系。在一项对座头鲸进行长期跟踪观察的研究中发现,它们会用尾巴拍打海面来进行远距离交流。座头鲸经常从水中跳出来并扭转身体、背部入水并重复拍打它们的尾巴和鳍,这种行为也被称为鲸跃。这样发出的声音能够水下传播,并传达消息给其他鲸鱼。当最近的其他鲸鱼群落超过 4 公里时,座头鲸显然更容易出现鲸跃行为,这表明鲸跃的身体拍打声被用于向遥远的群体发出信号。相反,重复的用尾部和鳍状肢拍打海面似乎是用于近距离通信。在新鲸加入或群体分裂之前,这种行为的频率会突然增加。


(能撑起一只25吨的大鲸鱼,这是多大的力量呀!)


相比于鲸鱼这类海洋中的巨型哺乳动物而言,那些更小且具有更多社会性交互活动的哺乳动物,它们的行为可能具有更高的传播性。一项研究发现,社交关系良好的松鼠猴(用术语来说,具有高度的"网络中心性"network centrality)更有可能学会实验环境下获取食物的方式,并且他们能在群体中"传授"这种技能。这项研究结合了传统的社会学习实验与社交网络分析手段,首次阐述了社交网络对新觅食技巧在群体内传播的影响。研究者先把能够获取食物的方法分别传授给了两个不同猴群的"首领"。在野生环境下,这些猴群中的"首领"往往是猴群眼中的焦点。因而,它们也更可能成为猴子们学习觅食技巧的榜样。此外,研究者还通过特征向量中心性(Eigenvector centrality)作为指标,分析了两个猴群的社交关系网。它反映了个体与关系网中其他个体的联系程度。作者用Facebook打比方,特征向量中心性高的用户是那些自己拥有很多好友、好友也各自拥有很多好友的人。当猴群首领熟练掌握打开机关的技巧后,两个猴群都进行15次实验,尝试打开机关获取食物。第1次测试实验,两个猴群首领都会示范打开机关。结果表明,更擅社交的猴子比处于猴群关系网络边缘的猴子更容易习得老大示范的技巧。


(社交泡澡两不误)


就在今年,Current Biology上以狐猴作为对象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并且还增加了反向因果效应这一重要发现。那些懂得能够获取食物新技术的个人更有可能成为族群中的"焦点人物"。即,这些小狐猴在社交场合会对那些有聪明才智的同伴进行社会认可,而不是它们最亲切的"熟人"。这些结果暗示的双向因果关系对动物的社会性和文化传播的理解上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Kulahci等人研究的狐猴属于两个群体,它们是1984年引入美国佐治亚海岸圣凯瑟琳岛的动物的后代,是马达加斯加本土以外的唯一自由放养的环尾群。为了研究技能的社会扩散,实验人员引入了一项觅食任务,即从一个塑料小盒子里的抽屉中取出一颗葡萄(以避免抓取效果scrounging effects,见下图)。在让每个群体中的狐猴学习技能之前,每只狐猴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是通过观察谁与谁接触、谁给谁梳毛而确定的。这些观察提供了每只猴与其他猴联系的数量("程度")和频率("强度")的衡量标准。


(聪明的小狐猴在学着怎么开机关。可爱的它们已然是濒危动物了)


在每一组中,首批完成这项任务的狐猴是幼狐猴(这表明幼狐猴有一种"好奇心偏差",这在灵长类和其他动物的研究中很常见)。随后,成功完成任务的其他小组成员(这两组38只狐猴中共有22只)往往是在观察了其他猴的成功(观察了其他猴的成功,并且自己也多次成功)后才完成任务的。分析表明,当某只狐猴自发地去和其他狐猴互动时(特别是去接近它们),这能够预测接近者任务的成功的情况;反之,其他狐猴与其的互动情况并不能预测任务的成功。这与最近在松鼠猴和乌鸦身上进行的社会中心性预测创新性社会学习的研究相类似。

个体解决任务的频率预测了他们被其他个体关注的频率,这一发现可能表明灵长类动物愿意获取有价值的社会信息。为了探讨这种现象对个体社会网络地位可能存在的进一步影响,实验者将实验前后的网络中心性与觅食任务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最常被观察到的个体在中心性方面有所提高;特别是,它们在实验后得到的从属行为(接近、修饰)比实验前更多。有趣的是,在它们对其他个体的直接行为上并没有产生影响。其效果是单向的它们变得对其他狐猴更有吸引力。这也并不是因为其他狐猴可以在后续直接向其索要食物所导致的,因为实验后装食物盒会被拿走。

这一现象与Eduard Stammbach早期的研究成果相似。Eduard Stammbach是灵长类社会认知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汉斯·库默(Hans Kummer)的学生。在他的研究中,那些社会地位较低的长尾猕猴在接受如何从机关中获取食物的训练后,会受到地位较高猕猴的更多亲近行为,一些高地位的长尾猕猴对这些"专家"的梳毛行为时间甚至超过了外出觅食的时间。然而,Kulahci等人的这项新的狐猴研究是第一次证明双向效应在同一社会系统内运作的存在,即获得一种新技能增强社会中心地位,反之社会中心地位越高的个体也更有可能通过社会学习获得新技能。

作者强调,在实验结束后,相应行为反应的增强被记录下来,因此并不是由短期的抓捕动机所导致的吸引力增强。相反,他们认为狐猴可能会优先与"知识渊博"的个体交往,以获得这种社会关系的长期利益。然而,我们应该谨慎地看待这里提到的"知识渊博"个体。的确,成功完成任务的狐猴获得了更多的附属行为的前提是必须了解所需的觅食技能;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狐猴就是对这些狐猴具有的知识进行感知和反应。这将构成"读心"(又称"心灵理论"),这是一些灵长类动物的一种能力,但在目前的研究中,这是一个暂时无法检验的结论。当然这将会是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有趣问题,即群体中成员是否真的对相关个体的觅食技能和成功觅食做出了反应(他们是否超越了这一点来识别潜在的认知特征,比如知识能力,还是获得有价值创新的能力)。

当然Kulahci等人所记录的影响与社会支配地位无关,在强化与他人之间关系上是归因于那些技能和赢得他人尊敬的成功事件中。Kulahci等人虽然将讨论重点放在社会动态上,但其结果也可能对动物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它们的文化适应性上。作者专注于人类文化,以及它与其他动物不同之处,强调它的累积性,并认为这在我们这个物种中是独一无二的,是通过模仿和教学等过程进行高保真传播的能力。这听起来似乎合理,但这些想法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人们几乎可以称之为当今的教条)。

一个挑战是来自人类文化研究,有些学者认为模仿这样的过程本身无法维持文化的弹性传播和变化。例如,Morin指出一般的文化传播实验,通常是为了证明传播,实际上通常表现为对任意文化差异传播的逐渐丧失。又或者,在对西非的考古发掘中发现4300年前的黑猩猩就会采用工具为撬开坚果食用(使年老的猩猩也可以有食物食用)。我们可以指出,在这段时间里,很少有人类物质文化如此忠实地保持和传播!这种弹性是如何保持的?

在这些争论中,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似乎被忽视了,那就是,像撬开坚果这样的行为提供了很大的好处,很可能会增强它们的长期弹性。另一个因素可能是顺从的性格,遵循经验法则来模仿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回到现在,狐猴研究的结果表明,双向的反馈回路所揭示的另一个因素是,由社会和文化中心个体组成的核心保持着行为传统。我们下一步研究需要了解的是,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动物类群,特别是生活中它们进化适应的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中,究竟有多广泛。




参考文献:

Whiten, A. (2018). Social dynamics: knowledgeable lemurs gain status. Current Biology, 28(8), R344–R346.

Whiten A, Ayala FJ, Feldman MW, & Laland KN. (2017). The extension of biology through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4(30).

Wasserman, S., & Faust, K. (1994).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Encyclopedia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 Mining, 22(Suppl 1), 109-127.

Borgatti, S. P., Everett, M. G., & Johnson, J. C. (2018). Analyzing social networks. Sage.

Allen, J., Weinrich, M., Hoppitt, W., & Rendell, L. (2013). Network-based diffusion analysis reveals 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lobtail feeding in humpback whales. Science, 340(6131), 485-488.

Claidiere, N., Messer, E. J., Hoppitt, W., & Whiten, A. (2013). Diffusion dynamics of socially learned foraging techniques in squirrel monkeys. Current Biology, 23(13), 1251-1255.

Kulahci, I. G., Rubenstein, D. I., Bugnyar, T., Hoppitt, W., Mikus, N., & Schwab, C. (2016). Social networks predict selective observation and information spread in ravens.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3(7), 160256.

Kendal, R., Hopper, L. M., Whiten, A., Brosnan, S. F., Lambeth, S. P., Schapiro, S. J., & Hoppitt, W. (2015). Chimpanzees copy dominant and knowledgeable individuals: implications for cultural diversity.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36(1), 65-72.

Stammbach, E. (1988).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social knowledge: adaptation to the special manipulative skills of single individuals in a Macaca fascicularis group. Machiavellian Intelligence, 309-326.

Henrich, J., & Gil-White, F. J. (2001). The evolution of prestige: Freely conferred deference as a mechanism for enhancing the benefits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2(3), 165-196.

Henrich, J. (2015). The secret of our success: how culture is driving human evolution, domesticating our species, and making us smart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omasello, M. (1999). The Cultural Origins of Human Cogni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

Claidière, N., & Sperber, D. (2009). Imitation explains the propagation, not the stability of animal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Biological Sciences, rspb20091615.

Morin, O. (2016). How traditions live and di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陈梁杰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职务侵占罪不起诉裁判要旨|法纳刑辩

来源:法纳川穹律师事务所


热点分析 | 新法速递 | 大数据报告


根据我国立法的规定,不起诉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法定不起诉,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之"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二是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即《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之,"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三是证据不足不起诉,即《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之,"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值得注意的是,结合无罪推定的原则,此处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应当理解为必须、应当。


在职务侵占罪中,同样存在这三种不起诉的类型。笔者经过案例检索,归纳如下:



一、证据不足不起诉



证据不足是一个实体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应根据具体个案确定。当一个案件的证据尚未达到刑事案件"排除合理怀疑"之标准时,即可适用证据不足不起诉,试举一例:


案号:中检刑申复决[2016]3号


基本案情:被不起诉人曲某某(代表**物流西安分线)与被害人朱某乙(代表中山市**物流货运部)签订《**物流具体合作管理方案》及《物流协作协议》,约定共同运营**物流公司西安线路并由曲某某代表**物流公司向西安线路的客户收取**物流公司替客户垫付的货款及运费。被不起诉人曲某某向西安线路的客户收取上述款项后,将款项挪用后与公司不再联系。


不起诉原因:检察院认为,本案现有证据无法证实被不起诉人曲某某具备构成职务侵占罪的主体特征,认定被不起诉人曲某某构成职务侵占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原案经补充侦查两次后仍存在诸多疑点无法合理排除,故对本案不予起诉。


该案是没有证据证实被不起诉人主体适格,而案件编号为江蓬检诉刑不诉[2018]1号的案件则是没有证据证明被不起诉人有占有公司财产的主观故意;惠市检公诉刑不诉[2016]19号则是仅有客观的帮助行为而无证据证明主观明知;穗南检公刑不诉[2017]33号是现有证据无法确定犯罪数额已达到追诉标准……证据不足不起诉占不起诉案件的大部分,案例较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二、酌定不起诉



酌定不起诉意味着可以起诉也可以不起诉,公诉机关在案件的审查过程中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职务侵占罪酌定不起诉的原因一般为:自首、退赃、取得被害人谅解,或者犯罪数额较小、认罪悔罪等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


1、自首并取得被害人谅解


案号:穗云检公诉刑不诉[2018]82号


基本案情:2018年1月2日至同月8日,被不起诉人孙某某利用其担任某会所前厅部主管的职务便利,分7次共侵占该会所现金人民币(下同)75000元。后来,被不起诉人孙某某向**会所自首并退还4500元。其家属代孙某某向**会所退还70500元,**会所表示不再追究孙某某责任。


不起诉原因:本院认为,鉴于孙某某犯罪情节轻微,犯罪后投案自首,取得被害公司谅解,不需要判处刑罚,决定对孙某某不起诉。


2、自首、赔偿并取得被害人谅解


案号:深宝检公二刑不诉[2018]72号


不起诉原因:检察机关认为,被不起诉人林某甲犯罪情节轻微,在案发后能主动投案自首,认罪、悔罪,且对本案被害人进行了赔偿,并获得谅解,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决定对林某甲不起诉。


相似的案件:深龙检刑不诉[2018]12号


3、退赃、取得谅解


案号:深龙检刑不诉[2017]527号


不起诉原因:检察机关认为,鉴于邓某某认罪认罚,案发后积极退赃,取得了被害公司的谅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决定对邓某某不起诉。


4、犯罪数额较小


案号:东二区检诉刑不诉[2018]16号


基本案情: 被不起诉人李某某(公司业务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少交货款、虚构出货单等方式将公司财物6万余元据为己有后离开公司。公司报警,民警将李某某抓获。事后,李某某家属已赔偿公司154282元,公司对李表示谅解。


不起诉原因:检察机关认为,李某某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但犯罪情节轻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可以免除刑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决定对李某某不起诉。


相似的案例还有:深宝检公二刑不诉[2018]86号


5、犯罪情节轻微,退赃且取得谅解


案号:深宝检公一刑不诉[2017]397号


不起诉原因:本院认为,张某某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但犯罪情节轻微(侵占公司货款131555)元,且已退赃并取得公司谅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决定对张某某不起诉。


相似案例还有:深宝检公一刑不诉[2017]350号、深宝检公一刑不诉[2017]334号、深宝检公一刑不诉[2017]225号 、深宝检公二刑不诉[2017]147号


6、从犯、自首且退赃取得谅解


案号:中检二区刑不诉[2017]92号


不起诉原因:检察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郑某某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但犯罪情节较轻,是从犯,有自首情节,且已退还涉案赃款给被害单位并取得谅解,有悔改表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决定对郑某某不起诉。


三、法定不起诉



法定不起诉是由法明确规定的不起诉类型,包括:(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1、犯罪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


案号:珠横检公诉刑不诉[2017]14号


基本案情:被不起诉人林某甲系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洋王国商品部精品店出车员。自2016年4月至同年8月,海洋王国商品部精品店工作人员罗某某、刘某某、叶某某、林某乙、欧阳某某(均另案处理)及被不起诉人林某甲在工作过程中,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在管理、经营、经手精品店婴儿车租赁服务的过程中,以重复使用押金单据及小票,私自收取婴儿车租赁费的方式,共同侵占珠海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洋王国婴儿车租赁款72149.46元人民币。被不起诉人林某甲自2016年8月后续加入,其个人参与的侵占金额为20101.96元人民币,个人分赃数额350元人民币。


不起诉原因:检察机关认为,被不起诉人林某甲与罗某某、刘某某、叶某某、林某乙、欧阳某某,利用各自职务上的便利,共同将长隆海洋王国的财产非法占为己有,但被不起诉人林某甲参与的犯罪金额未达"数额较大",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职务侵占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一)项和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决定对林某甲不起诉。


相似的案例有:珠横检公诉刑不诉[2017]15号


2、已过追诉时效


案号:佛禅检刑不诉[2017]1号


基本案情:2000年12月5日、20日,被不起诉人陈某某利用担任南海市**镇**村村委会会计站长的职务便利,伙同时任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谭某某等人以业务费的名义分两次侵占了梧村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南海市德昌陶瓷厂资金共人民币37万元。


不起诉原因:经本院审查并退回补充侦查,本院认为被不起诉人陈某某职务侵占人民币37万元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是已过追诉时效期限;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认定陈某某的其余职务侵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一款、第十五条第(二)项、第一百七十一条第四款的规定,决定对陈某某不起诉。


3、犯罪情节显著轻微


案号:佛南检公诉刑不诉[2016]74号


基本案情:被不起诉人覃某某原是深圳市**物流公司佛山分公司的运输司机。麦某某(另案起诉)原是广东省佛山****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南海区**镇**成品仓库的发货员,具体负责成品进仓、发货、出货、调拨、盘点等工作。2016年1月下旬,麦某某利用其任职仓库发货员并掌管仓库钥匙的职务便利,与驾车前来提货的被不起诉人覃某某内外勾结,趁其他工作人员离开仓库时段,将仓库内的T43U23W65KE27型号节能灯28箱共1400只搬上货车私自偷运出外,共同占为己有。经鉴定,该型号节能灯每只9.5元,共价值人民币13300。同年3月18日,被不起诉人覃某某主动前往罗村派出所投案。


不起诉原因:检察院认为,被不起诉人覃某某的上述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一)项和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决定对覃某某不起诉。


相似的案例:深龙检刑不诉[2016]414号 、深龙检刑不诉[2016]371号、深龙检刑不诉[2016]280号


4、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


案号:穗埔检刑不诉[2015]74号


不起诉原因:本院认为,李某某受王某某个人雇佣从事司机工作,不属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要件要求,不构成职务侵占罪。李某某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巨大,涉嫌构成侵占罪,由于侵占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而本案被害人未提起告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四)项、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决定对李某某不起诉。




作者往期文章


治安调解的适用及效力|法纳刑辩

监察建议是一份什么文件?|法纳刑辩

监察法第一章详解:监察对象|法纳刑辩

保安监守自盗构成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法纳刑辩

专家法律意见书能否作为刑事案件的证据使用?|法纳刑辩


-END-


刑事相关,热点解析,欢迎投稿。投稿邮箱:fanalaw@163.com




"一个国家是否有真正的自由,试金石之一是它对那些为有罪之人,为世人不齿之徒辩护的人的态度。"


——艾伦·德肖维茨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广东法纳川穹律师事务所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